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我喜欢的成语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我喜欢的成语1
一、主题进入
早上玩区域游戏时,欢欢正在收拾美工区的材料,他把皱纸、浆糊、剪刀一起往篓子里放,站在一旁的慧慧着急了,叫起来:“欢欢,你看你,做事马马虎虎的,……”欢欢听了,笑着说:“你会讲成语。

”(前一阶段,班上一幼儿曾讲过,老师告诉他们叫成语)杨金凑了过来:“马马虎虎不是成语。

”“是成语。

”“不是。

”几个幼儿争论起来,幼儿的争论,引来了老师:“你们有成语书吗?回家去查一查,明天来告诉大家。

”第二天,十几名幼儿带来了各种有关成语的书籍、磁带,孩子们边看边听边兴致勃勃地交流起来,还提出了许多有关成语的问题,孩子们的举动引起了教师的关注,汉语是世界上最发达、最丰富的语言之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化和浩如烟海的典籍,为汉语留下了精粹的语言材料,并经常在口头和书面中出现,从而使说话和作文更富有表现力和说服力。

为培养幼儿从小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增长知识,开发智力,提高语言能力,为入小学做准备,我们设计了《我喜欢的成语》主题系列活动。

二、主题网络
丰富词汇增长知识与才智言简意赅动物类谈话绘画制作表演作用数字类  我喜欢的成语成语种类同字表征活动寓意相同类我制作的成语
邮票凿壁借光囊莹映雪悬梁刺股向他们学习
三、关键经验
1、知道汉语成语是中华民族瑰宝,能关注生活中使用的成语,激发喜爱成语的积极情感。

2、了解汉语成语的种类、作用,体验其精炼明快、言简意赅的特点。

3、愿意运用多种方式(讲、画、制作、表演)创造性地表现喜欢的成语。

4、能运用调查、查阅、交流等方法进行探索学习。

四、教师准备
教师要全面了解有关成语的历史、种类、特点等知识,同时,让家长了解幼儿正在进行的活动,与幼儿共同收集相关的资料:图书、磁带、碟片、调查表、图画,带来与同伴分享、交流,丰富感性认识。

在教室的环境中要留出让幼儿对即将进行的主题进行表现与展示的空间,大量的操作材料一定要准备充分:竹筷、棋板、背心袋、彩纸、卡纸、调查表格、笔、剪刀、服装等。

当幼儿提出要表演某一成语时,教师可与幼儿一起协商、制作道具,如感到困难的,教师应及时给予帮助。

五、主要活动安排
晨间情趣活动小记者:有关成语的调查小博士:学成语:“掩耳盗铃” 小作家:有趣的成语小演员:成语比赛:盖高楼
集体情趣活动谈话:我喜欢的成语计算:我给成语分类美工:制作提线木偶社会:向他们学习
区域情趣活动语言区:动物成语棋计算区:成语接龙美工区:我喜欢的成语生活区:量体裁衣
游戏活动小剧院:我会表演成语故事乐乐邮局:我制作的成语邮票
家园情趣活动1、将调查表带回家查阅资料,与幼儿共同填写。

2、有意识地与幼儿共同收集电视、广告、书中的成语。

3、当幼儿询问有关成语问题时,家长及时解答,进一步引发幼儿对成语的关注。

4、家长向幼儿介绍相关成语的典故,和幼儿一起收看有关成语的动画片,木偶戏。

六、主要活动案例
成语小问号
1、为什么成语一般都是四个字的多呢?
2、成语是什么朝代有的?
3、为什么成语都有比喻呢?
4、为什么这些都叫成语,而不叫其他名字呢?
5、为什么成语字很少,却能代表一大段的意思呢?
6、为什么成语以前多,而现在却没有呢?
7、为什么成语四个字、八个字多,而一个字、三个字、五个字少呢?
8、为什么每一个成语都有不同的故事?
9、为什么成语能流传到现在?
10、为什么成语有故事,而唐诗却只是一句句话呢?
幼儿调查问卷
内容情况
你家有成语书吗?它们是什么样的?请你把它画下来。

你知道哪些成语?请写下来。

你在哪儿听过成语?
你喜欢成语吗?为什么?
有关“成语”的调查
目的:
1、对幼儿掌握成语的原始状况进行摸底、了解。

2、对调查情况进行简要分析。

评析:
从大多数幼儿的表格中,我们发现幼儿曾经听过成语,看过成语书,偶尔也用过成语,可是没有意识到这就是“成语”。

我们通过调查后发现,幼儿获取成语的途径还不少,但是家长缺乏对成语教育作用的应有认识,成语能丰富幼儿的知识,提升幼儿语言表达的水准,进而感受到成语的琅琅上口。

此调查表格也让家长进一步了解幼儿园正在开展的活动,从而使家长能更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关注周围使用的成语。

晨间情趣活动:有趣的成语
目标:
1、通过生动简单的成语故事,初步了解成语。

2、有喜欢、学习成语的愿望。

指导要点:
1、一边转动“大风车”,一边唱歌,引出活动栏目--“小作家”。

2、教师讲述《守株待兔》的成语故事。

3、引导幼儿讨论《守株待兔》故事的意义,引出成语。

4、䐑幼儿简单介绍有关“成语”的知识与特点,并请幼儿自由提问,说出自己的想法。

教师:刚才,我们讲的那么多的意义,古人很聪明用四个字就把它概括了,叫守株待兔,一直流传到现在,我们称它为“成语”。

(成语是古代人使用流传下来的,它只有几个字却代表很多很深的意思,简洁,读起来朗朗上口。


5、了解幼儿知道成语的情况,并请知道的幼儿说一说。

观察记录
时间2001年4月16日
活动内容晨间情趣活动:有趣的成语“守株待兔”
参与活动幼儿姓名全体
幼儿
幼儿行为表现在讲完成语故事,请幼儿讨论时,他们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有的说:这个人太笨了,兔子不会总撞到树上;有的说:做事情不动脑筋;有的说:不劳动,就想得到东西;有的说:这个人肯定不懂科学,兔子动作快,眼睛好;有的说:他应该一边种一边等……
指导与评价这是第一次给小朋友讲成语故事,因为成语所隐含的意义比较深刻,所以选择了较为浅显的成语《守株待兔》,没想到幼儿听后反应特别激烈,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七嘴八舌地说一说,居然把这个成语所表现的意义都说了出来。

看来让幼儿喜欢成语,学习成语是可行的,关键是内容的选择。

计算区:成语接龙
目标:
1、能将学过的成语按首字与尾字读音相同进行接龙游戏。

2、能主动、积极地参加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

材料:幼儿画的成语卡片若干,教师活动前进行有意识的筛选。

指导要点:
1、提醒幼儿先说出自己手中卡片上的成语。

2、指导幼儿看清第一张卡片上成语的最后一个字一定要与自己手中卡片上的第一个字读音相同才可连接。

3、最后数数自己手中的卡片,卡片少的幼儿为获胜者。

观察记录
时间2001年4月16日
活动内容计算区活动:成语接龙
参与活动幼儿姓名彭程、杨浩翔
幼儿行为表现彭程摆下“闻鸡起舞”这张卡片。

杨浩翔紧接着放了一张“五马分尸” 彭程说:“不对,不对。

你是五,我是午。

”杨浩翔说:“是的,就是的。

它们都是WU。

”彭程说:“我认识这两个字,它们不一样,不信问老师。


指导与评价彭程小朋友已能认识很多汉字,即使音同字不同,他也能辨认,所以发生了和同伴的争论。

教师表扬他认识很多字,了不起,告诉他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接龙游戏,只不过和我的要求不一样。

比老师的要求更高,不仅要音同,字也要相同。

今天我们的游戏,只要读音相同就可以。

经我这样点拨,杨浩翔拍拍脑袋说:“原来有这么多的WU
语言区:动物成语棋
目标:
1、能说出与动物有关的成语,丰富知识。

2、提高学习、运用成语的兴趣。

材料:棋盘一副,棋子两枚
指导要点:
1、出示棋盘,引导幼儿说出棋盘上有什么?你知道哪些成语与动物有关?(蛇:画蛇添足、杯弓蛇影;马:老马识途、指鹿为马)
2、向幼儿介绍活动规则:两位幼儿共同游戏,以“包、剪、锤”的方式确定谁先掷骰子,掷到几就走几步,遇到有动物的格子就说出与此动物有关的成语,说对了,就进一步,说错了,则后退一步,看谁先到终点。

3、幼儿游戏,教师指导。

4、小结:请幼儿介绍活动中使用的与众不同的成语,或请小朋友介绍成语的含义,讲述成语故事。

观察记录
时间2001年4月17日
活动内容语言区活动:动物成语棋
参与活动幼儿姓名钱梦雨、徐天智
幼儿行为表现钱梦雨走到“老鼠“那儿,说:“鼠目寸光”接着徐天智走到“老鼠”那儿,也说了:“鼠目寸光”,钱梦雨叫起来:“不行,你再想一个,不要和我说得一样。

”徐天智想了半天说:“对,我妈妈教我的:“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钱梦雨扳着手指重复说:“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数完后,叫起来:“这不是成语,有八个字。

我们学的成语都是四个字。

”徐天智着急地说:“是成语,我妈妈教我的。

”两人吵起来。

指导与评价到底“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是不是成语呢?看着他们争得面红耳赤,我对他们说:“这样吧,徐天智你说它是成语,钱梦雨你说它不是,我们一起来查查成语书,好吗?”他俩点头同意,拿来成语书,答案是肯䮚的,钱梦雨惊叫:“真是成语,张老师我能把它教给小朋友吗?”我点头同意。

社会:向他们学习
目标:
1、能理解成语“凿壁借光”“囊莹映雪”“悬梁刺股”中古人勤奋学习的故事。

2、有向古人学习的愿望。

准备:图片三幅,实物探头。

过程:
1、欣赏故事,帮助幼儿了解成语的内涵。

(1)出示图片,讲故事。

(2)提问:
A、匡衡家里很穷,他是怎么想办法读书的?他为什么能从一个穷孩子成为西汉的宰相?
B、车胤和孙康又是想了什么办法来读书的?最终他们怎样了?
C、苏秦和孙敬又是怎样发奋读书,最后学有成就的?
2、通过讨论,激发幼儿勤奋学习的愿望。

(1)这三个成语让我们懂得了什么道理?匡衡、车胤和孙康等都是什么样的人?
(2)人们为什么要
[元宵节主题活动方案]:欢乐元宵节
[活动目的]
1、激发幼儿参与制作元宵活动的兴趣,体验大家一起庆祝节日、分享劳动成果的快乐。

2、指导幼儿学习用团、捏、滚等技能制作元宵;在做元宵、煮元宵的过程中感知滚动、沉浮等生活、科学常识。

3、引导幼儿了解元宵节的意义、民族习俗及元宵的来历、品种等。

[活动准备]
1、做元宵需要的材料:糯米粉、各种馅、水、电炉、锅等。

2、教师、幼儿提前收集关于元宵节民间习俗的资料。

3、音乐《喜洋洋》等。

4、布置好活动场地。

[活动过程]
一、开场白(以喜洋洋音乐为背景音乐)
(教师和幼儿站立在前面)尊敬的各位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大三班教室里喜气洋洋,热闹非凡,因为我们马上就迎来我们的元宵节,孩子们,你们高兴吗?为了迎接我们元宵节的到来,我们一起给他们表演一个节目,好不好?
二、(小朋友们表演的真棒,请大家送给他们一点掌声,好吗?)孩子们请坐,老师知道你们不仅节目表演的好,而且都是爱动脑筋的小朋友,下面老师就来考考你们,哪位小朋友知道元宵节在什么时候?(正月十五)元宵节人们有什么习俗?(吃元宵、打灯笼等)小朋友们真聪明!老师补充材料:元宵的来历
三、小朋友们看,今天高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样礼物,( 教师展示几种元宵)问:这是什么?你知道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吗?(糯米粉、各种馅、水、电炉、锅等)孩子们,元宵这么漂亮,课前我们准备好了这些材料(展示做元宵需要的材料)你想用这些材料来做元宵吗?
四、大家先不要着急做,谁知道元宵分几部分?元宵是什么形状的?我们怎样把元宵做成圆的呢?(把它捏圆了、用滚的方法、把元宵包好后放在手里团)小朋友们真聪明,我们现在就开始做元宵。

五、小朋友们,我们这里有做元宵的材料,大家把做好的元宵放进自己面前的小盘子里。

呆会儿把你自己做的元宵煮给你吃,谁做得多,谁吃的多。

幼儿开始制作,教师给以适当的辅导和帮助。

(放背景音乐喜洋洋)
六、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

现在,小朋友们都已经做完了,我们看看谁做的又快又好。

接下来就是我们的“快乐恰恰恰“时间。

请各位小朋友吃自己的元宵。

老师统计好个数,给小朋友煮元宵。

(老师动员做的多的小朋友让给做的少的小朋友。


七、煮元宵、吃元宵。

小朋友们仔细观察,看元宵在煮熟前后有什么变化?(元宵煮前沉在锅底,煮熟后浮起来了。

元宵煮熟后比煮前大一些)小朋友们越来越聪明,也越来越善于观察了。

好,现在我们就来享受我们自己的劳动成果。

八、教师总结
今天,小朋友们在一起渡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我们不但知道了元宵节吃元宵,还知道了怎样去做元宵。

小朋友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学会了观察。

只要我们平时稍加留心,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地方非常的奇妙,值得我们我们去看。

本次活动到此结束。

祝大家元宵节快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