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人教版)历史必修二课时同步练习: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人教版)历史必修二课时同步练习: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1.«诗经»是一部理想主义文学作品,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其中〝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反映的是()
A.精耕细作技术成熟
B.井田制趋于瓦解
C.小农经济开展完善
D.土地兼并严重
答案B
2.北宋时期,国度对私有土地的买卖简直完全不加限制,仅要求买卖双方到外地官府实行一定的注销手续,以保证国度的赋税支出不致流失。
这一政策()
A.推进了农产品商品化
B.有利于促进人口活动
C.使国度财政支出添加
D.使雇佣关系得以确立
答案B
3.明朝前期,土地高度集中,太湖流域90%的土地都在官僚和地主手中。
形成这一现象的基本缘由是() A.太湖流域开发较早
B.统治者〝不抑兼并〞
C.土地私有制的开展
D.明朝中前期政治糜烂
答案C
4.«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眷,皆无得名田,以便农。
敢犯令,没入田货。
〞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
A.限制商人运营范围
B.添加赋税支出
C.增强商人户籍管理
D.维护小农经济
答案D
5.(2021·南昌高一期中)明清两代,徽商蓬勃崛起,〝徽州朝奉〞成了徽籍富商和当铺掌柜的专称,徽商挂着官职继续从事商业活动(朝奉本是一种新鲜的官职,其实并没有实权)。
〝徽州朝奉〞这种现象实质上说明了() A.徽商弃商从政B.徽商追求虚荣
C.政府厉行抑商D.政府坚持抑商
答案C
6.清初两淮和两浙的盐商家庭总共不及1 000家,而到乾隆末年,盐商家庭却已发生了280余名进士,占全国进士总数的1.88%。
这一现象反映了()
A.商人追求转变社会位置
B.盐商经济实力迅速提高
C.士贵商贱观念已被打破
D.商人失掉政府优厚待遇
答案A
7.明朝政府下令:制止建造远洋船只,制止保管超越两根以上的桅杆帆船。
从此,船员只得在内地小船受骗雇工,郑和的大船因放置而烂掉。
以下对资料了解正确的选项是()
A.明朝鼓舞官方贸易
B.明朝禁绝朝贡贸易
C.明朝实行海禁政策
D.明朝造船技术落后
答案C
8.(2021·德州高一检测)〝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在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分,照法则也不能随意出游。
〞这说明清政府()
A.制止本国商人来华B.注重维护外商利益
C.增强沿海军事进攻D.严厉限制对外交往
答案D
9.清朝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
借端累无辜,此理想大错。
〞以下表述符协作者思想的是()
A.〝海禁〞政策始于清初
B.〝海禁〞时期曾持久实行对外开放
C.〝海禁〞的目的是严禁本国商人到中国经商
D.〝海禁〞扼杀了对外贸易推进经济提高的能够性
答案D
10.(2021·厦门高一检测)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清政府向中国商人发海外渡航证明书(见以下图)的主要目的是()
A.维护中国商人经济平安
B.增强外航海船管理
C.严厉限制中外贸易往来
D.打击海上走私活动
答案C
11.汉唐之间,官方将土地的占有者称为〝豪强〞或〝兼并之徒〞,但是宋代以后〝那么悍然号为田主矣〞。
这种称谓的变化说明了()
A.土地私有制确实立
B.土地兼并失掉认可
C.小农经济的软弱性
D.农民位置不时降低
答案B
12.史载,汉高祖四年曾公布规则:成年男女每人每年征税一算,称〝算赋〞,计120钱,商人及奴婢加倍;同时制止有市籍的工商业者买地。
这说明汉初()
A.注重抑制土地兼并
B.政府的财政支出匮乏
C.商品经济开展迅速
D.抬高商人的社会位置
答案D
13.汉代对大商贾重征商税,不许社会有大富之现象;唐初不收一切商业赋税,为前代所未有。
这一变化反映出() A.汉代节制资本,有均富思想
B.唐朝商人政治位置有所改善
C.汉代末尾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D.抑商政策在汉唐有不同表现
答案D
14.中国封建社会一直猛攻〝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的基本经济政策,主要反映了()
A.商品经济的特征
B.自然经济的特征
C.对外贸易的需求
D.手工业开展的要求
答案B
15.清代海关货税除正税外,还有各种数倍于正额的附加征课。
1810年,一艘由西方进入广州的(普通规模)船,需求交纳的税费包括:正税、付征收人员净费、规银、出口规银、放关规银、拨归慈善用的粮道放关银、海关反省员各种小费等等,总计3 278.463两银。
清政府的税收政策()
A.表达了闭关锁国的政策
B.提高了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C.维护了民族工业的开展
D.反映了对海关的严厉监管控制
答案A
16.阅读以下资料:
资料一宋人陈亮说:〝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
资料二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以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也。
〞
资料三清雍正帝说:〝我国度疗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
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今假定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
市肆之中多一任务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
请回答:
(1)陈亮的观念能否正确?说明了什么?
(2)从资料二、三中区分归结黄宗羲和雍正帝的观念。
(3)有一种观念以为〝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明天在树立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农、工、商三者的关系?
答案(1)他的观念是正确的。
说明了农工商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络。
(2)黄宗羲:农工商皆本。
雍正帝:重农抑商。
(3)在坚持农业为基础位置的同时,还应鼎力开展工商业;只要坚持国民经济各部门综合平衡、按比例协调开展,才是国度贫弱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