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教案-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最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第三单元复习课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氧化剂、还原剂等概念,并能够正确判断氧化剂、还原剂及其量的关系。
2.使学生理解离子反应的本质。
3.使学生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应用以及有关燃烧热的计算。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重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离子反应的本质;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应用;有关燃烧热的计算。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重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离子反应的条件
第二课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燃烧热和中和热
【教学方法】
练习法、归纳对比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言】在第三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通过学习你对化学反应有了哪些更加深人的认识则由学生讨论回答)下面我们一起复习本单元知识。
【板书】第三单元复习课
一、氧化还原反应
【提问】如何确定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它们之间有何关系?
【板书】(边回答,边板书)
【强调】电子得失(或转移)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学习中要抓住这一本质,理解上述有关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练习二】已知常温下,在溶液中能发生如下反应:
16H++10Z-+2XO4-=2X2++5Z2+8H2O
R2+2M2+=2M3++2R-
2R-十Z2 = R2+2Z-
由此推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各粒子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XO4->Z2>R2>M3+
B.各粒子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X2+>Z->R->M2+
C.XO4-+5M2++8H+= X2++5M3++4H2O可以进行
D.2M3++2Z- = Z2+ 2M2+可以进行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练习并分析解答,师生评价。
【点拨】1.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
因此,氧化性:XO4->Z2>R2>M3+,还原性:M2+>R->Z->X2+。
2.反过来看:只有氧化性强的物质生成氧化性弱的物质,或者还原性强的物质生成还原性弱的物质的反应才能够发生。
因此,选项C的反应可以发生,而选项D的反应则不能发生。
3.注意审题。
本题要求选错误的说法,因此答案为BD。
【练习2】在11P + 15CuSO4 + 24H2O = 5Cu3P+6H3PO4+15H2SO4反应中,氧化剂为
,还原剂为。
lmol Cu2+能氧化P的物质的量为mol。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练习并分析解答,师生评价。
【点拨】1.要注意P在反应中既升价又降价,因此,P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uSO4
中铜元素的化合价降低,CuSO4也是氧化剂。
2.求被lmol Cu2+氧化的P的物质的量时,可以直接根据lmol Cu2+所得到的电子数等于被它氧化的P所失去的电子数计算,即:n(P)=lmol×1÷5=0.2 mol。
【练习3】某溶液中Cl-、Br-、I_三者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2:3,通人一定量的Cl2,当反应完后,该比值为3:2:1,则反应的Cl2和原溶液中I-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若通入Cl2后溶液中Cl-、Br-、I-三者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x:3:4,则 x= 。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练习并分析解答,师生评价。
【点拨】1.还原性:I->Br-,当通入Cl2时,I-首先被氧化,且只有当I-全部被氧化后,Br-才会被氧化。
由于本题中I-仍有剩余,因此Br-尚未被氧化。
这是解本题的关键所在。
2.注意审题。
第一问求反应的Cl2和原溶液中I-的物质的量之比。
答案为1:3。
3.求第二问时,由于Br-的量不变,可将原比值变为3:6:9,反应后比值变为y:6:8,根据Cl2+2I-=2Cl_+I2可知:I-的物质的量减少1,则Cl-的物质的量必增加1,y=3+1=4,因此,反应后三种离子的比值为4:6:8,即2:3:4,x=2。
【板书】二、离子反应的本质及其应用
【提问】离子反应的本质是什么?有哪些具体应用?
【板书11.离子反应的本质:某种反应物的离子浓度减小。
2.应用:判断离子反应能否发生;判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练习 4】常温下,某溶液中水电离出的 c(OH-)=1×10-12 mol/L,在此溶液中一定能够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CH3COO-、Ca2+、Cl-、NO3-B.NH4+、I-、Ba2+、Cl_
C.Na+、HCO3-、K+、Br-D.K+、Cl-、Na+、NO3_
【师生活动】学生分析、回答,教师点评。
【点拨】水电离出的c(OH-)=1×10-12mol/L,比纯水电离出的OH-离子浓度(1×10-7mol/L)小,说明溶液中的溶质为酸或碱。
因此,本题应选择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均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即D选项。
【练习5】下列离子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
A.AlO2-、Cl-、H+、Na+B.H+、Na+、Fe2+、NO3-
C.Fe3+、Cl-、I-、K+D.Na+、SO32-、S2-、Cl-
【点拨】1.要了解常见的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组。
如:Fe3+和I-;H+、NO3-和Fe2+等。
2.注意审题。
选项 A中AlO2-和H+虽然不能共存,但二者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故正确答案为B、C。
【小结】1.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既互相对立,又互相统一,氧化剂所得的电子是由还原剂提供的。
氧化剂得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是氧化还原反应计算的依据。
2.理解和掌握离子反应的本质有助于正确分析离子反应能否发生,以及正确判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作业】复习题一、1,3;二、1,2,3,4,5。
【板书设计】
第三单元复习课
一、氧化还原反应
二、离子反应的本质及其应用
1.离子反应的本质:某种反应物的离子浓度减小。
2.应用:判断离子反应能否发生;判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第二课时
【引言】化学反应中既有物质变化,又有能量变化。
本节课继续复习反应热和热化学方程式。
【板书】三、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应用
【投影】填写下表:热化学方程式和化学方程式的比较
【学生活动】学生独立填写表格。
【练习丑】常温常压下,1g H 2在足量Cl 2中燃烧生成HCl 气体,放出 92.3 kJ 的热量,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H 2(g) + Cl 2(g) = 2HCl(g);△H=-92.3 kJ/mol
B .21H 2(g)+ 2
1Cl 2(g) = HCl(g);△H=+92.3kJ/mol C .H 2+Cl 2=2HCl ;△H=-184.6kJ/mol
D .2HCI(g)=H 2(g)+Cl 2(g);△H =+184.6kJ/mol
【师生活动】学生分析回答,教师点评。
【强调】1.△H 的单位为kJ/mol ,放热为“-”,吸热为“+”,数值必须与化学计量数相对应。
2.在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注明各物质的状态。
3.正反应若为放热反应,则其逆反应必为吸热反应,二者△H 的符号相反而数值相等。
【练习 2】0.3mol 的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B 2H 6)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三氧化二硼和液态水,放出649.5 kJ 热量,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
又已知:H 2O(l)=H 2O(g);△H =+44 kJ/mol ,则 11.2 L(标准状况)乙硼烷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 kJ 。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练习,并分析解答,师生评价。
【点评】1.应首先求出lmol 乙硼烷燃烧放热为2165 kJ ,并写出热化学方程式:B 2H 6(g)+3O 2(g)=B 2O 3(s)+3H 2O(l);△H=-2165 kJ/mol 。
2.乙硼烷与O 2反应,生成3 mol 液态水,放热为2165kJ ,3 mol 液态水变为气态吸热为
44 kJ/mol×3mol =132kJ,则0.5 mol乙硼烷燃烧放热为(2165kJ-132kJ)×0.5=1016.5 kJ。
【板书】2.燃烧热和中和热的比较
【投影】
燃烧热和中和热的比较表(表中内容由学生填写)
【师生活动】由学生填写表格,师生评价。
【练习 3】甲硅烷(SiH4)是一种无色液体,遇到空气能发生爆炸性自燃,生成SiO2和水。
已知室温下 10 g甲硅烷自燃放出热量446 kJ,表示其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甲硅烷的燃烧热为。
【强调】1.在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可燃物的化学计量数必须为1,与反应方程式对应的反应热即为燃烧热。
2.燃烧热为1427.2 kJ/mol。
必须有单位,不能写“-’号。
【练习4】已知NaOH(aq)+HCl(aq)=NaCl(aq)+H2O(l);△H=-57.3 kJ/mol,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浓硫酸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lmol水时放热57.3 kJ
B.含lmolH2SO4的稀硫酸与足量稀NaOH溶液中和后,放热为57.3 kJ
C.1L 0.lmol/L CH3COOH与1L 0.lmol/L NaOH溶液反应后放热为5.73 kJ
D.1L 0.lmol/L HNO3与 1L 0.l mol/L NaOH溶液反应后放热为 5.73 kJ 【师生活动】学生分析回答,师生评价。
【强调】只有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中和生成 lmol H2O(l)时放出的热量才为 57.3 kJ。
【练习 5】一定条件下,合成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
H=-92.4 kJ/mol。
相同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加人lmol N2和3mol H2,充分反应并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92.4 kJ(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原因是。
【师生活动】学生解答,教林点评。
【点拨】1.热化学方程式中的△H,是按照化学计量数所表示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完全反应后的反应热。
2.合成氨为可逆反应,反应并达平衡时 lmol N2和 3 mol H2不可能完全反应生成2 mol NH3,因此,放出的热量一定小于 92.4 kJ。
【小结】学习中要抓住热化学方程式和化学方程式的区别,燃烧热和中和热的区别,通过比较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掌握有关的计算。
【作业】复习题一、4,二、6,三、四。
【板书设计】
三、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应用
2.燃烧热和中和热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