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靖江市滨江学校八年级物理12月月考试题(答案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 钠 镁 铝 铜 铁 熔点/℃ 97.5 649 660 1083 1535 沸点/℃ 1883 1090 2467 2567 2750
靖江市滨江学校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12月月考八年级物理试卷
(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注意:请在答题卷上答题,答在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 选择题(共32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 32分)
1.关于一些物理量的估计,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A .课桌高度约为80mm
B .正常状态下,人两次心跳的时间间隔大约1s
C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D .人体正常温度为40℃
2.在汶川地震救援中,采用了音频生命探测仪,如图所示,它的多个探头接触废墟,收集废墟下幸存者的微弱呼救声、呼吸声、心跳声等,探测仪
将音频信号放大,救援人员就可以发现幸存者.下列说法
错误的是
A .探测仪收集声音信号时,利用了固体可以传声
B .幸存者发出的声音与外界噪声的音调、音色不同
C .幸存者能听见探测仪发出的超声波
D .白天噪声较大,探测仪更适合在安静的夜晚使用
3.制取合金常用的方法是将两种或多种金属(或非金属)加热到某一定温度,使其全部熔化,再冷却成为合金.根据表中的数据判断(其他条件均满足),下列合金不宜采用上述方法制取的是
A .铁——铜合金
B .镁——铁合金
C .钠——铝合金
D .铁——铝合金
4.为研究影响家用保温瓶保温效果的因素,某同学在保温瓶中灌入热水,现测量初始水温,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测量末态水温.改变实验条件,先后共做了6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序
号
瓶内水量(mL ) 初始水温(℃) 时间(h ) 末态水温(℃) 1
1000 91 4 78 2
1000 98 8 74 3
1500 91 4 80 4
1500 98 10 75 5
2000 91 4 82 6 2000 98 12 77 下列研究方案中符合控制变量方法的是
A .若研究瓶内水量与保温效果的关系,可用第1、3、5次实验数据
B .若研究瓶内水量与保温效果的关系,可用第2、4、6次实验数据
C.若研究初始水温与保温效果的关系,可用第1、2、3次实验数据
D.若研究保温时间与保温效果的关系,可用第4、5、6次实验数据
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B.要矫正近视眼的视力,应佩戴的镜片是凹透镜
C.电视机遥控器可以发出红外线对电视机进行遥控
D.太阳、月亮、闪电、萤火虫等都是光源
6.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是
7. 站在岸上的人看到平静的水面下有一静止的物体,如图,如果他想用
一束强光照亮物体,则应瞄准
A.看到的物体 B.看到的物体的下方
C.看到的物体的上方 D.看到的物体的前方
8.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它的独特魅力给课堂教学增添了生机和活力.多媒体教室的投影银幕是用粗糙的白布制成的,投影仪的折光系统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B.全班同学都能看到画面是因为光射到投影银幕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C.全班同学都能看到画面是因为光射到投影银幕上发生了漫反射
D.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9.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人离平面镜较近时,在镜中不能看到自己的全身像,适当远离平面镜后就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全身像
B.如果甲同学从平面镜中能看见乙同学的脚,则由光路可逆可知乙同学从平面镜中也一定能看见甲同学的脚
C.因为人在岸边看见的水中的鱼的位置比鱼的实际位置要浅,所以由光路可逆可知鱼在水中看见的岸边的人的头顶位置比人的头顶的实际位置要高
D.由于太阳光进入地球大气层后,其传播路径会发生弯曲,所以用激光武器摧毁敌人的空间站时不能直接瞄准空间站发射激光,而应该偏低一些发射
10.如图所示两块完全相同的平行玻璃砖相互垂直放置,一束单色光从
左侧水平射入左侧玻璃砖,从右侧射出,则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
A.平行 B.不平行,向上偏折
C.不平行,向下偏折 D.都有可能
11.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某一物
体放在此透镜前20cm处,可得到一个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
D. 倒立放大的实像
12.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光的折射现象中,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
B.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因而物体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总是缩小的
C.无论物体离平面镜远或近,它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始终不变
D.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13.如图所示,S是凸透镜主光轴上的一个发光点,SA是
发光点发出的一条射向凸透镜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
后,折射光线可能是
A.AC B.AB C.AD D.AE
14. 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张悦对李丹同学说:“我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发现物体距透
镜30cm时,在距物体40cm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李丹根据张悦的叙述,得出以下结论,你认为李丹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此像一定是正立的 B.此像一定是缩小的
C.此像一定是实像 D.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8cm
15. 用如图所示装置模拟人眼成像情况,此时烛焰在光屏上
成清晰的像.当蜡烛远离凸透镜时,烛焰的像将落在光
屏的前方,若用此实验模拟人眼的调节功能,重新在光
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A.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B.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C.换焦距更大的凸透镜 D.换焦距更小的凸透镜.
16. 为了检验人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选用下列哪种尺最合适
A. 量程3m,分度值 1mm
B. 量程10m,分度值 1dm
C. 量程30cm,分度值 1mm
D. 量程15cm,分度值 0.5mm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8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5分)
17.12月初,雾霾持续袭击全国25省,雾霾由“雾”和“霾”组成:“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_成的小水珠(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霾”是指固体小颗粒,其中含有大量的PM2.5, PM2.5是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其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更大,2.5微米=_________米。
18.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
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
将会看到小球被弹起,这个现
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
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
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叫做“共振”,说明声音可以在_____中传播,也能说明声音可
以传递,如果将甲、乙实验装置搬上月球,则实验甲 (能/不能)成功, 实验乙 (能/不能)成功.在这个实验中,小球起的作用是 ,这种思维方法叫做_________________(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类比法) .
19.小明在厨房中发现:冬天,在炉子上烧菜的时候,火焰熄灭前、
后的瞬间会出现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种情景,“白气”实际是
_______(选填“水蒸气”或“小水珠”);已知温度越低,水蒸气
越容易液化,据此,你可以确定是火焰刚熄灭后瞬间的情景.
20.身高1.6 m的人,站在平面镜前2m处,则人在镜中的像高 m,像与人的距离为 m,若此人以1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运动2s,像与平面镜的距离为 m.
21.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
射和折射(图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方向均未标
出),其中折射光线是 ________ (用字母表示),反射角等于
______ ,界面的______ (填“左”或“右”)是玻璃.
22.小孩在湖边观鱼,看到鱼的深度比鱼所在的实际深度________(填“浅或深”).小孩看到这样的结果是因为从水下发射的光发生了折射,所看的是鱼的______像(填“实像或虚像”),光是从______射向______,鱼反射的光线折射时_________(“靠近或偏离”)法线.
23.风景旖旎的容湖,各式现代建筑环湖矗立,充满时代气息。
如图所示,建筑物在湖中的“倒影”是由光的_________所
形成的________ (选填“实像”或“虚像”).这些“倒影”
看起来比建筑物本身“暗”一些,主要是因为建筑物的光射
到水面时,有一部分发生________进入了水中.
24.拍摄照片的照相机镜头相当于_____透镜,如果要使相机上的像更大一些,应该把镜头
(“前伸”或“后伸”),这种透镜对光线具有________作用,可用来矫正______(选填“近”或“远”)视眼.
25.小明进行“视力的矫正”探究活动,他将自己戴的近视眼镜放在蜡
烛与凸透镜之间,如图所示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缩小倒立的清晰实
像,拿开眼镜后,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了.小明为了使光屏上
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
前提下,他该将光屏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凸透
镜;如果在不移动光屏和凸透镜位置的前提下,他该将蜡烛
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
26. 晓红在早上9:00利用太阳光进行观察凸透镜焦点的活动.她将凸透镜与水平地面平行
放置,调节凸透镜到地面的距离,直至地面上出现一个最小的亮点,她认为此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你认为该活动过程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如果你看不清地图上的小字,最好要使用_______;如果你想观察一片树叶的内部结构,
最好要使用_______.(均选填“平面镜”、“望远镜”“ 放大镜”
、“显微镜”)
28. 用刻度尺测出一本书(120页)的厚度是4.2.mm,则这本书的每张纸的厚度是 μm .
三、解答题(共33分)
29.作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30.根据图中的入射光线作出相应的折射光线
31.请在图中画出物体AB 的像A ′B ′的大概位置.注:要能正确反映像的大小、正倒和虚
实,但不需要画光路图
第29题 第30题 第31题
32.如图甲所示,用刻度尺测量一物体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cm ,物体的长度是 m ;如图乙所示,机械秒表的示数是 s .
33.一场大雪过后,环卫工人常常在马路上洒盐融雪.
(1)小明根据加盐的冰容易熔化,分析加盐的水应该 (难/易)凝固,由此提出
问题:盐水结冰需要的时间与什么因素有关?并作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结冰需要的时间与水的多少有关;
猜想二:结冰需要的时间与盐的多少有关;
猜想三:结冰需要的时间与水的温度有关.
(2)他找来了盐、水、烧杯、温度计、天平、秒表,利用家用冰箱进行了探究活动.为
了能验证猜想二,他应该控制相同的水温和相同量的 (水/盐),配制成两杯
浓度不同的盐水,同时放入冰箱的冷冻室,每隔10min 观察盐水的 ,直到得
出结论为止.
(3)小明想进一步测出盐水的凝固点,应该选用图中 (甲/乙/丙)温度计,理
由是 .
玻璃空气
F
F
34.如图所示,是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活动中所选用的器材和活动过程. (1)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 如果有3mm 厚和2mm 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mm 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2)把蜡烛B 放到A 蜡烛像的位置上,将会看到图丙所示的现象.这说明:
(3)如果在图丁中蜡烛像的位置上放一张不透明白纸板做屏幕(3处为点燃着的蜡烛), 眼
睛的观察位置可以在图丁中 (填图中数字)处,发现白纸板上将 (填写
“有”或“没有”)蜡烛的像;这说明:
(4)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有的小组用两个相同的蜡烛,有的小组用两个相同
的棋子,用蜡烛和棋子各有优点和缺点,请你任选一个器材,说出它们的优缺点: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小明利用图示装置来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
(1)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环境应该 (选填“较亮”或“较暗”)
一些.实验时,应调整烛焰、光屏的中心位于
(2)如图1所示,当凸透镜位于光具座上A 处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这个像
是
(选填“倒立”或“正立”)、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
大”)的像.生活中常用的 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3)在保持(2)中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将凸透镜向右移到B 处(图中未标出)
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成的是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
的像.
(4)在上述探究括动中,若已知蜡烛与光屏间的距离为L 0,与凸透镜第一次所在位置A
甲 乙 丙
20 1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0 10 20 30 40 50 ℃
35 6 37 8 9 40 1 2
间的距离为L,如图2所示.则该透镜焦距f L(选填“>”、“<”或“=”).透
镜先后两次所在位置A、B之间的距离s= (用L0、L表示).
(5)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则光屏上烛焰的像也将逐渐向_______移动.要使烛焰的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该将光屏向______移动(填“上或下”).
(6)某次实验中,在烛焰、光屏中心位于凸透镜主光轴上的情况下,若固定蜡烛与透镜,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屏上都不出现清晰像,原因可能是.若固定
光屏与透镜,无论怎样移动蜡烛,屏上都不出现清晰像,原因可能是
参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32分)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5分)
17、液化、 2.5× 10-6
18、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空气、能量、能
不能、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转换法、
19、小水珠、甲
20、 1.6 、 4 、 4
21、 OG 、 30°、左
22、浅、虚、水中、空气、偏离
23、折射、虚像、折射
24、凸、前伸、会聚、远
25、靠近、远离
26、凸透镜没有正对太阳光放置
27、放大镜、显微镜 28、 70
三、解答题(共33分)
29、略
30、略
31、略
32、(3分) 0.1 、 1.85 × 10-2、 337.5
33、(5分)(1)难(2)水、状态
(3)丙、盐水的凝固点低于0°C
34、(7分)(1)确定像的位置、 2
(2)像和物的大小相等
(3) 2 、没有、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4)略
35、(12分)(1)较暗、凸透镜的主光轴上
(2)倒立、放大、投影仪
(3)缩小
(4)<、 L0-2L
(5)上、上
(6) u= f或 u<f 、 v<f或 v=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