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实验班)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育才学校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实验班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计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让创新成为走向未来的不竭动力。
当前,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其重要特点是重大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加快。
同以往历次科技革命相比,这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以指数级而非线性速度展开。
面对重大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努力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我国科技创新已步入以跟踪为主转向跟踪和并跑、领跑并存的新阶段。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根本在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要瞄准经济竞争力的关键、消费升级的方向、供给侧的短板、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统筹部署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突破关系国计民生和经济命脉的重大关键科技问题。
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一是激活“企业实验室”的创新功能。
弘扬以创新为核心的企业家精神,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二是促进传统企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
传统企业要积极同互联网接轨,以数字经济、智慧经济引领企业转型发展。
三是推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互补创新。
国有企业具有科研人员集中、研发能力较强等特点,应发挥国有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充分发挥民营企业机制灵活、市场嗅觉敏锐的优势,努力形成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分工合作、协力发展的互补创新格局。
奏好政府职能“退、放、进”三部曲。
通过“退”,减少政府部门对创新资源的直直接分配、对市场导向明确的创新活动的干预;注重“放”,凡是市场机制能够实现或社会组织能够替代的服务功能,政府部门都可以放手,大力发展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创新服务机构和组织;实现“进”,着力加强统筹协调和顶层设计,建立统一的资助平台、信息平台、监管平台。
提升科技创新的效率。
一是促进成果转化。
要促进科技进步同经济发展深度
融合,实现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三级跳”。
二是深化体制改革。
加快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深化高校和科研院所改革,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
三是强化创新激励。
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加强知识产权开发利用和保护,加快建设一支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
(摘编自《让创新成为走向未来的不竭动力》,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当今中国重大颠覆性技术涌现,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加快,科技创新进入新的阶段。
B. 如果解决供给侧短板、社会发展瓶颈等问题,就一定能全面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
C. 不管是市场机制能够实现,还是社会组织能够替代的服务功能,政府都要减少干预。
D. 促进成果转化、深化体制改革、强化创新激励,是提升我国科技创新效率的有力手段。
2.下列对原文的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开篇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让创新成为走向未来的不竭动力,有统摄全篇的作用。
B. 文章采用对比的手法,阐述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还低于世界科技革命、产业变革水平。
C. 文章着重从企业、政府职能、提升科技创新效率方面,阐述我国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措施。
D. 文章整体思路是先总后分,先综述创新的地位及迫切性,接着分述实现自主创新的途径。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我们只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应对世界科技革命挑战。
B. 如果突破关系国计民生和经济命脉重大科技问题,就说明我国达到领先世界的创新水平。
C. 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要积极同互联网接轨,从而达到转型发展的目的。
D.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都有各自优势,要充分发挥它们在创新机制中的作用,从而形成互补。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就要那棵树
伍中正
米唐的门口长着一棵树。
树是樟树,枝繁叶茂,像一大团无法握住的云。
米唐常常对那棵树一望好半天。
她在树下唱歌,在树下写字,还在树下跳舞。
米唐娘看见了,说,米唐不唱了,该吃饭了。
米唐就不唱了。
米唐娘说,不写字了,该去撒把鸡食。
米唐就不写了。
米唐娘还说,米唐,不跳了,该去园子里剥些菜叶来。
米唐就蹦蹦跳跳去了菜园。
米唐考进了城里的学校。
那棵树成了米唐学费的一少部分。
凑学费的那些日子,米唐娘就想到了门前的樟树。
当米唐娘的身后跟着几个肩背锄头手拿斧锯绳索的人时,米唐就知道,再怎么挽留这棵树也迟了。
那一大团无法握住的云倒下来的时候,米唐远远地站着,买树的人也远远站着。
①树一倒地,米唐抓着一根枝就哭起来。
买树的人见了,劝她:米唐,别哭了,不就一棵树么?
那些挖树的民工也跟着帮腔:再说,树就栽在离你学校不远的地方,你还可以去看!
米唐就渐渐地住了哭。
买树的人示意那几个人锯断了一些树枝。
树枝脆裂的声音很响,响在米唐空旷的屋前。
树让一家工厂买走,那家工厂在城里。
米唐看见那棵脱光了衣服的樟树走上了去城里的路。
米唐在樟树生长的地方,又开始唱歌。
米唐娘听了,说,米唐,不唱了,你比娘幸运,树到了城里,你还在城里能看见,娘就真的看不见了。
②娘的话,又说出了米唐的眼泪。
米唐沿着那棵树走过的路,进了城。
米唐念书的学校,隔那家工厂不远,也就是隔那棵树不远。
米唐下了课,就对那家工厂望,就对那棵树望。
星期天,米唐就去看那棵樟树。
米唐看见樟树栽在厂门口。
厂子里的人很讲究,还为樟树搭了远看近看有点黑的凉棚,树很快就活了过来。
米唐还看见有一个人还在为树浇水。
渐渐地,米唐就跟浇水的那个人熟了。
浇水的是老魏。
米唐每次走的时候,就跟老魏说,魏叔,很感谢你,过几天来看你。
说完,米唐就默默走开。
再出去,米唐邀了个有照相机的女生。
在树下,那个女生为米唐照了好几张照片。
米唐回到家。
米唐就高兴地对娘说,娘,那棵树长得好好的,还发了芽。
说完,米唐还拿出了在树下照的照片。
娘听了看了跟着高兴。
米唐说,娘,往后,我还要买回那棵树!
米唐还到那棵树下去。
接纳城市的阳光和雨水,樟树完全活过来了,再没有那黑黑的凉棚遮盖它美丽的身躯。
米唐站在树下,老魏还在为那樟树浇水。
只是那些从厂里出来的人,边走边说,有的人说到了树,说到了厂长,说厂长不应该拿职工要发的福利去买树,说这厂弄不好就要垮了。
老魏看看他们走远,才对米唐说,米唐,这厂子怕不行了。
米唐问,魏叔,厂里的人往后会不会对这棵树起坏心?
老魏说,工人情绪不稳,说不定哪。
米唐“啊”了一声。
米唐很艰难地从那棵树下走回了学校。
米唐从那所学校毕业后就恋爱了。
米唐领着男友走向那棵树。
站在那棵树前,米唐停下步,用手指着那棵树枝说,你看你看,那棵枝上还歇了一只黑鸟。
男友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漫不经心地看了一眼。
米唐说,你多看一眼,就不行?男友说,行。
男友就紧紧地盯着那棵树。
那树上的一只鸟让他盯飞了。
这个时候,米唐很幸福,也很沉醉。
③这个时候,米唐的眼里就有一些晶亮的泪水。
城市这么大,这么繁华。
米唐最喜欢的地方就是那棵树下。
她经常把男友带到那棵树下。
她看见那些从城市吹来的风,一阵一阵地翻看樟树的叶片;她看见那些枝头落下的叶片很眷恋地飘向大地;她还看见老魏很坦然地在树下做最后的守望。
男友说,米唐,恋爱的地方多着呃,你再换个地方行不行?
④米唐的眼里浸着泪水说,这棵树就是我家原来门口的那棵树,我想让她回家!
男友说,行。
米唐门口的樟树又回来了。
米唐也请人给那棵樟树搭了凉棚。
她还对娘说,娘,有空的时候,给树浇上水。
米唐走后,村里有人和米唐娘坐在屋里聊天,聊着聊着,就聊到了门口的樟树:米唐娘,你家米唐能耐呃,那棵你舍不得卖的树,又给你弄回来了!
米唐娘说,当日挖门口的樟树时,我家米唐还在树下哭呃。
我就晓得她舍不得,说不定她还要把这棵树要走呢。
米唐娘说完,两行泪径直往下落。
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小说开头采用比喻的形式,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樟树的繁茂,也为下文卖树为米唐凑学费的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
B. 小说反复提到米唐在樟树生长的地方唱歌,是为了突出强调米唐对樟树的依恋,也衬托了米唐内心的喜悦。
C. 小说善于在细节处刻画人物,男友“漫不经心地看了一看”“紧紧地盯着那棵树”这些细节可以反映出他只是顺从米唐,并非理解她。
D. 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叙述,写了陪伴树、卖掉树、看望树、买回树等内容,情节脉络清晰,于平淡之中充满了温暖的诗意。
5.文本多次写到米唐的“哭”,每次“哭”的心情都不一样,请就画线部分任选三处做简要分析。
(6分)
6.小说中的“那棵树”意蕴丰富,你认为有哪些内涵?请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2018年4月2日,教育部制定印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其中提到发展目标:
到2020年,基本完成适应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和学科体系的优化布局,高校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优势进一步提升,并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
到2025年,高校在新一代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取得一批具有国际重要影响的原创成果,部分理论研究、创新技术与应用示范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有效支撑我国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和智能社会建设。
到2030年,高校成为建设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的核心力量和引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人才高地,为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摘编自教育部《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材料二
2018年6月8日,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在回答“《行动计划》在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方面有何举措”的问题时,相关负责人说:支持高校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设置人工智能学科方向,深入论证并确定人工智能学科内涵,完善人工智能的学科体系,推动人工智能领域一级学科建设。
支持高校自主设置相关二级学科或交叉学科。
加快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版),积极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重视人工智能与计算机、控制、数学、统计学、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专业教育的交叉融合,探索“人工智能+X”的人才培养模式。
鼓励高校对照国家和区域产业需求布点人工智能相关专业。
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科技成果和资源向教育教学转化,推动人工智能重要方向的教材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推动编写一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本科生、研究生教材和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将人工智能纳入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
引导高校完善人工智能领域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并通过增量支持和存量调整,稳步增加相关学科专业招生
规模、合理确定层次结构,加大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力度。
此外,还要努力构建多层次教育体系。
在中小学阶段引入人工智能普及教育;不断优化完善专业学科建设,构建人工智能专业教育、职业教育和大学基础教育于一体的高校教育体系;鼓励、支持高校相关教学、科研资源对外开放,建立面向青少年和社会公众的人工智能科普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参与科普工作。
——摘编自中国政府网材料三
6月10日,在江汉大学举行的高校招生咨询会上,人工智能成为了家长和考生最关注的专业之一,多数家长们看好它的就业和薪资前景。
长江日报记者发现,大数据、机器人工程成高校爆款专业,教育部在汉高校在设置此类专业时非常积极主动。
在湖北今年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高校里,除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双一流高校全部“集体上线”。
省属高校中,湖北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武汉轻工大学今年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武汉科技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新增机器人工程专业。
作为市属高校的江汉大学围绕武汉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双一流高校建设
需要,增加了大数据、智能制造专业方向;武汉商学院去年成立了湖北省首个机器人工程本科专业。
部分民办高校也十分敏感,武昌理工学院、武汉工程科技学院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武昌首义学院、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新增机器人工程专业。
那么,如何培养人工智能人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院长张虎认为,人工智能人才一定是交叉学科人才,培养人工智能人才时一定要打牢基础。
江汉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执行院长程辉也持同一观点。
他认为低年级的大学生首先要学好数学、计算机这些基础学科知识,到高年级再进行大数据挖掘分析实践。
湖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杨维明认为,人工智能人才可以结合项目进行培养。
——摘编自2018年6月12号《长江日报》
7.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2020年时,适应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和学科体系的优化布局基本完成,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B. 2025年,高校在新一代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质量方面成效显著,并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C. 2030年,中国要建设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要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高校在技术和人才方面,要发挥核心力量作用。
D. 该目标从人工智能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两个方面提出,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同时也凸显了人工智能发展的前景。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如果计划得以顺利实施,那么,2030年,高校将成为引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人才高地,我国也因此而走在了创新型国家的前列。
B. 高校要努力构建多层次教育体系,开放人工智能教学、科研资源,积极参与人工智能科普工作。
C. 大数据、机器人工程成高校爆款专业,与人工智能本身的发展前景有关,同时,跟教育部出台的《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有关。
D. 培养人工智能人才一定要打牢基础,所以,专家们并不建议在大学低年级就学习人工智能的相关知识。
9.教育部在高校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方面有哪些举措?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申屠致远,字大用,其先汴人。
金末从其父义徙居东平之寿张。
致远肄业府学,与李谦、孟祺等齐名。
世祖南征,荐为经略司知事,军中机务,多所谋画。
师还,至随州,所俘男女,致远悉纵遣之。
至元十年,御史台辟为掾,不就。
宋平,焦友直、杨居宽宣慰两浙,举为都事,首言:“宋图籍宜上之朝;江南学田,当仍以赡学。
”行省从之。
临安改为杭州,迁总管府推官。
宋驸马杨镇从子玠节,家富于赀,守藏吏姚溶窃其银,惧事觉,诬玠节阴与宋广、益二王通,有
司榜笞,诬服,狱具。
致远谳之,得其情,溶服辜,玠节以贿为谢,致远怒绝之。
杭人金渊者,欲冒籍为儒,儒学教授彭宏不从,渊诬宏作诗有异志。
致远察其情,执渊穷诘,罪之。
属县械反者十七人,讯之,盖因寇作,以兵自卫,实非反者,皆得释。
改寿昌府判官。
时寇盗窃发,加之造征日本战船,远近骚然,致远设施有方,众赖以安。
二十年,拜江南行台监察御史。
江淮行省宣使郄显、李兼诉平章忙兀台不法,有诏勿问,仍以显等付忙兀台鞫之,系于狱,必抵以死。
致远知其冤状,将纵之,忙兀台胁之以势,致远不为动,亲脱显等械,使从军自赎。
桑哥当国,治书侍御史陈天祥使至湖广,劾平章,桑哥摘其疏中语,诬以不道,奏遣使往讯之,天祥就逮。
时行台遣御史按部湖广,咸惮之,莫敢往,致远慨然请行。
比至,累章极论之。
桑哥方促定天祥罪,会致远章上,桑哥气沮。
转运使卢世荣榷茶牟利,致远并劾之。
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
致远清修苦节,耻事权贵,聚书万卷,名曰墨庄。
家无余产,教诸子如师友。
(选自《元史·列传第五十七》,有删节)
10.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
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
B. 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
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
C. 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
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
D. 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
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
11.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学田”指古代朝廷或地方政府拨给学校的公田,是我国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经济支柱。
B. “从子”这一亲属称谓始见于《后汉书》,唐宋时开始将亲兄弟之子称作从子,意同于“侄”。
C. “榷茶”指政府对茶叶所实施的课税、管制等措施,是我国唐以后的一种茶叶专卖制度。
D. “教授”指古时设置在中央学府主管学务的官员,是讲解经义、掌管学校课试的文职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申屠致远备受重用,为政有方。
元世祖南征时,军中的机要事务,大多由他谋划;担任寿昌府判官时,他布置得法,民众得以安定。
B. 申屠致远明察秋毫,断案公正。
任杭州总管府推官时,为屈打成招的杨玠节平反昭雪,使诬陷彭宏有谋反之心的金渊受到应有的惩罚。
C. 申屠致远为人勇敢,敢于斗争。
陈天祥被捕后,大家都不敢前往湖广巡视,致远慨然请行,和桑哥进行面对面的斗争并取得了胜利。
D. 申屠致远为人正直,不惧权贵。
忙兀台要置弹劾他不守法纪的郄显等人于死地,致远不惧怕威胁,解开他们的囚具,让他们到军中立功赎罪。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致远谳之,得其情,溶服辜,玠节以贿为谢,致远怒绝之。
(5分)
(2)属县械反者十七人,讯之,盖因寇作,以兵自卫,实非反者,皆得释。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①。
[注]:①共传:互相举杯。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自从别后,数年不见,山川阻隔,相会不易,首联从时间、空间两个方面突出了离别久远,相见之难,其间的相思,自在言外。
B. 久别相逢,乍见后反疑为梦境,因分离太久而相互问年龄。
“翻疑梦”,把诗人诧异、自责的神态表现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
C. 结尾表面上是劝饮离怀,实际上却是总写伤别。
“更”点明了即将再次离别的伤痛。
“惜”,表现出彼此珍惜情谊和恋恋不舍的离情。
D. 诗人与老友久别重逢,悲喜交加,在孤灯下饮着离别的酒,不觉恋恋不舍,表现出两人的情谊及对友谊的珍惜。
15.在颈联中,诗人借哪些意象表达了怎样的心情?(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借古伤怀,抒发理想幻灭、人生失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将阿房宫中的音乐声与市井上老百姓的语言多少作了比较,突出了秦统治者的奢靡。
(3)荀子在《劝学》中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小题。
“早春江上雨初晴,杨柳丝丝夹岸莺。
画舫烟波双桨急,小桥风浪一帆轻。
”人工智能机器人“九歌”____,创作了这首清新别致、朗朗上口的小诗。
“九歌”创作之所以能信手拈来,是因为“熟读唐诗三百首”,它储存了从初唐到晚清的30万首诗篇,然后通过深度学习模型,(),按照主题需要解码输出一首完整的诗。
如今,人工智能技术____,各式各样的智能机器人早已各显神通,“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俄罗斯世界杯期间,“张小明”记者16天撰写450多篇体育新闻,并以与直播同步的速度发布,最终____,一战成名。
“强大的人工智能崛起,要么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事,要么是最糟的。
我们应该竭尽所能,确保它的未来发展对我们和环境有利。
”斯蒂芬·霍金生前如是
警醒。
当诗歌创作这一人类精神文化最后的堡垒被逐渐攻破,你我手中的饭碗岂不是岌岌可危?不过也有专家认为这是____。
17.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综合利用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B. “张小明”是第一款国内利用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C. “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利用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D. “张小明”是第一款国内综合利用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掌握,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
B. 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掌握
C. 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
D. 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牛刀小试一日千里众望所归庸人自扰
B. 牛刀小试日新月异不负众望杞人忧天
C. 初露锋芒日新月异众望所归杞人忧天
D. 初露锋芒一日千里不负众望庸人自扰
20.下面是一份家长会邀请函,在表达上有四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
(5分)
邀请函
尊敬的家长:
今年4月24日省政府印发了《湖南省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称《实施方案》),标志着我省高考综合改革方案正式出台,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
转眼间您的孩子已进入生死攸关的高二年级。
在这个关键时期,您的孩子更希望得到您悉心的帮助。
为了指导您有效地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敝校决定于7月20日上午10时在学术报告厅举行家长会,聘请省内知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