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案卷助力江苏公路高质量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20世纪初江苏第一条公路诞生,江苏省公路交通运输便开启了发展征程。
1949年,全省公路密度仅有2.7千米/百平方千米;1978年,江苏公路总里程17721千米,密度为14.5千米/百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底,这些数字已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总里程159937千米,密度为155.88千米/百平方千米。
公路的高速发展,带来全社会经济效益的迅猛增长,与此同时,公路档案也默默见证了江苏公路的发展史,成为江苏公路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助力。
一、四十载档案见证江苏公路发展史
在普遍认知中,公路档案是随着公路生产建设而产生的,是人们在长期公路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最原始的历史记录。
但对于公路管理单位,公路档案除了涉及公路生产建设相关内容以外,更包括组织机构沿革、人员任免、科技发展以及各项事务性工作形成的档案,并以文书、声像、电子、实物等载体形式呈现。
这些档案从方方面面记载了江苏公路发展的历程、获得的荣誉、经历的坎坷以及每代公路人付出的努力。
1.公路档案承载着管理机构
的历史沿革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公路事业发
展中心前身为成立于1978年的江
苏省革委会交通局工程管理局,目
前公路中心保留的最早一批档案收
录日期可追溯到1979年(档案实际
产生日期为1978年),共13件。
1988年11月29日,省交通厅
撤销厅工程局,分设厅公路局和厅
航道局,同年公路局成立档案室,
当年即收录档案1092件。
2018年9月25日,省交通运输
厅成立“一局两中心”,原江苏省交
通运输厅公路局更名为江苏省交
通运输厅公路事业发展中心。
目
前,厅公路中心档案室存有原公路
局1979年至2018年各种类档案共
计8782卷、18134件。
2018年9月
至2019年12月底,厅公路中心档
案室增加文书档案388件。
档案用房面积202.66平方米,
包括1个档案库房、1个阅档室、1
个办公室、1个荣誉展览室,实现了
档案库房、办公室、阅档室三分开,
并于2019年成功创建为“省四星
级”档案工作单位。
2.公路档案记载着公路建养
的发展脉络
40年的发展,江苏大地上通衢
纵横,从曾经的公路交通基础设施
总量少、等级低、极度薄弱,到如今
国省干线、农村公路中二级及以上
公路占比均居全国各省区之首,养
护管理水平全国领先……截至
2019年末,全省公路总里程达
159937千米。
按行政等级分,国道
8360千米、省道8776千米、县道
25402千米、乡道53565千米、村道
63798千米、专用公路36千米。
共
有公路桥梁71282座,3764727延
米,其中国道6454座、省道5166
座、县道11229座、乡道25436座、
村道22976座、专用公路21座。
渡
口34处,其中国道4处、省道4处、
县道2处、乡道12处、村道12处。
全省行政村通双车道四级公路覆
盖率超过95%。
档案伴随着时光
的流逝,默默地记载着这一切。
每
一卷、每一件都镌刻着公路人辛勤
的付出,它们如同一块块铺路石,
铺就了江苏公路交通40年发展的
平川坦途:
从1979年10月建成通车,江苏
第一条一级公路,并被交通部作为
制定全国一级公路标准“范本”的
宁(南京)扬(扬州)公路宁六(六
合)段一级公路,到沿海地区“三纵
六横”干线骨架公路网最靠近海岸
线的“一纵”,
作为促进沿海开发集许宏李训东李雪佼
聚轴的临海高等级公路,乃至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强大助力——农村公路……从计划到实施、交工到竣工,都能在档案中找到清晰的发展脉络。
同时,声像档案中记载着纯人工进行公路面层施工的场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江苏公路交通也跨入了科学发展、好中求快的阶段,在创建部省级文明样板路的基础上,开始打造文化公路、信息公路、景观公路等一系列以新理念、新技术、新材料为主,注重环保与和谐的公路产品。
而后,养护现代化、全寿命周期、绿色公路、智慧公路等理念不断深化,公路交通“建管养运”的内涵也在逐渐丰富,科研成果则呈现了井喷般的增长。
这些都在编研材料、实物档案中有具体的呈现。
3.公路档案成为公路文化的传承载体
公路文化是在公路建设、管理、运行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被广大公路职工普遍认同并自觉遵守。
它是具有现代意识和行业特色的使命、愿景、精神和价值观的体现,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建设的具有鲜明行业特色和时代特征的行业文化,是激发全行业凝聚力、战斗力、创新力,不断开创公路交通事业发展新局面的不竭源泉。
档案工作与公路文化的发展相辅相成,一方面,档案是反映公路发展历程的原始资料,可以为公路文化建设提供参考依据;另一方面,公路文化又是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互相融合,联系密切。
江苏省公路系统一直注重公路行业文化建设,逐渐形成了统一指导思想、共同价值理念、强大精神支柱和基本道德规范,创造了具有现代意识和行业特色的公路文化。
翻开档案可
以看到,20世纪80
年代后期和90年
代初期,围绕造就
“四有”人才,江苏
公路行业号召职
工做“四有”新人,
提出了“团结进
取、争创一流”的
公路行业精神,这
一时期,公路部门先后凝练出“铺
路石”精神、“铁军”精神等一系列
公路精神。
“九五”和“十五”期间,公路行
业则大力推进“学先进、树新风、创
一流”活动,涌现出无锡公路养护
段“小卒子”精神、连云港市公路管
理处“水晶品质”等一大批公路文
化创建优秀成果。
进入新千年,厅公路局把公路
文化建设作为今后一段时期的工
作重点之一,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
化融入公路事业的发展,提出了以
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和物
质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公路文
化建设框架;并加强了对公路文化
载体建设,探索了公路文化导入机
制,进一步提升了公路文化建设水
平。
此外,从2008年至今,江苏公
路共举办5届公路服务品牌评选活
动,培育了一批优秀服务品牌并推
荐“新风驿站”“路网110”“一路关
爱”“泰美农路”等被评选为江苏交
通服务品牌;重视党建品牌提升,
提出党建服务引领促发展六大工
程理念,并在全系统加以贯彻实
施。
这些都在档案中被如实记录,
并加以整理,成为公路实体文化与
精神文化连接纽带中不可或缺的
一环。
此外,公路档案还记载着江苏
公路所取得的诸多荣誉:全国交通
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交通行业廉政
文化建设创新一等奖、“十一五”“十
二五”全国干线公路养护管理检查
全国第一、江苏省文明行业、中国公
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它们赋
予了每位公路职工更强的历史责任
感、使命感和成就感。
二、深入开发档案资源,服务
公路高质量发展
公路档案实行开放式管理,开
发和利用公路档案信息资源,需要
公路档案管理部门在履行好档案
保管职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档
案信息意识,改革创新档案管理方
式。
厅公路中心40年的档案,直接
记载并真实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
江苏公路发展的不同面貌,是繁荣
和发展公路事业的重要依据。
因此,厅公路中心自成立以
来,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档
案法》,狠抓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
利用,取得了明显成绩。
随着改革
的不断深化,档案工作的重点逐步
转向公路业务规范建设与服务地
方经济建设,“利用服务”摆到了档
案工作的首位。
为制定计划、规
划,实行科学决策,进行公路业务
活动、业务建设和管理,编史修志,
以及干部调配、任免、晋级调资、评
聘专业技术职务等一系列活动提
供了大量可靠的依据,充分发挥了
档案的作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
经济效益。
1.
以数字化理念全面提升档
案利用服务质量
厅公路中心档案数量较大且部分档案年代久远,为了更好地保护档案,提高档案利用效率,同时顺应当前信息化发展的时代潮流,在管理理念、管理技术手段和途径上,有必要对公路档案进行全方位的数字化管理。
20世纪90年代末,当时的厅公路局便开始尝试对公路档案进行数字化管理,并于2003年正式上线档案管理系统,同年开始《江苏省交通公路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课题研究,于2006年成功将档案管理系统与OA对接,成为省交通厅(现“省交通运输厅”)下属单位中首家完成档案管理系统与办公系统无缝衔接的单位,为江苏公路档案工作的现代化、信息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目前,厅公路中心全部文书档案均在档案管理系统中可查可阅,实现了与办公系统的“文档一体化”,同时还建立了照片、视频档案多媒体数据库,进一步提升了档案管理水平,强化了档案利用服务功能,实现了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
2.以精品编研材料深入探寻公路发展方向
公路档案编研是公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开发公
路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手段之一,
是对公路档案利用的深化和拓展。
厅公路中心十分重视公路档
案编研工作,从1990年起,陆续形
成近60种编研材料,具体包括:《江
苏省公路统计资料汇编》《江苏省
车辆通行费统计资料汇编》《江苏
省渡口资料汇编》等统计材料汇
编;《机关管理制度汇编》《安全管
理文件汇编》《公路养护管理法规
文件汇编》《江苏省农村公路建设
文件汇编》等制度文件汇编;历年
公路工作要点及目标任务分解汇
编、历年局务会议纪要汇编、历年
述职报告汇编等史料文件汇编;
《“十一五”全国干线公路养护管理
检查普通干线公路重要资料汇编》
《“十二五”全国干线公路养护管理
检查普通干线公路重要资料汇编》
《204国道江苏创建部级文明样板
路文件资料汇编》《上海世博会公路
安全保障资料汇编》等具体工作文
件汇编;《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和撤渡
建桥工程统计分析报告》《江苏省公
路交调运行统计分析报告》等业务
条线分析报告汇编;等等。
这些汇编材料以原始档案为素
材,在经过系统、深入研究分析的基
础上编写形成,较之其他档案文件,
更加具有针对性、参考性,能够最大
程度地满足单位利用要求,创造更
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以档案管理思维推动业务
工作创新
在做好档案信息化电子化管
理、日常提供档案查询、档案汇编
等档案利用服务基础工作的同时,
厅公路中心还创新思维,将档案管
理理念推广到其他工作之中,取得
了良好成效。
“十一五”全国干线公路养护
与管理检查时,为做好内业资料迎
检工作,相关科室首先在公路局档
案室调阅了《江苏省干线公路养护
科学决策指导意见》。
该文件阐明
“江苏省干线公路养护建立了养护
科学决策相关制度或规范;明确了
数据采集、分析评定、计划编制的
方法、程序和要求”,为做好迎接全
国干线公路大检查——内业检查
提供了便利。
随后,公路局在相关科室多次
会商的基础上,决定借鉴档案整理
方法,对全国干线公路大检查内业
检查所需的各项材料进行整理归
档。
2010年9月19日,厅公路局路
政总队下发《关于印发迎接全国干
线公路养护与管理检查迎检资料
收集归档格式要求及分类汇总表
的通知》(苏公高管〔2010〕303号),
对迎检资料收集归档的格式进行
明确,要求全省上下各级公路机构
统一按照“养护管理规范化检查标
准的资料整理归档内容及要求”,
对各类迎检所需检查文件分卷整
理,汇编成册,形成“卷、册、分册”
三级目录,并对卷、册、分册的具体
内容提出统一要求。
这一做法为
全国首创,为交通运输部检查组检
查各地内业资料节省了大量时间,
提高了检查效率,受到了检查组高
度评价;“十二五”全国干线公路养
护与管理检查时,广东、宁夏等省
工作人员特地来江苏交流学习内
205国道打造感知公路
业资料“档案化”的整理经验。
内业资料检查的高分通过,也为江苏省取得“十一五”“十二五”全国干线公路养护与管理检查第一名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全方位展示档案,强化公众对公路的获得感
信息化时代,各种新技术、新理念的引入也为公路档案管理提供了更多的管理思路。
同时,在公路回归公益性这一基本属性的道路上,传统的档案利用方式已无法完全适应公路发展的实际需求。
厅公路中心转变思想,将档案从传统的档案柜中“解放”出来,化被动服务为主动展示,全方位宣传公路发展成就,进一步提升了公众对公
路的体验感、获得感。
2019年,厅公路中心借助创建
“省四星级”档案工作契机,着力打
造陈列室。
布设陈列室时,厅公路
中心从500张照片档案中认真筛
选,选取60张有代表性的照片,详
细展示了厅公路中心基本情况、组
织机构沿革、公路成就、领导对公路
工作的关怀指导情况以及公路职工
风貌;选取20件实物档案展现历年
取得的荣誉;选取《大道如砥梦如
歌》《全国公路交通军地联合应急演
练》《大道为公心路为民》《一路坦
途筑梦江苏》等6部宣传片,通过
电视循环播放,全方位介绍近年来
“畅安舒美”示范路创建、四好农村
路建设、路网管理等各方面取得的
成绩;通过触摸屏等方式增强参观
者的交互式体验。
2020年,厅公路中心与南京市
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共同建设江苏
公路展示馆,进一步全方位、多角
度地展现江苏公路发展成就,特别
是“十三五”建设成果。
展示内容
将突出江苏公路特色和文化,围绕
公路自身特点,利用声、光、电等现
代科技手段,采用图文说明、模型
陈列、计算机演示、影视互动等表
现方式,借助既有档案,讲述江苏
公路发展史,展示公路建设特别是
“四好农村路”建设成就,勾画出江
苏公路的未来景象。
建成后,展示
馆将对外开放,在展现公路服务百
姓出行成果的同时,更好地吸引公
众关注公路、了解公路。
[23]ASSMANN J,CZAPLICKA J.Collective Memory and Cultural Identity[J].New German Critique,1995(65):125-133.
[24]OLICK JK.Collective Memory:The Two Cultures[J]. Cultures,2012(3):333-348.
[25]NORA P.Between Memory and History:Les Lieux de Mémoire[J].Representations,1989(26):7-24.
[26]MÜLLER K.Between Lived and Archived Memory:How DigitalArchives Can Tell History[J].Digithum,2017(19):11-18.
[28]王希.谁拥有历史——美国公共史学的起源、发展与挑战[J].历史研究,2010(3):34-47+189.
[29]BENSON SP,BRIER S,ROSENZWEIG R.Presenting The Past:Essays on History and the Public[M].Philadelphia:Tem-ple University Press,1986:17.
[31]冯惠玲.档案记忆观、资源观与“中国记忆”数字资源建设[J].档案学通讯,2012(3):4-8.
[32][34]加小双.档案资源社会化:档案资源结构的历史性变化[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9:62-68+2.
[33]加小双.档案社会化:内涵、表现与影响[J].北京档案, 2019(6):13-17.
[35]COOK T.Evidence,memory,identity,and community: Four shifting archival paradigms[J].Archival Science,2013(13): 95-120.
[37]Welland S,Cossham A.Defining the undefinable:an analysis of definitions of community archives[J].Global Knowl-edge,Memory and Communication,2019(8-9):617-634.
[38]冯惠玲,张辑哲.档案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6:7.
[39]丁海斌,李娟.从信息划分与定义规则出发再谈档案定义[J].档案,2011(6):6-9.
[40]Community Archives Development Group(CADG). The Impact of Community Archives[EB/OL].[2020-01-10]. F/pdf/impact_comm_archives1.pdf.
[44]Bartons History Group[EB/OL].[2020-05-28].https:// /.
[45]刘新安,伍振华,崔杰.档案历史联系与历史的同构:一个新的档案本质观点[J].档案学通讯,2016(6):4-6.
[46]黄夏基.档案的本质属性是原始性、历史性和记录性的统一[J].档案学通讯,2009(5):84-86.
[48]SCHELLENBERG T R.The Appraisal of Modern Re-cords[M].Washington:ernment Printing Office:238.
[49]丁海斌.档案价值论[J].档案学研究,2015(5):4-12.
[51]MAAS W,APPADURAI A,BROUWER J,MORRIS rmation is Alive:Art and Theory on Archiving and Re-trieving Data[M].Netherland:Nai Publishers,2003.
[52]YACO S,JIMERSON A,ANDERSON L,TEMPLE C.A web-based community-building archives project:a case study of Kids in Birmingham1963[J].Archival Science,2015(4):399-427.
[53]谭雪.常德日本细菌战档案公开——社群范式下档案如何推动社会公正与和解进程[J].档案学研究,2016(3):54-58.
[54]TSCHAN R.A Comparison of Jenkinson Comparison Schellenberg Appraisal[J].The American Archivists,2014(2):176-195.
(上接第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