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意识与民主政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民意识与
民主政治的关系




学院:材料工程与科学学院
班级: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11班
姓名:唐东明
学号:20114208
二零一二年十一月十五日
公民意识与民主政治的关系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高速发展,民主政治与公民意识这两同属社会上层建筑范畴,其生成、发展和完善均受一定社会经济基础制约的两种社会精神物质神态逐步走入广大人民群众中。

民主政治在本质上是多数人掌握和运用权力的制度模式,而公民意识是指公民的主体意识、法制和权利观念以及责任精神。

两者作为上层建筑的不同构成要素,相互之间存在互动式的关联,既息息相关又相互制约,共同发展。

我们现在法治社会的发展既需要公民意识的觉醒,更需要进一步的建设更健全的民主政治。

【关键词】公民意识、民主政治、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高速稳定的发展,到如今,我国总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

伴随着经济告诉稳步的发展,我国的政治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初步建设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体制,真正意义上实行了人们当家作主,让我国公民都参与到国家的政治生活中,真正的自己管理国家。

在这政治建设取得伟大成就之时,公民参政热情膨胀之际,人们的公民意识也随之逐步觉醒,在人们的参政中起着了重要的作用,公民意识的觉醒深刻的影响着民主政治的发展,而它到底怎么样、如何影响民主政治将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因此,十分有必要研究公民意识与民主政治的关系。

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首先得从最本质的东西说起,即从公民意识、民主政治的基本概念着手,弄清最本质的概念,才能进一步研究
其本质的联系,从而得出他们之间的关系,下面,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给出几个定义。

公民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存在形式,是一种现代意识,是在现代法治下形成的民众意识,它表现为人们对“公民”作为国家政治、经济、法律等活动主体的一种心理认同与理性自觉,又体现为保障与促进公民权利,合理配置国家权力资源的各种理论思想。

具体体现为视自己和他人为拥有自由权利、有尊严、有价值的人,勇于维护自己和他人的自由权利、尊严和价值的意识,这种意识还包含公民对于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

(引至百度百科)
同时,公民意识也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形式之一,它是公民对自身的政治地位和法律地位应履行权利和应承担义务的自我认识"作为社会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集中体现了公民对于社会政治系统以及各种政治问题的态度、倾向、情感和价值观"。

公民意识决定于公民的实践,而公民的实践活动可以是纯粹的公民政治实践活动,也可以是与之相关联的其他活动,由此,公民意识并非可以和公民的其他意识严格区分开来的,它或者直接来自于公民自身的政治实践活动,或者来自于对有关其政治地位的规定,或者来自于公民对政治现象的关注,也可来源于公民在参与经济或社会其他活动时所带来的思想观念。

而对于民主政治,通常的理解是凭借公共权力,和平地管理冲突,建立秩序,并实现平等、自由、人民主权等价值理念的方式和过程。

民主政治是奉行多数人统治的一种政治制度。

在有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式下的中国,民主政治有它特有的本质和内涵。

具体有以下几点主要内容,也是它的最本质的东西,
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二、人民民主专政;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制度。

(引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0年修订版))。

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管理国家的政治制度。

其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有权管理国家和社会各项事务,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享有人身、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等自由权利,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其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对人民民主和对敌人专政的辩证统一,没有人民民主就不能有效地对敌人实行专政,而对敌人的专政又是对人民民主的保障;在人民内部,是民主和集中的统一,人民既享受着广泛的民主和自由,同时又必须用社会主义的纪律约束自己,遵守社会主义法制。

(引至百度百科)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法治是人类治理国家的必然和最终选择,而民主政治是现今大多数人们为实现自己社会地位、拥有政治生活中的权力而最终会选择的一种政治体制,它主要体现在奉行多数人统治,满足现代人普遍政治参与的渴望。

这体现了“公民对自身的政治地位和法律地位应履行权利和应承担义务的自我认识”这一社会意识。


种社会意识集中体现在现代法治状况下的社会就形成了民众意识,即公民意识。

上文的公民意识定义中提到,公民意识决定于公民的政治实践,而公民的实践活动可以是纯粹的公民政治实践活动,也可以是与之相关联的其他活动,而对于中国的民主政治中有一个最本质的内容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它是我国公民参与政治活动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可以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有效实行,能有效有序的让我国公民参与到国家政治生活中来,在这政治生活中,公民会自觉视自己和他人为拥有自由权利、有尊严、有价值的人,从而养成勇于维护自己和他人的自由权利、尊严和价值的意识,这说明了以下一点,就是公民意识从某方面来说来自于公民的政治生活,即来自于民主政治。

民主政治培育和催生公民意识,主要在于民主政治过程中经常、有效的民主政治生活对公民精神和心理的积极影响。

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公民意识受民主政治的影响更为直接,因为民主政治作为国家权力按照一定规则对全社会利益进行权威性配置的一种特殊社会现象,当其经常、有效运作的时候,各个群体都会萌发参与其中为自己争得利益的意向,并学会尊重其规则。

(刘学军《民主政治与公民意识》《学习时报》第147期)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公民”作为国家政治、经济、法律等活动主体的一种心理认同与理性自觉,会为最大保障与促进公民权利,合理配置国家权力资源而构想各种理论思想。

在这构建理论体系时人们会为视自己和他人为拥有自由权利、有尊严、有价值的人,勇于维护
自己和他人的自由权利、尊严和价值等,同时他们还在这过程中养成了对国家和社会的高度责任感。

在这社会权利机制的探索与构建中,公民意识得到进一步的加强,有效有利的推动了社会法治制度特别是民主政治的发展,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公民意识为民主政治的运作和巩固提供深层的合法性支持,反映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性,所以,在一个社会中,只有社会成员从心理和行为上都建立起公民意识,形成稳定成熟的公民人格,民主制度才能获得广泛的社会基础而得以巩固。

否则,即使形式上建立了民主制度,也会由于缺乏足够的精神和心理的支撑而难以持续长久。

在上面公民意识与民主政治的相互作用关系中,它们是息息相关,相互制约与共同发展,其生成、发展和完善均受一定社会经济基础的制约。

两者作为上层建筑的不同构成要素,相互之间存在互动式的关联。

一方面,民主政治一旦在某个社会确立并有效运作,就会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该社会中具有相应权利义务的主体,使其感受到民主政治与自身利益的关系,从而对民主政治的合法性做出回应,培育和催生出相应的公民意识。

另一方面,以政治态度、情感、信仰和价值取向等形式存在的公民意识,实际上是通过认知、判断和评价等形式主观化了的民主政治,是民主政治的意识结构和心理表现,为民主制度的运作和巩固提供有效的合法性支撑。

(刘学军《民主政治与公民意识》《学习时报》第147期)
通过上述的论述表明,公民意识与民主政治是息息相关的,相互
制约且共同发展,当然,不管是公民对民主政治的有效参与还是公民意识的觉醒都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有一定的经济条件时,公民才会有能力、有时间去参与政治生活,在这基础上,公民意识会进一步的觉醒,从而促进民主政治的完善。

所以说,公民意识和民主政治是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共同发展、共同存进的,我们现在法治社会的发展既需要公民意识的觉醒,更需要进一步的建设更健全的民主政治。

【参考文献】
刘学军《公民意识与民主政治》学习时报第147期
秦树理、王东虓《公民意识读本》郑州大学出版社(2008-06出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0年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百度文库、百度百科
【鸣谢】
本文编写过程中得到舍友的全力帮助,在此感谢。

本文在编写过程中得到本班同学大力支持,在此感谢。

本文是在毛概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完成的,在此郑重的表示感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