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经济生活 表现形式的说课稿 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无论是企业还是国家经济的发展都必须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
它不仅是第一课“商品和商品经济”的理论落脚点,也是整个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因此价值规律的内容及表现形式这一内容的掌握和应用,直接影响学生对后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有企业的改革,三大产业的发展,商品服务市场,对外开放等知识的理解。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等价交换原则是怎样贯彻的。
难点: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本节重、难点突破的关键是在学生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多媒体课件、结合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识记并理解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以及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通过分析市场价格的涨落,正确理解等价交换原则是如何贯彻的,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以及分析和综合相结合的能力。
(2)方法与过程目标:坚持“材料——设疑——讨论——归纳”的探究型和启发式教学方法。
结合案例,通过设疑,让学生真正去分析、判断和思考。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3)情感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价值规律的认识,更好地理解国家的有关经济政策,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宣传者和促进者。
二、说教法与学法
1、说教法
(1)把课堂教学与研究性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
学生利用国庆走出校园,进行社会调查,把调查结果与理论知识相联系,使之感受经济学原理就在我们生活周围。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习的兴趣;还可提高学生学习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
(2)坚持“材料——设疑——讨论——归纳”的探究型和启发式教学方法。
结合案例,通过设疑,让学生真正去分析、判断和思考。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2、说学法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始终贯彻探究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实践性原则、主体性原则。
通过学生自己的调查、观察、思考、讨论、比较、分析、释疑,搭设学生发表自己见解和驳斥他人见解的舞台,达到深刻领会知识并灵活应用知识的目的。
三、说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让学生在周末去市场上调查以下蔬菜和水果的价格。
导入新课:由漫画《赶不上趟》提出为什么老汉总“赶不上趟”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1)多媒体展示材料,提出问题(谁生产布匹的价值量大?为什么?)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2)多媒体展示两等式,提出问题(是否是等价交换?如何贯彻?)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等价交换在货币出现后体现为价格与价值相符。
结合案例,通过讨论,强化对已学知识的记忆,并进一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然后再以判断加以巩固。
设疑:货币出现后每次商品交换价格和价值都是一致的吗?转入下一个知识点――
2、价值规律表现形式的学习。
(1)是什么: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学生对生活中的事实进行举例,蔬菜冬天的贵,夏天的便宜。
衣服刚上市的时候贵,季末的时候便宜。
学生质疑:同样商品在不同时期价格为什么会不一样?在相同时期同一种商品的价格在不同地方为什么也不样?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能力。
(2)为什么: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①价格为什么上下波动:结合学生的讨论,多媒体显示一个案例(注:摩托车价格上涨和下降)学生讨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师生共同得出结论:供求影响价格,价格反过来影响价格。
价格与供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质疑:供求决定商品的价格?②价格为什么以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多媒体展示小汽车、摩托车、自行车的图片及价格。
提出问题:通常情况下,为什么摩托车的价格不高于小汽车,不低于自行车?学生讨论,得出结论:价值最终决定价格。
所以,价格上下波动总是围绕价值这个中心。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③多媒体显示摩托车价格变化,让学生计算,得出结论:价值规律所要求的等价交换虽然不是发生在每一交换场合,但始终作为一种趋势存在着。
从一个长期的过程来看,价格平均起来与价值相符。
(3)结论:价格受供求影响,但由价值决定。
这是在贯彻等价交换原则。
所以,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仅不违背价值规律,反而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而且是惟一可能的表现形式。
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总之,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价格与价值相符体现了等价交换原则。
等价交换原则是在流通中实现的,这是以生产领域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为基础的。
可见,只要有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即只要存在商品经济,价值规律就要发生作用,这是客观的。
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它。
从而转入下一个知识点————
3、认识和利用价值规律
学生讨论:为老汉出谋划策,怎样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站得稳。
作为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应如何利用价值规律。
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练习巩固:针对本课基本概念,重难点问题巧设四道训练题。
1-3题选择题,采取个别回答的方式巩固所学的知识。
第4题讨论探究题,学生先讨论再回答,目的是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今天就学习了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有人说:“价值规律是场风雨,是片阳光,没有谁能左右它的未来……它更像一个躲不开的擂台,任何企业都没有当观众的权利。
”这就是说,价值规律是客观的,只要它存在,就一定起作用。
布置作业:根据调查的材料,结合上课讨论的结果,写一篇经济学小论文。
板书设计:
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基本内容
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格与供求相互制约
价值规律
表现形式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认识和利用价值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