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点燃癫痫模型机制的实验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A点燃癫痫模型机制的实验研究
【摘要】目的:通过实验方法测定KA点燃癫痫大鼠的不同脑区的谷氨酸(glutamic acid ,Glu)含量变化。

方法:用红藻酸(Kainic acid,KA)建立大鼠癫痫模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的方法测定两组大鼠额叶皮层、杏仁核和海马中神经递质Glu的含量。

结果:显示癫痫模型组大鼠上述脑区的Glu的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

结论:KA癫痫大鼠模型的建立与神经递质Glu密切相关,可能与Glu的促离子型受体的激动有关。

【关键词】癫痫;红藻酸;Glu;实验研究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是大脑神经元反复发作的异常放电所引起的短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并具有反复发作的倾向,痫性发作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感觉和意识障碍,发病率约为5‰[1],药物治疗癫痫取决于癫痫动物模型的建立和发展。

KA作为一种常用致痫剂,已被广泛应用,笔者认为KA癫痫大鼠模型的建立与神经递质Glu密切相关,KA通过N-甲基-D-天门冬氨酸盐(NMDA)受体使Glu的释放增多。

可能与Glu的促离子型受体的激动有关。

Glu是传导通路的重要兴奋性中枢神经递质,直接参与人类的许多生理过程。

本实验希望通过测定大鼠红藻酸癫痫模型的Glu的含量变化,说明KA癫痫大鼠模型的建立与神经递质Glu密切相关。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与试剂:实验动物选用成年的的雄性Spraqui-Dawlay大鼠,体重(250-320g),将2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癫痫模型组,分别为8只和12只。

实验用红藻酸(Kainicacid ,KA)购由美国Sigma公司。

实验前以生理盐水稀释2 mg/ml。

1.2 癫痫模型的制备与鉴定:以KA按照10mg/kg的剂量腹腔注射,参考Racine[2]的癫痫行为五级法进行分级评定进行行为学观察。

即Ⅰ级:湿狗样颤动,面肌抽动、咀嚼;Ⅱ级:节律性点头,颈部肌肉抽搐;Ⅲ级:一侧前肢阵发性痉挛;Ⅳ级:站立伴前肢阵挛;Ⅴ级:失去平衡、倾倒、四肢抽动,全身痉挛。

有2只大鼠因癫痫持续状态死亡。

剩余10只大鼠均达Ⅲ级~Ⅳ级发作,癫痫模型成功。

正常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1ml腹腔注射。

1.3 Glu含量检测方法:模型组注射KA 1h 后,大鼠达Ⅲ级~Ⅳ级发作时,并进入癫痫持续状态。

5h后,模型组和对照组大鼠断头处死,依次分离出额叶皮层、海马和杏仁核,迅速称重后低温保存备用。

用HPLC-ECD方法,将待测脑组织稍微研碎,置于一试管中,加入含DHBA、偏亚硫酸钠和高氯酸的均化液
后,用超速匀浆器将脑组织制成匀浆,然后于低温下40000r/min离心20min,取上清液20μl用高效色谱分析系统进行检验,结合脑组织湿重,最后含量以μg/g 湿组织表示大鼠额叶皮层、杏仁核及海马中神经递质5-HT的含量。

1.4 统计学处理:统计资料用SPSS1
2.5统计软件处理后全部以±s表示,采用前后对照t检验分析,以P<0.01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两组大鼠额叶皮层、杏仁核和海马中神经递质Glu的含量有显著差异,癫痫模型组大鼠上述脑区的Glu的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

其结果如下表1:
3 讨论
癫痫是一种常见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癫痫最显著的临床特征是长期反复出现癫痫发作,并伴随不同的临床和异常脑电图的表现。

癫痫可分为部分性发作和全身性发作。

研究癫痫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及治疗手段等方面内容,经常需要复制癫痫动物模型[3]。

Goddard[4]于1967年首次提出实验动物的点燃现象,根据点燃的刺激方法可将其分为电点燃和化学点燃。

所谓点燃是通过电或化学物质刺激,使动物的癫痫活性强度逐渐增加,最终出现全身性癫痫。

本实验是希望通过KA点燃大鼠癫痫,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的方法测定两组大鼠额叶皮层、杏仁核和海马中神经递质Glu的含量,来推测Glu在KA癫痫模型中的作用和机制。

Glu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一种重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在大脑皮层、基底核和边缘系统中含量很高,是感觉传入神经的兴奋性递质,在学习和记忆中均起重要作用。

Glu对所有中枢神经元都表现明显的兴奋作用。

KA致痫的机制可能是
激活Glu受体,从而引起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改变。

Glu受休可分为促离子型受体和促代谢型受体,前者可再分为KA受体、AMPA受体和NMDA受体。

其中KA受体和AMPA受体对Glu的反应较快。

其耦联通道的电导较低;而NMDA 受体对Glu的反应虽较慢,但耦联通道的电导较高,当KA与NMDA受体结合时,通过G蛋白耦联的离子通道,主要对Na+ 、Ca2+、K+、Mg2+具有通透性,表现为促进Na+ 、Ca2+内流,而K+、Mg2+外流,使突触后去极化增加,神经元兴奋性增加,从而引发癫痫[5]。

在本实验中,不同脑区,癫痫模型组的Glu 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

说明KA与NMDA受体具有亲和性,通过NMDA受体的激动而发挥作用。

如果临床应用相应的NMDA受体拮抗剂(如:MK-801),则可抑制兴奋性神经递质Glu的兴奋作用,而达到减轻癫痫症状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智良,徐如祥,张新伟.点燃效应癫痫动物模型研究状况及评价,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1;21(8):621-623
[2]Racine RJ.Modification of seizure activity by electriacal stimulation: Ⅱmotor seizure [J].Electroencephlalogr Clin Neurophysiol,1972,32:281-294
[3]Post RM. Neurobiology of seizures and behavioral abnormalities[J]. Epilepsia. 2004;45 Suppl 2:5-14
[4]Goddard GV.Development of epileptic seizures through brain stimulation at low intensity[J].Nature,1967,214:1020
[5]联明英,程远,许民辉等. 神经递质与癫痫的发病机制.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06,19(3),188-19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