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西方科学哲学理性的演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侨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现代西方科学哲学理性的演变
姓名:***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
指导教师:***
2002.4.1
研究生姓名:学科、专业:研究方向:学位级别:导师姓名、职称:课题来源:现代西方科学哲学理性的演变
曹欢荣
马克思主义哲学
思维与认识
硕士
赵建军教授
自选
摘要:
本论文主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历史观和历史与逻辑的统一的方法,系统地考察了现代西方科学哲学理性的演变,认为西方科学哲学理性的演变过程经历了二个阶段:逻辑理性、历史理性、历史的逻辑理性。
’逻辑理性以逻辑分折的方式将科学命题清晰化,使它和经验相对照,即使观聚陈述与理论陈述相符合,其典型特征是把科学看作是由逻辑理性重建的某种普遍的规范性方法论原则所决定的东西。
逻辑理性以牺牲科学的历史性为代价去追求科学理论的内在逻辑。
历史理性以“历史”的方式去再现科学的动态的现实发展过程,其典型特征是把决定科学发展的因素扩展到社会和心理等更广泛的领域。
历史理性zf认科学方法的普遍性和科学理论的真理性,具有强烈的相对主义倾向。
逻辑理性和历史理性分别着重于考察科学的静态的横断面的逻辑结构和科学的动态的纵断面的历史结构。
历史的逻辑理性则将二者统一起来,在历史的发展中寻找逻辑的确定性和规范性,消除神秘主义和模糊性乃至相对主义。
正确把握历史的逻辑理性的关键是如何理解历史。
历史既是外在的客观的认识对象,也是现实的人的活动——人类实践。
而从归根到底的意义上看,历史的本质是实践的。
从实践的意义上理解历t妲,一切历史、传统决非~成不变的僵死的怪物,更非某种固定不变的定律的例证,而是可以不断重新塑造的对象。
人的思维和认识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得到验证,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历史的逻辑理性虽在理论上还处于萌芽时期,但它是“看”科学的新视角,并已成为、也将是科学哲学理论发展的增长点。
厂
关键词:科学哲学理性、逻辑理性历史理性
历史的逻辑理性
TheEvolvementof
TheModernWestPhilosophyofScienceRationality
Abstract:Mainlyusingthesightofpractice,viewofhistoryandthemethodofunityofhistoryandlogicinMarxist,thisthesisverifiestheevolvementofthemodemwestphilosophyofsciencerationalitysystematicallyandconsidersthewestmodernphilosophyofsciencerationalityprocessesthreephases:logicrationality,historyrationality,historicallogicrationality.
Logicrationalityclearssciencepropositionbylogicalanalysisandmakesthemfaceexperience,thatistOsay,makestheoreticalpropositioncoincidewithobservationalproposition,itstypicalcharacteristoregardscienceassomethingdeterminedbysomelHli、,。
crsalnormativemethodologyprinciplewhichisrebuiltbylogicrationality.Logicrationalitypursuesinternallogicofscience.theoryattheCOStofsacrificinghistoryofscienceHistoryrationalityemergesdynamicrealisticdevelopmentalprocessofsciencebyhistory,itstypicalcharacteristOenlargefactorswhichdecidedevelopmentofsciencetomorebroaddomain,suchassociety,psychologyect.Historyrationalitydeniesuniversalityofsciencemethodandobjectivityofsciencetheoryandleanstorelativismstrongly.Logic1_ationalityandhistoryrationalitygiveemphasistologicalstructureofstatictransectofscienceandhistoricalstructureofverticalsectionofscienceseparately.HistoricallogicrationalitywouldunifythattwoinordertosearchlogicalconfirmatoryandstandardizationiIOUlhistoricaldevelopment,andremovemysticism,mistinessandrelativism.Thekeytograsphistoricallogicrationalityishowtocomprehend“history”.Historyisexternalobjectivecognitionobjectaswellasrealisticlnan’sacliVjty——man’spractice.Moreoverseeinginthelastsignificance,theessenceofhistoD’ispractice.Thewholehistoryandtraditionarenotinvariabledeadmonster,andyetnotexemplificationofcertainchangelesslawS.butiSallobjectthatcanbemoldedrenewablyandcontinually.Man’sthoughtandcognitionarealsovalidatedonlythronghpractice,anddevelopalongwiththedevelopment
Ofpractice.Historicallogicrationalityisintheembryonicstage,butitisnewvisnal
angle
forUSto“see”science,andalreadyhasbecomeandwillturnintonewincreasing
spotoftheoryofphilosophyofscience
Kc)WOI’ds:philosoph)’ofsciencerationalit)
historyrationality,logicrationality,historicallogic
rationality
引言
1.神秘的理性
人是理性的动物,又因此而备受理性的困扰!现代西方哲学大师雅斯贝斯曾言:“儿千年来的哲学就好比是对理性的一首唯一的赞美诗~一尽管它也时常误以为自己是一种完成了的知识,尽管它也时常堕落为无理性的理智,因而时常反过来错误地蔑视理智,尽管它也时常被人憎恶,视为人类的一种特别的负担,因为它不让人安宁。
”。
这话耐人寻味。
、西方哲学自古希腊以来就明确地把理性当作自己的主题,展示了一幅理性反思的绚丽画卷。
希腊古典文化是西方文明的滥觞。
恩格斯对希腊古典文化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说:“我们在哲学中以及在其它许多领域中常常不得不回到这个小民族(指希腊人一一引者、的成就方面来……他们的无所不包的才能与活动,给他们保证了在人类发展史上为其它任何民族所不能企求的地位。
”。
希腊古典文化的优点和魅力还不在于它的具体成就,而在于它的具体成就中所蕴含着的理性精神。
传统观点认为,基督教支配着的中世纪(5-15世纪)是一个“黑暗的时代”、“信仰的时代”。
然而,这种观点使紧随其后的以充分体现理性精神的近代科学为标志的近代这个“理性的时代”变得难以理解了。
历史发展是连续的,理性的近代必定对它所从出的中世纪在时代精神上有着直接的继承性。
事实上,神学家们在理性的方法、理性和信仰的关系、注重经验以及自然秩序观等方面都继承了古代的理性精神。
“古代后期及随后诸世纪中,基督教和哲学的关系与大多数历史学家所设想的不同。
天启宗教远未阻碍哲学沉思,而是促成它最可能的发展。
”。
中世纪绝不单单足信仰的时代而“是抽象思维的一千年”。
虽然基督教信仰无疑占有支配和主导地位,但理性从未被消解,且不断被弘扬。
这是一个信仰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理性的时代。
中世纪精神具有极其鲜明的信仰和理性二重性。
理性精神最终凝结成对以近代科学的兴起为标志的近代的到来具有宜接决定意义的科学理念(即近代宇宙观、经验精神和理性方法的统一体)。
近代科学萌生于中世纪是符合历史发展的逻辑。
西方近代理性,可以说是在继承理性精神、清除宗教信仰的过程中生成的。
这时候,理性,相对于宗教而言,是指人的全部理智和能力。
理性“是科学、进步、合乎自然、合乎规律、合乎人性的代言词。
近代理性以肯定人的世俗生活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为前提,反对禁欲主义:它在人类认识活动中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充分运用人的理性,排除神的干扰;它把探索对象的目光由神学经典转向自然,提出知识就是力量。
总之,它把自然中的一切、生活中的一切,全部诉诸理性的思考,接受理性的检验。
”@
近代理性在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三个阶段:理性启蒙、理性独立和理性崇
①雅斯贝斯:《生存哲学》,王玖兴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4年,第57页。
②《马克思臣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468页。
③MarenbonJ:EarlyMedievalPhilosophy(480~1150):AnIntroduction,London,1983,Pvii~viii
④法国哲学史家兼历史学家基尔松(EtienneOilson)语。
见A·费里曼特勒:《信仰的时代》,程志民等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年,第72页。
⑤赵建军:《追问技术悲观主义》,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6页。
拜。
16一l7世纪的理性启蒙表乍两个方面:一是钞一1i·培根为代表的现实经验知识的理性启蒙;二是以{。
卡P”““’J主体干胄神·。
嘎性启蒙。
18世纪可以说是理性。
虫立时期,恩格斯称,J“暑f眭界用头立地的阳n,~i,j不承认仔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一#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罗I土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放弃存在的权利。
思维的悟性成了衡量一1,J的唯一尺度。
”。
19世纪是西方近代理性的黄金时代,人们用理性的力量去发现目然和社会规律,导致J’一系列重大科学发现和吐会生活方式的重大变化,理性取得了至高无上的地位。
人们普遍认为凭借理性,就可以认识自然、征服自然、主宰自然;就可以达到道德至善、人性至美,就可I,l建立平等的、富足的理性社会。
这时候,对理性的崇拜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布.破除了神学的权威后,又营造了理性的宗教。
20世纪的令人担忧的现实促使人们再一次对传统理性进行批判。
、传统理性的理论内容较为丰富,但其核心观念则是肯定认识的确定性,肯定价值的普遍性,肯定历史的进步性。
但这种肯定中却存在着片面性,主要体现为:把真理永恒化,把价值抽象普遍化,坚信依靠理性的力量,人类社会将不断地、全面地进步。
正是由于传统理性的这些缺陷导致了现代非理性主义和反理性主义对它的批判。
在非理性主义视野中,知识由绝对化走向了相对化。
尼采的“视角主义(pcrspcctivism)”最具有代表性。
他认为真理“只是一种解释的艺术”,它不是我们所发现的,而是我们所发明的,是出于我们生存上自保的需要,并不存在所谓的“纯粹真理”、“绝对知识”。
我们预设了一只超然的眼睛,一只无法想象的眼睛。
而实际上,任何的“看”都是有角度的。
非理性主义把理性的方式一一概念、判断和推理不能加以把握的主体的意志、本能、情绪、体验等个体因素设定为世界的本质。
尼采还提出“一切价值重估”,通过揭露传统价值观的虚伪性和欺骗性来对其进行否定。
在尼采看来,所谓价值观念只不过是“一个社会团体或群众对其各种需要的表达”o。
在历史观中,非理性主义由从历史乐观主义走向悲观主义。
尼采明确认为:“人类没有进步,它甚至从来有存在过””。
西方社会在六七十年代,后现代主义的思想家们对传统的理性观念采取了更为强烈的批判态度。
产生了以“否定”、“破坏”、“消解”、“颠覆”现存的一切观念、价值、制度为主旨的激进的反理性主义的思想观念。
阿多尔诺与霍克海默认为:“从进步思想最广泛的意义来看,历来启蒙的目的都是使人们摆脱恐惧,成为主人。
但是完全受到启蒙的世界却充满着巨大的不幸。
”。
他们考察了启蒙理性的历史发展过程后认为,进行启蒙的理性本是以破除迷信、消除神话,从而使世界清醒为己任的,但其…开始就变成了一种新的神话和新的迷信。
因为这种启蒙的理性使人的掌握和支配自然的权力不断增大,使得他具有了与神一样的支配自然的权力。
反理性主义以反基础主义、反本质主义的理论取向。
在认识论上,根本否定存在任何的表意活动,一切只是语言游戏而已。
德里达的一句名言就是“本文之外,别无它物”,就是说本文与文字之外没有真理,也不显示真理。
在价值观上,反理性主义根本否定任何价值的存在,取消主体的地位与作用。
巴尔特、福柯和拉康都宣称“人”的死广,根本否定主体的地位和作用。
后现代主义提出的“人之死”是被公认为后现代
①参看邹广文:《人类文化的流变和整合》.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31—161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56页。
⑧尼采:《快乐的科学》,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86年,第132页。
④尼采:《权力意志》,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年.第584页。
⑤霍克海默.阿多尔诺:《启蒙辩证法》,重庆:重庆出皈社,1990年,第2页。
主义思想之父的尼采的“上帝之死”的进一步发展。
在历史观上,反理性主义反对把历史看成是一个连续的、进步的过程。
福柯的理论观点最具有代表性。
他说:“不连续性曾是历史学家负责从历史中删掉的零落时间的印迹。
而今不连续性却成为了历史分析的基本成分之一。
”…
按照反理性主义的理论,今天,我来探讨科学哲学理性的演变也是毫无意义的了。
但反理性主义理论具有自我破坏性。
既然任何“文本”都不是表意的,都不是对实在世界的反映,都不传达任何真理内容,我们又何以把他们的理论当真呢?他们认为没有任何绝对的真理,实际上也把这种观点绝对化了。
因此,可以说他们肯定的就是他们所否定的东西。
理性的内容是无限丰富的,理性的功能也是复杂的。
理性有着不可言说的神秘。
但有一点我是可以肯定:理性是人的魅力之展现,而其魅力就在于理性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丰富多彩的。
2.研究现代西方科学哲学理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科学哲学在古希腊就已经萌芽。
在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初,由于当时自然科学的日益成熟且显示出改造世界的巨大威力,以惠威尔、马赫、孔德、穆勒等为代表的哲学家开始密切地关注和反思科学,形成了西方现代科学哲学流派。
但是科学哲学的真正建立,一般以20世纪20年代逻辑实证主义为标志。
它的出现表示科学哲学的成熟。
现代西方科学哲学派别众多,主要有逻辑经验主义(20世纪20和30年代叫逻辑实证主义,40年代改称逻辑经验主义)、否证论(或叫批判理性主义)、历史学派和科学实在论等。
他们研究的主要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科学发现的模式,科学理论的评价,科学发展的模式及科学方法论等。
现代西方科学哲学对科学界、哲学界,甚至是整个人类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具有极其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科学哲学理性是哲学反思科学的理性思维视角,为“元”科学的理论体系提供和界定活动平台。
科学哲学理性的演变必然导致科学哲学理论的革命。
科学哲学理论发展的内在根据是科学哲学理性的演变。
勾画出现代西方科学哲学理性的演变轨迹是从现象到本质地呈现科学哲学史的重要一环。
这对整个科学技术哲学学科的建构和发展有着奠基性的作用,对加强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交流与对接,推动和丰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均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3.国内外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
国内外对西方现代科学哲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学科史及个别科学哲学思想流派的研究上,这为本论文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和历史资料。
美国学者约翰·洛西1971年撰写了《科学哲学历史导论》;法国学者布鲁诺·雅罗森著《科学哲学》,通过分析二十世纪各种观念的形成和发展以及波普、库恩等科学哲学家的著作和思想,清楚、简明地介绍了科学哲学。
中国学者介绍西方科学哲学的著作繁多,最主要有:舒炜光、邱仁宗主编《当代西方科学哲学述评》;沈铭贤、王淼洋主编《科学哲学导论》:林超然主编《现代科学哲学教程》;江天骥主编《当代西方科学哲学》等。
学者们在研究科学哲学史的同时也对科学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做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许多成果。
他们基本上都把现代科学哲学分为二个逻辑阶段:.从逻辑主义到历史主义。
贺善侃教授1996年在《学术月刊》上发表文章《从逻辑主义到历史主义:逻辑的与历史的统一》,认为科学哲学的研究方法应该是历史的和逻辑的统一的方法。
邓辉博士2000年在《学习与探索》上发表论文《由理性实证化到理性
①福}可:‘知识考古学》,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第9页
3
历史化一一论二十世纪科学哲学的历史转向》,认为20世纪的科学哲学经历了逻辑经验主义的理性实证化,到批判理性主义所导致的理性历史化问题的产生,再到历史主义对理性历史化问题的初步解答三个阶段的发展,这一发展是西方科学哲学在20世纪的重大历史转向,使得理性历史化成为21世纪科学哲学的发展核心。
美国MalhotraYogesh博士1994年撰文Onscience,ScientificMethodandEvolutionofScientificThought:APhilosophyofSciencePerspectiveofQuasi-Experimentationfwww.doCUment,URL,http://www.Brint.com/papers/science.htm)通过考察科学哲学的历史,认为未来科学哲学在本体论上是现实主义的,但在认识论上仍是相对主义的、批判的和后实证主义的。
科学哲学将追求试图去验证因果关系,和追求明智地用实验、数据分析和在某一特殊独立领域大量依靠积累的知识的被批判地评价的常识去显现这种关系的方法。
4.本论文的研究思路
本论文主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历史观和历史与逻辑的统一的方法,系统地考察了现代西方科学哲学理性的演变,认为西方科学哲学理性的演变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逻辑理性、历史理性、历史的逻辑理性。
我分析了三个理性视界中的科学哲学的基本面貌,并对三个科学哲学理性的主要特征进行了理论上的归纳。
最后,我认为历史的逻辑理性在理论上还处于萌芽时期,它是“看”科学的新视角,并已成为、也将是科学哲学理论发展的增长点。
科学哲学理性概说
1.西方科学哲学理性的历史考察
要弄清科学哲学理性的历史,首先要决定科学哲学的范围。
然而,哲学家和科学家对科学哲学的性质的意见并不~致。
甚至专业的科学哲学家也往往对他们学科的固有主题意见歧异。
有人认为科学哲学是立足重要科学理论上的世界观的表述;也有人认为科学哲学是科学家的预想和素质的一种阐明;还有人认为科学哲学是分析和澄清科学的概念和理论的一门学科。
美国学者约翰·洛西认为:科学是一级学,它的主题是事实的解释。
科学哲学是二级标准学,它的主题是程序的分析和科学解释的逻辑,即思考应该如何从事科学,这就离开了科学本身的实践,而且站的更
自o
M。
西方科学哲学在古希腊、罗马时期已经萌芽,不过当时是作为认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包含于~般的哲学体系之中。
当时发展最早的科学是数学、天文学和力学。
一些著名的学者,如毕达哥拉斯研究过数学的哲学,即从数学来看宇宙的本原和结构,“实在的东西”是自然界中存在的数学的和谐;古代原子论者认为自然界万物变化都是原子的组合和分解。
因此,观察到的变化应该用更低的组织层次上发生的过程来解释,宏观变化应该用微观相互作用来解释以及把宏观层次的质变还原为原子层次的质变。
亚里士多得在他的著作《分析后篇》。
研究了演绎推理和演绎推理科学的方法
①参看(美)约翰·洛西:《科学哲学历史导论》,邱仁宗等译.武汉: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2年,第2页
②见Aristotle:PriorandPosteriorAnalytics,edbyWDRoas,Oxford:ClarendonPress,1949.
和结构。
他认为科学研究是从观察上升到一般原理,然后再返回到观察。
科学家应该从要解释的现象中归纳出解释性原理,然后再从包含这些原理的前提中,演绎出关于现象的陈述。
在亚里士多得看来,每个特定的事物都是质料与形式的结合。
质料是特殊事物成为独特的个体,形式使这种特殊的事物成为相同事物的类的成员。
正是由于归纳,才从感觉经验中得出有关形式的概括。
他认为归纳有两类:简单枚举法和直觉归纳法。
通过归纳而得到的陈述用作演绎阶段的前提,演绎出初始的观察陈述。
亚里士多得为科学中演绎论证的前提和结论中出现的陈述种类加了许多限制。
他认为只有Barbara式的三段论演绎才能得出可靠的结论,用这种演绎法建立的科学解释或科学证明才是可靠的。
每门科学就是用这种演绎法组织起来的一组陈述。
其实科学解释就是用普遍性程度较高的陈述来解释普遍性程度较低的陈述,这样演绎过程将形成无穷倒退,因此,亚里士多得强调正确表述的科学第一原理只能是真的且是不证自明的。
因为科学的第~原理反映了自然界除此以外不可能是其它的关系,所以这些原理不可能是假的。
当然,他也不能证明这个信念。
另外亚里士多得对科学解释的前提还有四个逻辑之外的要求:前提必须是真的;前提是无法证明的:前提比结论更为人所知;前提是结论中所归属的原因。
亚里士多得关于科学是演绎系统的理想在欧几里德几何学和阿基米德静力学中得到了实现。
欧几里德几何学和阿基米德静力学是由公理、定义、定理等组织起来的系统。
公理是不证自明的真理。
定理从公理中演绎出来,并与观察结果相吻合。
亚里士多得的科学哲学理性的主要内容就是以归纳一演绎的方法模式来规定科学研究和科学解释的合理性与可靠性,从而说明了科学与非科学的界限、科学的结构以及科学活动应遵循的程序等问题。
亚里士多得的方法模式对科学史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一三世纪最有影响一些科学方法研究者,在肯定了亚里士多得的方法模式的基础h发展了一些新的科学方法。
邓斯·司各脱提出了求同法,即分析其中产生一种特定结果的一些事例的技术…;奥卡姆的威廉提出了差异法。
这两个方法都是通过归纳寻求因果性的方法。
格罗斯代斯德则提出了否证法,这是演绎法的一种形式,用以排除错误性解释。
逻辑学家称这类演绎论证为否定后件推理。
中世纪最有价值的方法论成果是罗吉尔·培根提出了实验法,他认为归纳法的成功应用取决于所获得的事实知识是否精确和广泛。
而实验可以增加事实知识的精确性和广泛性。
他还认为亚里士多得的归纳一演绎两阶段是不够的,应该补以第三阶段,即归纳出来的原理要接受经验的检验,也就是要求用实验检验通过归纳获得的原理。
洛西说:“这是方法论上有价值的远见卓识,并构成亚里士多得程序理论方面的重要进展。
”。
从16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中叶。
由于自然科学与哲学分开,出现了自然科学革命。
科学和哲学的关系发展到新的阶段。
许多科学哲学家看到了亚里士多德哲学的不足,并且以各不相同的立足点,去探索科学研究的方法,探索发现新事物的可靠之路。
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1632年)和《论两种新科学》(1638年)这两部著作中,从求真的科学精神出发,对自然科学研究的程序、模式、思路和方法作了较为系统的总结和概括。
他的科学思维方法论思想对西方近现代的学者们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正如美国学者克莱因所
①DunsScotus:PhilosophicalWritings,edandtrans
byABWoiler,Edinburgh:Nelson,1962,109
②约翰·洛西:《科学哲学历史导论》,邱仁宗等译,武汉: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2年,第32、37页。
③同上,第36页。
说,伽利略的“卓越之处在于他非常清楚地看出当时科学研究工作中的错误和缺点,彻底地抛弃了旧的方式,而又非常明白地制定了新的程序”,“他工作的完整,思想表达的清晰以及论辩的力量影响了几乎所有他的同辈和后辈。
”。
伽利略科学思维方法论思想的核一t3,是实验~数学相统一的科学研究模式。
这种实验一数学相统一的科学研究模式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爱因斯坦评论说:“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应用的科学的推理方法是人类认识史最伟大的成就之一,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始。
”。
“从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方法转变到伽利略的思想方法,这个转变成为科学基础的最重要的一块角石。
这个转机一旦实现,以后发展的路线就很清楚了。
”@
弗兰西斯·培根是英国近代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他结束了以神学为依归的经院哲学的旧时代,开创了以实验为手段,研究感性自然的经验科学的新时代,被马克思誉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
弗兰西斯·培根明确地论述了科学与哲学的关系。
他认为哲学应成为自然科学的指导,但当时的哲学却压抑和阻碍自然科学的发展,哲学的目的就是研究自然,发现自然界的固有规律,以便征服自然,为人类谋福利。
他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就表达了这种思想,并以此精神建立了与亚里士多德的工具论相对立的“新工具”。
培根说:“我底逻辑学和普通逻辑学特别有三种差异之点。
第一则是企图的目的不同,第二则是解证的次序不同,第三则是研究的起点不同。
”。
他从清除“四种幻像”开始,要求亲自检验事物本身,不带偏见地接受现实。
他认为新科学应该从无休止的概念争论转到事物本身上来,并建立在直接的知觉t。
在此基础上,培根提出以实验为基础的归纳法,为科学认识提供一种“新工具”。
培根宣称他的归纳法是处理事实唯一正确的方法。
借助于归纳法人们就有可能得到一般认识(公理),从而达到据此解释其他现象的月的。
培根制定出经验哲学的纲领,成为近代哲学中第一个经验主义者。
法国哲学家笛卡儿提出了完全不同于培根的方法一一直观演绎法,使赢观方法在科学认识中的创造性作用得以揭示,而且也促进了演绎法从数学走向各门自然科学。
笛卡尔平生有两大追求,除了要制定一个统一一的方法论之外,他还要建构一个可靠的哲学体系。
这个体系虽然只以少数像公理一样其真理性让人无法怀疑的普遍原理作为自己的逻辑出发点,却能用来推演和解释自然界的一切现象。
他认为,古今许多大才“所试探的途径,就是要寻找第一原因和真正原理,并且由此演绎出人所能知的一切事物的理由。
”笛卡尔以为找到了所谓的第一原因和真正原理,并认为只需提出两个理由就足以证实他的看法,“第一就是,这些原理是很明白的;第二就是,我们可以由它们推演出别的一切真理来。
”。
只要上述两个理由能够成立,则他建构哲学体系的努力就会大功告成。
笛卡尔用直观的可靠性来保证第一个理由的成立,用演绎的可靠性来保证第二个理由的成立,即他企图用直观演绎法来建构哲学体系。
可见,笛卡尔主张科学是一个演绎系统。
笛卡尔的方法的重要意义在于:它首先肯定了直观方法在科学认识中具有创造性,认识到理性直觉具有的创造性和能动性及科学发现具有非逻辑性的一面;其次为公理演绎法从数学进入自然科学做了开创性的工作。
这一时期最著名的英国大物理学家牛顿在科学研究中也提出了新的科学方法。
①②③④⑤⑤M·克莱因:《古今数学思想》,第二册
爱因斯坦、英费尔德:《物理学的进化》
同上,第17页。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皈社,1979年,第39页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皈社,1962年,第3页。
《马克恩恩格斯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163页。
培根:《新工具》,许宝,马癸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19页。
笛卡尔:《哲学原理》.北京:商务印书馆.1958年,PVI,PIX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