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调周法结合针灸治疗黄体功能不全不孕症60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补肾调周法结合针灸治疗黄体功能不全不孕症60例
刘涓
【摘要】目的观察应用中药补肾调周疗法结合针灸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所致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中药人工周期疗法配合针灸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黄体酮治疗,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妊娠率分别为46.7%、26.7%,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配合针灸治疗黄体功能不全不孕疗效显著,可显著提高妊娠率.
【期刊名称】《光明中医》
【年(卷),期】2012(027)012
【总页数】3页(P2478-2480)
【关键词】调周法;针刺;不孕症
【作者】刘涓
【作者单位】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襄阳市中医医院,襄阳,441000
【正文语种】中文
黄体功能不全,是指排卵后卵泡形成的黄体功能不足,主要指其合成和分泌的孕激素等物质不足,以致子宫内膜分泌反应性降低,不利于受精卵种植和早期发育而导致不孕和流产及月经失调等现象[1]。
黄体功能不全引起的不孕占3% ~10%[2],2008年2月~2011年2月本人采取中药补肾调周法结合针灸治疗黄体功能不全导致的不孕症60例,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病例标准符合诊断标准且治疗前3个月内未用过激素类药物。
1.1.1 诊断标准根据卫生部颁发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以下标准。
①患者以性生活正常,未避孕2年或2年以上未孕或有连续2次或2次以上的自然流产史就诊。
②基础体温(BBT)双相,上升时间>3天,温差<0.3℃,或高相期<11天,并持续3个月以上不正常者。
③子宫内膜活检:经前期子宫内膜呈分泌期变化,但与正常月经周期的反应日期相比相差2天以上,周期与内膜时相差>2天。
④血清激素P<10ng/ml。
第①条必备,②、③、④条符合任意两项或两项以上。
1.1.2 排除病例标准①输卵管阻塞、免疫性疾病引起的不孕和男性因素不育者;②子宫畸形;③治疗不满3个月经周期者;④高泌乳素血症;⑤未按规定治疗或同时服用其他药物者;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判定者。
1.2 临床资料我科妇科门诊就诊的不孕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年龄(27.8±
2.5)岁;不孕时间(2.4±1.4)年;对照组30例,年龄(26.9±2.4)岁;不孕时间(2.7±1.42)年。
两组年龄、不孕时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3 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中药加针灸周期疗法,经后期:经净始服中药至周期第11天,具体方药:当归12g,熟地黄15g,枸杞子15g,女贞子15g,菟丝子 15g,杜仲15g,黄精15g,肉苁蓉12g等,配合针刺腰阳关、命门、肾俞、次髎、中髎、百会等,加灸百会。
经间期:B超监测卵泡长至15cm始服6剂,药用:柴胡10g,赤白芍各10g,菟丝子15g,枸杞子15g,覆盆子15g,刘寄奴15g,泽兰 12g,川牛膝 12g,苏木 10g,生蒲黄 12g,益母草10g,女贞子15g,鸡血藤15g等,配合针刺太冲、合谷、齿龈、气海、三阴交、血海等,以上穴位均为
泻法。
经前期:排卵后始服,连服10~12剂,药用:熟地黄15g,当归 12g,山药15g,枸杞子 15g,菟丝子 20g,覆盆子15g,女贞子 15g,淫羊藿 20g,山萸
肉 15g,肉苁蓉15g,川续断15g,党参15g等,针灸选穴:关元、中极、石门、子宫、气海、归来、三阴交、血海、太溪等,以上穴位均为补法。
月经期用桃红四物汤加味,连服3~5剂。
整个治疗方案的服药方法均为1剂/天,水煎分2次服,除去妊娠,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
针灸则隔日一次,每次30分钟。
对照组予黄体酮胶囊(益玛欣:浙江仙琚制药有限公司)100mg/次,2次/天,连服
10天,排卵后服用,除去妊娠连服3个月经周期。
1.4 观察指标及方法①分别于治疗前后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计算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以观察中医肾虚症状改善程度。
②分别于治疗前与3个疗程后黄体中期抽取两组患者肘静脉血3ml,测定E2、P水平。
③超声检测排
卵情况及子宫内膜厚度。
④BBT测定。
⑤怀孕率,分别统计各组治疗3个月经周
期后和治疗6个月经周期的怀孕率。
1.5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2002版《实用妇产科诊疗规范》制定的标准。
治愈:治疗3个月内获得妊娠且随访妊娠维持超过上次流产月份,B超提示胚胎发育正常或妊娠至足月。
有效:治疗3个月内未获妊娠,但黄体中期孕酮水平连续3个月正常,P
>10ng/ml。
黄体期基础体温上升幅度>0.3℃,高温相维持时间>12天。
未愈:
治疗3个月内黄体期高温相维持时间<12天或基础体温上升<0.3℃,或妊娠后阴道出血不止、流产或阴道无出血但B超提示胚胎停止发育或发育异常。
1.6 统计方法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实验数据均以均数
±标准差来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X2检验,统计结果P<0.05显
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肾虚证候积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两组P<0.05),
治疗组中医症状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肾虚证候积分情况比较 (n)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30 13.97±2.31 8.31±1.67对照组30 14.23±1.35 9.42 ±4.38
2.2 治疗前后E2、P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E2、P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升高,但E2水平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1),P水平治疗组升高程度明
显优于对照组(P<0.01)。
表2 两组治疗前后E2(pg/ml)情况比较 (n)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30 90.2±25.8 127.3±24.5对照组30 91.6±22.7 131.6±23.6
表3 两组治疗前后P(μg/L)情况比较 (n)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30
5.7±2.4 11.7±2.1对照组30 5.8±2.0 9.8 ±2.5
2.3 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比较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均较前增厚(P<0.05),治疗组子宫内膜厚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两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比较 (n,%)组别例数治疗前内膜厚度(cm) 治疗后内膜厚度(cm)30 0.5±0.06 0.9±0.23对照组治疗组30 0.51±0.04 0.7±0.25
2.4 两组妊娠率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临床妊娠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表5 两组妊娠率比较 (n,%)组别例数妊娠例数临床妊娠率治疗组30 14 46.7对照组30 8 26.7
3 讨论
黄体功能不全,传统观念认为黄体分泌孕酮不足是引起黄体功能不全的主要原因,但是其详细机制十分复杂,凡是能影响卵泡发育、排卵及内膜发育的因素都有可能成为其病因。
如卵泡期FSH或FSH/LH比值及PRL水平异常可引起LPD[4],
子宫内膜即终末器官对孕酮的反应性低下也能引起LPD[5]等,而在治疗上西医
主要局限于孕激素替代治疗及使用克罗米芬、HCG促进黄体功能。
随着中医理论
对该病的深入研究,中医药在治疗 LPD方面愈加显示出特色与优势[6]。
中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生殖之根,由于排卵前期至排卵后期,是阴转阳,阳气渐旺的重要阶段,黄体期是阴充阳长,肾阳渐旺,胞宫温暖待孕之时,如冲任不固,肾阳不足,则黄体期缺陷,而致不孕。
再者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肾阳不能温煦,脾虚乏力,亦可致LPD。
据临床观察,我们认为肾阳虚的原因,多
是由于肾阴亏虚,癸水不足。
肾阴不足,则精卵不能发育成熟,癸水不能达到高水平,所以排出的精卵不健全,是以转化为阳亦不足,故而出现阳虚,阴中阳虚,水中火弱是临床上LPD最常见的类型。
根据以上对LPD发病机制的认识,临床上我们在治疗该疾病时,采用了中医的调周法,根据卵泡发育各个阶段的生理病理特点,给予相应的中医治疗来达到促黄体发育的目的。
与月经关系最密切的经络是奇经八脉中的冲、任、督、带。
冲、任、督三脉同起于胞中,一源三歧,皆约于带脉。
针灸治疗不孕症正是通过针刺冲、任、督、带的穴位,以疏通经气,恢复调节人体脏腑气血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
中药人工周期疗法是借鉴现代医学卵巢周期性变化及对相应靶器官子宫的影响机理,以中医学关于“肾主生殖”,生殖与肾气—天癸—冲任—胞宫之间平衡为理论基础,并结合中医辨证论治的一种周期性用药疗法,即把整个月经周期分为不同的几个时期选方用药,以达到调经种子的目的。
具体来说:行经期,中药以活血调经为主,重在祛瘀,祛瘀才能重阳下泄,才能更好地开始下一周期的阴长,方用桃红四物汤加肉桂、川牛膝、泽兰治疗;经后期:经后胞脉空虚,阴血不足,治以滋阴养血
为主,促卵泡发育,用药时注意酌用补肾阳的药物,如杜仲、肉苁蓉等达到阴中求阳的目的。
并同时开始针刺以足少阴肾经为主的穴位,使肾中精血逐渐滋生,以补法为主来促进卵泡发育成熟。
经间期特点为重阴转阳,重阴在氤氲状的气血活动下转化、排卵,让位于阳,其次,女子又“以肝为先天”,肝肾同源,肾虚失煦,肝
郁失疏,往往阴转阳迟缓,故治疗在温肾活血的同时,辅以疏肝。
此时开始加调理冲任气血的穴位来促进排卵;经前期特点为阳长阴消,阳气鼓动,万物生发,阳长的目的在于温养子宫,为受孕提供孕育环境和条件,此时的治疗主要是温补肾阳,用药时辅以健脾,补后天以养先天。
此时加以针刺督脉及补肾阳的穴位来维持黄体功能,从而达到提高妊娠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乐杰,刘嘉茵.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51.[2]袁耀萼.盛丹箐援妇产科学新理论与新技术[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72.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86-388.
[4]NakajimaST,GibsonM.Pathophysiology of luteal-phase deficiency in human reproduction[J].Clinobstetcynecol,1991,34(1):167-1791.[5]王宏波,占海英,李红发.黄体功能不全患者着床期子宫内膜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及超微结构改变[J].中国妇幼保健,2004,19(6):44.
[6]何晶,施艳秋.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症的中西医治疗进展[J].光明中医,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