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水产食品加工行业发展报告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行业发展现状
水产品加工行业是渔业第二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水产品加工行业运行态势基 本平稳,水产品加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稳步提升,产业转型升级和重构步伐加速,全年 加工总量为2170万吨,行业总产值约4441亿元。随着水产加工企业数量进一步减少, 行业集中度的进一步提升;同时,随着加工设备的改造升级和产品储存技术的提升,水产 加工能力总体提升、冷库冻结能力也进一步优化。但是,与国际水产发达国家相比,我 国的加工技术还处于“初加工”阶段,借鉴发达国际的行业发展经验,未来“精深加工” 将是我国水产加工业的发展方向。
水产品进出口量
2020年,我国水产品进出口总量949.04万吨,较上年减少104.28万吨,同比下降9.89%。其中,出口量381.18万吨,较上年减少58.66万吨,同比下 降10.66%;进口量567.86万吨,较上年减少45.61万吨,同比下降9.36%。2020年,我国水产品进出口总额346.06亿美元,较上年减少47.53亿美元,同比下 降12.07%。其中,出口额190.41亿美元,较上年减少31.36亿美元,同比下降7.81%;进口额155.65亿美元,较上年减少16.17亿美元,同比下降16.77%。近 年来,我国水产品进出口贸易呈贸易顺差态势。2020年,我国水产品出口额190.41亿美元,进口额155.65亿美元,贸易顺差34.7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 15.24亿美元。
水产食品加工与水产品产地相关度高,山东、广东、福建、浙江、江苏、辽宁、湖 北、广西、江西、湖南、安徽为主要的水产品出产省份,也是水产食品加工企业聚 集地。这是由于:一方面当地居民水产品购买渠道丰富,水产食品消费便利,形成 了水产品消费习惯,热衷食用水产食品;另一方面水产品运输成本高,就近加工利 于节省运输成本。
13
行业社会环境
中国居民饮食习惯地域差异显著,不同菜系覆盖区域消费者对于水产食品种类、加工方法偏好不同:(1)腌制水 产食品通常加入多种配料(如辣椒、花椒等)增添风味,满足川菜系、湘菜系居民对于“重口味”食品的需求, 受到四川、湖南等省份居民喜爱;(2)熏制水产食品受到杭帮菜、本帮菜、徽菜菜系居民欢迎,如宁波风味熏 鱼通常选用草鱼或者青鱼,经去鳞、去内脏、去除鱼头、切片等处理后,进行腌制、油炸或晾晒、烟熏,最后 加工成“糖醋熏鱼”或“五香熏鱼”。熏制水产食品爱好者集中分布在浙江、上海、安徽等省份;(3)水产罐 头食品、干制水产食品、水产方便菜、冷冻冷藏食品消费地理区域差异不明显。
水产食品加工行业 发展环境
行业政策环境 行业经济环境 行业社会环境
行业政策环境
《“十三五”全国远洋渔业发展规划(2016– 202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 稿)》
《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修订征求意见稿)》
10
行业政策环境
规定:(1)非食品经营者从事某些食品贮运业务应进行备案;(2) 易非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范围等;(3)进口无国标食品的范围等。 上述规定回应了食品企业及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监管中的诸多问题, 使食品安全监管政策的落地更具可操作性,对于推动水产食品安全 的科学监管、促进水产食品行业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产业链中游
中国水产食品加工产业链中游主体是水产食品加工企业。中国水产食品加工企业数量共计万余家, 大多企业同时具备海洋水产食品、淡水水产食品加工能力,目前中国水产食品加工率(部分水产品 直接以鲜活食品形式出售,未经任何加工)低,仅为30%左右,其中淡水水产食品加工率低于海洋 水产食品,加工率仅为18%左右。中国水产食品加工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区域性较强,集中分布 在沿海水产品资源丰富的省份如山东、广东、浙江等。因行业内中小企业生产规模普遍较小,产量 低,行业集中度低,“小而散”成为水产食品加工行业市场竞争的一大特点。中国水产食品加工行 业知名度高的企业有国联水产、百洋股份、好当家、中鲁B、国星股份、东霖食品、东水食品、坤 兴海洋、海世通、海益宝、山东瑞泽。
2022年水产食品加工行业发展报告
目录
CONTENTS
1
行业综述
2
行业发展环境
3
行业现状分析
4
行业竞争格局及趋势
5
行业标杆企业
水产食品加工行业 综述
行业定义 行业产业链 行业发展历程
&&&
水产食品加工行业定义
水产食品指以产自海洋、江河、湖泊等水域的可食用动植物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的食品。由 于水产食品原料种类丰富,包含藻类(大型藻类、微藻类等)、鱼类(海水鱼、淡水鱼等)、 软体动物(文蛤等)、甲壳动物(虾、蟹等)、棘皮动物(海胆、海参等)、腔肠动物(海 蜇等)、爬行动物(龟、鳖等)等两万余种水产动植物,其加工制成的水产食品多样。依据 产品制作方法不同,常见的水产食品可分为冷冻冷藏水产食品、腌制水产食品、干制水产食 品、熏制水产食品、水产罐头食品及水产方便菜。
12
行业社会环境
A B C D
中国水产食品加工出口贸易发展迅速,2018年中国水产品一般贸易出口量达308.3 万吨,出口额为164.5亿美元,其中头足类、罗非鱼、鳗鱼、藻类、大黄鱼是一般 贸易中主要出口的水产品品种。上述水产品通常经预处理后加工成冷冻冷藏水产食 品出口海外,在中国水产食品加工总量中的占比超过50%。
11
行业经济环境
中国水产食品采购及消费主力正经历变化,随着80后、90后进入婚姻开始独立家庭生活或离开原生家庭开始独自生活,健康均衡的饮食得 到推崇,蛋白含量高、脂肪含量少的水产食品受到青睐。如80后成为水产食品采购及消费主力,80后消费者采购水产食品主要用于家庭烹 饪,因此有利于提高烹饪效率的方便菜水产食品(如家庭烹饪方便菜)受到欢迎。90后外出就餐比例高,2018年60%以上的90后基于省时、 省力、社交等目的外出就餐或点外卖,为提高供餐效率、供餐质量,餐厅等餐饮客户定制来自水产食品加工企业的定制水产方便菜消费增加。
水产品冷冻加工业毛利率基本稳定在10%左右, 出口水产品多为来料和进料加工贸易。近年来 我国水产品加工业发展迅速,水产品加工企业 数量、加工产量和产值均大幅增加,加工门类 不断健全,加工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名牌产品、 龙头企业不断涌现。水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 对有效保障我国优质食物供应,丰富食品市场 种类、推动我国水产品对外贸易发展、提升渔 业产业现代化水平、带动城乡居民就业、促进 渔农民增收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产业链分析
上游
中游
淡水养殖、海水养殖、加 工机械设备
水产食品加工企业
下游
批发市场、企业直销、农 贸市场
产业链上游
中国水产食品加工的主要原材料是各类可食用水产品,可通过养殖(可分为海水养殖、淡水养殖, 2017年产值分别为3,310亿元、5,880亿元)或捕捞(可分为海洋捕捞、淡水捕捞,产值分别为 1,990亿元、460亿元)获得。中国养殖、捕捞行业(统称为“渔业”)销售额排名前五的企业为 国联水产、百洋股份、獐子岛集团、好当家、中鲁B,2018年企业销售总额分别为47.4亿元、31.3 亿元、28.0亿元、11.5亿元、10.2亿元。
《中华人民共和 国食品安全法实
施条例》
《水产及水产加 工品分类与名称》
本标准规定了水产及水产加工品的分类原则、产品名称使用规则、产 品分类及名称。本标准适用于水产行业的计划、统计、产品生产及流 通。本标准所列产品名称不包括仅作为加工原料的海、淡水动植物。
结合普陀区水产加工业面临的实际问题,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 主线,在继续做好传统水产品加工业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加快向精深 加工和海洋生物医药方向转型升级
《舟山市人民 政府关于印发 传统制造业改 造提升实施方 案(2017— 2020年)的通
知》
《关于加快推进 水产养殖业绿色 发展的若干意见》
《意见》共8个部分、26条具体的政策措施,围绕加强科学布局、转 变养殖方式、改善养殖环境、强化生产监管、拓宽发展空间、加强政 策支持及落实保障措施等方面作出全面部署。
3)相关政策的逐渐完善,使得水产食品加工的监管 愈加完善,生产、消费、使用流程得到安全保障,促 进了行业的发展。
由于冷链物流技术发展及政府对水产养殖行业的鼓励,中国居民水产食品消费日益便捷,水产食品加工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14年至2018年,中国水产食品加工行 业市场规模(以销售额计)从2,784.5亿元增至3,581.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6.5%。
驱动因素
政策支持、居民饮食习惯的改善推动水产食品消费增加、水产品总量持续增长等是行业主要驱动因素
政策支持
居民饮食习惯的 改善推动水产食
品消费增加
Hale Waihona Puke 水产品总量持续 增长为水产食品 加工行业带来稳 定的原料供应
我国的水产品加 工业处于行业成
长期
当前,水产食品加工行业主要受到渔业、食品 行业等相关行业政策、法规体系影响。渔业、 食品行业政策、法规相对完善,监管部门在原 有体系基础上不断修订、更新具体内容加强体 系的引导性、政策的可操作性,对水产食品加 工的上下游市场秩序的规范影响深远。
水产品加工量
水产加工业是指对鱼类等各种水产品进行保鲜、贮藏和加工的生产活动。近年来,我国水产加工行业的企业数量呈小幅下降趋势。截 至2020年年底,全国水产加工企业9136个,较上年减少187个,同比下降2.01%。在水产加工企业数量总体下降的同时,我国水产品冷库数 量也呈总体下降趋势,但冷库的冻结能力在逐年提升。截至2020年年底,全国水产冷库8188座,较上年增加132座,同比增长1.64%。
01 行业现状
水产食品加工行业现 02 行业市场分析 状分析
03 行业驱动因素 04 行业痛点
05 行业发展建议
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居民饮食习惯地域差异显著,不同菜系覆盖区域消费者对于水产食品种类、加工方 法偏好不同:(1)腌制水产食品通常加入多种配料(如辣椒、花椒等)增添风味,满足 川菜系、湘菜系居民对于“重口味”食品的需求,受到四川、湖南等省份居民喜爱; (2)熏制水产食品受到杭帮菜、本帮菜、徽菜菜系居民欢迎,如宁波风味熏鱼通常选 用草鱼或者青鱼,经去鳞、去内脏、去除鱼头、切片等处理后,进行腌制、油炸或晾晒、 烟熏,最后加工成“糖醋熏鱼”或“五香熏鱼”。熏制水产食品爱好者集中分布在浙江、 上海、安徽等省份;(3)水产罐头食品、干制水产食品、水产方便菜、冷冻冷藏食品 消费地理区域差异不明显。水产食品加工与水产品产地相关度高,山东、广东、福建、 浙江、江苏、辽宁、湖北、广西、江西、湖南、安徽为主要的水产品出产省份,也是水 产食品加工企业聚集地。这是由于:一方面当地居民水产品购买渠道丰富,水产食品消费 便利,形成了水产品消费习惯,热衷食用水产食品;另一方面水产品运输成本高,就近 加工利于节省运输成本。
行业市场分析
21462亿
2020资产总额
567.6亿
净利润
行业得以保持快速增长,主要因为受到以下 三个因素的影响:
1)水产食品加工行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科学实验的 支持,拉动产品的需求提升;
5868
亿
营收
10.5
%
年复合增长率
2)本土水产食品加工企业的研发技术不断提高,逐渐发 展扩大,丰富了水产食品加工行业产品的种类,扩大了 市场规模;
水产食品蛋白含量高,脂肪含量低,满足当代 消费群体对于健康膳食的需求,水产食品消费 稳步增加,推动水产食品加工行业发展。
中国水产品总量持续增长,奠定水产食品加工 行业的原料基础。2018年中国水产品总产量为 6,593.2万吨,较2017年增加147.9万吨。其中, 淡水产品总量增长速度略快于海水产品。具体 而言,海水产品产量由2014年的3,110.2万吨 上升至2018年的3,391.5万吨,占总产量的比 例由52.0%降至51.4%,淡水产品产量由2014 年的2,865.7万吨上升至2018年的3,201.7万吨, 占总产量的比例由48.0%增至48.6%。
产业链下游
水产食品的销售渠道可分为线下渠道和线上渠道:①除腌制、熏制、干制水产食品及水产罐头食品外 ,消费者对水产食品新鲜程度要求高,通常购入水产食品后立即烹饪食用,因此中国水产食品销售 依赖于购买方便、触点丰富的线下渠道,线下渠道销售占比为92%。中国水产食品的线下渠道包含 批发市场、水产食品加工企业(以直销的方式出售水产食品)、农贸市场、商超(盒马生鲜、永辉 超市等),在销售总额的占比分别为45%、25%、11%、11%;②水产食品的线上销售渠道指销售 水产食品的电商平台,如京东、天猫、美菜等,其中京东、天猫是最主要线上销售渠道,在线上水 产食品销售额的占比约为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