佉卢文文书所见鄯善国之佛教
大唐西域记唐玄奘卷09

大唐西域记卷第九摩伽陀国下菩提樹东渡尼連禪那河大林中有窣堵波。
其北有池。
香象侍母处也。
如来在昔修菩薩行为香象子。
居北山中遊此池測。
其母盲也採藕根汲清水。
恭行孝養與时推移。
属有一人遊林迷路。
彷徨往来悲號慟哭。
象子闻而愍焉導之。
以示归路。
是人既还遂白王曰。
我知香象遊舍林藪。
此奇貨也可往捕之。
王納其言興兵往狩。
是人前導指象示王。
即时兩臂墮落若有斬截者。
其王雖驚此异。
仍縛象子以归。
象子既已維縶多时而不食水草。
典廄者以闻。
王遂亲問之。
象子曰。
我母盲冥累日飢餓。
今见幽厄讵能甘食。
王愍其情也。
故遂放之其側窣堵波。
前建石柱。
是昔迦叶波佛于此宴坐。
其側有過去四佛坐及羞跡之所四佛坐东渡莫訶河至大林中。
有石柱。
是外道入定发惡願处。
昔有外道郁頭藍子者。
志逸煙霞身遗草泽。
于此法林栖神匿跡。
既具五神通得第一有定。
摩揭陀王特深宗敬。
每至中时请就宮食。
郁頭藍子凌虛履空往来无替。
摩揭陀王候时瞻望。
亦既至已捧接置座。
王将出遊欲委留事。
簡擢中宮无堪承命。
有少息女淑慎令仪。
既亲且贤无出其右。
摩揭陀王召而命曰。
吾方远遊将有所委。
尔宜悉心慎終其事。
彼郁頭藍仙宿所宗敬。
时至来飯如我所奉。
敕誡既已便即巡览。
少女承旨瞻候如仪。
大仙至已捧而置座。
郁頭藍子既觸女人。
起欲界染退失神通。
飯訖言归不得虛遊。
中心愧恥詭謂女曰。
吾比修道业入定怡神。
凌虛往来略无暇景。
国人願睹闻之久矣。
然先达垂訓利物为务。
岂守独善忘其兼济。
今欲從门而出履地而往。
使夫睹见之徒咸蒙福利。
王女闻已宣告远近。
是时人以驰競洒扫衢路百千万众佇望来仪。
郁頭藍子步自王宮至彼法林。
宴坐入定心驰外境。
棲林则烏鳥嚶囀。
临池乃魚鱉諠声。
情散心亂失神廢定。
乃生忿恚即发惡願。
願我当来为暴惡獸狸身鳥翼搏食生类。
身广三千里。
兩翅各广千五百里。
投林噉諸羽族。
入流食彼水生。
发願既已忿心渐息。
勤求頃之復得本定。
不久命終生第一有天。
寿八万劫。
如来记之。
天寿毕已当果昔願得此弊身。
從是流转惡道未期出離莫訶河东入大林野。
行百餘里至屈屈吒播陀山(唐言鸡足)。
中亚丝路上的古鄯善国法律体系研究以佉卢文书为主的考察

中亚丝路上的古割善国法律体系研究----以伕卢文书为主的考察李萌[提要]本文试以伕卢文书为主,梳理古鄱善国诸种法律形式及其相应内容,探索古鄱善国的法律体系,发现这一时期的塔里木盆地区与中原王朝律令形成时期的法律体系,尽管有着一定程度的契合,但更多地呈现出独特的内容与相对区分于中华法系的特点。
随着陆上丝绸之路文化交融的深入,此种差异性则日渐不明晰。
可见丝绸之势亦是一条律令之路,是中华法系一体多元性特征的重要促成因素。
[关键词]丝绸之路;怯卢文书;古鄱善国;法律体系;中华法系中图分类号:DF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26(2019)02—0080—07作者简介:李萌,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法律制度史。
北京100088曾通用西域部分地带的古怯卢文,在公元3-4世纪成为鄱善(今之若羌)地区政府文书、铸币铭文、信件、买卖土地和奴隶契约等方面日常使用的文字。
因传世文献阙如,欲研究古鄱善国的法律体制,七百多份内容丰富的怯卢文书则颇显珍贵UJCP..83-267)o这些文书最早期的释文为英国T •贝罗所作,尽管舍弃了相对残破的文书,但仍然周全;后林梅村先生在《沙海古卷——中国岀土怯卢文书》中整理出国王敕谕、籍帐、信函、碑铭与题记,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该书凡例中提及另有契约、文学作品、官府文书、汉-伕二体钱币,及其它文书将在《续集》中整理,惜尚未见。
故而,贝罗所释可在一定程度上参补林氏成果,尤其是涉及契约的部分①。
因怯卢文书解读与转写不易,目前的研究成果多集中于文书本身文字与内容的释读,文书所载丰富而重要的法律意义尚未充分涉及,本文不揣冒昧,试作探讨。
一、鄭善国的法律形式梳理刘文锁先生曾详讨郵善国的法律体制,列出怯卢文书中诸多有关“法令”的用语,并参照古代及现代法律术语,将其归纳为:国家和地方法规、律与令、专门法、“世俗法律”、“传统法律”严若遵循文书原本所使用的法律术语,除敕谕外,还可梳理出国法、皇廷判案之法、惯例、僧团规章、州法、领地法、家规、放牧法规、犯罪法等法律形式及相应内容,以下分而述之。
三至五世纪新疆南部地区奴隶疏离原主史题考——以佉卢文书为据

作者简介 : (94 )女 , 张婧 17一 ,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院 20 级 民族史方 向博士生 ; 09 谢宝利(95 ) , 17一 , 西安音乐学 院基 础部 女
马列教研室讲师 , 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 。
1 41
二、 对两份 怯卢文书 的解读
21 0 2年 1月
社会科学家
S oCI S ENTI T AL CI S
J n ,0 2 a . 1 2
( 1 , 第 期 总第 17期 ) 7
【 历史纵横 】
( .. e ea .7 ) No1G n rl 1 7 No
三至五世纪新疆南部地区奴隶疏离原主史题考
— —
以怯卢文书为据
张 婧 ,谢 宝利
.
(. 1 陕西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 院, 陕西 西安 7 0 6 10 2;2西安音 乐学 院 基础部 ,陕西 西安 7 0 6 ) . 10 2
摘
要: 通过对怯卢文书的探析可知 , 3 5 纪的新 疆南部 地 区, 然存在 着奴隶和奴隶 主 , 在 —世 依 奴隶 常被 买卖 、
奴隶 的详 细情 况 。从 “ 虏奴 益 富年卅 人李 洪安 ” 看 , 来
该人的性质为“ , 虏”他不是汉族人 , 在人 口普查 、 登记 户籍 的时候 该 人 的 年 龄 为三 十 岁 ,其 主 人 是 “ 洪 李 34 6 号文书属国王敕谕 , 其内容涉及三人 , 一是奴 。 西塞奴益富年廿 隶 , 是 奴 隶 的原 主 子 , 凯摩 迦 ; 是 凯 色 吉 耶 , 二 名 三 他 安” 而在该乡户籍的第二部分 中有“ ( 益 虽不是奴隶的原主, 但他实际使用凯摩迦的奴隶十二 入李雪”在这里暂且 不讨论两件户籍 中出现 的 “ 是否为同一个人 )“ 、虏婢巧成年廿新上 ” 的记 载 , 年, 即奴隶 的新主子 。此份文书涉及奴隶的原主子将 富” 从这里可以看出, 益富” 奴“ 非汉族 , 年龄二十岁 , 其主 奴隶的新 主子诉诸法庭 , 体现了新 、 旧奴隶 主之 间的 奴婢“ 巧成 ” 也不是汉族人 , 而且她是新人 利益争夺既激烈又残酷。5 号文书也属于国王敕谕, 人是李雪 , 50 这和怯卢文书中奴隶姓名不存等情况形成 了 奴隶 主名 摩犀那 , 奴隶名奥布吉。该文书主要讲的 户人 口。 是奴隶奥布吉 因为远离主人十年, 于是奴隶的原主子 鲜 明 的对 比。 ( )— 二 3 5世 纪 的新 疆 南 部 地 区 , 隶 常 被 买 卖 , 奴 将此 事 报告 了有关 部 门。 过对两 份文 书 的分 析可 以 通 命运悲惨 得出 : 对 于 当 时 的南 疆 社 会 有 人 如 是 概 括 : 国 王 、 “ 贵 ( )— 世纪的新疆南部地 区 , 隶地位卑贱 , 一 35 奴 族、 官吏 、 田园主等都拥有或多或少的奴隶 , 奴隶 的来 多无 姓 名 源很多 : 通过战争 , 捉来俘虏或掠取异国居民为奴 ; 负 从 34号和 50 6 5 号文书来看 ,6 号文 书中奴隶 34 债累累 , 力偿 还 , 无 被迫 出卖 妻子儿女为奴 , 罪判 犯 无 姓名 而 50号 文书奴隶 姓名存 留 。3 5世纪 的新疆 5 — 刑, 自己或家 属被 罚 为 奴 ; 隶 成 家 , 生子 女 为 奴 ; 奴 所 南 部地 区 , 隶 主对奴 隶 的权 利 , 言 以蔽 之 ,有所 奴 一 “ 逃 亡 的 自耕农 、 农 被 抓 获 为奴 ; 国流 民被 收 容 为 佃 外 有 权 , 以 出卖 、 押 、 换 、 为礼 物赠送 他 人 、 所 可 抵 交 作 为 奴等等。奴隶的命运 比农奴更为悲惨 , 他们除了披钳 欲为” 网 卿。例 如在 3 8 ss 书提 到 “ 2 号[ o h) '文 P 今后 迦 多伽 带 锁地 在 庄 园 中干 活 , 草 场 上放 牧 外 , 在 主人 还 可 以 耶 对此 人 有全 部之 所有权 ” ,在 5 9号 文书 中则 表述 8 象对待牲畜一样 , 将他们 出卖 、 抵押 、 赠送 、 虐待 、 杀 为 “ 故现罗没索蹉对兹女孩色迷蹉有权为所欲为” , 害。”i-而且 34 I99 S 7) ] 8 f 6 号文书中提到“ 彼等曾将彼拖着 50号 固 9 文书中说“ 今 以后 , 自 司书罗没索蹉对该妇 环绕 二城 。彼 因而死亡 ”也就 是说新 、 , 旧奴隶 主之 间 人有所有权 , 可以打她 , 弄瞎她之眼睛、 出卖 、 作为礼 利 益争 夺 的结果 是 该 疏 离 奴隶 主 的奴隶 被 拖 着 环 绕 物 赠送 他人 , 交换 、 押 , 抵 为所 欲 为 ”5 1 嘲 卿 书 ,9 号 文 二城最终致死 , 这说 明当时奴隶 的命运很 悲惨 , 他们 中提到“ 比耶对该人有所有权 , 以出卖 、 莱 可 抵押 、 交 常常成为新 旧奴隶主之间利益争夺 的牺牲 品。 换 、 为 礼物赠 送他 人 、 作 为所欲为 ”5 2号[,-4 书 ,9 61 ’文 16 6 03 ) 另外 ,笔者 对 怯卢 文 书 中 和奴隶 问题 有关 的 6 0 中也有“ 自今 以后 , 罗没索蹉对该妇人莱迷索阿有所 余件文书做了详尽的研究之后发现 , 当时当地奴隶 的 有权 , 以打她 , 可 弄瞎她之眼睛 , 出卖 , 交换 , 抵押 , 命运很悲惨 , 为 该群体中无论男女老幼均难逃被主人任 所 欲为 ” 这样 的语 言存在 。类似 于此 类语 言 在人 口买 意抵押、 买卖 、 作为礼物赠送他人等厄运 , 这种现象在 卖 文书 中多 次 出现 。 另外 , 于女奴 隶 , 隶 主 的压 迫 3号旧 16号 阎 、0 号 、2 [ ̄、2 对 奴 ㈣、0 ㈣ 29 3 4�
从佉卢文文书看鄯善国佛教的世俗化

gm an )价达 10穆立。 ⑧ “ a nea 0 ” 双方在法庭之外彼此 已达成协议。该僧人将 窃贼菩达瞿沙给哕
苏 ,作为相等 于阿难陀犀那所借谷物 10穆立及该被窃布匹 ( 1 等等 )1 2马身长 ( nt)之价款。 1g e h
czo ob 哕苏亦放弃彼对该僧阿难陀犀那所借 10穆立之所有权。 自今以后 ,哕苏对该僧阿难陀犀那 1
贞。
・
l鄯善 国佛教的世俗化
经盛行奴隶制度 。魏晋时期的鄯善国虽然 已经进入 了封建社会 ,但 是奴隶社会的残余仍然十分浓
重④ 。在鄯善国 ,国王 、贵族 、官吏 、富翁甚至一般平 民和僧人 ,都拥有数量不等的奴隶 ,供他们 驱使。
一
、
鄯善国僧人生活的世俗化
长期以来 ,学术界习惯于依据经律的记载和寺院清规来描述寺院和僧人的生活 , 认为僧人过的
是居住在寺院的集体生活。怯卢文书中保存 了一些反映鄯善 国僧人生活情况的珍贵资料 。其中相当
部分与佛教 内律 、寺院清规大相径庭。
1 .鄯善 国的僧人可以娶妻生子 、 拥有养女 文书 4 8) :“ 10 载 据法师菩达伐摩 申称 ,法师舍利布多罗曾领登纽伽 ・ 阿没托之女尸舍特耶作
即无权要求归还该 10 1 穆立及提 出彼奴偷 窃之事。该僧 阿难陀犀那对哕苏亦无权要求归还彼之贼 奴。一切事情现均已解决 ,并且判决亦 已到达。今后若僧人阿难陀犀那或其子 、其孙 、彼之任何亲 属或亲属之子想推翻此事或对此判决提 出异议 ,彼等重新 申诉 ( uact n )均不生效 ,并将受 m h a a om 处罚 ……”从文书 35得知 :都善 国僧人可 以蓄奴 ,奴隶作为私人财产可以 由僧人 的子孙继承 , 4 也可以像其他财产那样投入买卖市场。
敦煌、吐鲁番出土汉文契约文书研究综述

敦煌、吐鲁番出土汉文契约文书研究综述*韩树伟摘要20世纪初,在敦煌、吐鲁番等地出土了大量的文献文物,其中含有众多的契约文书,对研究中古时代的西北民族文化、社会历史,尤其是经济和法律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章分国外、国内两部分,对敦煌、吐鲁番、黑水城等地出土的汉文契约文书研究状况作了系统的梳理与介绍,旨在为学界契约文书的相关研究提供学术上的便利。
关键词敦煌吐鲁番黑水城契约文书研究综述在敦煌、吐鲁番等地出土的契约文书中,以汉文契约文书最多,其研究成果颇丰。
据学者最新介绍,吐鲁番出土的汉文契约文书计有421件,敦煌出土的汉文契约文书有316件①。
除此之外,在其他地方应该还有汉文契约文书②。
这些汉文契约文书的年代,最早为前秦、最晚为元代,主要集中在唐五代至宋初,其时间跨度之久、地理范围之广,几乎贯穿了中国古代史,有助于我们了解契约文书的历史背景,再现契约文书背后的社会面貌和政治形态。
笔者不揣浅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试对敦煌、吐鲁番等地出土的汉文契约文书作一梳理与介绍,不足之处,还望方家批评指正。
一、国外汉文契约文书相关研究谢和耐根据敦煌写本研究中国的专卖制度与专卖有关的刑法条款,从文章的分析可以看出作者不单单是论专卖制度,其实还附带论述了中国古代法律、经济,作者指出:“中国契约法的主要特*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佉卢文文献所见汉晋鄯善国史研究”(21X Z S016)阶段性成果。
①王启涛撰:《吐鲁番文献合集?契约卷》,成都:巴蜀书社,2019年。
②乜小红:《俄藏敦煌契约文书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7页)认为有些契约文书并非出自敦煌,而是出自黑水城、和田。
李友逸编著:《黑城出土文书研究(汉文文书卷)》(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年,第186~190页)中有25件汉文契约文书。
128征之一,正是它的独立性。
官府不协助确立义务,也没有强制执行的权力”①,道出了官府在契约中的不协助行为与出于经济上的考虑控制交易的关系,可谓一语中的。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吐鲁番文书(一)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法帖书系专栏1928—1930年,黄文弼带领一支西北科学考察团于吐鲁番考古,先后两次考察交河故城(雅尔湖旧城)、哈拉和卓旧城。
哈拉和卓旧城在吐鲁番东南约30千米,邻近阿斯塔那(二堡)及哈拉和卓(三堡)两村落。
1928年黄文弼第一次考察哈拉和卓旧城,仅在“可汗堡”附近稍做发掘,未有所获;1930年又在哈拉和卓地区进行考古调查。
[1]此批文书均是在这两次调查考古工作中所得。
[2]黄文弼一生四次前往中国西北考古,工作重心主要在吐鲁番盆地和环塔里安美版《中华宝典—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法帖书系(第五辑)·吐鲁番文书(一)(墨迹本)》封面基础性的整理工作之外,学界也陆续涌现出关于吐鲁番文书研究的成果,涉及军事、政治、历史、经济、宗教、艺术等领域。
本辑所选文书有五种,包括《张奉先残牒》[15]、《西州征物残牒》[16](2件,另有《开元十三年征物残牒》,推测为同一件牒文)、《伊吾屯田残籍》(2件)[17][18]274-275、《开元廿九年追捉逃番兵残牒》[19]、《女妇才子还麦残契》[20],内容涉及土地买卖、征收赋税、军事文书、寺院经济等。
《张奉先残牒》高14厘米,宽25厘米,经人裁截,仅存一部分,为牒文的陈述部分,用工整的楷书誊写。
起“张奉先”,讫“谨连”,共9列。
此件文书为民间诉讼状,张奉先、赵悟那为诉讼之主角,希逸或为所由(“所由”指有关官吏。
《隋书·刑法志》载“乃令殿内去仗,欲有决罚,各付所由”)[21],闫大宾或为“元契”中之“保人”“知见人”[22]。
此案件最初系“卖苗案”,根据“元契”内容,阎大宾(赵悟那)称“卖苗是实”,但又有“寻检文契知错”,“赵(悟)那甘心伏罪”,张奉先牒只是残留“准法不合”,“先元契在悟那处”。
牒状中“元契”订立的时间与张奉先上牒的时间至少相隔一年。
据当时惯用语,若在当年,用“去几月”;若在此前一年,则用“去年”;相隔一年以上,才用“去开(元)某年”的措辞(“去”有“往昔”之意)。
参观青海藏族博物馆的观后感800字

参观青海藏族博物馆的观后感800字第一篇走进北馆,馆内陈列的6000多部藏医药古籍文献、80幅藏医唐卡、200多件古代藏医医疗器械、3000多种藏药药材标本,全面展现了藏医学的悠久历史和丰厚内涵。
藏医学藏语叫“索瓦日巴”,是生活在青藏高原的先民在积累自身医疗经验的基础上,汲取欧亚传统医学精华而形成的一门独具特色的医药学体系。
公元前1930年左右,古象雄(今西藏阿里普兰县一带)苯教创始人辛饶之子杰普赤西广泛收集民间医疗经验,整理成《解毒雍仲旋》一书,为藏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吐蕃时期是藏医学史上最重要的阶段。
数以百计的外族医生来藏地弘医,数以千卷计的医著被译成藏文,产生了《四部医典》《月王药诊》《甘露宝瓶》等一批迄今仍被藏蒙医生奉为圭臬的经典著作。
生于8世纪的宇妥宁玛·元丹贡布是藏医学史上最伟大的医学家。
他创办藏医学院,著有30多部医学著述,其中《四部医典》历时近20年编著而成,是藏医学的必修经典。
它的问世,标志着藏医学形成体系,走向成熟。
古籍文献展厅陈列着与藏医学相关的大量古籍文献,其中《金光明经》《般若经》《药物图释·白银镜》《松赞干布遗训》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展厅里体量最大、最引人瞩目的,是一部长2米、宽1.2米、重达1.5吨的《四部医典》手抄本,由西藏7位著名书法家和工艺美术大师历时4年创作而成。
手抄本纸张采用传统藏纸制作工艺制成,原料来自狼毒花根茎,经特殊工艺处理,耐腐防蛀,能长期保存。
撰写文字的颜料用金、银、珍珠、玛瑙、绿松石等多种矿物质调制而成。
纸面看上去晶莹闪烁,华贵典雅。
手抄本置于上好桦木制作的夹经板中,夹经板正面雕刻着上百尊形态各异的佛像,雕工精细,栩栩如生。
在藏语中,“曼巴”指医生,“曼唐”意为医药唐卡。
曼唐器械展厅展出的80幅唐卡,是根据西藏医算院收藏的17世纪曼唐原件临摹而成,共包含6480幅彩色图案,图文并茂地展现了藏医药学精华。
展厅里还有各种古代藏医手术器械,多以合金为材质,做工精巧,部分器械头部及手柄采用镀金银、错金银工艺。
历史趣谈鬼吹灯里的精绝古城真实历史到底是怎么回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鬼吹灯里的精绝古城真实历史到底是怎么回事?导语:20世纪初,清政府在西方列强的摧残下奄奄一息,量华汉之地,结异国之欢心。
我们可以想象,西域几乎完全脱离其政治势力覆盖范围,也就是这时20世纪初,清政府在西方列强的摧残下奄奄一息,量华汉之地,结异国之欢心。
我们可以想象,西域几乎完全脱离其政治势力覆盖范围,也就是这时候,一批又一批的敦煌文物和西域文物被列强盗墓者疯狂地盗取,成为中国研究西域文化学者的切肤之痛。
而这批盗墓者中,臭名最为昭著的无疑是英籍犹太人斯坦因,他在西方被称为伟大的地理学家和探险家,而这样的伟大,却建立在中华文明累累伤痕之上,他将大批埋藏在黄沙之下的珍贵文物无所顾忌运回英国,却丝毫不受良心的拷问。
不过,也是因为他,位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南缘的尼雅遗址重现天日,甚至有人猜测,斯坦因发现的尼雅遗址就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精绝国。
至此,精绝国终于在世人面前解开了她厚厚面纱中薄如蝉翼的一层。
据《汉书·西域传》所载,精绝国位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今民丰县往北20公里处),是一个只有3360人的小城邦,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扼守丝路南线咽喉之地,接受汉王朝西域都护府统辖,国王属下有将军、都尉、驿长等。
史书还描述精绝国所处的环境是:“泽地湿热,难以履涉,芦苇茂密,无复途径”。
从文寥寥数语中显然可以看出,当时的精绝国是一片绿洲。
东汉后期,中原军阀混战,东汉王朝无力经营西域,西域诸国开始大兼并,精绝国被日益强大的鄯善国(即楼兰古国)所灭。
后来,受魏晋王朝节制。
公元3世纪后,精绝国消失。
公元3世纪以后,精绝国突然消失了,斯坦因的发现又使精绝国惊现于世。
生活常识分享。
浅析佉卢文在鄯地区流行的原因

浅析佉卢文在鄯地区流行的原因作者:张秀萍来源:《丝绸之路》 2009年第22期[摘要]本文较为详细地梳理了汉文古籍对怯卢文的记载及其在中亚的传播线索,在此基础上,对鄯善、精绝与出土怯卢文书最多的尼雅遗址的对应关系进行了考述,认为起源于古代犍陀罗地区的怯卢文字在鄯善地区流行的原因,与当时的商贸、地域、军事、政治、宗教等内外因素紧密相关,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促成了语言的演变。
[关键词]怯卢文;犍陀罗;鄯善地区[中图分类号]K877.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 2009)22-0011-03怯卢文是起源于古代犍陀罗、后来流行于中亚广大地区的一种文字。
怯卢文是拼音文字的一种,字母从右到左横行书写,与阿拉伯文相似。
这种文字原流行于印度西北部地区,用以书写印度俗语,最后被当时另一种文字婆罗密文字所取代。
现存最早的怯卢文字是公元前251年阿育王的碑铭。
在中国境内发现的书写有怯卢文的文字资料,按性质大体分两类:一类为汉佚两体钱,一类是与社会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文书。
目前,在我国发现的怯卢文字、文献、文物,大多数可释读,学术界一般公认这些文字资料分属于古代于阗与鄯善两个王国。
这些宝贵的考古资料有助于我们了解西域古国于阗、鄯善的历史以及它们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对研究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宗教等有重要意义。
这个地区为什么会使用怯卢文字,并用这种文字书写自己民族的语言?本文拟就这个问题作一些粗浅的分析。
一、汉文古籍对怯卢文的有关记载要了解怯卢文在鄯善地区的流行,有必要先从汉文古籍的有关记载中梳理一下其发展脉络。
最早提到这种文字的是梁僧右《出三藏记集》卷1《胡汉译经音义同异记》,其文云:“昔造书之主凡有三人,长名日梵,其书右行;次日怯楼,其书左行;少者苍颉,其书下行。
梵及怯楼居于天竺,黄史苍颉在于中夏。
梵怯取法于净天,苍颉因华于鸟迹。
文画诚异,传理则同矣。
仰寻先觉所说有六十四书,鹿轮转眼笔制区分;龙鬼八部字体殊式。
丝路沿线佉卢文铭文钱币考述

•丝路学研究•丝路沿线佉卢文铭文钱币考述∗杨富学㊀袁炜ʌ摘㊀㊀要ɔ佉卢文铭文钱币在公元前2世纪上半叶产生ꎬ基本终止于公元2世纪初ꎬ最终终止于公元3世纪末ꎮ其流布地域包含西北印度㊁巴克特里亚以及塔里木盆地ꎮ其铸行者包含希腊人㊁塞种人㊁帕提亚人㊁印度人㊁贵霜人和于阗人ꎮ其对丝绸之路沿线民族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ꎮʌ关键词ɔ佉卢文㊀钱币㊀铭文ʌ作者简介ɔ杨富学ꎬ博士ꎬ敦煌研究院人文研究部研究员ꎬ陇东学院特聘教授ꎬ兰州大学兼职教授ꎬ博士生导师ꎻ袁炜ꎬ贵州省博物馆馆员ꎮ佉卢文源自西亚地区的阿拉美文ꎬ公元前5世纪ꎬ随着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对西北印度的征服ꎬ阿拉美文逐渐在巴克特里亚和西北印度流行ꎮ近些年ꎬ在阿富汗收集和刊布了48件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统治和希腊统治交界时期的阿拉美文文书ꎬ这些文书包含税收㊁贸易㊁宗教㊁商品等内容ꎮ①在阿富汗东部靠近贾拉拉巴德的格拉曼谷地发现的两处孔雀王朝第三任君主阿育王在位第16年和第17年的石刻铭文ꎬ也采用阿拉美文ꎮ②其逐渐演变为佉卢文ꎬ即在阿拉美文的22个辅音的基础上ꎬ扩充为5个元音㊁近30个辅音的文字ꎬ其流行于犍陀罗ꎮ∗①②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 敦煌中外关系史料的整理与研究 (项目批准号:19ZDA198)的研究成果ꎮJ NavehꎬSh ShakedꎬAramaicDocumentsfromAncientBactria(FourthCenturyBCE )fromtheKhaliliCollections(London:TheKhaliliFamilyTrustꎬ2012)ꎬpp 15-60HarryFalkꎬ TheCreationandSpreadofScriptsinAncientIndiaꎬ inAnneKolbꎬed ꎬLiteracyinAncientEverydayLife(Berlin:DeGuyterꎬ2018)ꎬpp 49-50∗现存最早的佉卢文铭文见于阿育王石柱ꎮ阿育王在印度各地凿刻石柱ꎬ宣扬 正法 ꎮ其中遍布于印度各地的石柱上的铭文采用婆罗米文ꎬ阿富汗坎大哈地区的石柱上的铭文采用阿拉美文和希腊文ꎬ阿富汗格拉曼和巴基斯坦塔克西拉地区的石柱上的铭文采用阿拉美文ꎬ只有巴基斯坦白沙瓦地区的石柱上的两处铭文采用佉卢文ꎮ这说明在公元前3世纪中叶佉卢文流行的区域仅是犍陀罗的核心地区白沙瓦ꎬ①说明当时的印度㊁中亚统治者选择用不同的语言文字统治具有不同民族㊁不同文化背景的人ꎮ作为佛教宣称的第一位护教法王ꎬ阿育王宣扬的 正法 思想包含大量佛教思想ꎮ自孔雀王朝阿育王时期至贵霜王朝时期ꎬ在犍陀罗地区ꎬ佛教兴盛ꎮ②因此ꎬ佉卢文在很大程度上与佛教相关联ꎮ由于受贵霜文化的影响ꎬ佉卢文一度在新疆塔里木盆地的鄯善国时期非常流行ꎮ就现有的材料来看ꎬ佉卢文的流行时间在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4~5世纪ꎮ③一 印度—希腊钱币上的佉卢文将佉卢文用于钱币铭文出现在公元前2世纪上半叶ꎮ公元前200年至公元前190年ꎬ德米特里(Demetrios)开始发行其戴象头帽头像的钱币ꎬ这可能象征其趁孔雀王朝崩溃时征服印度部分地区(见图1)ꎮ公元前190年至公元前180年在位的阿加托克利斯(Agathocles)和公元前190年至公元前185年在位的潘达雷昂(Pantaleon)的统治区横跨巴克特里亚南北ꎬ延伸至塔克西拉的印度河流域ꎮ他们开始发行希腊文 婆罗米文双语钱币ꎬ④且模仿印度印记银币样式ꎬ铸造方形银币ꎮ其中潘达雷昂钱币正面为君主头像ꎬ铭文为婆罗米文RajanePaṃtalevasa(王潘达雷昂)ꎬ背面为站狮像ꎬ铭文为希腊文ΒΑΣΙΛΕΩΣΠΑΝΤΑΛΕΟΝΤΟΣ(王潘达雷昂)(见图2)ꎮ阿加托克利斯钱币是双语钱币ꎬ新丝路学刊㊀(总第10期)①②③④林梅村:«沙海古卷 中国所出佉卢文书(初集)»ꎬ文物出版社ꎬ1988ꎬ第7㊁11页ꎮ孙英刚㊁何平:«犍陀罗文明史»ꎬ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ꎬ2018ꎬ第43~49页ꎮStenKonowꎬKharosht hīInscriptionsꎬCorpusInscriptionumIndicarumVol ⅡꎬPartⅠ(NewDelhi:ArchaeologicalSurveyofIndiaꎬ1991)ꎬp 13M Alramꎬ MünzprägunginBaktrienundSodien ̄vondengraeco ̄baktrischenKönigenbiszudenKuschanꎬ inS Hansenetal ꎬeds ꎬAlexanderderGrosseunddieÖffnungderWelt ̄AsiensKultureninWandel(Regensburg:Schnell&SteinerGmbH ꎬ2009)ꎬpp 183-185与之类似ꎮ需要指出的是ꎬ在阿加托克利斯钱币上ꎬ除了君主姓名和王号以外ꎬ开始出现ΘΕΟΥ(神圣的)㊁ΝΙΚΗΦΟΡΟΥ(胜利者)㊁Jayadharasa(胜利者)等赞语并沿用下去(见图3)ꎮ①图1㊀德米特里钱币资料来源:O BopearachchiꎬW PieperꎬAncientIndianCoins(Turnhout:Brepolsꎬ1998)ꎬpl 33ꎬfig36ꎮ图2㊀潘达雷昂钱币资料来源:O BopearachchiꎬW PieperꎬAncientIndianCoins(Turnhout:Brepolsꎬ1998)ꎬpl 35ꎬfig 57ꎮ公元前180年至公元前160年在位的阿波罗多托斯一世(Apollodotus)首次发行了一面为希腊文铭文ΒΑΣΙΛΕΩΣΑΠΟΛΛΟΔΟΤΟΥΣΩΤΗΡΟΣ(王㊀阿杨富学㊀袁炜㊀丝路沿线佉卢文铭文钱币考述①李铁生编著«古中亚币(前伊斯兰王朝)»ꎬ北京出版社ꎬ2008ꎬ第54~58页ꎮ波罗多托斯㊀救世主)ꎬ另一面为佉卢文铭文MaharajasaApaladatasaTradarasa(王㊀阿波罗多托斯㊀救世主)的双语钱币ꎬ这也是第一种有佉卢文铭文的钱币(见图4)ꎮ此外ꎬ需要特别指出的是ꎬ阿波罗多托斯一世双语钱币上开始出现Tradarasa/ΣΩΤΗΡΟΣ(救世主)一词ꎬ此后的中亚地区的钱币铭文中经常出现这一词语ꎬ直到贵霜王朝ꎮ公元前后ꎬ中亚地区的钱币铭文使用 救世主 一词ꎬ这与当时欧亚大陆宗教思想的发展密切相关ꎮ从宗教角度来看ꎬ当时的琐罗亚斯德教琐什扬斯㊁婆罗门教毗湿奴㊁犹太教弥赛亚㊁基督教耶稣㊁佛教弥勒无不宣扬救世的思想ꎮ①图3 阿加托克利斯钱币资料来源:O BopearachchiꎬW PieperꎬAncientIndianCoins(Turnhout:Brepolsꎬ1998)ꎬpl 35ꎬfig 54ꎮ公元前160年至公元前155年在位的安提玛科斯二世(AntimachusⅡ)发行的钱币一面为希腊文铭文ΒΑΣΙΛΕΩΣΝΙΚΗΦΟΡΟΥΑΝΤΙΜΑΧΟΥ(王㊀胜利的㊀安提玛科斯)及希腊胜利女神尼姬(Nike)像ꎻ另一面为佉卢文铭文MaharajasajayadharasaAṃtimakasa②(王㊀胜利的㊀安提玛科斯)及君主骑马像ꎬ可见此处的佉卢文jayadharasa(胜利的)其实代表希腊胜利女神尼姬(见图5)ꎮ③在这一阶段的印度 希腊双语钱币上ꎬ佉卢文是希腊文的准确对译ꎮ在19世纪ꎬ欧洲学者正是根据印度 希腊双语钱币上希腊君主的希腊文姓名确定佉卢文字母新丝路学刊㊀(总第10期)①②③普慧:«琐罗亚斯德教及其救世主:琐什扬斯»ꎬ«世界宗教文化»2016年第6期ꎬ第60页ꎮ此处铭文大小写按照西文习惯表示ꎬ即句首第一个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ꎬ人名等专有名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ꎬ所以ꎬ此处中间词语的第一个字母没有大写ꎬ下同ꎮ 意 朱莉阿诺:«西北印度地区希腊至前贵霜时代的钱币»ꎬ载 意 卡列宁㊁菲利真齐㊁奥里威利编著«犍陀罗艺术探源»ꎬ魏正中㊁王倩编译ꎬ上海古籍出版社ꎬ2015ꎬ第59~61页ꎮ的音值ꎬ从而进一步释读出佉卢文ꎮ①公元前170年至公元前145年在位的欧克拉提德(Eucratides)是最后一位统治横跨兴都库什山南北地域的希腊君主ꎬ其发行的钱币一面为希腊文铭文ΒΑΣΙΛΕΩΣΜΕΓΑΛΟΥΕΥΚΡΑΤΙΔΟΥ(王㊀伟大的㊀欧克拉提德)ꎻ另一面为佉卢文铭文MaharajasaEvukratidasa(王㊀欧克拉提德)ꎬ这是现今发现的最早的希腊文铭文一面与佉卢文铭文一面并不完全对译的钱币(见图6)ꎮ图4㊀阿波罗多托斯一世钱币资料来源:O BopearachchiꎬW PieperꎬAncientIndianCoins(Turnhout:Brepolsꎬ1998)ꎬpl 36ꎬfig64ꎮ图5㊀安提玛科斯二世钱币资料来源:O BopearachchiꎬW PieperꎬAncientIndianCoins(Turnhout:Brepolsꎬ1998)ꎬpl 36ꎬfig 70ꎮ杨富学㊀袁炜㊀丝路沿线佉卢文铭文钱币考述①林梅村:«沙海古卷 中国所出佉卢文书(初集)»ꎬ文物出版社ꎬ1988ꎬ第4页ꎮ图6 欧克拉提德钱币资料来源:O BopearachchiꎬW PieperꎬAncientIndianCoins(Turnhout:Brepolsꎬ1998)ꎬpl 37ꎬfig 86ꎮ作为佛教宣称的第二位护教法王ꎬ希腊君主米南德(Menander)在希腊历史文献㊁佛教典籍中均 留有事迹 ꎮ北传佛教文献«那先比丘经»和南传佛教文献«弥兰陀王问经»记载了米南德与那先比丘进行宗教对话及思辨的内容ꎮ古希腊地理学者斯特拉博在«地理学»中指出ꎬ (巴克特里亚希腊君主)征服的部落比亚历山大更多ꎬ特别是米南德所征服的部落更多(如果这是真的ꎬ他起码渡过海帕尼斯河ꎬ向东一直前进到了伊马乌斯山脉)ꎬ因为有些是他自己征服的ꎬ有些是巴克特里亚国王欧西德莫斯之子德米特里征服的ꎮ他们不仅占领了帕塔雷纳ꎬ还有沿岸的其他地区ꎬ其中包括所谓的萨劳斯图斯和西格尔迪斯王国 ꎮ①在出土文献方面ꎬ1979年ꎬ在距印度中部马图拉东南350公里ꎬ位于恒河流域的贾木纳河右岸的Reh处发现的巴利文碑铭中有米南德的名字及其称号ꎮ②由此可见ꎬ米南德的统治范围囊括了整个西北印度ꎬ并且其一度征服了恒河流域ꎮ米南德发行的钱币均为希腊文㊁佉卢文双语钱币ꎬ其钱币一面为希腊文铭文ΒΑΣΙΛΕΩΣΣΩΤΗΡΟΣΜΕΝΑΝΔΡΟΥ(王㊀救世主㊀米南德)ꎻ另一面为佉卢文铭文MaharajasatratarasaMenaṃdrasa(王㊀救世主㊀米南德)(见图7)ꎮ有观点认为ꎬ米南德钱币上出现的法轮标识表明米南德为了在钱币上突出佛教的地位ꎮ③新丝路学刊㊀(总第10期)①②③ 古希腊 斯特拉博:«地理学»ꎬ李铁匠译ꎬ上海三联书店ꎬ2014ꎬ第768页ꎮR C SeniorꎬIndo ̄ScythianCoinsandHistoryꎬVol IV(London:ClassicalNumismaticGroupꎬ2006)ꎬp 14 杨巨平:«弥兰王还是米南德? ‹那先比丘经›中的希腊化历史信息考»ꎬ«世界历史»2016年第5期ꎬ第120~122页ꎮ但需要指出的是ꎬ早在哈拉帕出土的印度河文明印章中ꎬ就有六辐轮形符号ꎮ在比佛陀出现的更早的时代ꎬ人们就将征服天下的王称为 转轮圣王 ꎮ阿育王时期的石刻出现了法轮的形象ꎬ桑奇㊁巴尔胡特佛塔上也均出现了法轮的形象ꎬ此后ꎬ法轮进一步与佛教相结合ꎬ①故有必要对米南德钱币上法轮形象的象征意义(代表其征服天下还是对佛教的信仰)进行深入探讨ꎮ图7 米南德钱币资料来源:O BopearachchiꎬW PieperꎬAncientIndianCoins(Turnhout:Brepolsꎬ1998)ꎬpl 38ꎬfig 103ꎮ米南德死后ꎬ印度 希腊分裂ꎬ在塞种人入侵之前的50年左右ꎬ发行钱币的希腊君主就有十余位ꎮ他们发行的钱币的铭文中希腊文㊁佉卢文变化不大ꎬ但有一个称号值得注意ꎬ即ΔΙΚΑΙΟΥ/dhramikasaꎮ②在佛教文献中ꎬdhramikasa被音译为 达摩 ꎬ意为 法 ꎬ代表佛教正法ꎮdhramikasa在印度文化中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ꎬ此词词根为dhri̓ꎬ最早出现在«梨俱吠陀»中ꎬ最早的意思为 支持 支撑 维持 事物的固有秩序 等ꎮ此后词义逐渐演化加深ꎬ在公元前3世纪中叶的Shāhbāzgarhi阿育王石柱上ꎬ出现了佉卢文dhraṃma ̄ma[ha]ma[tra]③一词ꎬ意为 主管公正的高级专员 ꎬ 公正 是独立于成文法和习惯法ꎬ并被法律和正义所依据的原则ꎮ在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2世纪成文的杨富学㊀袁炜㊀丝路沿线佉卢文铭文钱币考述①②③李雯雯:«中印 初说法 图像研究»ꎬ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ꎬ2017ꎬ第34~43页ꎮO BopearachchiꎬW PieperꎬAncientIndianCoins(Turnhout:Brepolsꎬ1998)ꎬpp 230-251 此处出现 [] 是由于石柱上的铭文不清楚ꎬ学者根据铭文上下文进行补充ꎮ«摩奴法论»中ꎬ 达摩 一词已经包含现代意义上的 法律 含义ꎮ综合而言ꎬ 达摩 有以下几种内涵:一是指事物的本质ꎬ二是指道德伦理ꎬ三是指法律中的行为规范ꎬ四是代指宗教ꎮ其中第四点除了代指佛教外ꎬ还代指当时流行于印度的婆罗门教ꎬ婆罗门教的信徒将自身宗教称为Aryadharma㊁Sanatanadharma㊁Vedicdharma等ꎮ①可见ꎬ印度 希腊的希腊君主在钱币上使用佉卢文dhramikasa一词ꎬ表明这些希腊君主对印度文化的认同ꎬ但无法在没有其他证据的情况下认为这些希腊君主信奉佛教ꎮ二 印度 塞克㊁印度 帕提亚钱币上的佉卢文约公元前140年ꎬ塞种人入侵巴克特里亚ꎮ约公元前130年ꎬ被匈奴西逐的月氏占据巴克特里亚ꎮ«汉书 西域传»记载ꎬ 昔匈奴破大月氏ꎬ大月氏西君大夏ꎬ而塞王南君罽宾 ꎮ②据研究ꎬ从公元前125年至公元前100年ꎬ塞种人的君主毛乌斯(Maues)建立印度 塞克(简称印塞)王国ꎮ大约在公元前87年之前不久ꎬ乌头劳[我们将其比定为印塞王国君主阿波罗多托斯二世(ApollodotusⅡ)]继任罽宾王(印塞国王)ꎬ与西汉通使ꎬ但经常劫杀西汉使臣ꎮ乌头劳死后ꎬ其子狄俄尼索斯(Dionysus)继位ꎬ但不久便被西汉使臣文忠和希腊王子阴末赴[我们将其比定为后印度 希腊王国君主赫帕斯特拉托斯(Hippostratus)]合谋攻杀ꎬ印塞王国之王位为后印度 希腊王国阴末赴取代ꎮ公元前49年之后ꎬ阴末赴与西汉交恶ꎬ其位又被塞种人阿则斯(Azes)夺回ꎬ印塞王国恢复ꎮ③学界传统上认为有两位阿则斯ꎬ但近20年有钱币学者提出仅有一位阿则斯ꎮ除阿则斯外ꎬ印塞王国君主还有阿则里西斯(Azilises)㊁沃洛奈斯(Vonones)㊁斯帕拉霍雷斯(Spalahores)㊁斯帕拉雷西斯(Spalarises)等ꎮ作为第一位印度 塞克国王ꎬ毛乌斯发行的钱币铭文沿用印度 希腊钱币上的希腊文与佉卢文ꎬ其中希腊文铭文为ΒΑΣΙΛΕΩΣΒΑΣΙΛΕΩΝΜΕΓΑΛΟΥ新丝路学刊㊀(总第10期)①②③朱明忠:«达摩 印度文化的核心概念»ꎬ«南亚研究»2000年第1期ꎬ第71~74页ꎮ«汉书»卷九十六上«西域传第六十六上»ꎬ中华书局ꎬ1964ꎬ第3884页ꎮ杨富学㊁袁炜:«从钱币资料看印塞王国与后印希王国对罽宾统治的交替»ꎬ«中国钱币»2018年第1期ꎬ第65~70页ꎮΜΑΥΟΥ(王中之王㊀伟大的㊀毛乌斯)ꎬ佉卢文铭文为RajadirajasaMahatasaMoasa(王中之王㊀伟大的㊀毛乌斯)(见图8)ꎬ关于印度 希腊㊁印度 塞克君主使用 王中之王 这一称号ꎬ我们另文撰述ꎬ在此不多言ꎮ有钱币学者认为毛乌斯与希腊公主Machene联姻ꎬ并发行铸有两人肖像的钱币ꎮ①而阿特米多鲁斯(Artemidoros)发行的一种双语钱币ꎬ一面为希腊文铭文ΒΑΣΙΛΕΩΣΑΝΙΚΗΤΟΥΑΡΤΕΜΙΔΩΡΟΥ(王无敌的阿特米多鲁斯)ꎬ另一面为佉卢文铭文RajatirajasaMoasaputrasacaArtemidorasa(王中之王㊀毛乌斯㊀儿子㊀阿特米多鲁斯)ꎮ②前文已指出ꎬ早在孔雀王朝阿育王统治之时ꎬ就用不同的文字面向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宣扬政治主张ꎮ那么在此处ꎬ我们可以认为ꎬ发行此钱币的阿特米多鲁斯ꎬ面向说希腊语的希腊人ꎬ宣扬其自身为 王 ꎻ面向说犍陀罗语的西北印度地区民众ꎬ乃至入侵此地的塞种人ꎬ宣扬其自身为塞种人君主王中之王毛乌斯的儿子ꎮ至于阿特米多鲁斯是否为毛乌斯的亲生儿子这一问题ꎬ是因其仰慕希腊文化ꎬ取了一个希腊名字ꎬ还是因其本身即希腊人ꎬ被毛乌斯收为养子ꎬ对此问题的解答有待对今后出土的文物的发现和研究ꎮ但对于阿波罗多托斯二世(乌头劳)ꎬ根据其发行的钱币和«汉书 西域传»中的相关记载ꎬ可以认定其为取有希腊名字的塞种人ꎮ阿则斯在恢复印塞王国后ꎬ发行的钱币的铭文与之前相比ꎬ没有太多变化ꎮ但到沃洛奈斯㊁斯帕拉霍雷斯㊁斯帕拉雷西斯执政时ꎬ他们发行的钱币中出现了不少联合铸币ꎬ这反映出印塞王国数位君主联合执政的情形ꎮ其中ꎬ沃洛奈斯和斯帕拉霍雷斯钱币ꎬ一面为希腊文铭文ΒΑΣΙΛΕΩΣΒΑΣΙΛΕΩΝΜΕΓΑΛΟΥΟΝΩΝΟΥ(王中之王伟大的沃洛奈斯)ꎬ另一面为佉卢文铭文MaharajabhrataDhramikasaSpalahorasa(大王后裔正法的斯帕拉霍雷斯)(见图9)ꎮ③除印度 塞克君主发行的钱币外ꎬ1978年ꎬ阿富汗北部席巴尔干黄金之丘M4出土的一枚印度金币(徽章)上的佉卢文也值得关注ꎮ此金币一面的图案为杨富学㊀袁炜㊀丝路沿线佉卢文铭文钱币考述①②③O Bopearachchiꎬ NewNumismaticEvidenceontheChronologyofLateIndo ̄GreeksandEarlyKushansꎬ 载上海博物馆编«丝绸之路古国钱币暨丝路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ꎬ上海书画出版社ꎬ2011ꎬ第261页ꎻR C SeniorꎬIndo ̄ScythianCoinsandHistoryꎬVol Ⅱ(London:ClassicalNumismaticGroupꎬ2001)ꎬp 2ꎮO Bopearachchiꎬ WasIndo ̄GreekArtemidorostheSonofIndo ̄ScythianMaues? inAmlukDaraHoardRevisitedꎬΝομισματικαΧρονικα2ꎬ1998ꎬpp 28-34R C SeniorꎬIndo ̄ScythianCoinsandHistoryꎬVol IV(London:ClassicalNumismaticGroupꎬ2006)ꎬp 4走狮ꎬ走狮左侧有一个三宝标徽记(Triratana)ꎬ走狮右上方有佉卢文铭文Sih(o)vigatabhay(o)①(如狮子般果敢)ꎻ另一面的图案为一人推一法轮ꎬ其旁边有佉卢文铭文DharmacakraPravata(ko)(转法轮者)(见图10)ꎮ②由图像风格与铭文可知ꎬ此金币的打制时间在公元元年前后ꎬ打制地点在西北印度地区ꎮ③由此可见ꎬ在这一时期ꎬ佉卢文钱币已经逐渐流布到兴都库什山以北的地区ꎮ图8㊀毛乌斯钱币资料来源:O BopearachchiꎬW PieperꎬAncientIndianCoins(Turnhout:Brepolsꎬ1998)ꎬpl 50ꎬfig233ꎮ图9㊀沃洛奈斯和斯帕拉霍雷斯钱币资料来源:O BopearachchiꎬW PieperꎬAncientIndianCoins(Turnhout:Brepolsꎬ1998)ꎬpl 51ꎬfig 241ꎮ新丝路学刊㊀(总第10期)①②③此处出现 () 是由于金币上的铭文不清楚ꎬ学者根据铭文上下文进行补充ꎮ孙英刚㊁何平:«犍陀罗文明史»ꎬ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ꎬ2018ꎬ第460㊁462页ꎮ袁炜:«黄金之丘(TillayTepe)出土钱币研究 兼论大月氏钱币史»ꎬ«中国钱币»2018年第6期ꎬ第66页ꎮ图10㊀黄金之丘M4出土的印度金币资料来源:V I SarianidiꎬBaktrischesGold(Leningradꎬ1985)ꎬpp 185-186ꎮ«后汉书 西域传»记载: 高附国在大月氏西南ꎬ亦大国也ꎮ其俗似天竺ꎬ而弱ꎬ易服ꎮ善贾贩ꎬ内富于财ꎮ所属无常ꎬ天竺㊁罽宾㊁安息三国强则得之ꎬ弱则失之ꎬ而未尝属月氏ꎮ«汉书»以为五翖侯数ꎬ非其实也ꎮ后属安息ꎮ及月氏破安息ꎬ始得高附ꎮ ①当前学界一般认为«汉书 西域传»中作为五翖侯之一的高附翖侯与«后汉书 西域传»中的高附国并非一地ꎬ«汉书»中的高附翖侯可能在阿姆河以北的今克里弗(Kelif)ꎬ②而«后汉书»中的高附国则是兴都库什山以南的喀布尔河谷ꎬ安息是帕提亚ꎬ月氏是贵霜ꎬ罽宾是印度 塞克王国ꎮ由此可见ꎬ上文中«后汉书 西域传»中描述的即为原属于印度 塞克王国的喀布尔河谷ꎬ其在公元后被帕提亚人占据ꎬ他们建立了印度 帕提亚王国ꎮ在公元60年前后ꎬ贵霜丘就却击败帕提亚人ꎬ将喀布尔河谷纳入贵霜版图ꎮ从钱币学角度来看ꎬ在印度 塞克钱币出现后ꎬ接着出现印度 帕提亚钱币ꎬ帕提亚在中国史书中被称为安息ꎮ公元前250年左右ꎬ摆脱了希腊人统治的游牧民族帕提亚ꎬ起初在伊朗高原发行希腊文 阿拉美文帕提亚语双语钱币ꎬ但此后帕提亚人偏好希腊文化ꎬ不但其发行的钱币在很长时间恢复了希腊文单文字ꎬ而且在公元前140年左右ꎬ其发行的钱币上的涉及君主称号的铭文中出现了ΦΙΛΕΛΛΗΝΟΣ(爱希腊)一词ꎮ③①②③«后汉书»卷八十八«西域传第七十八»ꎬ中华书局ꎬ1965ꎬ第2921页ꎮHarryFalkꎬ TheFiveYabghusoftheYuezhiꎬ BulletinoftheAsiaInstituteꎬVol 28ꎬ2014ꎬp 33杨巨平:«帕提亚王朝的 爱希腊 情结»ꎬ«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第11期ꎬ第189~192页ꎻD Sellwoodꎬ ParthianCoinsꎬ inEhsanYarshateretal ꎬeds ꎬTheCambridgeHistoryofIranꎬVol 3(1)(NewYork:CambridgeUniversityPressꎬ2000)ꎬpp 279-298ꎮ在公元元年至公元60年ꎬ印度 帕提亚钱币上的铭文继承了西北印度地区印度 塞克钱币的希腊文 佉卢文双铭文样式ꎬ如贡多法雷斯钱币ꎬ一面为希腊文铭文ΒΑCΙΛΕΩCCΩΤΗΡΟCVΝΔΟΦΕΡΡΟV(王㊀救世主㊀贡多法雷斯)ꎬ另一面为佉卢文铭文MaharajasaGudaphamasatratarasa(王㊀贡多法雷斯㊀救世主)(见图11)ꎬ此外ꎬ在一些贡多法雷斯钱币上还出现了佉卢文devavrata(天誓)这一称号ꎮ①三㊀佉卢文在贵霜王国、鄯善国及巴克特里亚㊀㊀钱币中的行用㊀㊀公元30年至64年ꎬ贵霜翖侯丘就却攻灭四翖侯ꎬ翻越兴都库什山ꎬ占据犍陀罗等地ꎬ建立贵霜王国ꎮ②贵霜丘就却仿照印度 希腊君主赫玛攸斯钱币(见图12)㊁印塞王国阿则斯钱币(见图13)㊁罗马帝国钱币(见图14)和印塞总督泽奥尼塞斯钱币(见图15)发行了多种带有佉卢文铭文的钱币ꎮ学界研究表明ꎬ丘就却发行的佉卢文钱币的流行区域都在兴都库什山以南ꎬ其中丘就却仿印度 希腊君主赫玛攸斯钱币流行区域在贝格拉姆和塔克西拉ꎬ大王样式钱币流行区域在贝格拉姆㊁喀布尔和塔克西拉ꎬ戴头盔武士样式钱币流行区域在贝格拉姆和塔克西拉ꎬ盘腿坐君主样式钱币流行区域在塔克西拉ꎮ在这些钱币中ꎬ出现了希腊文ΖΑΟΟΥ㊁佉卢文yavugasa/yavug sya/yaüasa/yaüsaꎬ学界将其比定为中文 翖侯 一词ꎮ③牛与骆驼样式钱币流行区域在克什米尔ꎬ④此样式钱币也是第一种出现源自汉文化①②③④O BopearachchiꎬW PieperꎬAncientIndianCoins(Turnhout:Brepolsꎬ1998)ꎬp 267HarryFalkꎬKushanHistoriesLiterarySourcesandSelectedPapersfromaSymposiumatBerlinꎬDecember5to7ꎬ2013(Bremen:HempenVerlagꎬ2015)ꎬpp 85-88ꎻ余太山:«贵霜史研究»ꎬ商务印书馆ꎬ2015ꎬ第26~37页ꎮJobCribbꎬ KujulaKadphisesandHisTitleKushanYavugaꎬ inVictorH Mairꎬed ꎬSino ̄PlatonicPapersꎬ2018ꎬp 12ꎬ参见 英 克力勃«丘就却及其贵霜翖侯头衔»ꎬ袁炜译ꎬ«吐鲁番学研究»2019年第1期ꎬ第134页ꎮDavidJongewardꎬJobCribbꎬKushanꎬKushano ̄SasanianꎬandKidariteCoins:ACatalogueofCoinsfromtheAmericanNumismaticSociety(NewYork:TheAmericanNumismaticSocietyꎬ2014)ꎬpp 30-37 也有学者指出ꎬ丘就却牛与骆驼样式钱币的发现地点在塔克西拉和贝格拉姆ꎬ故将其流行区域归为克什米尔的观点还需要更多资料证明ꎬ参见RobertBraceyꎬ TheMintCitiesoftheKushanEmpireꎬ inFernandoLópezSánchezetal ꎬeds ꎬTheCityandtheCoinintheAncientandEarlyMedievalWorlds(Oxford:HadrianBooksLtd ꎬ2012)ꎬp 126ꎮ的 天子 (佉卢文为devaputrasa)一词的钱币ꎮ①由此可见ꎬ在丘就却统治贵霜王国时ꎬ虽说贵霜王国将巴克特里亚和犍陀罗两地统一于一个政治实体中并广泛发行和使用佉卢文钱币ꎬ但佉卢文钱币的流布范围依旧仅限于西北印度地区ꎮ«后汉书 西域传»根据班勇的记载ꎬ描述了两位贵霜王国君主ꎬ一位是贵霜王国开国君主丘就却ꎬ学界将其视作佉卢文贵霜王国君主KajulaKadphises的对译ꎻ另一位是丘就却之子阎膏珍ꎬ学界传统上将其视作佉卢文贵霜王国君主VimaKadphises的对译ꎮ②随着20世纪90年代阿富汗罗巴塔克碑被发现和释读ꎬ这一结论被彻底推翻ꎮ从罗巴塔克碑中可以发现ꎬ贵霜王国前四代世系父子相承ꎬ按丘就却㊁VimaTakto㊁VimaKadphises和迦腻色迦的顺序排列ꎮ③对于«后汉书 西域传»中的阎膏珍指的无论是VimaTakto还是VimaKadphisesꎬ抑或是将两人的事迹误认为一人的事迹ꎬ学界都有极大的争议ꎮ在此ꎬ我们在研究VimaTakto和VimaKadphises佉卢文钱币时尽量不涉及此争议ꎮVimaTakto仿照丘就却ꎬ继续发行牛与骆驼样式希腊文 佉卢文双语钱币(见图16)ꎮ在同一时期ꎬ位于塔里木盆地南缘的于阗国也发行仿照这一样式的钱币ꎬ即马样式或骆驼样式的汉文 佉卢文双语钱币(简称汉佉二体钱)ꎬ在此笔者将其铭文逐一罗列ꎮ印塞王国泽奥尼塞斯发行一面为牛㊁另一面为狮子样式的钱币ꎬ其上佉卢文铭文为ManigulasaputrasaChartapasaJihuniasaꎬ意为 Manigula之子Chukhsa州的泽奥尼塞斯 ꎮ④贵霜王国君主丘就却继承了此钱币样式ꎬ发行一面为牛㊁一面为马样式的钱币ꎬ其上佉卢文铭文有四种ꎬ分别为:maharajasarajatirajasaKuyulaKaphasa(大王㊀王中之王㊀丘就却)maharajasamahatasaKushan aKuyulaKaphasa(大王㊀伟大的㊀贵霜㊀丘就却)①②③④袁炜:«丘就却王号研究»ꎬ«西域研究»2019年第2期ꎬ第6~11页ꎮ日 羽田亨:«西域文化史»ꎬ耿世民译ꎬ新疆人民出版社ꎬ1981ꎬ第193页ꎻJanosHarmattaꎬHistoryofCivilizationsofCentralAsia:TheDevelopmentofSedentaryandNomadicCivilizations:700B C toA D 250ꎬVolumeⅡ(Paris:UnitedNationsEducationalꎬScientificandCulturalꎬ1996)ꎬpp 247-249HarryFalkꎬKushanHistoriesLiterarySourcesandSelectedPapersfromaSymposiumatBerlinꎬDecember5to7ꎬ2013(Bremen:HempenVerlagꎬ2015)ꎬp 113R C SeniorꎬIndo ̄ScythianCoinsandHistoryꎬVol I(London:ClassicalNumismaticGroupꎬ2001)ꎬpp 96-97ꎻR C SeniorꎬIndo ̄ScythianCoinsandHistoryꎬVol Ⅱ(London:ClassicalNumismaticGroupꎬ2001)ꎬpp 121-122maharayasarayarayasadevaputrasaKuyulaKaraKaphsasa(大王㊀王中之王㊀天子㊀丘就却)maharayasarayatirayasaKuyulaKaraKapasa(大王㊀王中之王㊀丘就却)图11㊀贡多法雷斯钱币资料来源:O BopearachchiꎬW PieperꎬAncientIndianCoins(Turnhout:Brepolsꎬ1998)ꎬpl 56ꎬfig 288ꎮ图12㊀丘就却仿印度—希腊君主赫玛攸斯钱币资料来源:DavidJongewardꎬJobCribbꎬKushanꎬKushano ̄SasanianꎬandKidariteCoins:ACatalogueofCoinsfromtheAmericanNumismaticSociety(NewYork:TheAmericanNumismaticSocietyꎬ2014)ꎬpl 3ꎬfig 51ꎮ据考证ꎬdevaputrasa一词当为 天子 ꎬ①这也是中亚希腊化钱币第一次出现汉文化因素ꎮ此外ꎬ从这些铭文中也可以看出丘就却发行的钱币仅样式继承了泽奥尼塞斯钱币的特点ꎬ铭文与印塞王国完全无关ꎮ①袁炜:«丘就却王号研究»ꎬ«西域研究»2019年第2期ꎬ第6~11页ꎮ图13㊀丘就却仿阿则斯钱币资料来源:DavidJongewardꎬJobCribbꎬKushanꎬKushano ̄SasanianꎬandKidariteCoins:ACatalogueofCoinsfromtheAmericanNumismaticSociety(NewYork:TheAmericanNumismaticSocietyꎬ2014)ꎬpl 5ꎬfig 113ꎮ图14㊀丘就却仿罗马帝国钱币资料来源:DavidJongewardꎬJobCribbꎬKushanꎬKushano ̄SasanianꎬandKidariteCoins:ACatalogueofCoinsfromtheAmericanNumismaticSociety(NewYork:TheAmericanNumismaticSocietyꎬ2014)ꎮ丘就却之子VimaTakto继任贵霜王国君主后ꎬ继承了丘就却仿印塞王国泽奥尼塞斯样式钱币ꎬ佉卢文铭文为maharajasarajatirajasadevaputrasaVemaTakho(大王㊀王中之王㊀天子㊀威玛㊀塔克图)ꎮ①①DavidJongewardꎬJobCribbꎬKushanꎬKushano ̄SasanianꎬandKidariteCoins:ACatalogueofCoinsfromtheAmericanNumismaticSociety(NewYork:TheAmericanNumismaticSocietyꎬ2014)ꎬp 48图15㊀丘就却仿泽奥尼塞斯钱币资料来源:DavidJongewardꎬJobCribbꎬKushanꎬKushano ̄SasanianꎬandKidariteCoins:ACatalogueofCoinsfromtheAmericanNumismaticSociety(NewYork:TheAmericanNumismaticSocietyꎬ2014)ꎮ图16㊀VimaTakto牛与骆驼样式钱币资料来源:DavidJongewardꎬJobCribbꎬKushanꎬKushano ̄SasanianꎬandKidariteCoins:ACatalogueofCoinsfromtheAmericanNumismaticSociety(NewYork:TheAmericanNumismaticSocietyꎬ2014)ꎮ汉佉二体钱(见图17)上的佉卢文铭文有11种ꎬ分别为:maharajaYidirajaGurgadamasamaharajaYitirajaGurgasamaharajassYidirajasaGurgamoasamaharajaYitirajaGurgamoasamaharayaYidirayaGurgamoyamaharajaYitirajaGurgamayasamaharajasarajatirajasaYidirajasaGurgamoyasamaharajasarajatirajasaYidirajasaInabasamaharajasarajatiѲѲѲ①dogasamaharajaѲѲѲsaPanadosanamahaѲѲѲdosana②(a)汉佉二体钱正面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b)汉佉二体钱背面图17 汉佉二体钱资料来源:由甘肃省钱币博物馆提供ꎮ由汉佉二体钱上的佉卢文铭文可知ꎬ汉佉二体钱上有rajatirajasa(王中之王)ꎬ无devaputrasa(天子)ꎬ故认为该钱币发行时ꎬ于阗国从属于汉而非贵霜王国ꎮ③这里的 王中之王 同前文所言ꎬ最早为波斯帕提亚国王ꎬ④希腊文写作βασιλεωςβασιλεωνꎬ佉卢文的rājatirāja虽为国王称号ꎬ但与其在波斯㊁印①②③④由于钱币此处磨损严重ꎬ学界无法释读ꎬ故本文用 ѲѲѲ 表示ꎬ下同ꎮJobCribbꎬ TheSino ̄KharosthiCoinsofKhotan:TheirAttributionandRelevancetoKushanChronolog:Part1ꎬTheNumismaticChronicleꎬVol 144ꎬ1984ꎬpp 128-152ꎻ 英 克力勃:«和田汉佉二体钱»ꎬ姚朔民编译ꎬ«中国钱币»1987年第2期ꎬ第31~40页ꎮ袁炜:«从汉佉二体钱上佉卢文铭文看于阗国与东汉㊁贵霜的关系»ꎬ«中国钱币»2016年第4期ꎬ第3~6页ꎮSirJohnMarshallꎬTaxila AnIllustratedAccountofArchaeologicalExcavationsꎬVol I:StructuralRemains(Delhi:MotilalBanarsidassPublisherꎬ1975)ꎬp 46ꎻ 英 约翰 马歇尔:«塔克西拉»ꎬ秦立彦译ꎬ云南人民出版社ꎬ2002ꎬ第55㊁56页ꎮ度指代的内容不同ꎬ 意为一国之内王者中力量最大的一个ꎬ与疆土面积大小无关 ꎮ①据«后汉书»和«后汉纪»的记载ꎬ公元90年ꎬ月氏(副)王谢亲领的军队与班超率领的东汉联军在塔里木盆地西部发生了一场军事冲突ꎮ②汉佉二体钱是那一时期在塔里木盆地出土的最早的含有佉卢文铭文的钱币ꎬ表明佉卢文流布到塔里木盆地或许与此事有关ꎬ但还缺乏相关的直接证据ꎮ除钱币外ꎬ从阿富汗北部巴克特里亚地区出土的Dasht ̄eNawur三语铭文可以发现ꎬ在公元104年VimaTakto统治时ꎬ佉卢文就已在巴克特里亚地区的官方碑铭中使用ꎮ③在VimaKadphises统治时期ꎬ佉卢文钱币的打制范围向北扩展ꎬ巴克特里亚开始打制希腊文 佉卢文双语金币ꎬ贝格拉姆开始打制希腊文 佉卢文双语铜币ꎬ其上的佉卢文铭文为MaharayasaRayatirayasaSarvalogaIsvarasaMahisvrasaVimaKadphisaTratarasa(王㊀王中之王㊀世界之主㊀伟大的主㊀威玛㊀伽德菲塞斯㊀救世主)(见图18)ꎮ④由以上内容可知ꎬ佉卢文在巴克特里亚地区流行的时间是VimaTakto和VimaKadphises统治时期ꎬ这与佉卢文在于阗国流行的时间基本相同ꎮ继丘就却之后ꎬVimaTakto和VimaKadphises进一步向印度扩张ꎬ«后汉书 西域传»记载ꎬ 天竺国一名身毒ꎬ在月氏之东南数千里ꎮ俗与月氏同ꎬ而卑湿暑热ꎮ其国临大水ꎮ乘象而战ꎮ其人弱于月氏ꎬ修浮图道ꎬ不杀伐ꎬ遂以成俗ꎮ从月氏㊁高附国以西ꎬ南至西海ꎬ东至磐起国ꎬ皆身毒之地ꎮ身毒有别城数百ꎬ城置长ꎮ别国数十ꎬ国置王ꎮ虽各小异ꎬ而俱以身毒为名ꎬ其时皆属月氏ꎮ月氏杀其王而置将ꎬ令统其人 ꎮ⑤«后汉书 西域传»所描述的这些印度 别国 ꎬ既有塞种人㊁帕提亚人在印度次大陆的残存小政权ꎬ也有印度本土国家ꎬ①②③④⑤KazuoEnokiꎬ OntheSo ̄calledSino ̄KharosthiCoinsꎬ EastandWestꎬVol 15ꎬ1965ꎬp 256ꎻ 日 榎一雄:«论所谓的 汉佉二体钱 »ꎬ杨富学㊁樊丽沙译ꎬ载俄军㊁杨富学主编«丝绸之路民族货币研究»ꎬ甘肃教育出版社ꎬ2015ꎬ第180页ꎮ«后汉书»卷四十七«班梁列传第三十七»ꎬ中华书局ꎬ1965ꎬ第1580页ꎻ 东晋 袁宏撰ꎬ张烈点校«后汉纪»卷十三«孝和皇帝纪上»ꎬ中华书局ꎬ2002ꎬ第255页ꎮHarryFalkꎬKushanHistoriesLiterarySourcesandSelectedPapersfromaSymposiumatBerlinꎬDecember5to7ꎬ2013(Bremen:HempenVerlagꎬ2015)ꎬpp 108-109DavidJongewardꎬJobCribbꎬKushanꎬKushano ̄SasanianꎬandKidariteCoins:ACatalogueofCoinsfromtheAmericanNumismaticSociety(NewYork:TheAmericanNumismaticSocietyꎬ2014)ꎬpp 57-62ꎻ杜维善:«贵霜帝国之钱币»ꎬ上海古籍出版社ꎬ2012ꎬ第53~55页ꎮ«后汉书»卷八十八«西域传第七十八»ꎬ中华书局ꎬ1965ꎬ第2921页ꎮ据«后汉纪»等文献互勘ꎬ«后汉书»中的 磐起国 当为 磐越国 ꎬ参见董文武«‹后汉纪›对‹后汉书›的校勘价值»ꎬ«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9年第3期ꎬ第46页ꎮ。
文化探秘:塔里木神秘的佉卢文

文化探秘:塔里木神秘的佉卢文#2021生机大会#新疆自古是一个多民族聚集地,多民族的汇聚、多语言的交集,让这个通往中亚各地的丝路要喉之地的文化、经济、商业异常发达。
在这些有籍可查的语言文字中要数佉卢文最为神秘,因为他是公元5世纪后已经消失,公元7世纪已经成为了无人可识的“死文字”了,就这消失了的死文字怎么会在新疆的尼雅的贵族之间和鄯善国广泛使用?100多年前被斯坦因发现,至今也没有多少人能读懂它,即使读懂也不知道它是什么意思。
佉卢文,谁解其意,谁将解开神秘的鄯善国,神秘尼雅。
佉卢文也叫“佉卢书”、“佉楼书”。
佉卢文是梵语“佉卢虱吒”一词的简称,该名出于古代佛经译本,意为“驴唇”。
相传,佉卢文是一位古印度叫“驴唇”的仙人创造的,他形象古怪,文字因名“驴唇”。
后经学者考证,佉卢文最原始的意义其实是“像驴唇形状的文字”。
佉卢文字是一种音节字母文字,由252个不同的符号表示各种辅音和元音的组合,从右向左横向书写,一般用草体,也有在金属钱币上和石头上的铭文。
佉卢文最早起源于古代犍陀罗,是公元前3世纪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时期的文字,原文为Kharosthi,全称“佉卢虱底文”,最早在印度西北部和今巴基斯坦、阿富汗一带使用,公元1—2世纪时在中亚地区广泛传播。
公元4世纪中叶随着贵霜王朝的灭亡,佉卢文也随之消失了。
18世纪末佉卢文早已经成了一种无人可识的死文字,直至1837年才被英国学者普林谢普探明了佉卢文的奥秘。
但是问题在于公元3世纪时,伴随着的贵霜帝国的解体,佉卢文在产生它的印度衰落了,却突然又在古代西域的几个国家流行了起来,并成为当时的国语。
到5世纪左右,佉卢文就没有在任何一个国家使用,成为一种死文字了。
佉卢文是起源于古代犍陀罗,后来流行于中亚广大地区的一种文字,是丝绸之路上重要的通商语文和佛教语文。
在东汉末年,伴随着贵霜王朝的日趋瓦解,贵霜难民迁入塔里木盆地,佉卢文开始在于阗、鄯善等地传播。
学术界有这样的一个推论:印度、伊朗和欧洲人在历史上曾经使用过一种语言,它有着同一个祖先,被称为雅利安人,这种语言就是雅利安语。
中国所出佉卢文的流散与收藏

中国所出佉卢文的流散与收藏佉卢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流行于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3世纪之间。
它是古代中印度一种独特的文字,被称为“佉卢虱堤文”,意为“驴唇马嘴”。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文字逐渐在中国境内传播,并被广泛应用于佛教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所出的佉卢文逐渐散失,但仍有部分文物和文献流传至今。
本文将探讨中国所出佉卢文的流散与收藏,以期更好地理解这种古老文字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中国所出佉卢文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左右。
当时,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派遣佛教传教士到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地传播佛教。
这些传教士将佛教文化和佉卢文一起传入中国,使得佉卢文在中国逐渐流行起来。
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佉卢文成为了中国佛教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国所出佉卢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左右。
最早的佉卢文出现在古代中印度,随着佛教的传播而传入中国。
在传入中国后,佉卢文逐渐成为了佛教文化中重要的文字系统。
从东汉到南北朝时期,佉卢文在中国广泛流行,并被用于翻译大量佛教经典。
随着佛教的衰落和中国文化的发展,佉卢文在中国逐渐失去了主导地位,最终在唐代以后消失。
中国所出佉卢文具有独特的文字形态和语法结构。
其文字形态为方形或长方形,由多个字符组成,字符的排列顺序一般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语法结构方面,佉卢文采用了一种独特的词序和变格规则,使得句子结构较为灵活,能够表达较为复杂的思想和感情。
佉卢文的词汇特点也十分显著,其中包含了大量的佛教术语和外来语,这些词汇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古代语言和文化。
中国所出佉卢文具有重要的语言学、文献学、考古学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佉卢文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外来文字,为研究中国古代语言和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
佉卢文在文献学上的价值也非常高,其涉及到的佛教经典和历史事件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宗教、哲学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佉卢文的考古学价值也不容忽视,其文字和文献的存在为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明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
佉卢文书所见鄯善王施政特点

LANTAI WORLD 兰台世界尹佉卢文是丝绸之路上重要的通商语文和佛教语文,起源于古代犍陀罗,全称佉卢虱咤文(Kharosthi ),是公元前3世纪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时期的文字。
该文字在印度西北部和今巴基斯坦、阿富汗一带最早使用,后流行于中亚广大地区。
东汉末年,贵霜王朝日益瓦解,佉卢文字随居民流亡至中国鄯善,并对鄯善地区的语言文字产生了重大影响[1],成为中国新疆地区最早使用的民族古文字之一。
“现存佉卢文资料主要由三部分构成,阿育王碑铭、贵霜碑铭和鄯善国文书”[2]。
鄯善国文书多涉及鄯善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法律等诸多方面。
通过对这批文书的分析,鄯善王的施政特点逐渐明晰。
一、鄯善国概况鄯善是西域古国之一,东通敦煌,西通且末、精绝、拘弥、于阗,东北通车师,西北通焉耆,扼丝绸之路的要冲。
《汉书·西域传》中关于其国“本名楼兰,王治扜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
户千五百七十,口万四千一百,胜兵二千九百十二人。
辅国侯、却胡侯、鄯善都尉、击车师都尉、左右且渠、击车师君各一人,译长二人。
西北去都护治所(今甘肃张掖)千七百八十五里,至山国千三百六十五里,西北至车师千八百九十里”[3]的记载,主要还原了汉代鄯善国名的变更、国都的位置、所辖人口、行政管理系统、胜兵制度以及与其他西域各国距离等,是鄯善国在正史中较早、较详细的记载。
《三国志·魏书·文帝纪》所载222年(东汉黄初元年)二月,“鄯善、龟兹、于阗王各遣使者奉献……是后西域遂通,置戊己校尉”[4],则大致展示了东汉与西域诸国的关系。
说明东汉时期,中原王朝进一步加强了对鄯善等国的统一管理。
而东汉后,鄯善吞并婼羌、小宛、精绝、且末等国,成为西域强国。
魏晋南北朝时期,它先后臣属曹魏、西晋、前凉、前秦、后凉、北凉、西凉、北魏、吐谷浑等政权。
448年,即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九年,北魏大将万度归率精骑五千神速进兵鄯善,鄯善国亡,其国共存600余年。
佉卢文经济史范文.docx

佉卢文经济史范文一、佉卢文简牍所见鄯善国之农业《汉书·西域传》记载:“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扞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
户千五百七十,口万四千一百,胜兵二千九百十二人。
辅国侯、却胡侯、鄯善都尉、击车师都尉、左右且渠、击车师君各一人,译长二人。
西北去都护治所千七百八十五里,至墨山国千三百六十五里,西北至车师千八百九十里。
地沙卤,少田,寄田仰谷旁国。
国出玉,多葭苇、柽柳、胡桐、白草。
民随率牧逐水草,有驴马,多橐它。
能作兵,与婼羌同”。
这是传统史籍对鄯善国总体经济状况的大致描述。
其中的细节只能用佉卢文简牍提供的信息来补充。
佉卢文文献中有很多关于土地耕作与农业生产方面的内容,兹略举数例于下:1.Kh.72是一份灌溉小麦次数的统计账目。
绿洲农业赖以存在的基础就是河流灌溉,是否得到良好灌溉对于耕地上农作物产量的高低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由于塔里木河流域的河水流量是有限的,所以在鄯善国进行灌溉一般是有计划进行的。
2.Kh.83中有这样的内容:“至于汝有关马之命令,詹贝耶(Campeya)随后将马带去。
汝已吩咐将其移交此地,万万勿忘办理。
橐驼之租金为八掌长之布匹,余已交欢吉(Namtasrrma)送去。
该布匹系白色。
至于农耕、大麦、小麦和ad’imi之事,请汝等精心关照。
汝之黎弗罗摩(Lyivrasma)也须精心关照。
余等奉上礼品一件。
沙毗那(Sarpinae)之礼品系……羊一头。
无论彼等在农耕地播种多少谷物,汝都应该让黎弗罗摩记账。
”3.Kh.292是一份国王谕令,其中有这样的内容:“必须给那些难民以田地和房舍……和种子务必发给那些难民(palayanaga或palayamne),以便彼等能耕种更多的更多土地”。
佉卢文简牍提到的难民是鄯善国社会中的一个身份特殊的社会群体。
贝罗和印度学者阿格华尔(R.C.Agrawala)都认为这个词指的是英语中的“fugitive”。
他们的具体身份不详,可能是被流放或充军而又逃跑的人。
佉卢文经济史论文

佉卢文经济史论文一、佉卢文简牍所见鄯善国之农业《汉书·西域传》记载:“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扞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
户千五百七十,口万四千一百,胜兵二千九百十二人。
辅国侯、却胡侯、鄯善都尉、击车师都尉、左右且渠、击车师君各一人,译长二人。
西北去都护治所千七百八十五里,至墨山国千三百六十五里,西北至车师千八百九十里。
地沙卤,少田,寄田仰谷旁国。
国出玉,多葭苇、柽柳、胡桐、白草。
民随率牧逐水草,有驴马,多橐它。
能作兵,与婼羌同”。
这是传统史籍对鄯善国总体经济状况的大致描述。
其中的细节只能用佉卢文简牍提供的信息来补充。
佉卢文文献中有很多关于土地耕作与农业生产方面的内容,兹略举数例于下:1.Kh.72是一份灌溉小麦次数的统计账目。
绿洲农业赖以存有的基础就是河流灌溉,是否得到良好灌溉对于耕地上农作物产量的高低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因为塔里木河流域的河水流量是有限的,所以在鄯善国实行灌溉一般是有计划实行的。
2.Kh.83中有这样的内容:“至于汝相关马之命令,詹贝耶(Campeya)随后将马带去。
汝已吩咐将其移交此地,万万勿忘办理。
橐驼之租金为八掌长之布匹,余已交欢吉(Namtasrrma)送去。
该布匹系白色。
至于农耕、大麦、小麦和ad’imi之事,请汝等精心关照。
汝之黎弗罗摩(Lyivrasma)也须精心关照。
余等奉上礼品一件。
沙毗那(Sarpinae)之礼品系……羊一头。
无论彼等在农耕地播种多少谷物,汝都应该让黎弗罗摩记账。
”3.Kh.292是一份国王谕令,其中有这样的内容:“必须给那些难民以田地和房舍……和种子务必发给那些难民(palayanaga或palayamne),以便彼等能耕种更多的更多土地”。
佉卢文简牍提到的难民是鄯善国社会中的一个身份特殊的社会群体。
贝罗和印度学者阿格华尔(R.C.Agrawala)都认为这个词指的是英语中的“fugitive”。
他们的具体身份不详,可能是被流放或充军而又逃跑的人。
探究古代新疆医学的辉煌--基于新疆出土涉医文书

探究古代新疆医学的辉煌--基于新疆出土涉医文书
王兴伊
【期刊名称】《出土文献综合研究集刊》
【年(卷),期】2018(000)001
【摘要】探究古代新疆医学的辉煌,从《隋书.经籍志》载医学典籍256部,唯有3部冠以西域地名,另外从新疆出土医药文书,尤其胡语医学文书更能证明,特举3部胡语文书,梵语《鲍威尔写本》、回鹊语《杂病医疗百方》、于阗语梵语双语《耆婆书》,以说明。
【总页数】7页(P84-90)
【作者】王兴伊
【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科技人文研究院,上海2012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75.2
【相关文献】
1.新疆出土怯卢文书不同译文本及其存在的问题 [J], 李博;
2.新疆出土佉卢文书所载鄯善国交换媒介研究 [J], 张婧
3.新疆出土佉卢文书所载鄯善国交换媒介研究 [J], 张婧;
4.新疆吐鲁番地区出土纸质文书保护修复实录 [J], 杨华
5.新疆出土医学文书俗字研究 [J], 张献方;李艳丽;边思怡;高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外文化的交流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外文化的交流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外文化的交流,比秦汉时期有显著的发展。
西方的大秦(罗马帝国和拜占廷帝国),西亚的波斯(萨珊王朝),中亚的大月氏(贵霜王朝)和昭武九姓诸国,南亚的五天竺诸国(包括有名的笈多王朝),师子国(斯里兰卡),都通过陆路或海路与当时的中国发生关系。
它们的使者、商人、僧侣和求法者,不断前来,从而各地的物资得到交换,科学技术和艺术、宗教也得以交流。
中外文化交流,无论对中国和有关的各国,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中外人员的往来据近人研究,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同西域、南海诸国的关系,普遍都加强了。
这所谓“西域”,按习惯的用法,系指葱岭东西极为广大的地区。
我们现在所说的西域,是指葱岭以西,不包含葱岭以东的新疆在内。
专就中国同葱岭以西诸国的关系来说,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也较以前发展。
三国时期,魏鱼豢所著《魏略》,有《西域传》,相当详细地介绍了大秦的情况,反映了当时人对大秦的了解。
孙权于黄武五年(226)派遣朱应、康泰等人出使扶南(今柬埔寨),开辟了中国与南海的交通。
魏明帝太和三年(229),大月氏王波调遣使通魏,魏以波调为亲魏大月氏王。
(见《三国志·魏明帝纪》)齐王芳景初三年(239)二月,西域重译献火浣布。
(见《三国志·齐王芳纪》)大月氏王波调即贵霜王朝国王韦苏特婆二世(Vasudeva Ⅱ)。
《三国志》对大月氏无专传,《南州异物志》称:“在天竺北可七千里,地高燥而远,国王称天子,国中骑乘数十万匹,城郭宫室与大秦国同。
人民赤白,便习弓马,土地所出及奇玮珍物,被服鲜好,天竺不及也。
”(《史记·大宛列传正义》引)这可补《三国志》的不足。
朱应、康泰出使之后,南海各国纷纷与孙吴通使。
扶南、占城、堂明诸王,于黄武中各遣使奉贡。
扶南王范旃千赤乌六年(243)遣使献乐人及方物。
(《三国志·孙权传》)康泰诸人的足迹,大约已经到了马来半岛的南端,对于印度支那半岛、爪哇、苏门答腊,乃至天竺和大秦,都有一定的了解。
什么字被国家删除了

什么字被国家删除了
被国家删除的字有佉卢文、粟特文、吐火罗文、于阗文、契丹文、女真文、突厥文、巴斯巴蒙文、西夏文。
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五种:
1、佉卢文
佉卢文是公元前3世纪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时期的文字,并通过丝绸之路向中亚和中国西部流传,公元4世纪中叶随着贵霜王朝的灭亡,佉卢文也随之消失了,成了一种无人可识的死文字。
2、粟特文
粟特文是中国西北部的商业语言。
其后粟特人相继被嚈哒人、突厥人统治。
到8世纪上半叶,阿拉伯人控制了粟特,粟特古国逐渐消亡,粟特文也随之湮灭。
3、吐火罗文
吐火罗文是大月氏时期的文字。
20世纪初在中国新疆发现了这种语言的残卷。
后经考释,此语言有东西两种方言,习称吐火罗A(焉耆语)、吐火罗B(龟兹语)。
所使用的字母是中亚婆罗米斜体字母,时间大约在6至8世纪之间。
4、于阗文
于阗文是阗地区的称为“塞人”的民族使用的一种拼音文字,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
在20世纪在新疆和田(古称于阗)发现写有这种文字的文献。
5、契丹文
契丹文是辽代为记录契丹语而参照汉字创制的文字,在契丹族建立的辽国有官方文字地位。
契丹是中国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907年建立契丹国,先后创制了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两种文字。
金朝灭辽后,终于成为死文字。
从创制到废止,前后共使用二、三百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胡侯 、 鄯 善 都尉 、 击 车 师都 尉 、 左右且 渠、 击 车
师君 各 一人 , 译 长二人 。西 北去都 护 治所 ( 今 甘 肃张掖 ) 千 七 百八 十 五 里 , 至 山 国千 三 百 六十 五 里 , 西北 至车 师 千八 百九 十 里 。地 沙 卤 , 少
田, 寄田仰谷 旁 国。国 出玉 , 多葭苇、 柽柳 、 胡
蠢
一
、
概 说
遣大将万度归西征 , 进兵鄯善 。鄯善王真达出
鄯善 , 本名楼兰( 怯卢 文文献作K r o r a i n a ) , 西域古国之一。汉武帝初通西域 , 使者往来都
经 过楼 兰 。元 封 三 年 ( 前1 0 8 ) , 汉 派兵 讨 楼 兰 ,
城迎降。九年 ( 48 ) 北魏指派韩拔为鄯善王 , 像
基金项 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 项 目《 百年西域佛教研究史》 ( 1 I & Z D 1 1 8 ) 。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0 8 — 0 5
作者简介 : 1 . 杨 富学 ( 1 9 6 5 一 ) , 男, 河南邓州人 , 西北民族大学教授 , 敦煌研究院研究员 , 主要从事 回鹘文文献与西北民族史研 究。 2 . 徐烨 ( 1 9 8 3 一) , 男, 甘肃兰州人 , 西北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 , 主攻西北少数 民族史。
的记载 : 鄯善 国, 本 名楼 兰 , 王 治抒 泥城 , 去 阳关 千
六百里 , 去 长安 六千一 百 里。 户千五 百七 十 , 口 万四 千一 百 , 胜兵 二 千九 百十二 人 。辅 国侯 、 却
朝做质子 的王弟 尉屠耆降汉 ,将 情况报告汉
四 日杀安归 墨 圆 , 立尉屠耆为王 , 改国名为鄯善 , 将其 国
出土 的怯 卢 文 文 书 中含 有 丰 富的 这 类 资料 , 可 弥补 史书记 载之 不足 。从 中可 以 看 出, 鄯 善 国佛教
流行 , 以小乘为主 , 间有大乘 , 有信 而无戒。 鄯善 国的僧侣不但饮 酒食 肉, 而且可以娶妻 生子 , 拥有 家庭 , 拥有 为数 可观的财产 , 包括土地、 牲畜和奴隶等等, 几与俗人无异。乃 当时佛教 戒律在鄯善
境内 ) , 4 8 件 出自楼 兰遗址( 新疆若羌县罗布泊
沿岸 ) , 1 件 出 自敦 煌玉 门关 遗址 附近 。此外 , 斯 坦 因在 米兰 遗址 ( 新疆 若 羌县 城东 8 0 里处 ) 的一
座佛 寺 壁画 上发 现 怯卢文 题记 两方 。经波 叶 尔
东南部 , 与占据了塔里木盆地西南部 的于阗为
都 由楼 兰城( 今新疆 罗布泊 西北 岸 ) 迁至扦泥 城( 新疆若羌附近 ) 。东汉初期 , 鄯善相继吞并 了小宛 、 精绝 、 且末等 国, 成为塔里木盆地 的地
区大 国 。北 魏太 武 帝太 平真 君六 年 ( 4 4 5 ) , 北 魏
朝 。昭帝 元凤 四年 ( 前7 7 ) , 遣 傅介 子 到楼 兰 , 刺
●一
怯卢 文文书所见鄯善 国之佛教
杨 富学 徐 烨z
( 西北 民族 大学 历 史文化 学院 , 甘肃 兰州 7 3 0 0 3 0 )
总 第
三
o'
期
’一
c ‘ )
已
摘
要: 传 统 文献 对鄯 善 国佛 教 记 载 绝 少 , 更 不 及 于其他 宗教 , 所 幸2 0 世 纪初 以来新 , 鄯 善 国的疆域 ( 至
少早期 , 即1 至3 世 纪 时 如此 ) 相 当广 袤 , 囊 括 了 东起罗布淖尔地 区, 西 至尼雅遗址 ( 今 新 疆 民 丰县境 内) , 包 括 今新 疆 罗 布 泊 、 若羌 、 且 末 至 民丰在 内的广 大 地 区 , 大 致 相 当 于塔 里 木 盆地
五
台
山 研
一 总第 1 1 西 期一 0 1 3 . 3
桐、 白草。民随畜牧逐水草, 有驴马, 多橐驼 , 能
作兵 , 与诺 羌同 。f 5 )
文字 。2 O 世纪初 , 英 国考 古 学 家斯 坦 因在 新 疆 进 行 了3 次大规 模 的考 古调 查 , 掘获 怯卢 文文 书 甚多 , 计达 7 5 8 件, 其 中7 0 3 件 出 自尼 雅遗 址 , 6 件 出 自安 迪 尔遗 址 ( 二遗 址 均 位 于 今新 疆 民丰 县
国尚 未得 到推 行 所 致 , 揆 诸 斯 时 中原 地 区的佛 教 , 二 者 间有信 无 戒 的状 况 颇 为类似 。 是故 , 可 以认
为, 鄯善 国佛教堪称 中国古代早期佛教世俗性情状的真 实写照。 关键词 : 怯卢文文书; 鄯善 ; 佛教
中 图分类 号 : B 9 4 9 文献标 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0 — 6 1 7 6 ( 2 0 1 3 ) 0 3 — 0 0 0 3 — 0 7
内地一样实行郡县制治理 , 收取赋税 。鄯善 国
的历史 至此结 束 。
俘获其王。楼兰既降汉 , 又遭匈奴 的攻击 , 于是
分遣 侍 子 , 向两 面 称 臣 。后 匈奴 侍 子 安 归立 为 楼 兰王 , 遂 亲匈奴 , 成 为汉 朝 心腹 大患 。曾在汉
关于鄯善 国的情况 , 《 汉书》 有着较为确切
邻。
( A . M . B o y e r ) 等人的研究整理 , 得文 书7 6 4 件, 依
次 编号 为K h . 1 — 7 6 4, 集 中予 以转 写 发表 。嗣 后 , 贝罗 ( T . B u r r o w) 选 择 其 中部 分 内 容译 为 英 文 。 便 利 了西 方 学 者 对 这 些 文 书 的研 究 与 利 用 。 1 9 4 9 年 以后 , 新 疆 地 区又 有若 干 怯卢 文新 资料 出土 。 1 9 5 9 年, 新 疆 博 物 馆考 古 队发 现 新简 6 6 枚 。嘲 1 9 9 0 到1 9 9 7 年间 , 中 日尼雅 遗迹 考察 队 又 获怯卢 文 简牍5 7 件 。[ 6 1 f q 嘲其 他零 散 收藏 尚有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