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治疗案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悸治疗案例
陈某,女,34岁,已婚,工人。
患者1年前因突受惊恐而致心悸怔忡,之后夜间休息之时脑海浮现当时场景则转侧难眠,心悸不宁,汗出,乏力,经当地医师诊治效果不佳,近3天来因情绪不畅诸症逐步加重。
现在症见心悸不安,心烦易怒,头晕目眩,失眠多梦,乏力,午后手足心热,两面颊潮红,口干引饮,大便结,小便可。
否认冠心病、高血压病史。
t37℃,p90次/分,r20次/分,bp128/80mmh。
形体偏瘦,慢性病容,胸廓对称,两肺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界不大,心率90次/分,律不齐,可闻及期外收缩7-12次/分,无杂音,舌尖红,苔薄黄,脉细数且脉律不整。
wbc 6.0×109/l,n 0.74,l 0.3,hb120g/l;急做心电图示:可见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其前无p波,有继发性的st-t改变,其后有完全的代偿间歇。
中医病证鉴别:请与卑惵相鉴别。
参考答案:
辨病辨证依据:患者有心惊心悸1年、加重3天的病史,且脉细数脉律不齐,故诊断为心悸,属阴虚火旺证。
本病系遭受惊恐致病。
惊则气乱、神无所依,故致心悸失眠,日久则耗伤心阴,阴虚火旺,虚火扰心,心失所养则心悸不宁,失眠多梦;虚火上炎则心烦易怒,午后发热,颧红;虚火上扰清窍则头晕目眩;口干引饮、午后手足心热为阴虚有热之象;舌尖红、苔薄黄、脉细数为阴虚内热之征。
中医病证鉴别:心悸与卑惵相鉴别,卑惵之胸中不适由于痞塞。
心悸则缘于心跳,有时坐卧不安,但不避人,无情志异常。
卑惵为一种神志异常为主的病证,一般无促、结、代、疾、迟等脉象出现。
诊断:中医疾病诊断心悸中医证候诊断:阴虚火旺证
中医治法:滋阴清热,养心安神
方剂:天王补心丹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人参10g 玄参10g 丹参15g 茯苓10g 五味子4g 远志6g 桔梗8g 当归10g 天冬10g 麦冬10g 柏子仁10g 酸枣仁10g 生地
15g 甘草6g
水煎服,日一剂,分2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