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四首 课件—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 见到你的演出,
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 听到你优美的歌声。
没想到在一派大好风 景的江南,
在落花时节又遇见了 你。
此诗大概作于公元770年杜甫在长沙的时候。 安史之乱后(安禄山、史思明),杜甫漂泊到江 南一带,和流落的宫廷歌唱家李龟年重逢,回忆 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贵族官僚或大地主的住 宅)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感慨万千写下这首 诗。
族,原籍南阳(今属河南新野),迁居江陵(今 属湖北),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去世之时56 岁。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 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 行。现存诗403首,七十多首边塞诗,另有《感旧 赋》一篇,《招北客文》一篇,墓铭两篇。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全诗二十八字,连用五个地名,统一了广阔的空间 和较长的时间,渐次展开诗境,流畅飘逸,处处给读者
以启发、联想。
主旨
• 这首诗通过写诗人外出闯荡时旅 途中的美景和行程,表达了诗人对外 出闯荡的憧憬和对友人的思念。
江南逢李龟年
唐 杜甫
原文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年轻时离开蜀地时的作 品,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峨眉山月歌》是李白最早的一首写月 诗。这首诗写于他出蜀远游,向三峡进发的 途中,他怀着“遍谒诸侯,海县清一”的政 治抱负和生活理想,扬帆东下,辞亲远游。 然而这个青少年生活过的山清水秀的蜀地, 又使他踌躇满志的胸中萦绕着留恋的情绪。
小结:
这首诗描写了“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 峡”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无处不渗透着诗人的江行体 验和思友之情,这种体验和情感统一于广阔的时空。
首句写青山吐月,交待特定场合——峨眉山和特定 时间——秋天夜晚。次句写月映清江,明写空间变换: 峨眉山——平羌江;暗写秋夜行舟。三、四句写连夜从 清溪向渝州向三峡进发。继续明写空间推移,暗写时间 变化。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三、四句写连夜从清溪向渝州向 三峡进发。抒发思乡怀友之情。
次句中有人,第三句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 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仗剑去国,辞亲 远游”的青年,乍离故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 舍。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 可谓语短情长。
这写的是又一个旅途之夜。诗人一叶轻舟,早 早就从泯江岸上的清溪驿出发,朝着三峡飞驰而去, 没有多久,就将要到达渝州。这时离故乡已很远了, 眷恋之情油然而生,抒发思乡怀友之情。
注释译文
词语注释
⑴李龟年:唐代著名的音乐家。 ⑵岐王:唐玄宗的弟弟。寻常:经常。 ⑶崔九:崔涤,在兄弟中排行第九。 ⑷江南:这里指今湖南省一带。 ⑸落花时节:暮春,阴历三月。落花 的寓意很多,人衰老飘零,社会的凋弊丧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1.这首诗连用五个地名 “峨眉山—平羌 江—清溪—渝州—三峡” 有何作用?
这样精巧的点出行程,既有“仗剑去国, 辞亲远游”的豪迈,也有思乡的情怀。
2.《峨眉山月歌》是怎样写尽对故乡故人 的眷恋的?
诗人借“ 山中月”和“江水流” 两个意象来传送眷念之情,这样寓情 于景,使情景交融 。写尽对故乡故人 的眷恋。
课外古诗词诵读 (一)
《峨眉山月歌》
•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
浪漫主义诗人。官至供奉翰林。因性格傲岸,不为权 贵所容,使他对腐败社会加深了认识,写下了许多抨 击帝王权贵荒淫奢侈和控诉现实政治黑暗的诗篇。诗 仙李白从二十四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离开四 川之后,便浪迹天涯,四海为家了,直到他六十二岁 时,在安徽长江边的采石矶醉酒落水仙逝,一生在中 华大地上留下了不少足迹,所到之处,留下了不胜枚 举的动人华章。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首句写青山吐月 次句写月映清江
诗从“峨眉山月 ”写起,点出远游的时令在秋 天。次句“影”指月影。“入”“流”两个动词意 思是说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此句不仅明 写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写了秋夜行船之事。
为什么月只“半轮”?
很逼真的写出了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我 们读者眼前似有一幅月亮渐升的画图 。
勉强地想要按照习 俗去登高饮酒,
却没有像王弘那样 的人把酒送来。
第一、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 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
第三、四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 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的时代沧桑,人
生巨变。语极平淡,内涵却无限丰满。 前二句言过去之盛,为下文做了铺垫。后二句写
现在之衰,抒发无穷感慨。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 衰微的无限感慨和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 两句运用了以乐境写哀境的写法,写今日相逢正
是风光秀丽的江南已到了流水落花的时节。这 “落花时节”包含不少内容,既是明叙相逢的季 节,又暗喻唐帝国由盛入衰的局面,作为人生的 岁月,两人又到了落花时节的暮年,这四字写得 十分深沉含蓄,“又”字抒发了诗人抚今追昔, 感时伤世之情。
2.“落花时节”有什么特殊含义?
比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世不再。
3.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 逢君”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
表现手法: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凄 凉身世(以乐境写哀境)。 思想感情:抒发了诗人对时世之凋敝与人 生凄凉飘零的感慨之情。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岑参(cén shēn)(约715年—770年),汉
遍谒诸侯,海县清一:拜访天下诸侯,使国家安定,天下统一。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巅悬挂着半 轮秋月,月影倒映在 缓缓流动的平羌江水 中。夜间乘船从青溪 驿出发,向三峡驶去。 很想念你却很难相见, 恋恋不舍的到渝州去。
落花时节又逢君。
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 见到你的演出,
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 听到你优美的歌声。
没想到在一派大好风 景的江南,
在落花时节又遇见了 你。
此诗大概作于公元770年杜甫在长沙的时候。 安史之乱后(安禄山、史思明),杜甫漂泊到江 南一带,和流落的宫廷歌唱家李龟年重逢,回忆 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贵族官僚或大地主的住 宅)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感慨万千写下这首 诗。
族,原籍南阳(今属河南新野),迁居江陵(今 属湖北),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去世之时56 岁。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 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 行。现存诗403首,七十多首边塞诗,另有《感旧 赋》一篇,《招北客文》一篇,墓铭两篇。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全诗二十八字,连用五个地名,统一了广阔的空间 和较长的时间,渐次展开诗境,流畅飘逸,处处给读者
以启发、联想。
主旨
• 这首诗通过写诗人外出闯荡时旅 途中的美景和行程,表达了诗人对外 出闯荡的憧憬和对友人的思念。
江南逢李龟年
唐 杜甫
原文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年轻时离开蜀地时的作 品,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峨眉山月歌》是李白最早的一首写月 诗。这首诗写于他出蜀远游,向三峡进发的 途中,他怀着“遍谒诸侯,海县清一”的政 治抱负和生活理想,扬帆东下,辞亲远游。 然而这个青少年生活过的山清水秀的蜀地, 又使他踌躇满志的胸中萦绕着留恋的情绪。
小结:
这首诗描写了“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 峡”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无处不渗透着诗人的江行体 验和思友之情,这种体验和情感统一于广阔的时空。
首句写青山吐月,交待特定场合——峨眉山和特定 时间——秋天夜晚。次句写月映清江,明写空间变换: 峨眉山——平羌江;暗写秋夜行舟。三、四句写连夜从 清溪向渝州向三峡进发。继续明写空间推移,暗写时间 变化。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三、四句写连夜从清溪向渝州向 三峡进发。抒发思乡怀友之情。
次句中有人,第三句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 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仗剑去国,辞亲 远游”的青年,乍离故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 舍。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 可谓语短情长。
这写的是又一个旅途之夜。诗人一叶轻舟,早 早就从泯江岸上的清溪驿出发,朝着三峡飞驰而去, 没有多久,就将要到达渝州。这时离故乡已很远了, 眷恋之情油然而生,抒发思乡怀友之情。
注释译文
词语注释
⑴李龟年:唐代著名的音乐家。 ⑵岐王:唐玄宗的弟弟。寻常:经常。 ⑶崔九:崔涤,在兄弟中排行第九。 ⑷江南:这里指今湖南省一带。 ⑸落花时节:暮春,阴历三月。落花 的寓意很多,人衰老飘零,社会的凋弊丧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1.这首诗连用五个地名 “峨眉山—平羌 江—清溪—渝州—三峡” 有何作用?
这样精巧的点出行程,既有“仗剑去国, 辞亲远游”的豪迈,也有思乡的情怀。
2.《峨眉山月歌》是怎样写尽对故乡故人 的眷恋的?
诗人借“ 山中月”和“江水流” 两个意象来传送眷念之情,这样寓情 于景,使情景交融 。写尽对故乡故人 的眷恋。
课外古诗词诵读 (一)
《峨眉山月歌》
•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
浪漫主义诗人。官至供奉翰林。因性格傲岸,不为权 贵所容,使他对腐败社会加深了认识,写下了许多抨 击帝王权贵荒淫奢侈和控诉现实政治黑暗的诗篇。诗 仙李白从二十四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离开四 川之后,便浪迹天涯,四海为家了,直到他六十二岁 时,在安徽长江边的采石矶醉酒落水仙逝,一生在中 华大地上留下了不少足迹,所到之处,留下了不胜枚 举的动人华章。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首句写青山吐月 次句写月映清江
诗从“峨眉山月 ”写起,点出远游的时令在秋 天。次句“影”指月影。“入”“流”两个动词意 思是说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此句不仅明 写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写了秋夜行船之事。
为什么月只“半轮”?
很逼真的写出了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我 们读者眼前似有一幅月亮渐升的画图 。
勉强地想要按照习 俗去登高饮酒,
却没有像王弘那样 的人把酒送来。
第一、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 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
第三、四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 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的时代沧桑,人
生巨变。语极平淡,内涵却无限丰满。 前二句言过去之盛,为下文做了铺垫。后二句写
现在之衰,抒发无穷感慨。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 衰微的无限感慨和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 两句运用了以乐境写哀境的写法,写今日相逢正
是风光秀丽的江南已到了流水落花的时节。这 “落花时节”包含不少内容,既是明叙相逢的季 节,又暗喻唐帝国由盛入衰的局面,作为人生的 岁月,两人又到了落花时节的暮年,这四字写得 十分深沉含蓄,“又”字抒发了诗人抚今追昔, 感时伤世之情。
2.“落花时节”有什么特殊含义?
比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世不再。
3.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 逢君”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
表现手法: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凄 凉身世(以乐境写哀境)。 思想感情:抒发了诗人对时世之凋敝与人 生凄凉飘零的感慨之情。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岑参(cén shēn)(约715年—770年),汉
遍谒诸侯,海县清一:拜访天下诸侯,使国家安定,天下统一。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巅悬挂着半 轮秋月,月影倒映在 缓缓流动的平羌江水 中。夜间乘船从青溪 驿出发,向三峡驶去。 很想念你却很难相见, 恋恋不舍的到渝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