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教学设计与案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教学设计与案例
教学设计与案例: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教学目标:
1.了解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2.了解DNA的构成原理和结构特点;
3.能够手工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教学步骤:
引入(5分钟):
老师可以使用图片或示意图展示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激发学生对DNA分子的兴趣。

Step 1 背景知识介绍(10分钟):
老师向学生简要介绍DNA分子的结构原理和构成要素,包括碱基对、磷酸二脱氧核苷酸以及双螺旋结构等。

同时,引入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制作的目的和意义。

Step 2 材料准备(5分钟):
让学生准备制作模型所需要的材料,包括彩色纸、剪刀、胶水、铅笔等。

Step 3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制作(30分钟):
1.带领学生使用彩色纸切割成一定长度的条状物,每个条状物代表一个磷酸二脱氧核苷酸。

2.按照碱基对的规则,使用铅笔在条状物的一端上画上对应的碱基(腺嘌呤-胸腺嘧啶,鸟嘌呤-胞嘧啶)。

3.将画有碱基的两个条状物重叠在一起,使用胶水将其固定住。

4.继续制作其他磷酸二脱氧核苷酸,然后将它们一个接一个地连接起来,形成DNA分子双螺旋结构。

5.最后,将制作好的DNA模型展示给全班同学,并解释每个部分的含义和作用。

Step 4 模型展示与讲解(10分钟):
让每个学生把自己制作的DNA模型展示给全班,并讲解自己制作模型的过程和遇到的困难。

同时,老师也可以对学生的模型给予评价和指导。

Step 5 总结与讨论(10分钟):
让学生分享制作模型的心得和体会,讨论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在科学研究和生物学中的应用。

作业:
1.复习DNA分子的组成结构和双螺旋结构模型制作过程;
2.观察自己的DNA模型,思考如何改进和提升模型质量。

教学案例:
小明是一个对生物学非常感兴趣的学生,他对DNA的双螺旋结构也充满了好奇。

他在老师的引导下制作了一个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首先,小明准备了制作模型所需的材料,包括彩色纸、剪刀、胶水和铅笔。

然后,他按照老师的要求将彩色纸切割成一定长度的条状物,每个
条状物代表一个磷酸二脱氧核苷酸。

接着,小明用铅笔在条状物的一端画上碱基,他让腺嘌呤和胸腺嘧啶成对出现,鸟嘌呤和胞嘧啶成对出现。

画好碱基后,他将画有碱基的两个条状物重叠在一起,并使用胶水固定住它们。

接下来,小明制作了其他磷酸二脱氧核苷酸,并按照碱基对的规则将它们一个接一个地连接起来,形成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最后,小明把自己制作的DNA模型展示给全班同学,并向大家讲解了自己的制作过程。

同时,其他同学也向小明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比如他们可以使用不同颜色的纸张来表示不同的碱基,从而使模型更加直观。

在展示完毕后,老师对小明的模型进行了评价和指导,肯定了他的努力和创意,并鼓励他进一步提高模型的质量和准确性。

通过这次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活动,小明不仅了解了DNA 分子的构成原理和结构特点,还培养了他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通过展示和讨论,学生们对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意识到模型在科学研究和生物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