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作文(精选15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味作文
年味作文(精选15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

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年味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红梅含笑迎新春,瑞雪飞舞兆丰年。

在这温暖而又紧张的气息中,2021年的冬天的脚步,在即将
迈出的同时,2022的新春,身披晶莹剔透的瑞雪,迫不及待地踏进了新春。

在这同时,也随之拉开了过年购物的序幕。

我已牡丹晚报小记者的身份,在三信购物广场的年货大街里,逛了一遍。

促销员们给我介绍了各式各样的年货。

而最耀眼的地方,就是那琳琅满目的副食区和各式各样的家电区。

人们提着大筐。

小筐的年货,个个喜笑颜开。

而家电区,许多人选择豆浆机,从一消费者言谈中得知,通过喝豆浆更能取得身体健康,也反映了现代生活快节奏的人们不但有精神生活的需求,而且更有了对物质生活多元化的需要。

通过对年货大街的采访充分彰显了,人民从大街。

集市采购年货,以转移到各大超市,从而显示了人们文明购物和社会文明的快速发展,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了新年味。

happy new yeay!
年味越来越重,街上都处张灯结彩,不时地响起鞭炮声。

大姑姑给我安排了一个重要的任务——
帮哥哥贴对联和帮大姑父剪窗花。

胖胖的哥哥狼狈地爬上高高的椅子,我站在地上给他递对联。

过了一会,哥哥扭过头来问我“贴好
了嘛?”。

我说“贴好了”。

哥哥下来后,我咯咯地笑起来,他看了看我,又看了看对联,“啊?怎么是弯的”。

他知道我是故意的,就用手指轻轻地弹了弹我的头,“调皮捣蛋鬼”。

他重新爬上椅子,把对联纠
正过来。

笨手笨脚的大姑父,在客厅里一个人忙了好半天,还没有剪好窗花。

我跑过去,“大姑父,让我来嘛”,说着我接过窗花就剪起来。

我一下子就剪好了,大姑父都看呆了。

奶奶、大姑姑、爸爸都过来检查我们的成果,大姑姑抱抱我,说“真喜气,我们家飞飞功劳真大”。

我喜欢贴对联,也喜欢剪窗花,但更喜欢亲人在一起过年的年味。

“哈哈哈……”屋里传来了一阵阵欢笑声,我睁开朦胧的睡眼,揉揉眼睛,伸了个懒腰,抬头看了一
眼日历,腾地一下坐了起来——新年到了!我相信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一件令人兴奋的事,那就是——发压岁钱!我马上跳下床穿上新衣服高高兴兴地冲出房间。

我们一边吃着长寿面,一边说笑。

过年儿当然要品足年味儿了!
年味儿藏在哪儿?辣的年味儿藏在连夜赶回家的人们心间,甜的年味儿藏在丰盛的年夜饭里,苦的年味儿藏在仍在办公室里上班的人所收到的新年祝福的短信里……见到一家人聚在一起我心中有种说不
出的滋味,欣喜、酸涩、激动……在我心里翻腾。

回家过年能把酸甜苦辣的味道尝个遍,果然是年味儿十足啊!
过年了,我和父母回了老家。

湖南天冷,每天都要套上厚厚的衣服。

哈出的气在空中形成漂亮的白色的热雾。

今年因为各种原因,回来的人少,家里就好像这天气冷冷清清的。

父亲拉起我的手,悄悄地跟我说,“走,我们去找年味。


年味?我眨了眨眼睛,问他,“什么是年味?”父亲回答,“就是热热闹闹一家人,你在其中感到快乐,幸福,那就是年味。

”我似懂非懂,但还是乖巧地点了个头。

晚上,奶奶招呼我们来包饺子。

我欣然同意了,站在一旁跃跃欲试。

堂姐的任务是擀面团,她将已
经处理过的面团揉好,切成一段一段的,将这些面段小心放在旁边的盆子里,留下最后一段。

她把那条面段又切成了几块小面团,将这些小面团用擀面杖擀成一张张均匀的圆薄片。

这最后的圆薄片,就是用来包饺子的皮啦。

堂姐擀出一张皮,我便拿走一张包饺子。

我用汤匙在碗里舀出一团肉馅,放在手中平摊的饺子皮中间。

然后将饺子皮对折,在饺子的边边捏出花边,还注意要捏紧,防止下油锅时饺子皮被水冲开,肉馅掉出来。

我做得正津津有味,突然脸上被人摸了一把,然后听到有人在吃吃地偷笑。

我抬起头来,看见对面的堂姐一张脸憋的通红,风铃般的清脆的笑声从嘴角泄出。

奶奶也很乐,“小花猫。

”我照了照桌上的镜子,我的脸颊上多了三道白色粉迹,看样子真像个小花猫。

“看我的。

”我拍了拍堂姐的脸,手上的面粉都往她脸上跑了。

她也变成了一只小花猫。

我们互相看着对方,都笑出了声。

就是热热闹闹一家人,你在其中感到快乐,幸福,那就是年味。

我现在感觉很快乐,也很幸福。

我想,这便是父亲所说的年味吧。

过年啦,过年啦!大家都忙得满头大汗,都在准备迎接新的一年呢!
走到二楼,我看见爸爸正在贴春联呢!春联上写着“吉祥如意万事顺,富贵平安百如东”。

这对春联寓意着平安快乐、事事顺利。

刚刚下了楼,我便看见舅舅正在放烟花和鞭炮。

鞭炮点燃的那一刹那,整个院子立刻热闹起来,发出了劈里啪啦的响声。

接着,烟花也被点燃了。

天空瞬间绽放出了花朵,红的、绿的,美丽极了!我和哥哥们看着被点缀得五颜六色的天空都高兴得手舞足蹈。

这时,我突然闻到了一股香味,我小跑到厨房,原来是妈妈和外祖母正在烧饭。

饭菜的香味已经弥漫到了院子里。

饭菜的味道有浓有淡,一定棒极了!仅仅闻到香味,我都已经流出来口水了!
很快,饭菜已经上桌了,大家有的摆板凳,有的放碗筷,都准备着要吃年夜饭了。

当我走到餐桌旁便被引入眼帘的各种菜吸引了。

真的是色香味俱全啊!有味道浓浓的鸡汤,有色泽红亮的红烧肉。

过年真的是太开心了!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这首脍炙人口的童谣想必大家一定不陌生吧。

伴随着噼里啪啦的爆竹声,年的步伐越来越近了,过年的氛围越来越浓了,年味也在大街小巷里绵延起来——家家户户贴上了对联,真是“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预备年夜饭的香味也从各家窗子里冒了出来,回乡探亲的人更是数不甚数。

春节,是我国最隆重的节日。

传说,在远古时候,有一个名叫年的怪兽,一到除夕夜便出来祸害生灵,残害万物,百姓们苦不堪言。

后来,一个老奶奶为了帮助人们,用鲜艳的红纸和燃烧的爆竹吓走了年。

于是,人们便在除夕夜时守岁,放鞭炮。

这便是春节的由来。

大年三十是春节里最热闹的一天。

这一天,家人团聚,吃团圆饭。

鱼,肉,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佳肴,一年的辛勤劳动所得到的回报都体现在这桌团圆饭上了,寓意劳有所得,也有对过去一年的圆满结束和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期许。

人们在餐桌上互相给亲人敬酒,祝福,希望对方新的一年健健康康,事事顺心。

年味浓的不是餐桌上的大鱼大肉,而是亲人对自己的那一份关心,亲情。

俗话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吃完年夜饭,人们晚上照例看春晚,守岁。

待到半夜十二点,便放鞭炮驱赶年兽。

小孩子也会玩烟花,同乐乐。

年味也就在那转瞬即逝的烟花里。

大年三十以后,人们便都会出门探亲,走亲访友,给红包。

这即是对亲友的一种关切,也是一种对过去一年的汇报。

有人说“年味越来越淡了”,其实不是年味淡了,而是我们没有一双发现年味的眼睛。

年味说浓也浓,说淡也淡。

年味就藏在那一声声的祝福中,躲在灿烂的烟花里,在我们每一个人心中。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年,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这浓浓的年味吧!从农历12月25日之后,年的气息就弥漫的更浓了。

瞧,那些身在外地的游子,都踏上了幸
福的归途。

在游子们急切的步伐中,在车站拥挤喧闹的人群中,在家人翘首以盼的目光中,我们就能感受到流淌在“春运”当中的深深亲情,浓浓年味。

大年三十回到家,热热闹闹地吃一顿丰盛的团圆饭是必不可少的,人们经常在餐桌上摆上鱼头,这象征着来年年年有余、鸿运当头。

吃过饭就贴春联,把旧春联撕下来,再贴上崭新的,这叫做“辞旧迎新”。

对了,还要看春节联欢晚会。

一家人围坐在火炉旁,边聊天边看电视,时不时传出一阵阵爽朗的
笑声,那是何等的悠闲快乐!
大年三十晚上,人们通宵不眠,这叫做“守岁”。

传说这种习俗兴起于南北朝,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过了十二点,顿时处处都响起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乌黑的天空一下子被烟花装点得五彩缤纷,宛如白昼。

漫山遍野都回荡着人们的欢呼声,这是多么吉祥喜庆的氛围啊!
到了大年初一,走在喧闹的大街上,处处都张灯结彩。

老人们闲谈时的欢笑声,小孩们放鞭炮时的尖叫声,青年人约着玩的吆喝声……交织成了一幅幸福欢乐的图画。

年味是难得的,珍贵的,无处不在又令人幸福的。

年味?是什么?是年的气味,是年的味道,还是让我们感受年的滋味。

我过年过得很好玩,让我知道年味到底是什么!
在大年三十那天,上午我都在益阳市准备去乡下,在路途上我们一家四口都带着满满的喜悦,归心似箭,急着回家过年。

快到乡下了,我的心情无比激动:
一、可以见到外婆、外公了;
二、可以吃到外婆做的菜了;
三、可以包饺子吃饺子了;
四、可以放鞭炮喽!
下了车,我看到了外婆、外公出来迎接。

我看到了,看到了外婆外公都老了许多,额头上的皱纹似乎多了几条,手上似乎也被磨出手茧了,不知外公的糖尿病有没有好一点。

外婆外公看到我很高兴,拉着我问这问那,然后拿出一堆糖果、水果、还有外婆自己做的薯片,都是我的最爱,他们乐呵呵地看着我吃得津津有味。

接着,外婆、外公舅舅和舅妈也开始包饺子了,我也加入包饺子的队伍。

哇!我们的饺子包的可是五花八门,有扇形的,有包子形,还有骨头形呢!饺子包完后,外婆和妈妈去做饭,外公去煮饺子,爸爸去杀鱼,舅舅、舅妈去看电视,而我去那“遥远”的地方买鞭炮喽!我将近一年没碰过鞭炮了,大城市里又没有鞭炮卖,更别说放了,买都买不到。

不愧是花炮,品种让人眼花缭乱:摔炮、刮炮、冲天炮、“彩雷王”’我一股脑儿选了一大包,一边玩一边走回家,真是无比的惬意啊!
回到家,我的一个发小的朋友——周阴到外婆家来吃饺子来了,也巧了,刚到家就吃团圆饭了,
因为前几天我刚带上牙套,吃饭时,不太习惯,就没吃多少,就出去放花炮去了。

“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一阵阵花炮声让我回忆了童年是多么有趣。

周阴听到我在放鞭炮,赶紧放下碗筷和我一起玩,“碰!”一个“彩雷王”在池塘里炸开了花,溅出了一滴滴小水珠,溅到了我们花儿一样的笑脸上!
年味!是年的气味,是家人的团聚,是我们开开心心地过大年的滋味!
说起春节趣事,最有趣的当然是拜年啦!每年大年初一是新年拜年的第一天,这个时候,每家每户都准备了各式各样的糖果,来招待上门拜年的客人,我们小朋友到那一家去拜年,说上几句祝福的话,主人都会给我们新年礼物,有的发红包,有的给糖果,有的给水果,转上一圈,每个小朋友都会满载而归,多得都装不下了。

爸爸妈妈说这就是文化传承,也只有乡下农村老家还有这份年味。

大年初一,我和我们家两位姐姐——鑫鑫和希希一起带着祝福和福袋,开始给大家大拜年了。


们沿着村里的主路从家里出发,沿途挨家挨户去拜年,一路上也会有其他小朋友加入我们的队伍。

我们
一边走在新年拜年的路上,一边欣赏新农村的美景,路上干干净净的,新房比比皆是,真的太美了。

我越来越喜欢变化的外婆家,真像是个大花园。

拜年的规矩很多,技巧也很多,不同的人,我们的祝福也不一样,比如是爷爷奶奶类,我们会说祝您身体健康之类的;叔叔阿姨我们会说祝您万事大吉之类的。

我们还会说年轻漂亮、生活幸福等等让人开心的祝福语。

拜年真的很有趣,每年我都很期待,希望这个风俗一直可以延续。

年,象征着旧一年的逝去,新一年的开始,它是一个辞旧迎新,承前启后的起点。

年,是人们走亲访,友礼尚往来的写照,是一个源远流长欢腾喜庆的节日。

年,它寄托了人们对亲朋好友的美好祝福,见证着人们阖家团圆欢聚一堂的幸福,它是一个情意浓浓的亲情驿站。

品一口茶,享受着丰盛的年夜饭,赏一次春节联欢晚会,和亲朋好友们团聚在一起,年味莫过于此。

还记得大年三十的晚上,我和亲戚们欢聚一堂,围绕在餐桌边,有说有笑。

菜陆陆续续的端了上来。

热气腾腾的菜香里夹着浓浓的年味扑面而来,令人垂涎欲滴。

可半晌,没有一个人动筷子也没有一个人拿起碗。

我正纳闷,只见两位忙得满头大汗的姨妈从厨房里走出来,见大家都不动筷子,忙说“大家怎
么都不吃啊,别等我们了,菜都凉了”,说完她们擦了擦汗。

爷爷讲话了:“今天是过年,都要上桌后才开始吃饭”。

我忽然明白,年也是团圆。

人到齐,围桌坐好后大家才开始动筷,空气中早已弥漫着一股
浓厚的年味。

吃饭时,菜要长辈,小孩先夹,其他人都会耐心的等待,大家脸上洋溢着幸福、开心的笑容。

过年吃饭,敬酒是必不可少的,隔三差五地会有一个晚辈起身向长辈们敬酒,长辈们也祝福晚辈们,大家便不约而同的站起来,相互敬酒并发自内心、坦诚的送上温馨的祝福。

可出乎意料的是竟然轮到了我。

开始,我面对大家的众目睽睽,有些内敛胆怯,但在热烈整齐的掌声中不由自主地站起来,勇敢的说出了一连串的祝福语,还参与到了觥筹交错的敬酒礼节之中。

这次敬酒,我不仅收获了掌声,更收获了感动与幸福。

吃着、吃着,做饭的姨妈把我最爱吃的牛肉夹到我碗里,还轻柔和缓地说“我听说你最爱吃牛肉,小心别烫着了”。

其实这只是一块平凡普通的牛肉,却让我回味无穷。

我更明白了,年味就是全家
团圆的欢乐气氛,也是晚辈们孝敬长辈,围在桌前敬的那一杯酒。

年味,就这样在亲人们的欢笑中四散开来…。

年夜饭吃完了,大家各自回家。

家里虽然冷清了一些,但那股年味却经久不息,温暖着每一个人。

年味是家人之间相互体贴、关怀的温馨,是一大家人欢聚一堂的.热闹红火,是在大家欢声笑语、
互帮互助中的融洽和谐。

其实,年味并不只有过年才有,只要我们和睦相处、相互陪伴,年就会是四季常在。

关于过年有这样一个传说:相传,有一个叫“年”的怪物,经常在除夕的时候来残害百姓,有一次,老百姓知道年兽要来了,都带着牲口进山里躲避,这时候,来了一位白胡子老爷爷。

一位老婆婆劝白胡子老爷爷赶快躲一躲。

白胡子爷爷说,我住在这里,不会怕年兽的,只会是年兽怕我。

原来,年兽最怕红色,响声和火光。

从那以后,大家知道了赶走年兽的好办法。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直到今天,虽然过年的年味和习俗各地不同,而且也总在改变,
但放鞭炮、贴春联的习俗似乎一直没有变。

听爸爸妈妈说,他们小时候由于经济条件差,物质不丰富,一放寒假就盼望着过年,因为过年有好吃的、好玩的,还有新衣服穿。

那时候过年仪式既隆重又讲究。

从过小年开始,各家各户就开始杀猪宰羊、烘腊肉、磨豆腐、包饺子、炸红薯片……发扬“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的精神,自己动手准备过年的
食物。

而不像现在过年,到商品琳琅满目的超市一天就可以买齐所有年货。

大年三十,一大早起床就要帮助大人搞卫生大扫除,吃完中饭就跟随大人们拿上祭品到墓地祭拜祖先,祈求祖先庇佑全家平安。

回家后就忙着贴春联、煮年夜饭,放完一挂鞭炮后,一家人开开心心围坐桌前吃团圆饭。

最开心的是孩子们吃完饭就呼朋唤友到院门外放烟花,大人们守在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一整天,整个村庄到处是
鞭炮声、欢笑声,空气中弥漫着饭菜的香味和鞭炮的硝烟味。

正月初一,孩子们早早起床穿上新衣服,在自家门前放一挂鞭炮,又叫“开门响”,寓意”开门红“,然后到左邻右舍、各家各户拜年,说着祝福语,拿着小红包,吃着糖粒子,一路欢呼雀跃。

初一这一天都要说好听的话,不准生气、不准吵架、不准打骂,即使小孩子犯了错大人也不会计较,一句“今天是正月初一,就饶过你”便逃过一劫。

如果村里来了狮子队、舞龙队给大家拜年,孩子们更是开心得不得了,围着狮子、龙灯队团团转,小手鼓掌鼓得通红。

当拜年的狮子、龙灯队伍离开后,还意犹未尽地追出两里地不忍离去。

正月初二以后便是走亲访友拉家常直到元宵节,过年的气氛才慢慢淡去。

看着妈妈一脸幸福地回忆小时候的年味,我也满眼羡慕地说:“妈妈,我也想过你小时候那样的年。

”妈妈却说:“虽然现在物质非常丰富,不愁吃,不愁穿,但却没有小时候的年味了。

”我一脸迷惑,怎么会这样呢?是不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那些以前只有过年才可以拥有的东西,现在人们都唾手可得,从而失去了那一份期待感和珍惜感?还是人们简化了许多传统习俗,缺少那一种过年的氛围和仪式感?
我想,只要亲情在,年味就会浓。

只要我们一家人平安健康,互相关爱,开开心心、团团圆圆在一起,每一天都像过大年。

记忆中的年味,是年夜饭里的香味,是拜年收红包时的喜悦,是烟花里的美丽,是围炉夜谈中的回忆,是守岁时的期待与兴奋。

掐着十根手指头算来算去,终于盼来了朝思暮想的寒假,盼来了热热闹闹的春节。

腊月二十九的夜,躺在床上的我辗转反侧,想着今年春节该怎么过,脑中一遍又一遍地回放着往年过年时欢乐的场景,心中一阵激动,直至深夜才朦胧地入睡。

三十的一大早,爸爸急匆匆叫醒我。

我迷糊了一阵,才想起要吃年夜饭。

我们这里也叫做年更饭,因为地方习俗不同,我们吃年夜饭是在早上。

我迅速地打理好后,便奔向餐桌。

嗬!足足有十二三道菜,有色香味俱全的山珍海味,也有地道美味的家常菜,我们都迫不及待地品尝起来。

一开始,气氛比较沉闷,大家都埋着头吃自己的饭,我便讲了一个冷笑话,引得哄堂大笑,接着又有模有样地学着大人的样子,端起装着饮料的杯子,站起身向长辈们敬上一杯,送上祝福语,又赢得大人的欢笑和夸赞,饭也吃得热闹有趣起来。

我心想:这顿年夜饭可真不同,真有意思。

刚吃完年夜饭,大人们就掏出早已准备好的红包,送给小孩。

我早已深知这其中的套路--先表明态度坚决不要,如果对方硬塞,便再三推辞,最后也就收下了。

等客人走后,我便赶紧冲进房子里,再四处张望一番,确定四周没人后,才放心地缓缓地拆开红包,小心翼翼地从中取出压岁钱,数一数有多少,边数心里边美滋滋地想明年要买多少零食和玩具。

最激动的要数除夕之夜了。

我们匆匆地吃过饭,就拿起各种各样的烟花,抄起一旁的打火机,飞奔到屋外的一片空地上,把烟花稳稳地放在地上,颤巍巍地拿起打火机。

长长的引索一碰到小小火苗就燃烧起来,我便急忙跑到一旁,回过身来,望着天空中五彩斑斓的烟花,默默地许下新年的愿望。

有时碰见了哑炮,跑开后静静地等了很久也不见任何动静,也不敢过去看,只好哭笑不得。

放完烟花,春晚也就开始了。

大人们围着火炉,一边看着春晚里的精彩节目,一边侃大山,聊着这一年里发生的家庭琐事,点点滴滴,还有下一年的奋斗目标。

老人们则唠叨着什么张三李四的农村八卦。

聊天时有时哄堂大笑,有时让人热血沸腾,而有时又令人感慨万千,小孩们可坐不住,看了一会儿电视就去追逐玩耍了。

于是,不知不觉中,新的一年就在凌晨的钟声中开始了。

而我,在过完这个年后似乎对年有了更新的认识。

我想:中国人的年味,不仅仅是各种美食的味道,更是思念的味道,是关心的味道,是亲情的味道,是期盼的味道。

科技越来越高速发展,但如今年轻人参加传统节日的兴趣和积极性越来越淡。

而春节作为中国最古老、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却也避免不了“被冷落”的趋势,简单来说,就是年味越来越淡。

犹记得,我小时候过年就是从期末就开始期待放假、期待过年,然后一放假,就迫不及待的如同脱
缰野马一般,也不顾书包里或好或坏的成绩和成堆的作业,天天跟着父母亲四处买年货和买新衣服。

我妈老说我那时候皮得跟个儿猴儿似的。

年前还得买春联纸,我来写;买窗花,打扫卫生等等等等。

除夕要守岁,要在奶奶家一起吃团圆饭(奶奶生的多,自然子孙就多,一到过年过节就有好几桌,热闹极了)。

年后初一至初六,我就会和父母亲一起去向各家亲戚拜年,孩子们向长辈们送上祝福语,长辈们就会给孩子们压岁钱表示祝愿。

过年还可以吃很多好吃的,看花灯,放爆竹,还有每年都有的春节联欢晚会。

实在热闹。

而如今,每年必看的春节联欢晚会好像也没什么意思,放烟花又因为年龄见长而对这种“小孩子”玩的游戏不感兴趣,更不用说还有“保护环境,严禁烟火”的规定了,衣服又只要拥有了无敌的校服就已经足够。

这也有可能是年纪越大,心理就越“平静”吧。

或许是以前的物质缺乏,春节才显得那么重要,过春节,过新年,吃好多平时吃不到的美味,穿美丽的新衣服。

快乐乐的吃着年夜饭,放鞭炮,和家团圆在一起有着说不完的话。

不管年味如何,春节还是一年一年的一定要过的。

而现在物质丰富了,春节好像没有了那种味道。

但它到底是春节,春节的快乐总是其他时候不能相比拟的。

就算我现在是一个高二的学生,即使是放假,每天都有很多作业,但我还是觉得这个春节过得挺开心的。

年前每天早上十点多起来,满足了我一个学期早起上课的懒惰之心。

而且每天吃得都很丰盛,餐餐大鱼大肉,直接导致我胖了好几斤。

七大姑八大姨都来拜年,不认得的亲戚直接喊“伯伯或伯母”。

即使我妈天天催我写作业,天天催我搞学习,但乐观的我对此一点都不在意。

我觉得吧,春节就是一个彻底放松的好机会,那么长的假期,总有那么几天能让我们无忧无虑的玩个痛快。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即使现在年味越来越淡,但春节就是春节它一直都是最重要的。

年是相聚的欢乐,小孩子们的嬉闹年是岁月的轮回,传承千载的生活。

又到了一年一次的春节了,这个节日是每个小孩期盼的节日。

因为这个节日代表着与家人欢聚,可以吃家里的家乡菜,可以跟爸爸妈妈一起贴春联,可以在街上看着别人舞狮,感觉一回家,自己又回到了童年一般。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过年的方式也越来越变的不一样了,有抢红包的,有传微信的,有看春晚的,但是过年的味道还是没有变。

在我们家最热闹的就是大年三十了,在自己家里做烧一顿丰盛的晚饭。

在吃饭中,有祝福他人,也有在谈自己儿时的趣事,回忆童年。

在餐桌上,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或有我们在回顾着上一年中自己的表现,状态,立一个小目标,争取下一年做好自己。

晚饭过后当然是全家聚集在烤火炉旁,一起看着春晚。

在春晚途中,最令我和姐姐兴奋的当属家人发红包了,我们一个个跑到家人面前,用最甜的笑容面对自己的爸爸妈妈还有奶奶。

快速地说完新年快乐后,这几连忙掏出双手,跳起眉毛笑呵呵地望着爸爸妈妈而爸爸妈妈此时则会一脸无奈的摇摇头,然后慢吞吞的打开自己的钱包,一边叹气一边叨着说:哎!每次都是因为你们,我的钱包都空空的了。

以后还怎么养你们啊,然后我和姐姐一个个过去,接着红包。

躲在房间里偷偷的数着钱,然后说今年又是大丰收。

当然了压岁钱当然不止来源于这些还有微信红包啊,我和姐姐在看春晚的时候用手机轰炸着微信群,大叫着发红包啊,发红包啊。

这时我们家的几位“有钱人”就会发几个大红包,然后我和姐姐争先恐后的去抢,但是我的结果却很惨淡,抢到的钱往往只有几毛钱。

我一脸不服,悄咪咪的走到妈妈身边,撒娇的对他说妈妈,你私发我一个红包嘛。

春晚的节目也格外的好看,家里人热闹的评论着春晚的节目。

说一说那个好笑,不好笑。

说说那个精彩不精彩,家里可真是热闹至极。

当时钟指向零点时,春晚就会开始倒数,而我们也赶紧将准备的烟花放到小区的运动场那里,一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