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导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4 课专制集权的不停增强
(1)西汉
汉高祖:郡国并行制
汉景帝:公元前 154 年,采纳晁错建议开始削藩,迸发“七国之乱” ,周亚夫、窦婴平叛
汉武帝:
目的:增强皇权,稳固国家一致
举措:①成立中朝,中朝成为决议机构,外朝成为履行机
构②采纳主父偃的建议,推行“推恩令” ,酎金夺
爵③选官制度:察举制征辟制④督查制度:建立十
三州刺史
作用:①进一步稳固和发展了大一统的场面,促使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权益的过于集中以致外戚和宦官相互倾轧,政局长久动乱
(2)唐末五
代藩镇盘据
成因:平定安史之乱后,唐朝宗将安史降将和平叛将领封为节度使,节度使权益膨胀
结果:藩镇盘据权益进一步发展,以致藩镇林立分裂场面的出现和持续
五代十国
本质:唐末以来藩镇盘据场面的持续和扩大
特色:①政权:更迭屡次
②政局:南方相对稳固
③经济:南方经济获得较大发展
(3)北宋
目的:解决唐末五代地方盘据问题
皇帝:宋太祖赵匡胤
举措:①收精兵将禁军划归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兵司等“三衙” 统率,出兵权
归枢密院。

实现了统兵权和调兵权的分别,有益于皇帝控制军

②削实权削弱、剥夺了节度使、州郡长官和武将的权益,全部州郡直属
中央。

州郡
下设通判,有权向朝廷直接奏报。

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③制钱谷规定各州郡的财赋,除保存一小部格外,其余运往京师开或其
它指定地址,
由中央掌握
评论:①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格局的分裂场面②造成了
“冗官”“冗兵”“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
③宋朝此后,中央和地方分权的斗争已处于绝对上风,皇权和相权矛盾突出起来
(4)明朝
丞相制度的取销
原由:①元代后期,丞相位高权重,惹起政局动乱
②朱元璋汲取元代显贵专权的教训
取销: 1380 年,诛杀胡惟庸,裁撤中书省,取销丞相,皇帝亲掌六部,直接
收理国家政
事,皇权、相权合二为一
影响:在中国推行 1600 多年年的丞相制度被取销,专制皇权发展到新高度
内阁的设置
原由:取销丞相后,皇帝事务众多
建立:明太祖时设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时正式建立内阁
职责:①明太祖时殿阁大学士仅备顾问兼协理奏章
②明成祖时开始参加军国大事的商议,后可帮助皇帝草拟对大臣奏章的
批复建议
票拟:帮助皇帝草拟对大臣奏章的批复建议
批红:票拟由皇帝朱笔批改、裁定
( 5)清朝
先期: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
军机处
时间:雍正
建立目的:为办理西北紧迫军务
地址:隆宗门
军机大臣:只参加办理军务,后可参内政外交、拟订军政大计。

但品阶不高受
皇帝召见,
跪奏笔录
评论:①能快速办理各地呈送的各样文书,简化了办理政务的手续,行事快捷,
提升了
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②军机处完整听从于皇帝,军国大事皆有皇帝一人判决。

军机处的建立,是专制
皇权高度发展的标记,也是最顶峰
【知识拓展】
1.比较明朝内阁和英国内阁制的不一样点
①性质上,英国为资本主义性质,中国为封建性质。

②产生过程上,英国内阁首相选举产生,中国内阁首辅由皇帝委任。

③地位上,英国为法定必设机构,国王无权解散;中国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皇帝能够随时解散。

④权益上,英国履行国家决议和管理权益;中国主假如备皇帝顾问。

⑤作用上,英国进一步削弱了国王的权益,推进财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完美,推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中国是君主专制的增强的产物,不行能对皇权起到限制作用。

2.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增强有哪些特色?对中国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特色:①总特色:中央集权不停增强
②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央严格控制地方政权,地方听从中央,最后听从于君主
③在中央政权中,相权不停削弱,君权不停增强
影响:踊跃作用:君主专制制度的增强,有益于保护国家一致、社会稳固,有
益于社会经
济和文化的发展,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拥有必定的踊跃意义。

悲观作用:①经济上,约束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明末清初此后,
阻挡了商
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严重阻挡了中国
社会的发展
和进步,是造成中国落伍于西方的主要原由之一②
政治上,专制统治的空前增强剥夺了人民的政治权益和言
论自由,民
主思想和行动遇到压制和打击③思想文化上,
专制统治使知识分子离开本质,阻挡了科技
创新的发展
和文化的进步
【优选例题】
1.据《史记·吴王濞传记》记录:“上(汉高祖)患吴、会稽轻悍,无壮王以填(镇)之,诸子少,乃立濞于沛为吴王,王三郡五十二城。

”又据《汉书》述评:“汉兴之初,国内新定,同姓寡少。

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

”上述
资料表示汉高祖分封同姓王的基本想法是()
A.秦代剩余权益强盛,应封王加以防备
B.认为孤掌难鸣是秦亡教训,封王拱卫中央
C.继承者年幼,封王以帮助皇帝治天下
D.汉初社会动乱,封王以发展各地农业生产
2.以下各项制度,属于汉朝在秦代基础上沿用并发展的是()
A.刺史制、封国制 B .三省制、封国制
C.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D .一省制、刺史制
3.据史料记录,明太祖朱元墇有一天问大臣:“天下谁人最快活?”有的人回答:“金榜题名。

”有的人说:“功成名就者快活。

”朱元墇听了都不认为然,当听到一位叫万钢的大臣回答说“畏法度者快活”时,却极为欣赏万钢并委以重担。


元墇欣赏万钢并委以重担的原由是()
A .其余大臣的回答自相矛盾
B .万钢的回答重申了对专制统治的听从
C .万
钢的回答提示了快乐的源泉 D .其余大臣的回答背叛了主题
【讲堂检测】
1.《朱子语类》中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奖惩刑政,
全部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这段话主要说明宋初增强中央集权()
A.解决了藩镇盘据问题 B .以致了国家财政危机
C.过分削弱了地方权益 D .造成了边境地域危机
2.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是中国古代政治史上的重要内容。

以下属于增
强中央集权的举措有()
①秦代皇帝直接委任郡县长官②隋唐确定和完美三省六部制
③北宋任用文臣做地方长官④明朝取销丞相
A.①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3.宋太祖采纳增强中央集权的举措中能从根本上除去地方盘据权益物质基础的是()
A.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赋 B C.派文臣管理地方政事 D .削夺朝中大将兵权
.推行统兵与调兵权的分别
4.“胡惟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实目标,朱元璋要毁坏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
然大物。

”“那个庞然大物”是指()
A.内阁制度 B .宰相制度C.宦官公司D.胡惟庸公司
5.“洪武皇帝希望紧紧将权益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单独办理国家大事。

可是
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没法肩负的,他于是招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构成了
一个特其余政府部门”资猜中“特其余政府部门”中的成员指()
A.丞相B.殿阁大学士C.尚书令D.军机大臣6.明朝规定“此后后代做皇帝时,其实不准立丞相。

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
臣即时劾奏,将罪犯凌迟,全家处死。

”这一规定表现的主要目的是()A.提升做事效率B.精简政府机构
C.让“群臣”督查皇帝D.增强君主专制
7.北京故宫“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写道:“军机处一日日程靠近( 阅读奏折 ) ——会面 ( 请皇帝旨 ) ——述旨 ( 拟皇帝旨意 ) ——过朱 ( 皇帝过目确定 ) ——交发 ( 下发旨意 ) ”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
A.纵论军务,策划战事 B .辅助皇帝,参加决议
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D .奉旨笔录,上传下达
8.学过《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单元后,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了以下四
篇研究性学习小论文,此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选项是()
A.《以宗法制为例浅议我国初期政治制度的特色》
B.《论隋唐三省六部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C.《谈北宋“重文轻武”的特色与影响》
D.《论清朝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益制衡》
9.( 2012 新课标全国 28)清朝内阁办理公事的事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
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

画成仍
旧葫芦样,要把葫芦认真看。

”这反应出当时()
A .内阁职权降落以致官员无所作为
B .政治体系僵化官员拘泥规制
C .内阁机要事务忙碌官员穷于对付 D.皇帝个人专制官员唯命是从
10.( 2012 新课标全国 29)梁启超在阐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
稍单薄,,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吞并,吞并多一次,则专制
权高一度,愈积愈进。

”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阐述中能够确认的是()
A.君主专制是维系一致的主要条件 B .分裂动乱是专制权益产生的前提C.专制程度跟着历史进度而不停增强 D .武力争夺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11.( 18 分)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以致相权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系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色,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定结果。

阅读以下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资料一
( 1)依照资料一,简要归纳古代中国相权的变化过程。

(6分)
资料二(唐太宗)“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
商议,宰相筹画,于是稳便,方可奏行。

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 ——摘自《贞观政要》
(明太祖)“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此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相互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因此稳定。


——摘自岳麓版必修一
(2)依照资料二指出唐太宗与明太祖在制度设置上见解有何不一样?( 4 分)为实现“稳便”“稳定”两人分别采纳了如何的举措?( 4 分)
(3)你认为唐太宗与明太祖的见解从根本上说能否矛盾?从制度的角度说明
你的认识。

(4 分)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