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高分辨率地震勘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资料处理
好的高分辨率地震剖面应具备以下条件: (1) 剖面信噪比较高,主要同相轴能可靠地追 踪; (2)波组特征清楚,没有明显的延续相位; (3) 频率成分丰富,既有低频的反射,也有高 频反射,尽管他们可能连续性较差; (4) 偏移正确,没有明显的划弧现象,没有明 显的过偏移或欠偏移现象; (5) 具有较宽的频谱,且有丰富的低频成分, 10Hz的振幅不小于—6dB ;在有效频宽范围内没有 明显的噪音,对于高分辨率地震来说,高截止频率 应达到80—100Hz左右。
一、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的意义
一、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的意义
高分辨率地震的优越性: (2)含气层的直接标志——亮点和平点 当砂、泥岩的阻抗差别不大时,含气层顶面将 有亮点出现,而气水界面处则应有平点;但由于气 层顶面与气水界面之间的距离一般都很小,特别是 地层倾角较小时,常规地震是很难分辨的。地震分 辨率提高后,就有可能同时得到亮点和平点反射。 海洋石油总公司应用亮点加平点的直接标志,在 莺歌海盆地勘探天然气时,钻探4个构造,成功率达 100%,并应用平点圈定气田的含气范围,确定气水 界面,有效地减少了评价井数量,获得巨大的成功。
调谐厚度:调谐振幅对应的地层厚度为 λ*/4 , 此厚度为调谐厚度。 定义:调谐振幅对应的地层的调谐厚度定义 为垂向分辨率。
二、基本原理 1.垂向分辨率 (3)用时间域雷克子波的褶积模型
来讨论垂向分辨率 (a)零相位子波的概念 主周期的宽度b:最大振幅两侧极小值之间的时 间长度。 主瓣:主周期内的波形 旁瓣:主周期外的波形 主峰振幅:主周期内的最大振幅 影响子波分辨率的三个因素: 主波峰:宽度越窄,分辨能力越高 边峰比:比值越小,越有利于分辨 边侧振荡:它的振幅越小,越能提高分辨率
二、基本原理
1.垂向分辨率
(3)用时间域雷克子波的褶积模型
来讨论垂向分辨率 (b)雷克子波的参数
子波的宽度(主周期):b 子波的半宽度(波峰到波谷的时 差):b/2 峰值频率(振幅谱中振幅极大值对 应的频率):fp 波的优势频率(主周期的倒数): fb 子波主周期内波形两个拐点的时间 间隔:tR 频带宽度:频谱分析图
P0
P= 1 1 2
R
可见,信噪比越高,越接近无噪分辨率Po 。
二、基本原理
1.垂向分辨率
以上仅是理论上的讨论,实际工作中,对信噪 比的定量计算、对分辨率的定量计算都是不大现实 的;理论公式也不尽合理,如假设信噪比为 0.5, 信号已完全淹没在噪音中,这样的地震资料是不能 解决任何地质问题的,但按理论计算,P =Po /5 , 还有一定的分辨率;这显然是不合理的。理论上的 讨论是为了强调信噪比的重要性,不能为了提高分 辨率而降低信噪比;为了正确处理信噪比与分辨率 的问题,还是要从噪音分析人手,具体问题具体解 决。
地震勘探新方法技术
第一讲:高分辨率地震勘探
参考文献
1. 李庆忠,走向精确勘探的道路——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系统工 程剖析,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
2. 俞寿朋,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 3. 钱绍湖,高分辨率地震采集技术,中国地质大学,1999 4. 何海漪,海上高分辨率地震技术及其应用,地质出版社, 2001
三、资料采集
1.震源:激发出高频、宽频 炸药震源 非炸药震源 2.采集系统 较大的动态范围 较小的时间采样率 高频检波器
三、资料采集
3.采集参数 最大炮检距 道距:小道距 组合参数:组合形式、组合个数、组内距、基距 偏移距和覆盖次数:避开面波、n=30 4.四高四小: 高时间采样率、高宽频带接收、高 次覆盖、高 检波器频率; 小道距、小偏移距、小组合基距、小药量激发。
3. 利用薄层的振幅效应,确定储集层的厚度 调谐振幅解释图
六、资料应用
4. 砂体追踪
六、资料应用
5. 确定油水 分界面
【总结1】提高分辨率的基本概念
1.要提高勘探精度必须在提高信噪比的同时,努 力提高分辨率。
2.频带愈宽分辨率愈高,零相位子波分辨率最高。
3.分辨率与频宽成正比这句话虽然不错,但是并 不能光看频宽数值愈大愈好,还要注意不要丢掉低 频成分。 4.不同的频率成分有不同的用处,缺了那一部分 都不成。 5.对于查明地下5m到30m厚度的砂层来说,最重要 的频段是l0一160 Hz.
二、基本原理
2.横向分辨率
地震波横向分辨最小地质体的宽度。 第一菲涅尔带:相距 1/4 主波长的两个波阵面上限 定的一个范围。 第一菲涅尔带的半径: 1/2 第一菲涅尔带,横向所 能分辨的最小距离,即水平分辨率。
高分辨率地震勘探
一、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的意义 二、基本原理 三、资料采集
四、资料处理 五、资料应用 六、总结 七、思考题
高分辨率地震的意义远远不限于分辨两个相邻 的物体,而是为油气勘探提供更多的、更精细的地 质信息。因此,对油气勘探而言,地震分辨率是指 精细而且正确反映地下地质情况的能力;这种分辨 能力是通过地震波同相轴的分离、组合、延伸、相 互接触关系、振幅、频率变化而表现出对地下多个 (不仅是两个)地质体的地层及其之间的关系、沉积 相、岩性、含油气性等对油气勘探至关重要的地质 信息。因此,地震分辨率不仅仅是一个纯物理概念, 而是一个地球物理概念。
高分辨率地震勘探
一、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的意义 二、基本原理 三、资料采集
四、资料处理 五、资料应用 六、总结 七、思考题
四、资料处理
1.叠前高分辨率资料处理 a. 提高信噪比:压制相干噪声和随机噪声
四、资料处理
b. 叠前反Q滤波(Q补偿):保护和拓宽低频 做好速度分析和动静校正:高分辨率高精度速度 分析、高保真高精度速度分析。
二、基本原理
1.垂向分辨率 ( 3 ) 用时间域雷克子波的褶积
模型来讨论垂向分辨率 ( c ) 瑞 雷 准 则 ( Rayleighs Criterion) 把 b/2 值称为垂向分辨率的极限。 t = b/2 = 1/(2.6fp) fb=1/b fp=0.77fb △h = V*t/2 = V/ ( 4fb ) =λb/4
二、基本原理 1.垂向分辨率
(2)用薄层的振幅响应来讨论垂向分辨率 楔状模层的振幅响应来讨论垂向分辨率 调谐振幅:当楔状模型厚度较大时,上下界面 初至相反的反射子波在时间上可分辨;随着厚度变 小,两波逐渐靠拢,△t=T*/2,两波必然同相叠加, 使复合波的合成振幅比单个子波增大一倍。 △h = V△τ/2 = VT*/2/2=λ*/4
四、资料处理
2.叠后分辨率资料处理 偏移处理(二维叠前深度偏移)
四、资料处理
2.叠后分辨率资料处理 偏移处理(三维叠前深度偏移)
四、资料处理
2.叠后分辨率资料处理 偏移处理(三维叠前深度偏移)
四、资料处理
2.叠后分辨率资料处理 偏移处理(三维叠前深度偏移)
四、资料处理
地震成果剖面的质量控制可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目 测法检查,包括检查处理流程的合理性,观看剖面 偏移归位的情况,看信噪比、被组特征等;二是做 分频扫描,通过分频扫描可以了解地震的分辨率, 同时也可了解剖面的信噪比及其随频率变化的情况。
二、基本原理
1.垂向分辨率
分辨率与信噪比 任何地震资料都是以一定的信噪比为基础的,没有 一定的信噪比,地震信号淹没在噪音之中,就不可 能解决任何地质问题,更谈不上什么分辨率了。前 面的讨论,都是假设无噪声情况下的分辨率,实际 资料总是有噪音的,所以实际分辨率总是比理论计 算的分辨率低一些。
二、基本原理
四、资料处理 五、资料应用 六、总结 七、思考题
二、基本原理
1.垂向分辨率
(1)用薄层顶底反射波能否被分开来 讨论垂向分辨率 在地表同一点所接收的薄层顶底两个反射波的 时差△ τ与波延续时间△ t 的比值的大小来定义。
二、基本原理
二、基本原理
1.垂向分辨率
a) △t 一定,增加△τ,使得△t < △τ:横波勘探 b) △τ一定,减小△t,使得△t < △τ:压缩子波(反 褶积、分频补偿) 当△t = △τ时: △h = V△t/2 = nT*V/2=nλ*/2 n为相位数
一、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的意义
高分辨率地震的优越性: (4)岩性预测 岩性预测的方法之二是根据反射特征属性参数 如瞬时振幅、瞬时频率、瞬时相位等,或根据反演 剖面的波阻抗特征来判断岩性,在有井标定的情况 下,应用反演的波阻抗剖面判断岩性是比较准确的。
高分辨率地震勘探
一、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的意义 二、基本原理 三、资料采集
二、基本原理
1.垂向分辨率 (3)用时间域雷克子波的褶
积模型来讨论垂向分辨率 ( d ) 雷 克 准 则 ( Rickers Criterion) 把 tR 值称为时间分辨率 的极限 tR = 1/(3.0fp) tR = 1/(2.3fb) △h = tRV/2 =λb/4.6
二、基本原理
1.垂向分辨率
四、资料处理
近道15道叠加的结果及其频谱和全部60道叠加的 结果及频谱。
从图分析对比可 见,对于低频信 号,两者差别不 大,如实线箭头 所示;对于高频 信号,两者差别 较大,左图中复 合波明显分开(如 虚线箭头所示), 而右图则不能分 开,是分辨率较 低的表现
四、资料处理
2.叠后分辨率资料处理 叠后谱白化处理:分频处理、时频分析 子波整形反褶积 高信噪比处理(高保真去噪) 振幅频率补偿
高分辨率地震勘探
一、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的意义 二、基本原理 三、资料采集
四、资料处理 五、资料应用 六、总结 七、思考题
五、资料应用
1.高分辨率资料的解释 2 .高辨率资料的应用(岩性勘探及储层横向预 测) 寻找小幅度构造、地层岩性圈闭 3. 利用薄层的振幅效应,确定储集层的厚度 调谐振幅解释图
六、资料应用
1.垂向分辨率
分辨率与信噪比 对于有噪音情况下的地震分辨率,前人已有较多 的论述,且大多数是基于 Widess 的定义;但计算总 能量时,包括了地震信号的能量和噪音的能量。这 样,总能量增加了,信号主极值能量与总能量之比 就小了,即分辨率降低了。假设无噪情况下的分辨 率为Po,则信噪比为R时的分辨率为:
【思考题】
(1)纵向分辨率和横向分辨率的含义? (2)如何激发出高频、宽频的子波? ( 3 )高分辨率勘探中,何为“四高四小” 工作方法? (4)何为“三高”处理?
高分辨率地震勘探
一、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的意义 二、基本原理 三、资料采集
四、资料处理 五、资料应用 六、总结 七、思考题
一、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的意义
如右图所示,高分辨 率地震剖面上,上覆 地层层层上超非常清 楚,水道、前积的斜 坡扇及其之间的关系 也很清楚。而这些在 常规地震剖面上是很 难看出来的。
一、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的意义
大庆油田物探公司通过岩心观察、测井资料的微 相解释,对比分析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发现高分辨 率地震剖面上那些不规则的杂乱同相轴多数是地下 沉积微相的反映,总结出一套根据高分辨率地震剖 面同相轴的反射特征划分油层沉积微相的方法,取 得较好的地质效果。
一、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的意义
高分辨率地震的优越性: (3)层序地层学及沉积相研究 由于分辨率的提高,一些原来复合的波分离了, 原来很弱的波组加强了,反射同相轴也增多了,因 而更清晰地表现了上超、下超等地层接触关系,层 序界面之间的内部反射结构也更清楚,有利于层序 地层学的精细解释和沉积相分析。
一、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的意义
一、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的意义
高分辨率地震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精细的构造解释 由于分辨率的提高,地震剖面更清晰,小断层、 小幅度构造、水道等细微的地质现象都表现出来了, 有利于精细的构造解释,如莺歌海盆地LT31—2构造, 就是应用高分辨率地震后在地层上倾方向发现一条 深切谷,形成上倾方向的封闭,侵蚀面与地层界面 共同形成一个背斜圈闭;在南海东部,曾应用高分 辨率地震寻找小幅度背斜,取得很好的效果;江汉、 苏北也应用高分辨率地震解决了小断层、小断块以 至砂岩体的问题。
高分辨率地震资料 不能没有低频,没 有低频的高分辨率 是假高分辨率,会 造成地质解释的误 解和反演的错误, 同时降低了地震剖 面的可解释性。其 实,拓宽低频能更 有效地提高地震资 料的分辨率,
四、资料处理
c.不叠加或少道叠加方法 采用处理方法确实能提高分辨率。拟合剖面的频 率明显高于常规叠加。在没有足够高的信噪比的情 况下,采用少道叠加方法也能得到较好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