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居民收入、物价变动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研究-毕业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我国居民收入、物价变动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研究
英文题目: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s resident’s income,price level and inflation
摘要
随着近几年各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升,世界经济趋于全球化,每个国家都无法摆脱经济大环境的影响。

国际范围内,制约经济发展重要因素——通货膨胀,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通货膨胀会导致社会财富分配不均,人民生活水平普遍降低。

在国际形势变幻莫测的今天,我国的物价水平将有着上升风险。

稳定的物价水平以及有效的抑制目前的通货膨胀现状是保证我国经济水平稳步前进的必要条件。

物价水平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购买能力受物价水平和居民收入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居民收入水平在不断提高,居民消费情况也有明显变化。

随着收入的增加,物价水平也随之上涨。

今年正值改革开放40周年,本文以近年来我国消费者价格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基础,构建VAR(Value at Risk,简称VAR)模型,进而研究分析出我国居民收入、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稳定物价抑制通胀的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通货膨胀;居民收入;物价水平;VAR模型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opening-up degree of countries in recent years, the world economy tends to globalize, and every country can not get rid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economic environment. In the international scope, inflation, an important factor restrict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Inflation will lead to unequal distribution of social wealth and a general decline in the standard of living of the people. In the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is unpredictable today, our countryundefineds price level will have the rising risk. Stable price level and effective control of current inflation are the necessary conditions to ensure the steady progress of Chinaundefineds economic level. The change of price level will affect peopleundefineds purchasing ability, which is affected by price level and residentsundefined income.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the level of residentsundefined income has been increasing, and the consumption of residents has also changed obviously. As income increases, so does the price level. This year is the 40th anniversary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Based on Chinaundefineds consumer price index, producer price index and per capita disposable income in recent years,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V AR (Value at Risk, (V AR) model. Furthermor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income, price level and inflation of Chinese residents is studied and analyzed, and on this basis, the strategies and suggestions to stabilize the price and restrain the inflation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Inflation; Resident income; Price level; The V AR model
目录
独创声明 (I)
摘要 (I)
Abstract (II)
引言 (1)
一、居民收入的定义、影响因素及收入结构变化趋势 (2)
(一)居民收入的定义 (2)
(二)居民收入的影响因素 (2)
(三)国内居民收入结构变化趋势 (3)
二、物价水平的定义、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趋势 (4)
(一)物价水平的定义 (4)
(二)物价水平的影响因素 (4)
(三)国内物价水平变化趋势 (5)
三、通货膨胀的定义、影响及近年变化趋势 (6)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 (6)
(二)通货膨胀的影响 (6)
(三)我国近年通货膨胀率的变化趋势 (7)
四、居民收入、物价水平与通货膨胀变量选取及模型设计 (8)
(一)变量选取与数据描述 (8)
(二) VAR模型设计 (9)
(三)实证检验结果分析 (9)
五、研究结论与对策分析 (17)
(一)研究结论 (17)
(二)对策建议及展望 (17)
参考文献 (199)
致谢 (20)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稳速发展,经济增速也越来越有弹性。

但物价上升带给市场的诸多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

物价上涨导致居民的实际收入下降甚至有些居民的个人财产也受到了威胁,通货膨胀给许多人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保持物价的稳定的前提是防止通货膨胀的发生,而当前我国的一项重要目标就是将通货膨胀控制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

在采取应对措施的时候应该因地制宜,不能使用单一模式,不仅要借鉴国外经验的也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采取最为有效措施把物价水平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避免出现物价大起大落的情况。

文章通过建立了VAR模型对国内的物价变动、居民的普遍收入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进一步分析,旨在指出其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的影响,并给出相关的建议。

希望能通过本次的研究,对我国的居民收入与通货膨胀等之间的联系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对日后经济增长提供相关的参考价值。

一、居民收入的定义、影响因素及收入结构变化趋势
(一)居民收入的定义
居民收入主要分为: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

(1)工资性收入根据国家规定的相关条例,依照自身的劳动,取得对应行业里所应得到的报酬,其中包含了居民从事主业获得的劳动报酬和从事副业获得的劳动报酬。

(2)经营性收入包含两方面含义:一是以家庭为单位从事各产业各行业获得的全部收入;二是指生产相关产品所得到的收入。

(3)财产性收入指的依靠原有的固定资产来获得收益以及一些相关的技术管理手段获得报酬。

(4)转移性收入是一种城镇居民非常常见的收入类型,是不用进行支付就可以得到服务或钱财。

(二)居民收入的影响因素
1.影响我国居民收入的因素
本文从基础设施、经济发展状况、受教育程度和劳动力素质、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的发展这四个方面分析影响我国居民收入的因素。

(1)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是保障广大公民幸福感的基本条件,目前我国的基础设施也在随着民众的要求不断进步,完善基础设施是稳定社会发展的前提,健全的基础设施也促进了社会和谐。

(2)经济发展状况。

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大前提,想要拉动城镇居民收入水平
提升就要确保经济平稳快速增长。

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增长相辅相成。

(3)受教育程度和劳动力素质。

受教育程度与劳动力素质在正常情况下是相辅相成的。

受教育程度的多少和劳动力素质的高低一般决定了劳动者收入的多少。

(4)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的发展。

随着我国中小企业的迅速发展,社会经济逐渐
也开始依赖私营企业,这其中就包括了民营企业以及中小企业。

它们不仅促进了我
国经济市场的发展,同时也拉动了我国的就业增长率,为更多居民提供了收入保障。

2.居民收入与通货膨胀及物价水平
居民的收入差距造成了社会不平衡心态,从而也构成了收入分配的等级结构,这就导致了城镇居民成为了通货膨胀的主要“推车手”。

相反在农村,农民虽然没有太大的
收入差异,但与城镇相比,可能遭受更大的通货膨胀损失[1]。

而通货膨胀的日益扩大,居民收入提升会带动消费支出的增加[2]。

物价水平的平稳增长可以实现经济的增长,因为其能够提高居民收入,提升消费水平。

不过,在一般情况下,物价上涨通常会令大多消费者失去购买欲,丧失购买能力,因此不一样的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也不同。

尤其是金融危机所引发的通胀将会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产生较强影响。

(三)国内居民收入结构变化趋势
为了有效分析国内居民收入结构的相关具体情况,本文收集了2003年到2017年累计15年的居民人均收入的统计数据,整理如表1所示。

且所用数据均来源于《国家数据网》。

表1国内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结构表(单位:元)
年份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
20036410.2403.8135.02112.2
20047152.8493.9161.22320.7
20057797.5679.6192.92650.7
20068767.0809.6244.02898.7
200710234.8940.7348.53384.6
200811299.01453.6387.03928.2
200912382.11528.7431.84515.5
201013707.71713.5520.35091.9
201115411.92209.7649.05708.6
201217335.62548.3707.06368.1
201316617.02975.02552.04323.0
201417937.03279.02812.04816.0
201519337.03476.03042.05340.0
201620665.03770.03271.05910.0
201722201.04065.03607.06524.0
数据来源:根据《国家数据网》整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居民收入水平逐步提升,收入的四种类型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从表1中可以推出,在我国居民人均收入中,数量最大的是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的
比重也相对较大,而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的比重相对较小,我国居民的各项收入水平大体呈现上升趋势,但是这种上升趋势呈现两种特点,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的涨幅相对较高,经营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的涨幅相对较低,并且转移性收入还有过下跌的趋势[3]。

二、物价水平的定义、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趋势
(一)物价水平的定义
物价水平并不是对物品或是商品归类的价格衡量,而是针对整个经济市场的相对价格,用来衡量并且分析经济市场的具体消费能力以及具体市场情况的一个方向标。

物价水平的稳定可以体现社会经济的稳定、财政的稳定以及货币的稳定,物价水平的稳定意味着社会总需求量是平衡的。

通常认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简称CPI)是反应我国居民消费能力和物价变动对居民消费水平影响的价格系数,通常情况下都通过CPI作为分析物价变动的主要依据[4]。

包括了生活必需用品的相关价格、以及居民服务项目的价格等,能够正确反映市场价格变动的具体指数。

(二)物价水平的影响因素
1.影响物价水平的四要素
本文从经济全球化角度分析了影响物价水平的四个要素。

分别是供求结构的失衡、国际市场价格的带动、公共服务类调整性的涨价和成本的推动。

(1)供求结构的失衡。

当供给大于需求时候,物价就会下跌,从而导致消费者的购买能力上升;反之,则下降。

(2)国际市场价格的带动。

由于国际市场上的原油价格不断上涨,致使发达国家对粗粮的需求不断增加,使国际市场粮油价格持续上涨,并导致我国的粮油价格大幅上涨。

(3)公共服务类调整性的涨价。

近年来我国公共服务价格调整性涨价,不断调整水价、煤价和电价等公共服务价格,是为了用价格杠杆对资源型价格进行整改以淘汰传统的生产方式,使物价出现大幅增长。

(4)成本的推动。

由于生产资料价格、劳动力成本和养殖成本的逐渐提高,随之拉动了物价水平的上涨。

2.物价水平与居民收入及通货膨胀
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呈逐步增长的趋势,我国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及经济发展水平有了明显提升,同时物价水平也处于平稳增长的态势。

经济发展和物价水平二者呈螺旋式上升的状态。

物价水平是推动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强大动力,经济的不断增长又有助于物价水平的提升。

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通货膨胀的现象愈加严重,这不免导致居民的生活会持续受到影响。

物价的忽高忽低造成了居民生活消费的不稳定性,从而引发了通货膨胀问题。

此外,物价水平的变动也给居民的收入带来了不可规避的影响。

物价水平的变动导致了居民收入不足以应对其市场需求,从而导致了民心的动荡,社会问题的出现。

(三)国内物价水平变化趋势
CPI是反应我国居民消费能力和物价变动对居民消费水平影响的价格系数,通常情况下都通过CPI作为分析物价的主要依据[5]。

本文收集了1998年到2017年累计20年的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的统计数据,整理如图1所示。

所用数据均来源于《国家数据网》。

图1
数据来源:根据《国家数据网》整理
根据图中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消费者价格指数轨迹波动比较大,但是整体还是处于99-106区间范围内。

1998年到1999年,CPI出现了下降的趋势,随后在2000年到2001年两年的短范围上升后,在2002年又呈现下降的趋势,但是整体的震荡还是保持在稳定的范围内。

之后的两年呈现较为大的增长趋势,至2004年增长点达到新高度,而2004
年正是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随着时间推移,我国的经济也随着经济复苏得到了提升的一年,同年我国的物价水平开始在政府的政策影响下,要求降低,因此2004年-2006年间,CPI指数又开始呈现下降的趋势。

2006年后,又开始呈现上升的趋势,物价水平也随着当时的汇率改革变动。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大爆发,受经济危机的剧烈影响,在之后的两年,价格急剧下跌,而紧缩性财政以及扩大财政来刺激消费需求以及投资需求的增加。

2010年,CPI指数终于出现回转趋势,国家经济也开始逐渐复苏,价格开始恢复稳定。

2011年,价格又开始出现下跌,以工业原料为主。

2012-2017年我国的CPI 指数较为稳定,也反映了我国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缓发展的时代。

三、通货膨胀的定义、影响及近年变化趋势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
通货膨胀是反映了我国现代环境下,社会供求不平衡,从而造成了大众对人民币币值上涨期待过高,导致了其他国家抓住市场加大对国内的投资。

近几年,我国的供求的不平衡是出现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全球对人民币上涨的期待值过高,导致其他国家对我国的投资规模增加。

最新几年颁布的财政政策虽然在一定的程度上对通货膨胀有所改善,大是同样也对大众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随着房地产价格的不断上涨,我国政府也对房价进行了相关限制,因此导致部分房地产户开始吧矛头指向了股市以及期货市场。

而大量资金在股市以及期货市场的流动,就形成了股市动荡,也进一步加大了国外市场向国内市场的涌入,想要以低价持续把握国内的市场随着楼市投资的削减,热钱又大量流入股市及期货市场,造成经济动荡。

换而言之,通货膨胀可简单理解为大量的货币供应造成了货币贬值,从而影响物价上涨。

(二)通货膨胀的影响
1.导致收入分配结构不平等
通货膨胀带来的普通居民生活水平下降的问题是不言而喻的。

一般房地产商以及一些其他企业以及消费水平较高的人群,面对通货膨胀的问题,可以通过变更不动产的行为来缓解通货膨胀所造成的影响。

通货膨胀务必需要靠拉动日常经济来填补其造成的人民币供不应求的现状,因此只能提升物价来推动经济发展。

但是像一些居民以及低收入弱势群体,在正常的物价情况下已经难以支付日常消费,而物价的上涨势必会导致他们难以维持现状,且通常国家工资收入增速实际是远远赶不上物价变动的速度,从而造成
了居民生活困难,构成了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结构。

2.导致投资和消费产生不确定性
产品的价格是市场传递给生产商的信号。

通过这个标准,生产商能够清楚地知道产品的市场需求,从而决定是增加还是减少产品产量,才能更高效地利用社会经济的不同资源。

但是在通货膨胀的背景下,物价水平上涨并不是因为市场的需求增加而上涨,而是因为担心生产商的投机冲动而上涨。

由于并不是所有的生产商都能得到完整的市场信息,所以这种因为不确定性而引发的恐慌有可能会使投资受到进一步没有根据的刺激。

假如我国政府不能有效并快速地抑制这种通货膨胀,大家会关注到由于长期过度投资和生产通货膨胀正变得更加严重。

3.阻碍劳动生产率
在生产商的观点里,提高产品的价格是最快最直接拉动产品带来收益的最佳选择。

因为直接的价格上升能够轻松带来更多的利润,所以没有制造商会声称进行产品创新,不利于提高生产率。

中国目前经济状况是创新力不足,只能得到较少的利润。

通货膨胀可能会使中国失去跟其他经济状况相同的国家进行竞争的优势,减少国际市场份额。

(三)我国近年通货膨胀率的变化趋势
通货膨胀对每一个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通货膨胀问题一直是各国政府所关注的问题。

金融危机之后,用来衡量生产商出厂价的平均变化的指数——PPI生产者价格指数,涵盖了生产企业出售给店铺或是直接出售给居民用于日常生活和消费的商品。

本文选取了1998年到2017年的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分析我国这20年来的变化趋势。

图2
数据来源:根据《国家数据网》整理
根据图2可以看出,PPI的历史数据走势跌宕起伏,总体波动范围较大,但都保持在94-108这一区间内。

投资回报率的下降导致内需疲软和外部环境的挑战是2002年PPI 数值相比于2001年有所下降的主要原因。

在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的大背景下,2003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扭转了2000年以来连续下跌的趋势开始爬升。

由于财政支出的增加和货币发行量的上涨,PPI指数在2008年达到了峰值,但随后的全球经济危机又使PPI指数在2009年跌入谷底。

为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政府实施了一系列刺激经济的货币政策及财政政策,PPI指数又于2011年回到峰值。

2015年到2017年,PPI指数经历了最大幅度的增长。

PPI指数的起伏不定意味着政府应该出台更加稳定的政策来推动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四、居民收入、物价水平与通货膨胀变量选取及模型设计
(一)变量选取与数据描述
针对研究的对象,并基于对理论基础及文献的梳理,变量选取如下:
(1)居民收入。

根据我国城乡二元化的现实,居民收入主要分为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城镇居民收入结构保持基本稳定[6]。

而在农村居民的纯收入中,其财政收入也包含其中,改革开放后,其财政收入也在日益增长。

因此,文章为了更加全面性调查,采取的是农村居民收入作为其一变量,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物价水平。

CPI是反应我国居民消费能力和物价变动对居民消费水平影响的价格系数,通常情况下都通过CPI作为分析物价的主要依据[8]。

以消费者价格指数作为我国物价水平的代表变量,数据出自国家统计局。

(3)通货膨胀。

分析了通货膨胀的衡量指标,一般认为PPI是CPI的现行指标,因为工业品价格的变化会向最终消费品传递,最终对消费者的支出构成和支出水平会有较大影响[12]。

以生产者价格指数作为衡量通货膨胀的变量,数据出自国家统计局。

本课题的样本数据选取2002年第一季度到2017年第四季度的共64笔季度资料,选取该区间的依据是2001年11月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意味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将发生巨大调整,2002年我国政府积极应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我国经济状况发生着不一样的变化。

2017年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经济状况开始回暖,供给侧改革成效日益显现,我国经济形势总体向好。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国家数据网。

(二)VAR模型设计
(1)同期因果关系
本文研究目的为探讨居民收入、物价水平与通货膨胀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并假设:通货膨胀与居民收入存在关联,通货膨胀与物价水平相互影响,推出居民收入与物价水平之间也存在关系。

根据上述假设,本文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对比分析通货膨胀与居民收入、通货膨胀与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归回分析的方程分别为:
Xt=aY+b ①其中X为被解释变量居民收入,Y为解释变量通货膨胀,a和b为待估参数。

Zt=aY+b ②其中Z为被解释变量物价水平,Y为解释变量通货膨胀,a和b为待估参数。

本文选取了三变量数据中的平均数、中位数、最大值、最小值和标准差来进行叙述统计分析。

并在进行V AR检验之前进行一般回归分析,利用回归分析预测通货膨胀与居民收入和物价水平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

(2)向量自回归模型(V AR)
本文采用ADF(Augemented Dickey-Fuller)进行回归假设检验。

ADF检验法的回归模型假设为:
ΔY=α1+α2T+γY t-1+β1ΔY t-1+β2ΔT t-2+…+βiΔY t-i+εt ③
H0=0
通常ADF检验法有三种回归方程来检验模型内是否存在单根:
1.有截距项无趋势项
ΔY t=α1+Y t-1+β1ΔY t-1+β2ΔT t-2+…+βiΔY t-i+εt ④
2.有截距项有趋势项
ΔY t=α1+α2T+γY t-1+β1ΔY t-1+β2ΔT t-2+…+βiΔY t-i+εt ⑤
3.无截距项无趋势项
ΔY t=γY t-1+β1ΔY t-1+β2ΔT t-2+…+βiΔY t-i+εt ⑥
(三)实证检验结果分析
(1)叙述统计分析
根据研究整理出如表2所示的叙述统计量,从表中能够看出CPI 的平均数为102.416、中位数为102.1、最大值为108、最小值为98.5且标准差为2.065,依据表2可知,CPI 的标准差小于居民收入和PPI ,说明CPI 数值最为平均,数据最稳定。

表2 居民收入、CPI 和PPI 叙述统计量
(2)一般回归检验
首先对一般回归进行检验,检验通货膨胀(PPI )与居民收入、通货膨胀(PPI )与物价水平(CPI )以及三者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

我们可以通过计算结果以及表3表4所示居民收入和CPI 回归检验系数分别为-0.056和1.307,P 值分别为0.0983和0.0000均有显著影响,并且如表
5所示PPI 与CPI 和居民收入的P 值均小于10%,即可能存在某种相关性。

因为PPI 与居民收入和CPI 均有显著影响且三者也有显著影响,可以推出居民收入和CPI 也存在某种相关性。

表3 PPI 与居民收入回归检验统计值
注:数据来源于本研究整理
表4 PPI 与CPI 回归检验统计值
注:数据来源于本研究整理
表5 PPI与CPI、居民收入回归检验统计值
注:数据来源于本研究整理
(3)单位根检验
在非平稳变量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首先检验的变量数是单位根,即根检验。

如果数据都具有恒定性,那么我们就需要在有无借据项中做非虚假的回归假设,具体数据值如下表图6所示。

ADF检验统计值
表6 居民收入、CPI和PPI的
(4)选取滞后项
滞后项主要出现在时间序列模型中,当期的数据会受到前期数据的影响。

通常VAR 模型中的滞后项能够无限大,选取过多的滞后项会导致结果没有效率。

所以,要先选取滞后项在进行VAR模型。

本研究选用SBC准则来选取模型的滞后项。

从表7、表8、表9和表10可以看出,在SBC(Schwarz criterion)法则里,居民收入与CPI、居民收入与PPI、CPI与PPI和三者之间的滞后期数分别为第4期、第2期、第4期和第4期。

表7 居民收入与CPI之间的滞后期
注:表格中的*均表示滞后期
表8 居民收入与PPI之间的滞后期
注:表格中的*均表示滞后期
表9 CPI与PPI之间的滞后期
注:表格中的*均表示滞后期
表10 居民收入、CPI与PPI之间的滞后期
注:表格中的*均表示滞后期
(5)VAR实证研究结果
根据表11可以看出,居民收入与CPI一期、三期呈显著负相关关系,CPI与居民收入一期、二期、三期均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

表11居民收入与CPI的实证结果
注:*,**及***表示在10%,5%及1%的水平下显著
根据表12可以看出,居民收入与PPI二期、三期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PI与居民收入三期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

表12居民收入与PPI的实证结果
注:*,**及***表示在10%,5%及1%的水平下显著
表根据表13可以看出,PPI与CPI二期呈显著负相关关系,CPI与PPI一期、二期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

表13 PPI与CPI的实证结果
注:*,**及***表示在10%,5%及1%的水平下显著
根据表14可以看出,居民收入与自身一期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PPI二期、三期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与CPI一期、三期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PI与居民收入三期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自身二期、四期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CPI二期、三期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CPI与居民收入一期、二期、三期均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PPI一期、二期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自身三期、四期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

具体关系如下:
PPI=居民收入
T+3+CPI
T+2
居民收入=PPI
T+2+PPI
T+3
+CPI
T+1
CPI=居民收入
T+1+居民收入
T+2
+居民收入
T+3
+PPI
T+2
+PPI
T+2
PPI(物价水平)3日后会影响到居民收入,并透过居民收入1天后会影响到CPI(通货膨胀),而PPI 2日后直接影响到CPI。

表14得出三变量之间存相关关系。

并且PPI会透过T+3居民收入间接影响到后续T+1的CP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