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改良L形切口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
安全区的定义:
1. 在操作中,最大限度保护腓动脉穿支、小隐静脉及神经 2. 直径大于1.0mm的血管、神经为危险区 3. 直径小于1.0mm的血管、神经为安全区
改良L形切口
1. 纵行切口起于外踝尖上后侧 2 ~ 3 cm 向下的弧形切口,大约成角 150°左右,
2. 切口横形部分几乎与经典切口相同,略上移,平行于足底,远端止于跟骰 关节, 3. 可清晰暴露跟骰关节、腓骨长、短肌腱远侧端。
特点:1、转角区增大角度;2、横向部分上台1.0cm.
切口示意图
手术安全区:
优点:
• 改良 “L”形切口转折部弧度大约150°,切口处 主要供血来自腓动脉穿支 和跗外侧动脉,不损伤切口 下方足底外侧动脉血供。
空白演示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
跟骨改良“L”形切口
From Dr.Z
传统L形切口
1. 手术时切口起始于外踝尖上2 ~ 3 cm, 2. 在跟腱前方平行于跟腱方向向下,至跟骨下方足底平面转90°向前, 3. 在足背外侧正常皮肤与增厚的跖底样皮肤交界处的下 方1. 5 ~2. 0 cm 处,即恰在足背与足底平面交界处向前,末端至第5 跖骨底, 4. 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直至深筋 膜,向足背锐性剥离皮瓣逐渐显露跟骨外侧 面。
跟骨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皮肤坏死
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
1. 2. 跟骨内固定物外露 皮肤变黑、坏死
• 切口肿胀、张力过大的常见原因:
1. 2. 3. 4. 5. 动脉损伤 静脉损伤 手术时机选择不当 骨折未能良好复位 内固定物过厚
• 能否选择更合适的切口,尽量减少术中对静脉、动脉的损伤,从而减轻水肿?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
安全区的定义:
1. 在操作中,最大限度保护腓动脉穿支、小隐静脉及神经 2. 直径大于1.0mm的血管、神经为危险区 3. 直径小于1.0mm的血管、神经为安全区
改良L形切口
1. 纵行切口起于外踝尖上后侧 2 ~ 3 cm 向下的弧形切口,大约成角 150°左右,
2. 切口横形部分几乎与经典切口相同,略上移,平行于足底,远端止于跟骰 关节, 3. 可清晰暴露跟骰关节、腓骨长、短肌腱远侧端。
特点:1、转角区增大角度;2、横向部分上台1.0cm.
切口示意图
手术安全区:
优点:
• 改良 “L”形切口转折部弧度大约150°,切口处 主要供血来自腓动脉穿支 和跗外侧动脉,不损伤切口 下方足底外侧动脉血供。
空白演示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
跟骨改良“L”形切口
From Dr.Z
传统L形切口
1. 手术时切口起始于外踝尖上2 ~ 3 cm, 2. 在跟腱前方平行于跟腱方向向下,至跟骨下方足底平面转90°向前, 3. 在足背外侧正常皮肤与增厚的跖底样皮肤交界处的下 方1. 5 ~2. 0 cm 处,即恰在足背与足底平面交界处向前,末端至第5 跖骨底, 4. 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直至深筋 膜,向足背锐性剥离皮瓣逐渐显露跟骨外侧 面。
跟骨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皮肤坏死
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
1. 2. 跟骨内固定物外露 皮肤变黑、坏死
• 切口肿胀、张力过大的常见原因:
1. 2. 3. 4. 5. 动脉损伤 静脉损伤 手术时机选择不当 骨折未能良好复位 内固定物过厚
• 能否选择更合适的切口,尽量减少术中对静脉、动脉的损伤,从而减轻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