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二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高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南昌二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
考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生产由集体耕作逐渐转变为个体耕作,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农业生产也由
集体耕作转变成个体耕作。

这两次耕作方式的转变都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主要原因是
A. 改变了土地所有制
B. 促进了新农业技术的推广
C. 保护了私有制
D.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昔圣王之……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

”从《国语·齐语》这段话中可以看出我国先秦手工业经营基本形态是
A.官营手工业B.家庭手工业
C.民营手工业D.官营和民营并存的手工业
3. 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
五年(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
的历史意义。

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
A.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C.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
4. 唐朝时期实行的租庸调制中的“庸”规定,每个成年男子有为国家服徭役的义务,但不
愿意服徭役的人可以缴纳一定的绢或布代替;北宋王安石变法时规定,凡是服徭役的
人均不用服徭役,统一缴纳免役钱。

从中可以获得的信息有
A.北宋农民的负担比唐朝轻B.北宋的商业比唐朝发达
C.北宋政府比唐朝政府节俭D.唐朝农民的负担比北宋轻
5.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有经济重心南移现象,与经济重心逐步南移没有直接关联的是
A.徽商和晋商等商帮的出现B.“扬一益二”
C.“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D.泉州成为最大的外贸港口
6. “朝奉”本为官名,有些徽商是由仕而贾的,他们不愿人们称其为“老板”,而代之以“朝
奉”。

久之,到明末,世人统称徽商为“徽州朝奉”。

徽商不愿被称为“老板”,这说明
A.社会对工商业者的歧视没有根本改变B.徽商以经商为手段,以做官为目的
C.官商勾结成为普遍现象D.徽商大多数是由官员转变来的
7. 下图为明朝的“鱼鳞图册”,将全国耕地的面积、位置、形状画成图册。

明朝建立“鱼鳞图册”的主要目的

A.加强对农民的控制B.促进农业发展
C.减轻地主负担D.增加税收
8.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展的进行引起西欧货币贬值、物价大幅度上涨,这种现象被称为“价格革命”。

将这种现象称为“革命”的主要依据是由此导致
A. 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根本改变
B. 欧洲的社会财富迅速增长
C. 人们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
D. 资本主义发展了,封建势力衰落了
9. 新航路开辟后,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由此引起了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这里所说
的变化是指
A. 股份公司的出现
B. 远洋商队的出现
C. 国际合作的出现
D. 跨国公司的出现
10. 英国《航海条例》规定:一、只有英国或其殖民地所拥有、制造的船只可以运装英国殖民地的货
物。

三、其他国家的制造产品,必须经由英国本土,而不能直接运销殖民地。

英国《航海条例》的颁布,引起了欧洲许多国家的反对,其中荷兰的反对态度最为激烈。

这是由于荷兰
A. 经济最发达
B. 综合国力与英国不相上下
C. 国际航运业发达
D. 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11.黑奴制在美洲发展起来的直接原因是
A.印第安人惨遭虐杀,美洲需要大批劳动力
B.黑人身体强壮,远离家乡,不易逃跑
C.黑奴贸易能给殖民者带来巨大财富
D.欧洲殖民者对黑人比对印第安人熟悉
12.英国黑奴贸易是以“三角贸易”的形式进行的。

其航程是
A. 非洲-亚洲-美洲-欧洲
B. 欧洲-非洲-美洲-欧洲
C. 亚洲-美洲-非洲-欧洲
D. 欧洲-美洲-非洲-欧洲
13. 马克思说:“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一种更大无比的革
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

”将电力称为“更大无比的革命力量”的原因主要是
A.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B. 对经济、文化、政治产生了比蒸汽更加广泛深入的影响
C. 促进了新兴工业部门的产生
D. 促进了资本主义走向垄断阶段
14. 马克思指出:在西方国家对东方国家和地区的征服过程中,“炮舰和廉价商品摧毁了一切万里长城。


西方国家拥有大量“廉价商品”始于
A.新航路开辟前夕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
C.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D.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15. 下列有关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工业革命推动的结果
B.打破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原先落后封闭的经济结构
C.为新兴工业资产阶级攫取更广阔的市场和更丰富的原料提供了便利
D.开始打破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
16. “在1759年,詹姆斯·布林德利开凿了英国第一条大河,即布黎纪瓦公爵运河。

从那时起……引起运河
开凿热,使英国到1830年时拥有2500英里的运河。

”英国“运河开凿热”的兴起主要是由于
A.农业灌溉的需要B.旅游观光的需要
C.商品运输的需要D.借助水利驱动设备的需要
17. 17~18世纪,欧洲大陆仍处于以土地贵族和依附农民为主体的社会,而英国较早发展成以土地贵族──
中间阶级──工资劳动者为主体的新的社会结构,这表明
A.英国的社会结构更有利于工业革命 B.欧洲大陆农业发展水平远高于英国
C.英国工业发展水平远高于欧洲大陆 D.社会结构变迁与工业革命同步发生
18.某欧美剧作家在他的一部最新电影剧本中描写了19世纪中期的伦敦,你认为需要修改的一项是A.英国有钱人以坐轮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
B.岸边工厂一间接着一间,巨大的烟囱冒着浓烟
C.大街上电线林立,一到夜晚整个城市霓虹灯闪烁D.不时有一列列火车呼啸而过
19. 观察下图,分析1870年以后世界能源中石油消费的比重不断加大的主要原因
A.煤炭资源因掠夺性开采而逐渐枯竭B.内燃机的创制和交通工具的新发明
C.石油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惟一能源D.核能、太阳能尚未得到开发和利用
20. 科技史专家丹皮尔认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

下面所示发明的是
①蒸汽机②汽车③骡机④电灯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1
A.西方商品价廉物美
B.中国海关被外国控制
C.《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相关规定的影响
D.中国为扩大对外贸易对关税税率进行了调整
22.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方向。

”若从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的角度来分析,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主要是指
A.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B.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C.瓦解了自然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 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23.中国早期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主要创办于广州、上海、天津及其附近地区,原因是这些地区A.华侨多B.市场条件和劳动力条件比较好
C.政策比较宽松D.铁路交通方便
24.甲午战争前,在中国近代企业中,商办资本额占22.49%,官督商办、官办资本额占77.69%;甲午战争后创办的近代企业中,商办资本占70%,官督商办、官办资本额占30%。

这表明
A.官办资本退出了近代企业B.清政府不再对民间兴办工商业进行限制
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快D.外资增长迅速
25.在中国史中会经常碰到“近代化”一词。

近代化就是指资本主义化。

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商品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

下列观点与近代化理念背道而驰的有:①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②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③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④立宪政体,取决公论;上下议院,实为行政之本A.②B.①②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6.下图为二十世纪初中国某商店贴出的标语。

由此获得的信息不包括
A.中日民族矛盾成为我国最主要的矛盾
B.民族资产阶级具有爱国主义精神
C.政治事件常常影响经济活动
D.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27. 随着“一五”计划的完成,我国建成了156个大型工业、交通项目及一大批中小型项目。

其中包括沈阳
机床厂、沈阳飞机制造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等。

这表明
A .我国基本实现了工业化
B .我国开始有了重工业
C. 我国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D.我国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28.一位学者认为:“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如果没有中国同美国的关系正常化,也就没有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以及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蓬勃发展。

”这位学者所要表达的意思是
A.中国的对外开放就是对美国开放
B.中国同美国关系正常化为中国的对外开放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C.没有中国同美国的关系正常化,也就没有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
D.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是由美国决定的
29. 深圳在设立经济特区以后,迅速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一座现代化城市。

深圳发展经济的条件与其他
三个经济特区比较,主要的不同之处是
A. 地处沿海,交通便利
B. 港口条件优良,便于开展对外贸易
C. 与香港交往极为便利
D. 当地华侨众多,有利于吸收海外华人的资金
30.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这里的“深入”主要是指推动了A .金融领域的开放 B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
C. 浦东的开放开发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40 分。

31.阅读下列材料:(18分)
材料一:唐朝长安图及其相关规定:
(唐朝)坊市制度规定:交易买卖有固定的市区;市内设市令,掌管市门启闭和市场交易;市区四面有门,按时启闭(日中开市,日入市散)。

材料二:北宋东京图:
材料三:南门大街以东,南则唐家金银铺,温州漆器什物铺。

至州桥投西大街,乃果子行,街北都亭驿相对,梁家珠子铺,余皆卖时行纸画、花果铺,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

街北薛家分茶,羊饭,熟羊肉铺。

向西,御廊西即鹿家包子,余皆羹店、分茶、酒店、香药铺。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材料四:北宋伊始,即已出现“侵街”浪潮。

如早在宋太祖时期,据《宋史·魏丕传》记载,曾任作坊使的魏丕,“撤本坊旧屋,为舍衢中,收僦直……岁得钱七千余缗”。

……也许,认识到“侵街”潮流势不可当,于是在宋徽宗崇宁年间,宋廷开始征收“侵街房廊钱”,等于承认了其合法性。

结果,商业店铺纷纷沿街而建,形成了街市。

———李合群《宋辽金元史》阅后请回答:
(1)材料一所反映的城市商业有何特点?(6分)
(2)材料二和材料三所反映的城市较之材料一所反映的城市有何不同特色?(6分)
(3)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和材料三所反映的新的城市特色形成的原因?
(6分)
32.阅读下列材料:(22分)
材料一:郭嵩焘(曾任驻英大使)在1875年的奏折中说:“嵩焘窃谓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自强。

”1876年,在给李鸿章的信中指出“盖兵者末也,各种创造皆立国之本也。

”建议将清朝廷派到欧洲学习军事技术的30多学生“改习相关煤铁及炼冶诸法,及兴修铁路及电学,以求实用”。

材料二:张謇认为:“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

张謇是中国近代实业救国论的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实业救国论经他提倡而在资产阶级上层人物中风行一时。

材料三:大跃进时期的宣传口号:“两年内建成一个像样的共产主义”!“一天等于二十年,共产主义在眼前”!“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主观能动性无限,巧妇能为无米之炊”!
阅后请回答:
(1)郭嵩焘的建议与李鸿章的做法有何不同?(6分)
(2)“实业救国”并没有成功,原因是什么?(4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大跃进存在的主要问题。

(4分)
(4)三段材料反映的我国人民追求的共同目标是什么?概括近代以来我们在这一目标上取得的几个阶段性成果。

(8分)
南昌二中2013—2014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1——30 DAABA ADDAC ABBCD CACBC CCBCB ADBCB
31.答:(1)商业活动有固定的场所,商业活动时间、范围有严格的规定,有专门管理商业活动的机构和官员。

(6分)(2)“坊”、“市”界限基本消失,城市的大部分街道都可进行商业活动,商业活动也不受时间限制,商业更加发达。

(6分)(3)北宋时期,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城市更加繁荣,将商业活动限制在某些固定场所和固定时间已经无法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状况和市民生活需要;工商业者和市民出现“侵街”行为,破“坊”开店;北宋政府承认“侵街”的合法性,从而形成大小店铺满京城的局面。

(6分)
32.答:(1)前者主张既要进行政治改革,又要引进先进技术、发展经济,并且以政治改革为主;后者反对政治改革,主要进行引进技术等工作。

(6分)
(2)在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统治的情况下,实业无法健康发展,无法救国。

(4分)
(3)急于求成,违背客观规律。

(4分)(4)共同目标:实现中国的富强。

阶段性成果: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现代化开始起步;1911年到1912年,推翻了清朝,建立了民国;1949年,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中国取得了独立自主地位,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果,建立了小康社会。

(8分)(最后一点可不作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