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奉化高级中学高中语文二:第三专题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念奴娇·赤壁怀古
一.导入:
对于苏东坡,我们在学习《赤壁赋》时已有不少了解。
我们说黄州因为东坡而进入到新的美学境地,而东坡也因黄州而成熟升华。
人与物之间总是相互成就的.作为开辟宋词新境界的东坡,王国维以为东坡之词旷。
何为旷?国学大师郑骞直言,旷者,能摆脱之谓。
用更浅显的话表达一下,无非就是能摆脱故能潇洒,对于一件事情,能够越想越宽,直至放浪形骸,无所束缚。
这“旷”其实我们在《赤壁赋》中就有所体验,那么今天我们来看看在这首赤壁之词中,东坡如何摆脱,如何潇洒.
二.词语疏通:
同样是写赤壁之作,大家觉得这一赋一词在文意疏通方面哪篇更容易些?但是,同学们一定要有意识,很多时候面对一样事物我们看似一望而知,实则一无所知。
所以,老师挑了几个词语来考考大家。
(这个串词无必要,直接说检查预习就可以了。
)
【风流人物】我们常常用明清人物去想象,觉得舞文弄墨,浪漫倜傥,饮酒作乐之人皆为风流。
事实上,大家要注意,唐宋之前,风流人物比如王羲之,谢安,李白等,不论文人、武将、隐逸之士,或是凡夫俗子都可以是风流人物,只要有涵养,有才情,腹有诗书气自华。
【羽扇纶巾】手执一把羽毛扇,头扎一根青丝带。
魏晋时期文人名士平日休闲的装束。
【多情】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明知不应有而难断.人生太多执着与眷恋,无法忘情而犹显多情.宋人多是多情之人。
范仲淹——先天
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欧阳修-—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无关风与月.
【还酹江月】向江水明月回敬一杯酒,将酒撒到江面致意。
看来大家的预习情况非常不错,准确把握了这些词语,我们离东坡便又近了一分。
有没有同学愿意为我们朗读这阙念奴娇?
三.探究:
在同学们的预习作业中,有一位同学的小发现让我十分惊喜。
她说,全词的内容可以用8个字来总括全貌——江山如画,人间如梦。
多么好的发现,我们何不就着这8个字去窥探东坡这阙怀古之词呢。
【探究之一:如画的江山】
1.江山如画,这幅画里有哪些有特色的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大江—-突出一个“大”字,显示出了江水磅礴的气概。
乱石——写出了石头的奇形怪状,参差交错。
这嶙峋怪石遍布在赤壁之上.
惊涛——惊,是驚马之意;惊涛,如同驚马一样的波涛。
千堆雪——此处的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惊涛拍岸激起的巨大的水花比作皑皑白雪.
2.而且很有意思的是,原本这只是三幅静物画,东坡却插进了三个动词,“穿”,“拍”“卷”让静物画面立刻立体起来。
哪位同学能完整地为我们来描述这幅颇具动感的画面?
嶙峋的怪石直插云霄,驚马嘶鸣般的波涛有力地拍打着礁石岸,卷
起了千万层白雪般的浪花。
用几个形容词来形容这幅画面-—雄奇壮观,气势浩大。
(板书:赤壁雄奇景)
(全班朗读上片)
3。
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我们在无意识中居然运用了诗词鉴赏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手法,从对意向(象)的分析抓住了意境的特点.东坡笔下这雄浑壮观的江山啊,范围再明确一下,是这雄浑壮观如画的赤壁啊.
4.但眼前的赤壁之景果真是三国周郎的赤壁吗?
不是.上片写道,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别人说那是赤壁,而我碰巧站在此地。
我东坡贬谪此地,活动范围有所限定,那就姑且将此地看做是赤壁古战场把.
5。
毕竟,我并非历史考证,而仅仅只是借题发挥。
所以,我们可以进一步质疑,我们刚刚描述的壮观的赤壁水面是真的景象吗?
或许也只是东坡心目当中神话了的赤壁之景。
不是小溪,小石子,小波纹,而是大江、乱石、惊涛,东坡心目中的这段赤壁之战是波澜壮阔的。
一切景语皆情语。
真假虚实并不是那么重要了,毕竟人生在世,只是如梦一场.
(在分析上阙的景物时,还可以点一下起句的特点,大江之水排空而来,极具气势,又使意境有历史的纵深感;4、5两点可以合成一点,可以设问“上阙写景的作用--一是渲染气氛,二是为人物的出场作铺垫,这样就自然引出下阙的英雄人物周瑜.)
【探究之二:如梦的人间】
1。
人间如梦,东坡面对赤壁,思绪神游,做了一个关于谁的梦?(周瑜)这万世人间,历史之河淘尽了千古风流人物,仍能在历史长河之中熠熠闪光的必然有过人非凡之处,而这一颗颗璀璨明珠里,东坡此时独独钟情于周瑜,你看东坡两次称呼便知了。
2.东坡笔下,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周瑜?
【懂爱情】自古美女衬英雄,相得益彰,更何况这位英雄风姿才情均为人上之人。
项羽一代霸王不也在将死之际别虞姬么.
【富文采】羽扇纶巾,拿着羽毛扇子,一根青色的丝带扎在头上,是魏晋时期名士平常休闲的装束。
明明是赤壁之战的周瑜,为何不是盔甲加身,却要一副文人装扮呢?(文韬武略,文武双全,风度翩翩,儒雅自信)
【有底气】谈笑之间,就轻松赢下了至关重要的一战。
历史上的赤壁之战中,周瑜真的是如此一般么?史书没有记载,我们无从考证.但老师却找到了应证这段描写的另一位风流人物——谢安。
淝水之战的谢安。
39岁出来为官,当时也是北方南侵,也是水战,据史书记载,战争期间,和客人下棋,举棋若定,胸有成竹,谈笑之间便稳操胜券。
这可谓是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而且,大家可能不知道,东坡生平最敬仰的人便是谢安所以你看,东坡在此处似乎是把自己心目当中的英雄形象汇聚到了周郎身上,周郎因此而形象愈发高大,愈发完美,愈发让人惊叹。
(板书:英雄周郎颂)(男生朗读对于周瑜的描写部分)
3。
那么我苏东坡自身呢?你周瑜越是爱情事业皆如意,便越衬得我东坡婚姻功名两失意。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举案
齐眉的妻子早早过世;仕途正光辉之时发生了乌台诗案被贬至此地,只能望美人兮天一方。
在这样的对照之中,47岁的我和34岁的周郎简直就是云泥之别.苏东坡可以说在情感上把自己逼到了绝路。
应笑我犹多情,太多执念放不下也看不开,早早地便生出这许多白发. 4。
词至此处,东坡的思绪似乎并没有越来越宽,反倒是越来越窄,越来越消极了.自怜自艾早生华发之悲.何以说东坡词“旷”呢,东坡到底摆脱了吗?(小组讨论)
戏梦人生让人无望,毕竟东坡也是血肉之躯,也有七情六欲,尤其还是个多情多执念之人,此刻却只能将这份多情寄在江月之中。
幸好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赋》也说“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将自己逼到一个绝境,在情感上无法得到摆脱之时,用哲学之理去进行思辨。
在词中已有初露之态,在赋中更是淋漓尽致.整首词在豪放旷达之中隐现怨愤,恰恰是他至情至性的真实反映。
(板书:失意酹江情)
四.总结
如画的江山,自然空间之中因为有人类活动而意义丰厚,从而形成了如梦的人间——人文空间。
比如东坡和这文赤壁,周瑜同这武赤壁.从画境到梦境,每一个个体是独特的,不可复制的,各有各的精彩人生;但每一个个体又是平等的,无法挣脱的,在漫漫历史长流中如同沧海一粟。
东坡用这思辨之理使自己摆脱这原本愁苦的人生,用一个漂亮的转身致意江月留世人一个惊鸿一瞥。
所以余秋雨才会说,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
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朗读)
板书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