苏教版一年级数学连续加减法作业备课16
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的教案

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的教案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的教案(精选10篇)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生能借助直观图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
2、能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和顺序,能正确地口算10以内的连加、连减。
3、初步学习用连加、连减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1、借助直观图理解连减的含义。
(减法动态图能理解,静态图没有划去、虚线这些鲜明的减法标志,部分学生无法理解图的意思)2、计算顺序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学生一般能掌握。
但是计算时先算左边,得到的结果记在心里,再算右边的。
——这个计算方法(过程)部分学生可能难掌握,需要让学生多说一说。
(同桌说、指名说)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出示4组口算(1)学生口答结果,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答案。
(2)点击课件,暗示。
再点击课件,提出问题:每组的两道题有什么关系?(3)让学生回答。
(说的有点道理即可)2、看图列示(1)出示图片,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小鸡、男孩、树……)(2)继续提问:你能问一个关于图里小鸡的问题吗?预设:①生:有5只小鸡在吃米,又来了2只小鸡,一共有7只小鸡。
(直接说了)如果学生直接说出一共有7只小鸡,追问:哦,7只小鸡,你是怎么列式的?②生:左边有5只小鸡,右边有2只小鸡,一共有几只小鸡呢?(……能提出问题的估计很少……)如果学生能提出问题,再提问:谁能列算式解决这个问题?(3)根据学生回答出示:5 +2 (=7先不出现)过渡:看来同学们都能看图列算式解决问题了,咱们把图变一变。
(点击幻灯片,进入新知学习)二、探究新知1、连加(1)你又看到了什么?(生1:又跑来了1只小鸡!)(生2:右边有3只小鸡了!)(2)向学生提问:谁能提出一个问题呢?预设情况①:原来有5只小鸡吃米,又来了3只小鸡,一共有8只小鸡。
5 3=8情况②:原来有5只小鸡,又来了2只小鸡,就是7只。
5 2=7 后来又来了1只小鸡,现在一共有8只小鸡。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16.加减混合 精品

对策: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情境图并交流感受,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和顺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问:我们小朋友有没有坐过公共汽车
2、谁来说一说怎样坐公共汽车。
3、生回答。
4、师小结:我们坐公共汽车应井然有序,小朋友们,要弄清每一次上、下车和车上人数还有多少,我们不但要细心观察每次上、下车人数,还要根据车上原有的人数进行加减计算。
(2)全班交流、订正,并选择题目指名说说计算过程。
5、“想想做做”第4题
小朋友们劳动后有些累了,我们去摘一些黄瓜和草莓解解渴吧。
(1)学生独立完成。(2)交流。
四、 总结
问: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本领你学得开心吗
生说,师书:7-2+3=8
2、 揭示课题
问:这一题和我们学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一样
师:像这样,算式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我们称之为加减混合。
3、 探究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问:加减混合的算式怎样计算呢学生独立思考。
学生反馈,师板书:7-2+3=8
5
问:5表示什么意思
让学生一起说一说计算过程。
三、 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二、 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1、 提出问题
(出示主题图)动画演示,问:
(1)公共汽车里原来有几个人(7))
(2)下来2个人后还有几个人你能用一道算式计算吗
生:7-2=5
(3)又上来3个人,现在一共有几个人你能在用一道算式计算吗
生:5+3=8
师:我们用了两道算式计算出了一共有8人,你们想用一道算式来计算吗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连加、连减-苏教版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连加、连减-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连加、连减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 培养学生运用连加、连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
教学内容1. 连加、连减的概念2. 连加、连减的运算规则3. 连加、连减的应用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连加、连减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连加、连减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卡片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连加、连减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讲解连加、连减的概念和运算规则,通过教学卡片进行演示。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进行指导。
4. 应用:通过PPT展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连加、连减进行解决。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进行回顾和巩固。
板书设计1. 板书一年级上数学教案-连加、连减2. 板书内容:连加、连减的概念、运算规则、应用作业设计1. 让学生完成练习本上的连加、连减题目。
2.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运用连加、连减进行解决问题。
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2. 教师要注重学生的练习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教师要进行课后反思,总结教学经验和不足,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以上就是一年级上数学教案-连加、连减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整个课堂的教学步骤和活动,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以下是针对“教学过程”的详细补充和说明。
教学过程1. 导入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步骤。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情境创设:利用学生熟悉的场景,如超市购物、分糖果等,通过故事或情境模拟的方式,引出连加、连减的概念。
- 问题引导:提出与连加、连减相关的问题,如“小明有3个苹果,妈妈又给了他2个,然后他又吃掉了1个,请问小明现在有几个苹果?”让学生在思考中自然进入学习状态。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连加、连减-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连加、连减-苏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连加、连减的概念。
2. 学生能够正确运用连加、连减进行计算。
3. 学生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运用连加、连减。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操作实物、图片等,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愿意参与数学学习。
2.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教学内容连加1. 连加的概念:多个数相加的过程。
2. 连加的计算方法:从左到右依次相加。
连减1. 连减的概念:从某一个数中连续减去几个数的过程。
2. 连减的计算方法:从左到右依次相减。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连加、连减的概念。
教学难点1. 连加、连减的实际应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导入1. 教师通过PPT展示连加、连减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
2.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新课1. 教师讲解连加、连减的概念。
2. 教师通过黑板演示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3.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连加、连减的计算练习。
实践1. 学生分组,进行连加、连减的实物操作。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
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连加、连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中的发现和感受。
板书设计1. 连加、连减的概念。
2. 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连加、连减题目。
2. 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连加、连减,记录下来。
课后反思1. 学生对连加、连减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
3. 对教学过程的改进建议。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因为这是学生掌握新知识、提高技能、培养情感的关键环节。
以下是针对“教学过程”的详细补充和说明。
教学过程导入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的重要步骤。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该通过生动的实例或者有趣的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可以用“小明的糖果”故事来引入连加的概念:小明有3颗糖果,妈妈又给了他2颗,然后爸爸又给了他1颗,小明现在有多少颗糖果?通过这样的故事,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连加的概念。
2023年苏教版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案及反思苏教版一年级连加连减教学设计5篇(实用)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案及反思苏教版一年级连加连减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教材第26页例题一,“做一做”第一题,练习十二第1—6题及相关的扩展练习。
教学目的:使学生知道连加的含义,能够正确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计算。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理解连加的含义,正确进行计算。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小鸡图、本课教学的自制课件。
学具准备:小棒。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型:尝试课。
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练习。
2、听算练习。
(每人一题)二、准备题:贴图并出示题目。
原来有3只小鸡,又来了2只小鸡,一共有几只小鸡?提问:a:图里告诉了我们什么?求什么?b:怎样列式?等于几?c:为什么用加法计算?(要求一共有多少只小鸡,就要把原有的小鸡和又来的小鸡合并起来,所以要用加法计算。
)三、导入:再贴一只小鸡。
提问:1、谁能说出图意?2、还是求一共有几只小鸡,只是比原来又多了1只,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谁能试着列出算式?3+2+1=5(只)3、谁会读这个算式?全班齐读。
4、这个算式与我们以前学习的加法算式不同,它有几个加数?几个加号?像这样的算式就叫连加算式。
5、出示课题,板书课题“连加”。
6、谁能照例说出几个连加算式?(举不同的例子,包括多个数的连加。
)四、新授:刚才教师没讲,但是你们都知道3+2+1=5,谁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呢?(先将3只小鸡与先跑来的2只小鸡合起来,是5只小鸡,再用5只小鸡加上又跑来的1只小鸡,一共是6只小鸡。
)3+2+1=6你们同意吗?五、二次尝试:请同学们摆小棒列算式。
先摆3根小棒,再摆4根小棒,然后再摆2根小棒,一共有几根小棒?指名列式,并说出计算过程。
六、巩固练习:1、口算练习:2、先说图意再列算式:苏教版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案及反思苏教版一年级连加连减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知道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2.能比较熟练地口算连加、连减式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2页。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连加、连减》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连加、连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连加、连减》是学生初步接触数学运算的阶段,通过学习连加、连减运算,让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简单的数学运算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连加、连减的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数学运算,对加减法有一定的了解,但还不是很熟练。
通过前期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运算规则,但连加、连减则是他们首次接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连加、连减的概念,能够识别和运用连加、连减的运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通过数学运算,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方法。
2.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连加、连减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连加、连减的概念。
2.采用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连加、连减。
3.采用分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图片和实例,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连加、连减的概念。
2.准备数学游戏,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准备分组合作的任务,用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相关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连加、连减的概念。
例如,展示一幅图片,图片中有3只小猫,然后又加入了2只小猫,问学生一共有几只小猫。
通过这样的问题,让学生理解连加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方法。
例如,展示一道连加的题目,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如何进行计算。
连加连减(教案)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连加连减(教案)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连加、连减的概念,能够正确运用连加、连减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连加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连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连加连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连加、连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连加、连减的概念,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新课:讲解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并通过例题进行演示。
3. 练习: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讲解连加、连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连加连减2. 板书内容:- 连加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连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连加连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进行连加、连减的计算练习。
2. 提高题:运用连加、连减解决实际问题。
3. 拓展题:研究连加、连减的其他运算规律。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讲解。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
4. 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连加连减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连加、连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连加连减-苏教版

连加、连减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2~73页。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和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口算。
2.方法与过程:培养学生有条理的进行表述、思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在活动中,使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快乐,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算式接龙上面的两组计算的都用了加法,而且都是连着加(减法),今天我们就运用这一知识来学习新的内容。
二、教学新知1.教学连加(1)动画演示主题图。
仔细看,你看到了什么?第一次运来4个,第二次又运来2个,最后又运来一个大南瓜。
(多指名学生说)提问:一共有多少个南瓜?提问:怎么求这个问题,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这张图的意思吗?同桌商量,再指名交流:4+2+1=(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提问:4.2.1分别表示什么意思?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把4个南瓜和2个南瓜再和1个南瓜合起来)(2)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习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指出:算式中有两个加号或是更多的加号,像这样的算式我们就叫做连加。
(板书课题)(3)提问:你会读这个算式吗?师示范读,全班齐读。
(4)提问: 4+2+1怎么计算呢?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指名说,同桌说说,全班齐说2.教学连减(1)谈话:小明家的丝瓜也丰收了,一起去看看。
(出示丝瓜图)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引导:一共有8根丝瓜,先摘下3根,又摘下1根,还剩几根丝瓜?让学生完整的来说说图意。
提问:你会列算式吗?学生尝试交流算式,指名交流,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8-3-1=提问: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把8个采掉3个再采掉了1个)3.书中想想做做第1题说图意,试着写算式,指名说算式并说说是如何计算4.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连加和连减的算式,在计算的时候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引导: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注意:先算的部分要画横线和写得数。
三.巩固深化1.第1关挑战1(想想做做第2题)自己说说图意,学生独立完成,交流算式和计算方法。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连加、连减-苏教版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连加、连减苏教版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1. 语言语调:我尽量使用生动、简洁的语言,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讲解连加、连减的概念时,我尽量使用清晰、明了的表述,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2. 时间分配:我合理分配了课堂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讲解和练习。
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我给了学生足够的时间观察和思考;在例题讲解环节,我给了学生足够的时间理解和消化;在随堂练习环节,我给了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计算和讨论。
3. 课堂提问:我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让他们主动参与课堂。
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我提问学生一共有几个苹果;在例题讲解环节,我提问学生连加、连减的运算规律是什么;在随堂练习环节,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4. 情景导入:我通过实际的情景导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连加、连减的概念。
我拿出3个苹果,然后又拿出2个苹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连加、连减的实际意义。
教案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连加、连减的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但在实际计算时,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通过实际例题和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方法。
同时,我也注意到在课堂提问环节,部分学生还不够积极主动。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主动参与度。
我还发现部分学生在随堂练习环节的计算速度较慢。
针对这个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通过更多的练习题和计算游戏,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总的来说,我相信通过不断地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学生们一定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连加、连减的概念和运算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水平。
我会继续努力,为学生们提供更优质的教学服务。
谢谢!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关于一年级上数学教案中连加、连减的知识点。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的《数学》。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第67页至69页的“连加、连减”展开。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连加连减∣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连加连减∣苏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连加连减的概念,能够正确计算10以内的连加连减题目。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练习,学生能够运用连加连减解决实际问题,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 连加的概念与计算方法:介绍连加的概念,通过实例演示连加的计算过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
2. 连减的概念与计算方法:介绍连减的概念,通过实例演示连减的计算过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连减的计算方法。
3. 连加连减的应用: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运用连加连减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连加连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和运用连加连减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在计算过程中保持准确性。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计算器,教学视频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课件展示一些连加连减的实例,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新授:介绍连加连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实例演示和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练习:让学生做一些连加连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运用连加连减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板书设计1. 连加连减2. 内容:连加的概念与计算方法,连减的概念与计算方法,连加连减的应用。
3. 设计:用PPT课件展示,清晰、简洁、有条理。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做一些连加连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实践作业: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运用连加连减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并掌握连加连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是否能够运用连加连减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改进: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提高教学效果。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连加连减苏教版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连加连减苏教版教学内容连加、连减〔教材第66页例题,完成第66-67页〝想想做做〞第1-6题〕教学目的1、经过入手操作、协作交流,初步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停止计算。
2、能有条理地表述思索和处置效果的进程,培育思想才干及行动表达才干。
3、在运用数学知识处置实践效果的进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联络实践心意,体会连加、连减的意义和了解计算顺序,学会计算。
教学难点了解图意,正确列出算式。
教学具预备2个红玩具、3个绿玩具和一个黄玩具。
教学环节一、温习铺垫1、口算。
〔口算卡片出示〕2、说说括号里应该填写几?二、教学新课1、导入:小冤家算得真是快啊,看来以前的科知识学得十分好,有没有决计学好明天的新知识?一定会有的,看,教员曾经预备奖品了,看教员给大家带什么来了?2、出示玩具:左3个右2个教员带来了什么?引导先生口述:教员带来了2个红玩具,3个绿玩具,一共有5个玩具。
用哪个算式表示?2+3再出示一个黄色的。
问:如今一共有多少个玩具了?算式怎样列?完成板书:2+3+13、谁会读这个算式?这个算式好象和我们以前学的有点不一样,谁来给这种算式取个名字?说明:对了,象这样有两个加号的算式我们把它叫做〝连加〞〔板书课题〕这个连加算中的2表示什么?3呢?1呢?2+3+1表示把几个数合起来?哪三个数?引导先生口述:2+3+1表示把2、3、1三个数合起来的意思。
〔指名说、小组互说〕4、那么这个算式怎样算呢?依据先生的回答板书谁能用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把你的计算方法说一遍?〔指名说一说〕5、摆小棒说算式:〔1〕左4、中3、右1〔2〕左2、中5、右36、看算式直接说得数。
2+2+2 1+4+3 5+1+3 4+4+2 3+1+5 6+3+17、小冤家学得真是不错,不过,教员这里还有一道难题,你们愿不情愿帮我处置?出示:8-3-1谁知道这个算式是什么意思?你能摆学具的方法来说明它表示的意思吗?〔先生操作,指名板演〕说明:原来8-3-1表示从8外面先去掉3再去掉1,还剩几?那么我们在计算的时分先算什么呢?先生说计算进程,师板书指名说计算进程、小组互说。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连加连减苏教版

连加、连减设计理念: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的。
学生经历了对加法和减法运算意义的初步建构过程,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
连加连减将加法意义和减法意义进行了延续,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体会连加、连减的意义及运算顺序。
这是学生加减法学习过程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如果仅仅将教学目标定位成掌握运算顺序是不够的。
《标准(2011年版)》内容要求中增加“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突出学生的探究的过程、思考的过程,反思的过程,以帮助学生丛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数学智慧。
课堂教学不仅要重视让学生获取知识,更要重视发展学生的学科素养,培养学生智慧。
教学目标:1、学生联系现实情境和已有认识,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口算。
2、学生能联系问题情境有条理地表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观察和发现问题、运用已有认识解决新问题的初步能力,感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3、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地方;感受联系旧知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得一些简单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重点:连加、连减的含义和口算顺序教学难点:正确看情境,描述情境变化的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小朋友们,它是蜜桃猪,(出示图片)住在田园东方的蜜桃村。
今天邀请大家去他家做客。
你们想去吗?好,我们坐上小火车出发吧!2、口算练习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1、教学例1。
蜜桃猪带领小朋友去田园参观。
(1)这是南瓜,(PPT出示)第一次运来4个,第二次运来——2个。
问:一共运来多少个?我们只要怎么办?把两部分南瓜合起来,可以怎么算? 4+2=6帅:是的,要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算一算。
(2)(动态演小)看,乂运来了几个?1个。
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运南瓜的过程。
(同时指图引导规范)第一次运来,第二次运来,第三次运来,一共有多少个南瓜?指名1 一起说一说(3)一共有多少个南瓜,我们应该怎么办?一一手势(合起来)那怎么算呢?你是怎么想的?(说每一步的意思)① 4+2=6 , 6+1=7他是用两个算式来算的,有跟他不一样的吗?②4+2+1=7是怎么想的?(图意的方式)把三部分合起来,可以写成这样用两个加号连接的算式,这样的算式叫做连加。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16课时加减混合

第八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16课时加减混合教学内容:课本第74--75页。
教学目标:1、观察、联系生活情境,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2、发展初步的计算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体会生活里数学问题的多样性和问题的不确定性。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情境图并交流感受,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描述图中的动作过程。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口算。
5+1+2 3+2+56+0+3 7+1+27-4-1 10-5-56-2-2 9-3-5举其中一个作为例子,如:9-3-5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看图列式。
○○○○○○○○○○○○○○○○○○□-□-□=□□+□+□=□3、多媒体演示两个情境。
乘客上车、下车无序拥挤。
让学生评一评这种行为,并猜一猜车上人数增减情况。
乘客上车、下车井然有序(2人下车,3人上车),让学生说一说,并想一想车上人数增减多少?猜一猜每一次上、下车人数和车上人数还有多少,我们不但要细心观察每次上、下车人数,还有根据车上原有的人数进行加减计算。
二、探究交流1、提出问题。
多媒体演示动画短片;车上有7人,先下车2人,接着3人上车。
提问:(1)从刚才的动画片中,你看到了什么?在小组里说一说。
(2)你能用学具来摆一摆刚才乘车的情况吗?(3)你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动画片的意思吗?学生列式:7-2+3=□2、揭示课题。
质疑:这一题和我们学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一样?讲述:连加、连减的算式里,要么都是加号,要么都是减号,而我们今天学的算式里既有加号,又有减号,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加减混合运算”。
3、探究算法。
提问:加减混合的算式怎样计算呢?学生讨论后说一说计算过程:先算7-2=5,再算5+3=8,所以7-2+3=8。
三、反馈完善1、“想想做做”第1题。
引导学生说出图意,再在书上填空。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第8单元第16课时 连加、连减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16课时连加、连减教学内容:教材第66页例题,完成第66-67页“想想做做”第1-6题。
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有条理地表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思维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3.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联系实际情意,体会连加、连减的意义和理解计算顺序,学会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图意,正确列出算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学情调查:出示“学情调查”内容:1.请各组组长汇报本组学案完成情况。
2.指名说说,其他同学有不同意见可以补充。
二、合作探究:(组长带领本组同学学习。
)1.4+2+1=□谁会读连加算式?这个连加算中的4表示什么?2呢?1呢?这个算式怎么算呢?2.8-3-3=□谁知道这个算式是什么意思?你能用摆学具的办法来说明它表示的意思吗?那么我们在计算的时候先算什么呢?说明:象这样有两个加号的算式我们把它叫做“连加”,象这样有两个减号的算式我们把它叫做“连减”。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帮助解决。
三、展示交流:1.鼓励学生大胆说说计算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展示写的比较好的同学的作业。
四、矫正反馈:想想做做第1-6题。
1.自主练习,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并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3.思考题:□+□+□=6五、启发预习: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全体学生一起总结。
请同学们课后预习下一课。
课题:连加、连减_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第一册)

课题:连加、连减_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第一册)教学目的:通过学习这些内容,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加、减法的意义,进一步熟悉加、减法的口算,学习解决稍复杂一些的实际问题,并联系实际情境渗透加减两步计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小棒、卡片、小黑板、数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出示挂图二、知识探索1、教学例1。
引导学生看图,弄清图意。
2、教学“连加”、“连减”的含义。
连加能解决连续两次“合起来”的实际问题。
连减能解决连续两次“去掉一些”的实际问题。
3、教学连加、连减。
让学生理解其意义和运算顺序,要充利用例题插图,尽力把插图改造成连续“合起来”,连续“去掉一些”的场景,让学生在理解图意的同时激活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加、减法含义列出算式。
在计算连加、连减时,仍然要联系实际问题的打算与步骤,领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在适当的时候,可以把连加、连减算式进行对比,使学生明白运算顺序。
初学连加、连减两步计算时,可将第一步算出的得数写在算式下面的()里,再把()里的数与第三个数相加或相减,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计算的顺序,以后要学生逐步习惯把第一步得数记住,再连贯地算出第二步得数。
三、知识应用想想做做的题目,要让学生观察、交流图意,联系图意列式计算,体会连加、连减的含义,加深理解运算顺序。
1、第1题中的虚线框表示“去掉”的意思。
2、第3题列出的算式可以不同,学生作出符合图意的解释就行。
可以是9–2–4=3:表示9只鸭子先游走4只,还剩3只;也可以是9–2–3=4:表示9只鸭子,先游走2只,岸上留有3只,近处河里还有4只。
3、第5题学生可能列连加算式,也可能列连减算式。
可以让学生交流、讨论,体现多样性。
四、知识总结一、能力检测课本第6题。
练习与测试文章来源网络整理,请自行参考编辑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