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重庆育才中学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监测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重庆育才中学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监测试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1.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甲乙丙丁
反应前的质量
10 5 0 60
(g)
反应后的质量
10 15 25 x
(g)
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丁反应15克
B.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C.甲是催化剂
D.该反应乙和丙质量比3:5
2.如图装置所示,胶头滴管中盛有液体a,广口瓶内盛有固体b,如果将a滴加到b
上后,气球会逐渐变瘪的是()
选项液体a 固体b
A.A B.B C.C D.D 3.物质存放在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大且变质的是()
①浓盐酸②浓硫酸③烧碱④食盐⑤生石灰
A.①B.②③⑤C.③⑤D.②③④4.下列变化中氧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的是
A.加热分解氯酸钾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C.分离液态空气制备氧气D.液氧变为气体
5.加钙牛奶中的“钙”是指
A.元素B.原子C.分子D.单质6.关于科学符号中数字“2”的含义,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N2:表示氮气分子的个数为2
B.+2
Mg O:表示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C.2Al:表示铝原子的个数为2
D.S2-:表示一个硫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显酸性的雨水都是酸雨
B.燃烧后有水生成的物质一定是氢气
C.使用金属外壳的用电器必须要接地线
D.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8.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快慢的说法错误的是()
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点燃红磷后要迅速伸入集气瓶中
B.把双氧水从分液漏斗迅速加入装有少量二氧化锰粉末的锥形瓶中
C.在试管中加入几小块大理石,先平放在试管口,再缓慢竖立起试管
D.把点燃的木炭放入燃烧匙内,由上而下缓慢伸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9.下列变化既不属于分解反应,又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高温氧化钙+二氧化碳B.铝+氧气−−→氧化铝A.碳酸钙−−−→
C .甲烷+氧气−−−−
→点燃二氧化碳+水 D ..氧化铝 −−−
→通电铝+氧气 10.用“
”和“
”分别代表两种不同单质A 2和 B 2 的分子,A 2和 B 2 在一定条件
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 X ,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在反应过程中 A 2 和
B 2 分子保持不变 B .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C .参加反应的A 2与 B 2 分子数之比为 3 :2
D .物质 X 含 4 种元素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11.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1)在厨房里蕴藏着许多化学知识。

①加碘食盐中的作用是 ____。

A 预防甲状腺疾病 B 预防贫血 C 预防骨质酥松 ②厨房中发生的变化属于缓慢氧化的实例 ____。

A 饭馊了 B 水果榨汁
③天然气已经走进千家万户,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式CH 4),天然气可用作燃料,其主要成分甲烷充分燃烧的产物是 _______ 和 _______ (填化学式)。

(2)食品中的化学
①食品包装中常充N 2以防腐.是由于N 2的化学性质 ____(填“稳定”或“不稳定”)。

②油条中的膨松剂是臭粉,化学名叫碳酸氢铵(NH 4HCO 3),其中N 的化合价是 _______。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12.如图是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装置。

试回答:
(1)盛在仪器A 中的物质常用红磷,用化学式写出该化学反应..........._________。

. (2)如果把A 中的红磷换成木炭,请问如何改进这个实验使之成功呢? 改进方案 改进原理 ______
_____
用化学式写出木炭燃烧的反应.............____________。

.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13.石灰石是主要矿产品之一,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测量当地矿石山石灰石中CaCO 3的质量分数,取一些矿石样品,并取稀盐酸200g ,平均分成4份,分4次进行实验,结果如下:
问:(1)哪几次实验中矿石有剩余?_____。

(2)表中m 的数值是_____。

(3)试计算这种石灰石中CaCO 3的质量分数_____。

(4)试计算这种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

14.小华同学在实验室用二氧化锰与氯酸钾混合加热,成功的制取并收集了几瓶气体。

(1)实验过程中,意外发现制得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该气体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后产生的气体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Ⅰ.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产生的气体只以单质形式存在;
Ⅱ.氯气
(Cl 2)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溶于水,且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Ⅲ.少量高锰酸钾固体溶于水成红色。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该气体为氧气;猜想二:该气体为_____;猜想三:该气体为氯气和氧气。

(实验探究)
(2)小明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D两瓶气体,将
带火星木条伸入C中;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
伸入D中
C中带火星木条复燃,D
中淀粉碘化钾试纸
_____。

猜想
三成

(反思与评价)
老师认为小明结论正确,而小华的不正确,原因是_____。

(拓展应用)
Ⅰ.若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后的少量固体,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滤液成红色,该现象说明该反应还生成了_____。

Ⅱ.通过实验证明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到一定温度,其中二氧化锰不仅能作为催化剂使氯酸钾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同时二氧化锰也能直接与氯酸钾反应,生成一种固体和两种气体,请根据以上分析,写出后一个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_____。

(知识迁移)
小明在实验时,联想到了渔民用过氧化钙(CaO2)增加鱼池中的含氧量,提出猜想。

(猜想)过氧化钙与水反应可制取氧气。

实验装置实验主要现象
试管中加入过氧化钙和水后,有少量细小气泡缓慢
放出,在导管口几乎收集不到气体。

实验结论:过氧化钙与水反应______(填“能”或“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

(反思)小林希望对此实验进行改进,使该反应加快,请你帮他提出合理化建议_____。

该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购得用于增氧的过氧化钙产品(杂质不含钙元素),标签如图所示。

试计算:
(1)过氧化钙中钙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2)该过氧化钙样品中,过氧化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写出计算过程)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
15.食醋是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其中含有醋酸(化学式为CH3COOH)。

请回答:
(1)醋酸由_____种元素组成,每个醋酸分子共含有_____个原子;
(2)醋酸中碳、氢两种元素质量比为_____;
(3)醋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精确到0.1%)
(4)120g醋酸中氧元素的质量为_____g。

16.为测定某铁粉样品(含少量木炭粉)中铁的含量,往盛有219g该盐酸的烧杯中不断加入铁粉样品,测得生成氢气质量与所加铁粉样品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1)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氢气的质量为g.
(2)6g铁粉样品中含铁单质的质量为g.
(3)求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1、B
【解析】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甲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乙反应前后的质量增加了15g﹣5g=10g,故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10g;同理可以确定丙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25g﹣0g=25g;由质量守恒定律,丁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质量为25g+10g=35g,故x的数值为60g﹣35g=25g。

【详解】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
A、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为35克,故A错误。

B、该反应的反应物为丁,生成物是乙和丙,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属于
分解反应,故B正确。

C、甲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C错误。

D、该反应乙和丙的质量比=10g:25g=2:5,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质量增加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质量不变的物质,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2、C
【解析】
如果将a滴加到b上后,气球会逐渐变瘪,说明外界压强大于装置内压强,二者混合消耗装置内气体、反应吸热或溶解吸热。

【详解】
A、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气球变大,故A错误;
B、过氧化氢溶液加入二氧化锰中产生氧气,气球变大,故B错误;
C、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气球变瘪,故C正确;
D、氯化钠溶于水几乎没有热量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3、C
【解析】
①浓盐酸有挥发性,质量变小;②浓硫酸有吸水性,质量增大,但是不会变质;③烧碱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会吸水潮解而且和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质量变大且变质;④食盐可能会吸水潮解,质量增大,但不会变质;⑤生石灰是氧化钙,氧化钙和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甚至进一步会变成碳酸钙,质量变大且变质。

故选C。

【点睛】
变质就是发生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

4、A
【解析】
A、氯酸钾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氧元素从氯酸钾中的化合态变成氧气中的游离态,故选项正确;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氧元素从氧气中的游离态变成五氧化二磷中的化合态,故选项错误;
C、分离液态空气是物理变化,元素的存在形式不变,故选项错误;
D、液氧升温气化时,变成气态氧气,元素的状态不变,故选项
错误。

故选A。

5、A
【解析】
加钙牛奶中的“钙”不是指原子、分子、单质,指的是元素,故选A。

6、A
【解析】
A、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N2中的“2”表示1个氮分子中含有2个氮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2
Mg O中的“2”表示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2Al中的“2”表示铝原子的个数为2,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1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S2-中的“2”表示一个硫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负电荷,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C
【解析】
A.由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溶解在雨水中,所以正常的雨水也显酸性,只有pH<5.6的雨水才称为酸雨,故错误;
B.甲烷燃烧也会生成水,故错误;
C.使用金属外壳的用电器必须要接地线,以防漏电时发生触电,故正确;
D.物体的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外,故错误。

故选C。

8、B
【解析】
A、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为防止集气瓶中的空气受热膨胀逸出,点燃红磷后要迅速伸入集气瓶,故A正确;
B、分液漏斗可控制滴加双氧水的速度,控制反应速率,如果迅速加入装有少量二氧化锰粉末的锥形瓶中,反应太剧烈,难于控制,故B不正确;
C、在试管中加入几小块大理石,先平放在试管口,再缓慢竖直试管,以免打破试管,故C正确;
D、为了让木炭燃烧现象更明显和更充分,应把点燃的木炭由上而下缓慢伸入集满氧气
的集气瓶中,以免氧气受热扩散,故D正确。

故选B。

9、C
【解析】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是化合反应;由一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是分解反应。

【详解】
高温氧化钙+二氧化碳,属于分解反应,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A.碳酸钙−−−→
B.铝+氧气−−→氧化铝,属于化合反应,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点燃二氧化碳+水,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此选项符C.甲烷+氧气−−−−→
合题意;
通电铝+氧气,属于分解反应,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氧化铝−−−→
故选C。

10、B
【解析】
A、由图可知,反应过程中A2和B2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组为BA3分子,故错误;
B、由图可知,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故是化合反应,故正确;
C、由图可知,3个A2分子与1个B2分子反应生成2个BA3分子,故错误;
D、由图可知,物质X含有2种元素,故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11、A A CO2H2O(顺序可颠倒) 稳定-3
【解析】
(1)①加碘食盐中的作用是预防甲状腺疾病,故选A。

②饭馊了属于缓慢氧化,故选A。

③甲烷充分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化学式为CO 2和H2O。

(2)①食品包装中常充N2以防腐,是由于N2的化学性质稳定。

②碳酸氢铵化学式为NH4HCO3,组成化合物的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碳酸根离子的化合价为-2价,设N的化合价是x,
+⨯+++⨯,x=-3,故N的化合价是-3价。

x+(1)4(1)(-2)3=0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12、P+O 2−−−−
→点燃P 2O 5 把水槽中水改为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会把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吸收,使钟罩内气压下降 C+O 2−−−−
→点燃CO 2 【解析】
(1)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磷,符号表达式为P+O 2−−−−→点燃P 2O 5,故填:P+O 2−−−−
→点燃P 2O 5。

(2)A 中的红磷换成木炭,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影响钟罩内气压变化,无法测定氧气体积分数,可把水槽中水改为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会把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吸收,使钟罩内气压下降,进而测定氧气体积分数,木炭燃烧符号表达式为,
C+O 2−−−−
→点燃CO 2 故填:把水槽中水改为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会把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吸收,使钟罩内
气压下降;C+O 2−−−−
→点燃CO 2。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13、第3和第4 4.4 80% 29.2% 【解析】
(1)可根据加样品的质量与生成CO 2的变化关系判断哪几次实验中矿石有剩余; (2)从2与3两次得到CO 2质量的不同判断出第3次实验中盐酸已经反应完,样品已经过量;
(3)可从表格中选取样品全部反应完的实验数据,根据CaCO 3与HCl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 3+2HCl=CaCl 2+H 2O+CO 2↑,用生成CO 2的质量计算出样品中CaCO 3的质量,再计算出石灰石中CaCO 3的质量分数;
(4)从表中信息可知第三次盐酸以反应完全,根据CaCO 3与HCl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 3+2HCl=CaCl 2+H 2O+CO 2↑,用第三次生成CO 2的质量计算出所消耗HCl 的质量,再计算出盐酸的质量分数。

【详解】
(1)由实验1、2可知每5g 样品完全反应能得到1.76gCO 2气体,第3次实验又加入5g 样品只比2多产生了0.88gCO 2气体,说明样品有剩余,稀盐酸不足。

所以第3和第4次反应中矿石有剩余;
(2)由第3次实验可知15g 样品盐酸已经不足了,继续增加样品反应不进行,所以m 仍是4.4g 。

(3)设第1次实验中样品中的碳酸钙的质量为x ,
3222CaCO +2HCl =CaCl + 10 H O 0
44 +CO x 1.76g ↑
10044=x 1.76g
x =4g 该石灰石样品的纯度为:4g 5g
×100%=80% (4)设第3次实验中消耗HCl 的质量为x ,
3222CaCO +2HCl =CaCl + H 7O 3
4 +C g O 44.4x ↑
7344=4.4g
x x =7.3g 该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3g 25g
×100%=29.2% 【点睛】
掌握质量守恒定律。

14、氯气 一 变蓝 氯气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高锰酸钾 MnO 2+KClO 3ΔKMnO 4+O 2+Cl 2 不能 加热过氧化钙和水的混合物(或向过氧化钙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催化剂) 5:4 72%
【解析】
[查阅资料]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气体可能是氧气,也可能是氯气,还可能是氧气与氯气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1)用排水集气法收集A 、B 两瓶气体,将带火星木条伸入A 中;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B 中,观察到A 中带火星木条复燃,B 中淀粉碘化钾试纸不变色,这说明气体中含有氧气,没有氯气,可见猜想一正确;
若猜想三正确,即气体是氧气与氯气的混合物,所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 、D 两瓶气
体,将带火星木条伸入C 中,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D 中,会观察到C 中带火星木条复燃,D 中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反思与评价]老师认为小华的结论不正确,原因是氯气能够溶于水,利用排水法收集时,即使反应生成氯气,也会溶解在水中;
[拓展应用]Ⅰ.若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后的少量固体,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滤液成红色,该现象说明反应还生成了高锰酸钾,这是因为高锰酸钾溶于水形成红色溶液;
Ⅱ.在加热的条件下,二氧化锰和氯酸钾反应生成高锰酸钾、氧气和氯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MnO 2+KClO 3ΔKMnO 4+O 2+Cl 2;
[知识迁移]实验结论: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氧气的速率太慢,所以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
反思:根据过氧化钙(CaO 2)室温下稳定,在300℃时分解成氧气,由此可知加热过氧化钙和水的混合物有可能会使反应加快,因此实验的改进方法有加热过氧化钙和水的混合物(或向过氧化钙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催化剂);
(1)过氧化钙中钙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40:(16×
2)=5:4; (2)该过氧化钙样品中,过氧化钙的质量分数=4040g 100%40+162100%72%100g
÷⨯⨯⨯=。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
15、3 8 6:1 53.3% 64g
【解析】
(1)醋酸由碳氢氧3种元素组成,每个醋酸分子共含有1+3+1+1+1+1=8个原子; (2)醋酸中碳、氢两种元素质量比为(12×2):(1×4)=6:1;
(3)醋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2131621216161
+⨯++++⨯×100%≈53.3%; (4)120g 醋酸中氧元素的含量是120g ×16026⨯×100%=64g 。

故答案为:
(1)3;8;
(2)6:1;
(3)53.3%;
(4)64g。

16、(1)0.6;(2)5.6;(3)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33%
【解析】
试题分析:(1)由图象可知最终生成氢气的质量是0.6g;
(2)依据图象可知6g样品生成的氢气质量是0.2g;
设6g样品中铁的质量是x,反应的氯化氢的质量是y
Fe+2HCl═FeCl2+H2↑
56 73 2
x y 0.2g
x=5.6g y=7.3g
(3)故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33%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点评:解答此类问题的根本点在于对反应图象的曲线进行分析,曲线的折点表示此时恰好完全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