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与中东分裂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油与中东分裂
.石油的简介与起源
石油又称原油,是一种粘稠的、深褐色液体。
地壳上层部分地区有石油储存。
主要成分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
它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属于化石燃料。
石油主要被用来作为燃油和汽油,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如溶液、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的原料。
现代石油历史始于1846年,当时生活在加拿大大西洋省区的亚布拉罕·季斯纳发明了从煤中提取煤油的方法。
1852年波兰人依格纳茨·卢卡西维茨(Ignacy ?ukasiewicz)发明了使用更易获得的石油提取煤油的方法。
次年波兰南部克洛斯诺附近开辟了第一座现代的油矿。
这些发明很快就在全世界普及开来了。
1861年在巴库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炼油厂。
当时巴库出产世界上90%的石油。
后来斯大林格勒战役就是为夺取巴库油田而展开的。
2. 石油的重要性
19世纪石油工业的发展缓慢,提炼的石油主要是用来作为油灯的燃料。
20世纪初随着内燃机的发明情况骤变,至今为止石油是最重要的内燃机燃料。
尤其在美国在德克萨斯州、俄克拉何马州和加利福尼亚州的油田发现导致“淘金热”一般的形势。
直到1950年代中为止,煤依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燃料,但石油的消耗量增长迅速。
1973年能源危机和1979年能源危机爆发后媒介开始注重对石油提供程度进行报道。
这也使人们意识到石油是一种有限的原料,最后会耗尽。
不过至今为止所有预言石油即将用尽的试图都没有实现,所以也有人对这个讨论表示不以为然。
石油的未来至今还无定论。
2004年一份《今日美国》的新闻报道说地下的石油还够用40年。
有些人认为,由于石油的总量是有限的,因此1970年代预言的耗尽今天虽然没有发生,但是这不过是被迟缓而已。
也有人认为随着技术的发展人类总是能够找到足够的便宜的碳氢化合物的来源的。
地球上还有大量焦油砂、沥青和油母页岩等石油储藏,它们足以提供未来的石油来源。
目前已经发现的加拿大的焦油砂和美国的油母页岩就含有相当于所有
目前已知的油田的石油。
今天90%的运输能量是依靠石油获得的。
石油运输方便、能量密度高,因此是最重要的运输驱动能源。
此外它是许多工业化学产品的原料,因此它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商品之一。
在许多军事冲突(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海湾战争)中,占据石油资源是一个重要因
素。
在石油这一问题上,核心通货膨胀与实际通货膨胀之间的差异表现得尤为明显,因为石油是能源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而能源则不包括在核心通货膨胀之内。
显然,石油价格一直都处于不断波动之中,但除非你可以证明目前石油价格的高企只是暂时性的,而在未来的几年间其价格将出现回落,我们才可以忽略石油在通货膨胀中所产生的影响。
但事实上,从目前来看,油价不但没有大幅地回落,相反地,它还在不断地飙升,并不断地创造新纪录。
石油主要成分为甲烷,同时含有少量的乙烷和丙烷以及一氧化碳、氮气等。
通过对石油的炼制可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燃料以及各种机器的润滑剂、气态烃。
通过化工过程,可制得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农药、化肥、医药、油漆、合成洗涤剂等。
因此,石油被广泛运用于交通运输、石化等各行各业,被称为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的“黑色黄金”、“经济血液”。
石油的流动改变着世界政治经济的格局,只要没有一种新的燃料能取代石油,国际间石油的争夺就不会停止。
不可否认,上个世纪海湾地区爆发的几次战争,石油是其背后的重要动因。
石油危机对国民经济的打击是非常可怕的。
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使美国经济“缩水”1/3,通货膨胀率从3.4%上升到12.2%,失业率从4.9%上升到8.5%;20世纪80年代初的第二次石油危机则使美、英的GDP负增长率分别为0.2%和2.4%。
在我国,由于前几次石油危机爆发时经济对外开放程度还不高,因而影响不大。
但随着我国经济与世界市场联系的日益紧密,我国对石油的敏感度越来越高。
以现在中国每天进口200万桶石油计算,如果国际油价每桶上涨5美元,那么中国每天就要多支付1000万美元,直接导致国内生产总值(GDP)下降0.4-0.5个百分点,石油对我国经济的重要性已被提高到战略高度加以重视。
石油主要成分为甲烷,同时含有少量的乙烷和丙烷以及一氧化碳、氮气等。
通过对石油的炼制可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燃料以及各种机器的润滑剂、气态烃。
通过化工过程,可制得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农药、化肥、医药、油漆、合成洗涤剂等。
因此,石油被广泛运用于交通运输、石化等各行各业,被称为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的“黑色黄金”、“经济血液”。
石油的流动改变着世界政治经
济的格局,只要没有一种新的燃料能取代石油,国际间石油的争夺就不会停止。
3.中东的形势
中东大部分为西亚,但与西亚的区别是:1.中东不包括西亚的阿富汗,包括地处外高加索的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
2.中东包括非洲国家埃及。
3.中东包括了土耳其的欧洲部分。
中东是两洋三洲五海之地,其处在联系亚欧非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枢纽地位。
其三洲具体指亚欧非三大洲,五海具体指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
其中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也是最大的内陆咸水湖。
交通便利,海陆空的路线,可顺利运送石油到各国。
位于“五海三洲两洋”之地的中东,是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连接西方和东方的要道,也是欧洲经北非到西亚的枢纽和咽喉。
中东在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重要地位,使其成为世界历史上列强逐鹿、兵家必争之地。
中东是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最敏感的地区之一。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90年代初,中东一直是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争夺的焦点。
中东的重要海湾——波斯湾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占全世界石油资源的74%)。
石油资源在世界能源中的地位逐渐上升,更增加了中东地区的重要性。
另外,领土、淡水、宗教和运河的争执,也使中东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地区。
在政治方面的中东问题系指阿拉伯国家(包括巴勒斯坦)与以色列之间的冲突问题,也称巴以冲突。
中东问题是列强争夺的历史产物,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地区热点问题,至今已半个多世纪。
中东问题的核心是巴勒斯坦问题。
在目
前,中东的战争连连不断,大多数都是为了那里的资源问题而导致的,比如说,在第一次中东战争中,主要是阿拉伯人在二战时对犹太人非常仗义。
当时联合国的分治决议,在总人口占少数的犹太人获得了55%的土地,而且集中了巴勒斯坦全境绝大多数的淡水资源,并且都是肥沃的平原。
而总人口占多数的阿拉伯人只分到45%的土地,都是贫瘠的丘陵,而且领土首尾被分成3块。
在第二次战争中,亦称英法以侵埃战争或苏伊士运河战争。
1956年,英、法和以色列借口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公司和禁止以色列船只通过运河与蒂朗海峡,向埃及发动进攻,企图重新控制运河和镇压阿拉伯民族解放运动。
10月29日,以军1个伞兵营在西奈半岛米特拉山隘空降,地面部队也越过边界进入西奈,配合英、法尔后的进攻。
当时埃及总兵力约15万人,有坦克500余辆,作战飞机250余架(堪用者仅100余架)。
埃及总统纳赛尔为集中兵力保卫运河,下令驻西奈的3万部队撤回运河区。
以军共出动10个旅,由装甲部队率先突击,5天内占领西奈和加沙地区。
31日,英法联军出动各型舰艇100余艘(含航空母舰和巡洋舰10余艘),先以200余架飞机袭击埃海、空军基地,掌握制海权、制空权;11月5日,在塞得港、富阿德港附近要点实施伞降和直升机机降;6日,出动2.2万名登陆部队占领上述港口。
埃及军民坚决抵抗侵略者,尤其在保卫塞得港战斗中,充分发动和武装群众,军民联合,英勇作战,并利用美、苏和英、法之间的矛盾,在全世界人民声援下,英、法、以于6日深夜被迫同意停火和撤军。
埃军亡1600余人,损失飞机210余架;英、法、以军亡200余人,损失飞机约
20架。
英、法军于12月撤离。
从此,美国便进一步插手中东事务。
以军于次年3月撤离加沙地区和西奈半岛(由联合国部队进驻加沙和亚喀巴湾沿岸地区),但取得了通过蒂朗海峡的航行权。
1948~1973年间,阿拉伯国家同以色列在中东巴勒斯坦及其周围地区进行的 4次战争。
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在这一地区的矛盾由来已久。
目前中东态势:从军事上说,以强阿弱态势明显。
四次战争两次由以方发动,两次由阿方发动。
但由于以色列有西方国家的支持,最终结果都是以方占了上风。
即使是在阿方发动的“十月战争”中,埃、叙等阿拉伯国家军队伤亡2.75万人,被俘和失踪约8550人;以军则伤亡约1.16万人,被俘和失踪500余人。
四次战争的结果是处于弹丸之地的小国以色列屡败阿军,无疑使其士气占了上风,从而使他们在四面包围下能有勇气生存下去。
从政治上讲,中东地区冲突由阿以矛盾转变为巴以矛盾。
纵观四次战争,基本上都是阿拉伯国家联合一起同以色列作战。
再看今日之中东,巴以冲突真正成了中东问题的焦点、核心。
4中东发生战争的原因——石油
中东地区接二连三的发生战争,战火不断。
数次中东战争中,美国与一些西方国家(如英、法)更是提供给以色列大批军械武器和装备。
若没有美国的支持,以色列根本不可能建国并得以大规模发展。
为什么这些国家那么如此支持以色列?主要与石油有关。
第一,石油。
人间利益的争夺,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中东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沿岸地区,所产石油绝大部分由波斯湾沿岸港口用油轮运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
区,对世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中东主要的产油国家,如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从出口石油中赚了很多的钱,成为富裕国家。
中东所产石油百分之90以上运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地。
由于石油采一点就少一点,所以这些产油国家,都在考虑石油资源采完之后,本国经济的出路问题。
他们的农业以畜牧业为主。
盛产枣椰树。
于各个历史时期都表现为一种“速率”优势的竞争。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内燃机的发明使“速率”与石油紧密地连在了一起,石油这种基本原料促使资本主义与现代工业的真正发达,成为支撑西方经济的命脉。
但是,除了美国的石油蕴藏相对丰富外,其他西方国家都非常缺乏石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飞速的经济增长,大多考虑给予原殖民地人民以独立的国家地位,换取在经济上继续剥削和掠夺。
所以中东对于西方的重要性一目了然。
海湾战争就是美国利用西方国家策动组成反伊拉克联盟,控制海湾石油,也同时使欧洲国家能够得到利益。
以色列对于美国,就是位于中东的一块垫脚石。
以色列在中东阿拉伯世界中成为一个犹太的异族异教,使它无法摆脱阿拉伯人以战争方式进行各种性质的报复,美国则能更好地通过控制以色列的政治走向,以影响中东局势并从中获利。
第二,由于历史上犹太民族长期流散,寄人篱下,所以犹太人只能靠比别的民族更高的知识水平及职业技能方可同其他民族进行不平等的竞争。
二战结束后,纳粹德国屠杀600万欧洲犹太人的真相公诸于世后,犹太复国主义成为犹太世界的唯一政治口号。
众所周知,美国的总统选举需要大量资金,而犹太人能为美国总统选举的两党竞选人提供巨额资金和至关重
要的选票。
为了获得犹太人的捐款和选票,美国两党的总统候选人竞相表现出亲以亲犹姿态。
他们当选后,也大多采取偏袒以色列的政策。
为了战略、经济利益,美国和西方国家先后采用政治、经济和军事手段,分化阿拉伯抗击以色列的联合阵线。
在几次中东战争中,由于内部不协调,埃及、叙利亚、约旦、黎巴嫩先后在与以色列的直接对抗中败下阵来。
石油是现代工业的血液,美国通过通过军事政治手段控制了主要产油国,国内的不开采,欧洲公司也控制了一部分,为了控制的需要对于不受控制的产油国通过舆论抹黑,扶植反对势力。
来分化瓦解。
实现控制的目的。
总体来说,美国在中东问题上的政策要点是:改造伊斯兰社会(镇压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用西方资本主义自由经济和“民主”价值观潜移默化影响阿拉伯国家);扶植亲美政权;控制石油资源;调节巴以冲突(以和平方式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等。
5、中东的分裂
中东的分裂有很多原因,最主要是与石油有关。
因为石油是世界都需要的资源,每个国家都想要,为了争夺石油,每个国家就想尽办法得到。
在中东内部矛盾的原因上,可以归结为:(1)重要的战略地位;中东地理位置重要,素有“五海三洲之地”之称。
中东地区是亚欧非三洲的接合部,且正好位于东半球大陆的中心。
中东周围环绕着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里海和波斯湾等国际海域,这些海域大大便利了中东与世界各地的联系。
沟通上述海域的博斯普鲁斯海峡、达达尼尔海峡、苏伊士运河、曼德海峡和霍尔木兹海峡等,
是重要的国际航道,也是扼守这些航道的重要门户。
中东地区这种适中、临海的地理位置,使之成为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东方和西方、欧洲经西亚到北非的联系纽带和十字路口,从而在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2)争夺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匮乏的水资源;中东石油有众多优点——全球目前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1万亿桶,其中62.1%蕴藏在中东尤其是波斯湾,迄今已探明石油储量居世界前五位的国家沙特、伊拉克、阿联酋、科威特和伊朗等全部集中在波斯湾地区;石油开发条件优越,油层厚,油田大且分布集中,距海近,运输方便,油井自喷率和单井产量高;中东地区石油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2/5,出口量约占世界总出口量的2/3。
20世纪90年代,美国、日本和西欧对中东石油的依赖率分别为12-14%、80%和60%。
据国际能源组织预测,从1998年到2005年,中东石油供应量占世界石油总供应量的份额将由24%上升至34%,到2010年这一比例将达44%,2020年达55%。
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后的2004年,国际油价大幅上扬,冲破每桶50美元大关,2005年更是突破60美元大关。
中东地区石油资源极为丰富,有“世界油库”和“石油海洋”之称。
(3)宗教民族冲突(圣城耶路撒冷)两伊战争是阿拉伯人与波斯人的战争巴以冲突是犹太人与阿拉伯人的战争,也是犹太教与伊斯兰教的战争. 黎巴嫩内战是基督教加天主教与伊斯兰教的战争,但却是阿拉伯人内战,因为黎巴嫩人是阿拉伯人. 库尔德问题是库尔德人与波斯人\阿拉伯人\土耳其人三个民族的冲突. 该地区的宗教纠纷错综复杂。
中东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
兰教等三大宗教的发源地。
犹太教与伊斯兰教、伊斯兰教与基督教之间存有矛盾。
伊斯兰教内部如逊尼派、什叶派、苏菲派等六派之间也矛盾重重。
在伊拉克,萨达姆统治以逊尼派为基础,其被推翻后什叶派获得参政和平等权利,两者今后的争端还将继续发展。
多数阿拉伯国家的穆斯林是逊尼派。
什叶派穆斯林以伊朗和沙特等海湾国家的信徒为主,所以1979年以来海湾和其它阿拉伯国家对伊朗的教义输出抱有警惕态度。
伊斯兰教什叶派与逊尼派之间的矛盾是导致发生两伊战争的重要因素之一;极端的原教旨主义组织与伊斯兰温和派别之间的矛盾常常导致国内政局动荡。
黎巴嫩的教派冲突一度相对典型,黎是阿拉伯国家中唯一的由穆斯林和基督教徒两大类居民组成的国家,全国只有1.04万平方公里面积、300多万人口,最多时却曾有分属于两大宗教派别的100多个党派团体、30多支民兵武装和数十家电台。
(4)历史因素;土耳其人有点看不起阿拉伯人,因为当年他们统治过阿拉伯人. 阿拉伯人有点看不起波斯人,因为阿拉伯人全盛时统治过波斯. 宗教问题固有的复杂性和长期性使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以解决。
宗教文化具有相对较顽强的稳定性和长期性,中东地区多数矛盾历史久远,有些热点不但不会减弱,还可能愈演愈烈。
几年内催生“民主、自由”并实现彻底的宗教融合并不现实,甚至是遥不可及的缘木求鱼式设计。
涉及宗教和文化方面的热点问题在未来很长时期内会持续影响地区局势,特别是美国不合时宜、没有理由地抛出所谓“文明冲突论”并在一定程度上付诸实施,将导致美国与该地区国家的文明对立和军事对抗长期持续。
在大国尤其是美国中东政
策带来的持续高压和冲击下,中东地区将面临巨大转型,而转型期内将充满动荡和变数,持续影响世界局势.(5)大国为谋求各自的政治经济利益而做出的干预。
(6)中东问题是长期以来资本主义国家殖民统治的恶果,也是大国强权政治的产物。
中东诸多问题的关键是阿以矛盾问题(即中东问题),而该问题短期内难以彻底解决。
中东问题包括巴勒斯坦问题、以色列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争端两个内容,核心是巴勒斯坦问题。
尽管中东和平进程已经从1991年以来取得一些重要成果,但其中最棘手最关键的问题如耶路撒冷最终地位问题、难民问题、边界问题、犹太人定居点问题以及水资源问题等远未解决。
加上2000年9月以来持续4年多的严重冲突,可以预见,尽管目前巴以初步实现停火,但巴以和谈短期内难以取得实质进展。
美国政府的政策、以色列政府的不稳定性、巴方内部的协调程度等诸多问题,都将是影响和谈的重要因素。
2005年7月巴以局势重新不稳定再次说明了这一点。
从历史经验看,即使达成一些协议,协议实施起来依旧障碍重重。
中东是目前世界上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中东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沿岸地区,对世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中东主要的产油国家,如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从出口石油中赚了很多的钱,成为富裕国家。
由于石油采一点就少一点,所以这些产油国家,都在考虑石油资源采完之后,本国经济的出路问题,因此,导致中东不断战争,导致中东的分裂。
6、石油与中东分裂
中东的分裂虽然和石油有很大关系,但没有石油,中东也是一直处于混乱状态,人说,有人的地方就有争斗是没错的,中东分裂的原因有很多,石油只是其中的一方面。
比如,中东国家的宗教信仰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各个国家的信仰不同,必然会发生矛盾,还有民族问题等等。
石油是现代工业的血液,美国通过通过军事政治手段控制了主要产油国,国内的不开采,欧洲公司也控制了一部分,为了控制的需要对于不受控制的产油国通过舆论抹黑,扶植反对势力。
来分化瓦解。
实现控制的目的。
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中东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沿岸地区,所产石油绝大部分由波斯湾沿岸港口用油轮运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对世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中东主要的产油国家,如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从出口石油中赚了很多的钱,成为富裕国家。
中东所产石油百分之90以上运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地。
由于石油采一点就少一点,所以这些产油国家,都在考虑石油资源采完之后,本国经济的出路问题。
他们的农业以畜牧业为主。
盛产枣椰树。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出卖了巴勒斯坦人民的利益,将他们的土地交给犹太人建立国家。
而后以色列依靠美国地力量逐步侵占了大片的阿拉伯领土。
中东冲突是必然的。
近代以来,欧洲列强为了谋求各自的政治和经济利益,确立自己的霸权,在该地区疯狂争夺殖民地,划分势力范围,同时利用各民族之间历史遗留的各种矛盾,人为地树立起一道道屏障。
因此,中东成了一个宗教冲突、民族冲突非常激烈的地区。
中东
分裂有一下几个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1)重要的战略地位;(2)争夺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匮乏的水资源;(3)宗教民族冲突(圣城耶路撒冷)两伊战争是阿拉伯人与波斯人的战争巴以冲突是犹太人与阿拉伯人的战争,也是犹太教与伊斯兰教的战争. 黎巴嫩内战是基督教加天主教与伊斯兰教的战争,但却是阿拉伯人内战,因为黎巴嫩人是阿拉伯人. 库尔德问题是库尔德人与波斯人\阿拉伯人\土耳其人三个民族的冲突. (4)历史因素;土耳其人有点看不起阿拉伯人,因为当年他们统治过阿拉伯人. 阿拉伯人有点看不起波斯人,因为阿拉伯人全盛时统治过波斯. (5)大国为谋求各自的政治经济利益而做出的干预。
(6)中东问题是长期以来资本主义国家殖民统治的恶果,也是大国强权政治的产物。
总的来说,各个国家为了争夺石油,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不惜发动战争,导致中的分裂,因为中东是目前世界上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中东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沿岸地区,对世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中东主要的产油国家,如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从出口石油中赚了很多的钱,成为富裕国家。
由于石油采一点就少一点,所以这些产油国家,都在考虑石油资源采完之后,本国经济的出路问题,因此,导致中东不断战争,导致中东的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