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研活动的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教研活动的创新
2013.4.2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次自上而下的全方位的改革,教育部颁发的课程改革纲要及各学科课程标准中,提出了许多全新的理念。
如何将这些先进的教育理念真正转化为教师日常的教学行为,是取得本次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同时,这又是一个难点。
教师们在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碰到了许多的问题和困难,他们最缺乏的就是将理念转化为行为的方法和策略。
教研活动,特别是校本教研开展将是帮助教师解决问题与困难,实现理念与实践沟通的有效途径。
但从学校教研工作的现状看,教研活动形式的传统、单一和僵化还是较为普遍的现象,难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为此,我们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教研活动形式的改革和创新作了一些实践与探索。
一、更新初中数学教研观念
“教研的主体是教师,教研的过程是教师与教师与新课程共进共育的过程。
”这是我校开展校本教研一贯坚持的教研理念。
新课程为教研带来了新的思维,我校数学教研组在实践中注重营造新课程教研的观念文化,即合作文化、对话文化、探究文化。
强调教研组长是教研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咨询者与合作者;强调教研组长与教师们之间交流互动,强调团队精神,共同出谋划策的“急需性”问题解决、案例剖析、研讨探究。
二、改革初中数学教研模式
我校师资力量相对雄厚。
为把数学校本教研开展得有内容、有实
效、不“走过场”,我们将数学校本教研的模式进行了改革,即对教研组建设的改革,使教研组成为教师集体进行教学研究的基层组织,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平台。
1.加强学校数学教研组建设。
为整合初中数学的教研资源,发挥骨干教师和团队的优势,加强了数学教研组的建设。
数学教研组由校长与副校长直接领导,备课组长由学校的一位具有较强组织能力和研究能力的骨干教师担任,所有的数学教师作为成员。
该组集中力量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重难点问题、广大老师在教学中感到迷惑不解的共性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研讨,然后各成员把在数学教研组获得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措施带到课堂中,从而推动全校的数学教学工作。
2.强化对各年级数学备课组的管理。
在集体备课时,备课组长组织该组的成员共同研讨教材,修改教案,形成导学案,在书上加上批注。
这种年级备课组的教研活动除了每周一次外,还趋于教研自由化,在平时坚持开展“教研沙龙”活动。
三、创新初中数学教研内容
1.科学确定研究课题。
数学教研组每人必须确定一个数学教学的核心课题,提高教育科研水平。
为此,教研组每学期初召集全体成员每人确定一个核心课题,统领数学教研活动,围绕这些核心课题进行课题研究。
全体成员按照“行动研究法”的四环节(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和“六步骤”(预诊—收集资料、初步研究—总体计划—具体计划—行动—总结、反思、评价)的原则严格操作。
2.备课形式、内容不断创新。
备课形式的改革与创新,是校本教
研的一项重要内容。
首先,我们将备课进行改革,将以往的教案式的备课改变成有具体要求的导学案。
导学案上的内容包括:年级、科目、主备人、编号、课题、备课组成员、备课时间、上课时间、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学案设计、教师导学、教学小结与反思、作业设计等内容。
每位教师除了编写导学案外,还要在数学书上作重要批注。
集体备课时间是每周一次。
集体备课的实施程序是:备课组长将备课分好工,确定好每次的备课中心发言人,先由主备人说课,分析教材、教法,确定单元要求、教学重点和难点,确定单元练习及统一的单元进度,然后由其他人评论研讨,并形成共识。
这种集体备课的形式为青年教师参加教学研讨活动或竞赛活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3.每学期学校都要选派数学教研组的骨干教师上示范课,与其他教师交流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设计的心得。
用“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发展”的新型课堂,感染、启发教师们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此项活动既发挥了骨干教师在实施新课改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又增强了村教师们参与新课改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课程改革需要教研活动的有力支持,教研活动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改革服务。
只要我们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一定会创造出更多更新更有效的教研活动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