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市新芳中学中考计算题、工业流程、实验题题化学试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初中化学计算题
1.在稀H 2SO 4和CuSO 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适量铁粉,使其正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经过过滤得到固体物质的质量与所加铁粉的质量相等,则混合溶液中H 2SO 4和CuSO 4的质量比为多少?
2.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充分加热24.8g 含碳酸钠的碳酸氢钠固体,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8. 6g ,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 g ;将50g 镁、锌的混合物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得到混合溶液,蒸发后得到218g 固体(已换算成无水硫酸盐)。
则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是_____g 。
3.石灰石是某地的主要矿产之一、该地实验中学化学探究小组为了测定该地区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如图实验(杂质不参加反应也不溶于水)。
请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g 。
(2)求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二、中考化学流程题
4.工业上可以用食盐水(溶质为NaCl )和石灰石为主要原料制取纯(Na 2CO 3),生产的关键是在沉淀池中让NaC1、NH 3、CO 2和H 2O 尽可能多地转化成NaHCO 3(固体沉淀物)和NH 4C1(溶液),主要生产流程如下:
(已知422322NH C1+Ca OH =CaC1+2NH 2H O ↑+() )
(1)“煅烧炉”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在化学实验室里分离“设备(Ⅰ)”中的混合物,需要进行的操作
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设备(Ⅱ)”中固体A 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属于_________反应(填写基本反应类型)。
(4)对“设备(Ⅱ)”中的母液处理后,除水以外可在本流程中再利用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填写化学式)。
5.某兴趣小组同学去盐场参观,带回了部分粗盐样品,并对其进行了如下探究:
(1)操作①的作用为___________。
操作③的名称是___________。
操作④中用到玻璃棒,作用为___________。
(2)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100g7.5%的氯化钠溶液。
经检测,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_(填序号)。
a 氯化钠固体不纯;
b 称量时精盐与砝码放反了;
c 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d 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查阅资料得知:粗盐中除含少量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外,还含有少量的可溶性杂质(假定可溶性杂质只有MgC12一种)为了得到较纯净的氯化钠,小组同学将所得的“精盐”又作了如图处理:
(3)往溶液Ⅰ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的原因是___________,白色沉淀的化学式为
___________,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在得到的滤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溶液Ⅱ中含有的离子为
___________(用符号表示);
(5)若实验过程中不考虑损耗,最终到的NaCl固体的质量将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原精盐中NaC1的质量。
6.硫酸锌是木材保存剂的主要成分。
某工厂产生的废渣(主要成分为ZnO,少量Fe2O3,CuO)可用于制备ZnSO4,其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1)“粉碎”的目的是_____。
(2)“浸取”所得溶液的金属阳离子有_____和_____(填离子符号);
(3)“除铁”步骤中加入氨水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之后的操作是_____在实验室该操作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是漏斗、烧杯和_____。
(4)“除铜”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5)将90g废渣进行以上流程实验,最终得到6.4g铜和161g的ZnSO4,假设废渣中金属元素没有损失,则该废渣中ZnO的质量分数是_____。
三、中考化学实验题
7.为加深对一氧化碳还原性的理解,减少一氧化碳对环境的污染,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图B中,薄铜片受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趁热将图B所示的薄铜片插入到图A所示的装置中(如图C所示),观察薄铜片的颜色变化,现象是___________;振荡集气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8.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写出甲实验中玻璃管内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
A 处酒精灯的作用是_______。
(2)乙实验是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对比实验_______(填序号),得出铁生锈需要与水接触。
同时若时间足够长,实验①中还会观察到的现象是液面上升,原因是_______。
(3)丙实验中调节杠杆平衡后,将铜丝团浸入硝酸银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一段时间后小心的松手,发现铜丝团与起始位置相比_______(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9.某同学对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图左)进行了改进(如图右所示),试管丁、戊中各有一张每隔2厘米滴有一滴酚酞溶液的滤纸条,装有适量浓氨水的小药瓶固定在橡胶塞上,试管丁中小药瓶上的瓶塞已塞紧,试管戊中的小药瓶上无瓶塞。
回答下列问题:
(1)图右与图左的实验相比,其优点是_____(写一点即可)。
(2)图左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图右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
(3)两组实验的结论均是_____。
(4)若将戊浸入冰水中,滤纸条_____(填“会”或“不会”)变红。
(5)保持氨气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是_____。
【参考答案】
一、初中化学计算题
1.H
解析:7:80
解:设与硫酸反应的铁的质量为x ,参加反应的H 2SO 4的质量为a ,参加反应的CuSO 4的质量为b ,由题意知,与硫酸反应减少的铁的质量就是铁与硫酸铜反应固体增加的质量,所以铁与硫酸铜反应后固体增加的质量也为x 。
24
42Fe +H SO =FeSO +H 5698
x a
↑
5698=x a a=98x 56 4
4Fe +CuSO =FeSO +Cu Δm()56160
6464-56b x
固 16064-56=b x
b=20x 所以H 2SO 4和CuSO 4的质量比即
a ∶b=98x 56
∶20x=7∶80 答:混合溶液中H 2SO 4和CuSO 4的质量比为7∶80。
【点睛】
利用固体增加的差值就是与硫酸反应减少的铁的质量解答。
2.H
解析:(1)4.4(2)3.5
【详解】
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
32322Δ16810644168-106=62x 24.8g-18.6g=6.2NaHCO Na CO +H O +CO 2g
↑固体减少的质量
44x =62 6.2g
,x=4.4g ;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 。
设生成氢气的质量为y 。
镁、锌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 + H 2SO 4 = ZnSO 4 + H 2↑,Mg + H 2SO 4 = MgSO 4 + H 2↑。
反应的生成物可设为ASO 4,生成的硫酸盐中的硫酸根离子质量=218g-50g=168g ;则有:
442
A ASO SO H 96
2168y
~~~ 96168=2y
,y=3.5g ;则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是3.5g 。
(2)解:设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3
222CaCO +2HCl =CaCl +H O +CO 100
448.8g
x ↑ 10044 =8.8g x x =20g
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20g 25g
×100%=80% 答: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80%。
【详解】
(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25g+146g−162.2g=8.8g 。
(2)见答案
二、中考化学流程题
4.过滤 化合 NaCl 、NH3
【详解】
(1)“煅烧炉”中是将石灰石进行加热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分离“设备(I )”中的混合 解析:3
2CaCO CaO+ CO ↑高温 过滤 ()22CaO+H O= Ca OH 化合 NaCl 、NH 3 【详解】
(1)“煅烧炉”中是将石灰石进行加热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2CaCO CaO+ CO ↑高温;
(2)分离“设备(I )”中的混合物,最终得到不溶物和溶液,该操作是将固液混合物加以分离,所以用到的操作的名称是过滤;
(3)固体A 是在“煅烧炉”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氧化钙,所以在“设备(Ⅱ)”中固体A 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2CaO+H O= Ca OH ,该反应是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
(4)进入“设备(Ⅱ)”的物质有氧化钙、氯化钠、氯化铵及水,发生的反应有:CaO + H 2O =Ca(OH)2、Ca(OH)2+2NH 4Cl=2NH 3↑+2H 2O+CaCl 2,最终产物有氯化钠、氯化钙、氨气,其中氯化钠、氨气可再利用,故答案填:NaCl 、NH 3。
5.加速溶解 过滤 搅拌防止受热不均液滴飞溅 abc 除尽氯化镁 Mg(OH)2
除尽过量的氢氧化钠 Na+ ; Cl- ;H+ 大于
【
解析:加速溶解 过滤 搅拌防止受热不均液滴飞溅 abc 除尽氯化镁 Mg(OH)2 ()22MgCl +2NaOH= Mg OH +2NaCl ↓ 除尽过量的氢氧化钠 Na + ; Cl - ;H + 大于
【详解】
(1)操作①是把大颗粒的粗盐研成小颗粒的粗盐,作用是加速溶解;操作③是固液分离,所以操作③的名称是过滤;蒸发操作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其作用是防止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
(2)a 、氯化钠固体不纯,则溶质质量少,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正确; b 、称量时精盐与砝码放反了,则精盐的质量就等于砝码的质量减去游码质量,则精盐质量少,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正确;
c 、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则实际量取水的体积偏大,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正确;
d 、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只是溶液质量变少,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错误; 故填:abc ;
(3)①实验目的是除去氯化钠中的氯化镁,分析流程图中信息可知,往溶液Ⅰ中加入过量NaOH 溶液的原因是使MgCl 2完全转化为沉淀而除去;氯化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和氯化钠,所以白色沉淀是Mg (OH )2;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
MgCl 2+2NaOH=Mg (OH )2↓+2NaCl ;
(4)分析流程图可知,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所以滤液中的溶质是NaOH 、NaCl ,所以在得到的滤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的目的是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化钠,溶液Ⅱ中含有盐酸、氯化钠,故含有的离子是Na + 、 Cl - 、H +。
(5)分析流程的反应原理可知MgCl 2+2NaOH=Mg (OH )2↓+2NaCl ,
NaOH+HCl=NaCl+H 2O ,最终得到的NaCl 既有原来精盐中的又有反应生成的,所以最终到的NaCl 固体的质量将大于原精盐中NaCl 的质量。
6.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Zn2+ Fe3+、Cu2+ 、 过滤 玻璃棒 81%
【详解】
(1)反应物的颗粒越小,反应物之间的接触
解析: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Zn 2+ Fe 3+、Cu 2+
243323424Fe (SO )+6NH H O=2Fe(OH)+3(NH )SO ↓、
322442422NH H O+H SO =(NH )SO +2H O 过滤 玻璃棒 44=Zn+CuSO ZnSO +Cu 81%
【详解】
(1)反应物的颗粒越小,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越充分,故粉碎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2)废渣的主要成分为ZnO ,还含有少量Fe 2O 3,CuO ,加入过量稀硫酸,氧化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水;氧化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
硫酸铜和水,故“浸取”所得溶液的金属阳离子有:Zn 2+、Fe 3+、Cu 2+;
(3)由图可知,加入氨水,由于稀硫酸过量,故氨水先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22442422NH H O+H SO =(NH )SO +2H O ;待稀硫酸完全反应后,硫酸铁与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和硫酸铵,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43323424Fe (SO )+6NH H O=2Fe(OH)+3(NH )SO ↓;之后的操作是除去氢氧化铁,实现固液分离,故操作是:过滤;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
(4)由于该流程是回收铜,制备硫酸锌,故加入的X 是锌,锌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可除去硫酸铜,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4=Zn+CuSO ZnSO +Cu ;
(5)氧化锌与稀硫酸反应:2442=ZnO+H SO ZnSO +H O ,由于除铜,加入了锌,锌与硫酸铜反应生成了硫酸锌,故最后硫酸锌一部分来自于氧化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一部分来自于锌与硫酸铜反应生成。
设锌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的质量为x 。
44Zn +CuSO =ZnSO +Cu
161646.4g
x
161=64 6.4g
x x =16.1g 故氧化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的质量为:161g-16.1g=144.9g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氧化锌中的锌元素全部转化到了硫酸锌中,故氧化锌中锌元素的质量为:65144.9g 100%=58.5g 161⨯⨯,氧化锌的质量为:6558.5g (100%)=72.9g 65+16
÷⨯,故该废渣中ZnO 的质量分数是:72.9g 100%=81%90g
⨯。
三、中考化学实验题
7.2
Δ2Cu+O 2CuO 由黑色变成红色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详解】
(1)图B 中,薄铜片受热时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铜,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Δ2Cu+O 2CuO 。
(2)趁热将图B 所示的薄铜片插入到图A 所示的装置中,氧化铜被一氧化碳还原为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和水,所以观察簿铜片的颜色变化是由黑色变成红色;振集气瓶,振荡集气瓶,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8.232Fe O +3CO 2Fe+3CO 高温 进行尾气处理,防止污染空气 ①和③ 铁丝和氧
气、水同时接触生成氧化铁,消耗了试管中的氧气,使得试管中的压强变小,在外界的压力下水会进入到试管中 铜丝团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下降
【详解】
(1)实验甲为一氧化碳高温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
232Fe O +3CO 2Fe+3CO 高温。
一氧化碳如果未反应完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酒精灯的作用是:进行尾气处理,防止污染空气。
(2)在实验①中为氧气和水,实验③中为氧气和植物油,所以可以通过实验①和③对比得出铁生锈需要和水接触。
铁和氧气、水接触会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铁,会消耗掉试管中的氧气,使得试管中的压强减小,故在外界的压力下水会进入到试管中。
(3)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以得知,铜和硝酸银发生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铜丝团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反应方程式为()332Cu+2AgNO Cu NO +2Ag =,由方程式可以知每64份质量的铜会生成216份质量的银,固体质量增加,且反应生的银会附着在铜丝团上,所以铜丝团的质量增加,故铜丝团和起始位置相比会下降。
9.实验更环保、更节约 乙中酚酞试液变红色,丙中无明显现象 丁中的滤纸条不变红色,戊中的滤纸条变红色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会 氨分子
【详解】
(1)图右中,药品用量较少,密封性更好,图右与图左的实验相比,其优点是实验更环保、更节约。
(2)图左中的实验现象是乙中酚酞试液变红色,丙中无明显现象,是因为甲中的氨气分子运动到乙中,和水结合成氨水,从而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图右中,丁中小药瓶上的瓶塞已塞紧,试管戊中的小药瓶上无瓶塞,故实验现象是丁中的滤纸条不变红色,戊中的滤纸条变红色。
(3)图左与图右中酚酞与氨水都没有直接接触但是可以变红,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4)若将戊浸入冰水中,滤纸条会变红,只不过需要的时间长一些,因为分子永远在不断地运动。
(5)氨气是由氨分子构成的,保持氨气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是氨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