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高三文综历史3月一模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省高三文综历史3月一模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
1. (2分) (2019高一上·乾安月考) 分封制在周初巩固了周朝统治,扩展了西周疆域;在后期却造成了分裂割据,瓦解了周朝的统治。
造成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的根本原因是()
A . 生产力水平的显著提高
B . 生产关系的发展
C . 诸侯地位的变化
D . 井田制的兴衰
2. (2分)(2019·湖北模拟) 《晋书》“秦变周官,汉遵嬴旧,或随时适用,或因务迁革,霸王之典,义在于斯,既获厥安,所谓得其时制者也。
”材料意在强调()
A . 秦朝确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成就霸业
B . 汉代在政治制度建设方面未取得重大突破
C . 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奠基时期
D . 政治制度建设应该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完善
3. (2分) (2017高一下·双鸭山期中) 宋代起,租佃经营已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
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 . 农民乐于接受这一经营方式
B . 农民的生产自主性大为加强
C . 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
D . 土地兼并造成大量无地农民
4. (2分)(2020·广州模拟) 陆九渊、王阳明相信人心就是理的根源,也是道德法则的根源。
他们提出“心即是理”,相信自己的内在价值更胜于外在权威。
据此可知,陆王“心学”()
A . 摆脱儒学思想束缚
B . 彰显人的自我意识
C . 维护先秦儒学道德
D . 批判君主专制统治
5. (2分)(2020·宜昌模拟) 据表,清政府对参会态度的转变()
近代中国参加世博会情况表
1904年赴会“内可维持商务,外可联络邦交”
1905年收回参会承办权,颁发《出洋赛会通行简章》
A . 客观上有利于晚清社会转型
B . 反映出清政府成为列强工具
C . 推动了晚清关税自主的实现
D . 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6. (2分)(2020·抚州模拟) 有学者认为,五四启蒙运动不过几年,即迫于情势而转向救亡运动。
陈独秀、李大钊很快转向了实用文化层次(政治革命领域),钱玄同、刘半农、胡适等人转向了普及文化层次(教育领域),鲁迅最终也选择了“血与火”的方式。
材料主要说明()
A . 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
B . 五四运动推动革命文化登上历史舞台
C . 先进的中国人采用多种形式救国道路
D . 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处于混乱迷茫
7. (2分) (2019高一上·运城月考) 如图是中共党员中工人党员所占比重变化的示意图。
图中所示的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 农民的政治觉悟的全面提高
B . 工人阶级已经失去了领导地位
C . 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利
D . 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8. (2分)(2020·东莞模拟) “一五”计划实施后,中共中央先后发布《关于防止农村人口盲目外流的指示》等文件,要求地方政府抑制农民进入城市。
到了195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通过法律手段限制农民进入城市。
其主要原因是()
A . 计划经济体制开始确立
B . 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
C . 城市粮食供应得到保障
D . 农村劳动力人口饱和
9. (2分)围绕着人与神、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问题的思考,公元前6~5世纪,东西方社会几乎同时诞生
了一批伟大的思想先哲。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孔子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具有人文精神
B . 老子注重探讨宇宙本源的问题,用以指导人生
C . 普罗塔戈拉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
D . 苏格拉底着重讨论的是人与神的关系
10. (2分)美国历史学家平森认为,德国在短短的30年间,“从一个‘诗人和思想家’的民族转变为以工艺技术、金融和工业组织以及用物质进步为公共生活的显著特征的民族”。
促成这一巨变的主要原因是
A . 宗教改革的完成
B . 海外殖民扩张
C . 德意志实现统一
D . 从法国获得巨额资金
11. (2分) (2017高一下·阿拉善盟期中) 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出现了这样一首顺口溜:“牛奶白白被倒掉,玉米当作木柴烧。
富人发疯去上吊,穷人饿得嗷嗷叫。
”出现上述现象的根源是()
A .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B . 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
C . 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
D . 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12. (2分) (2020高三下·临沂月考) 表3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亚国家加入的主要国际组织状况统计。
从中可以看出()
表3
(注:东亚主要包括中国、蒙古、朝鲜、韩国、日本5个国家。
)
A . 东亚国家区域合作的基础较为脆弱
B . 东亚国家间区域合作不断加强
C . 东亚是当今世界最活跃的经济区域
D . 东亚各国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
二、非选择题 (共4题;共67分)
13. (25.0分) (2020高一下·蚌埠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明清两朝……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都与中国发生了直接贸易关系。
清代进出口的商
品数量不断增加,且种类繁多,因而贸易商品流通值呈直线上升。
但明清时期的对外贸易政策总的趋势是内向保守的,以禁为主,并从未间断,有的时期还出现了重大发展。
据统计,在鸦片战争前的中西贸易活动中,西方诸国都表现了偏重中国物品的倾向,使中国常常处于贸易的出超地位。
——摘编自张增香《试论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的特色》
材料二:近代中国各年份进出口商品分类比重表(%)
——改编自严中平等《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14. (12分) (2018高二下·盐城期末) 台湾近代史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组成部分,有着特殊的发展轨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日陆军自海上分别登陆台湾西岸及南端,海军陷旗后(高雄),凤山不守,台南陷于重围。
刘永福以援断饷绝,事不可为,西去厦门。
十月二十一日,日军入台南。
不及万人的义勇军及黑旗军对抗数万人,明知势不可侔,仍能喋血奋战四月有余。
——郭廷以《中国近代史纲》
材料二:此次受降典礼,于1945年10月25日上午九时,在台北市中山举行。
依照受降书,台湾及澎湖列岛,全部交还中国。
现在台湾业已光复,我们应该感谢历来为光复台湾而牺牲的革命先烈,及此次抗战的将士,并感谢协助我们光复台湾的同盟国。
从光复台湾的筹划到受降接收的历史昭示,台湾与祖国大陆命运相连,两岸同胞荣辱与共。
今天,我们纪念台湾光复,回顾中华民族从屈辱中奋起的的斗争历史,展望中华民族的未来,对于推动两岸和平统一,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摘编自李永梅《光复台湾之筹划与受降接收》
完成下列要求: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并指出其历史意义。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台湾能够光复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峡两岸走向统一的历史必然性。
15. (15.0分)(2020·宜昌模拟)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差遣,即派遣,在古代特指离开本来职官而从事其他岗位的工作。
使职,可谓是差遣的一种,特指带
有“使”之头衔的差遣。
唐初中央有三省、六部、寺监等职官体系。
唐太宗时,随着形势变化,出现了一些使职,负责一些临时性质的差事,以弥补原有官制不足。
唐玄宗时,天下户口逃亡,免役者多伪冒。
检田括户工作量浩大,户部无法承担,监察御史宇文融“奏请检察伪滥,搜括逃户。
玄宗纳其言,因令融充使推勾。
”由此出现的推勾使、劝农判官等都是本官是御史的使职差遣。
诸使官有些长期沿置,逐渐演变成为正式机构或职官,如枢密使、宣徽使、客省使和三司使等,有些则因时因事因人而废立。
——摘编自李宜春《使职与差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迁的一个基本路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中前期使职差遣大量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中前期使职差遣产生的积极影响。
16. (15.0分)政治制度文明是一个社会政治文明的基本载体。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
“从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
材料二:(民众法庭的)审判员从所有公民中抽签产生……确立新选举法,特别是抽签选举和差额选举公职的做法,体现了机会均等、公开、公平的民主原则。
材料三:没有均衡,制度就会因缺乏必要的张力而松弛,如同长短不一的桌子难以支撑起平展的桌面一样。
因此,“均衡”对于政治制度文明来说,犹如大坝之于河水。
没有均衡,就没有制度,一项新的制度的建立,实际上就是形成一种新的权力或利益的均衡。
制度因有均衡而存在,也会因打破均衡而消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封建转帝制”这一转型时期的主要政治特征。
(2)根据材料二说明古代雅典公职人员的产生方式,这种方式体现了什么原则?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如何处处注重权力均衡的?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答案:4-1、
考点:
解析:
答案:5-1、考点:
解析:
答案:6-1、考点:
解析:
答案:7-1、考点:
解析:
答案:8-1、考点:
解析:
答案:9-1、考点:
解析:
答案:10-1、考点:
解析:
答案:11-1、
考点:
解析:
答案:12-1、
考点:
解析:
二、非选择题 (共4题;共67分)答案:13-1、
答案:13-2、
考点:
解析:
答案:14-1、
答案:14-2、答案:14-3、
考点:
解析:
答案:15-1、答案:15-2、
考点:
解析:
答案:16-1、
答案:16-2、答案:16-3、
考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