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五鲁人版 逍遥游 课件(37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伊索寓言〉 》的体裁属于读后感之类,但写法绝不同于一般的读后感。 本文融广博的知识与新颖的见解于一体,语言平实而含意深远。学习时应从理清 文章的思路入手,品析语言蕴涵的思想内容,大胆质疑问难,培养创造性思维的 能力。
5
逍遥游(节选)
1.诵读文章,理清作者思路,把握文章主旨,理解“逍遥游”的含义。 2.理解作者借助寓言故事、丰富的想象和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 说理的特点。 3.鉴赏古代散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
2.一词多义 哉 . ①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②余既为此志 ,后五年,吾妻来归 . (1)志 怪者也 ③《齐谐》者,志 . ④博闻强志 . 【答案】①名词,志向;②名词,记事的文章;③动词,记载;④动词,记 住。
为鲲 . ①北冥有鱼,其名 ②名 之者谁 . (2)名 ③圣人无名 . 其一处也 ④人虽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 . 【答案】①名词,名字;②名词作动词,命名,为„„取名;③名词,名望; ④动词,说出。
2.写作背景 战国时代,一方面诸侯兵戎相见,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百姓生活艰难; 另一方面统治者荒淫无道,残酷压榨百姓,阶级对立特别严重。 在这种社会变动时期,人们的思想异常活跃,各种思想派别应运而生。大批 文人汇聚到各国都城,议论社会,阐述治政之道,畅谈人生理想。 《庄子》的形成, 同其他诸子作品一样,也是这个变革时代的产物。
4.特殊句式 (1)南冥者,天池也(判断句) (2)莫之夭阏(宾语前置) (3)之二虫又何知(宾语前置) (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状语后置)
课堂活动
1. 文章开头描述了鲲鹏的形象及奋飞时的壮美气势, 这与论述逍遥游有什么 联系? 【答案】为了说明世间万物都要凭借外力才能活动。自然界大到鲲鹏,小至 飘浮的尘埃,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从而回答了任何自然现象的生成都要 有所依凭,都不能“逍遥游”。
2.写蜩与学鸠嘲笑大鹏南飞的用意是什么?分别说说它们的作用。 【答案】写蜩、鸠嘲笑大鹏,自鸣得意,与篇首写大鹏展翅的壮观境界相互 映衬,借以贬斥那些不懂得什么是逍遥而无所追求的人。作者所举的例子说明世 上任何事物的逍遥与其所依凭的条件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
3.古今异义词 (1)虽然 ,犹有未树也 .. (2)众人 匹之 .. (3)腹犹果然 .. (4)穷发 之北 . 【答案】(1)虽然:古义两个词,虽然这样;今义一个词,连词。(2)众人:古 义为一般人;今义为大家,多数人。(3)果然:古义食饱之状;今义为副词,表事 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或作连词,表假设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4)发:古义指 草木;今义为头发。
《唐诗三首》选取了寓意深邃的三篇诗歌。 《蜀道难》 ,诗人袭用乐府古体, 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蜀道险峻的山川,并从中透露出对社会的某些忧虑。 诗人以变幻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 迤、峥嵘、险峻、崎岖的状貌。诗人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进行写景 抒情,创造出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登高》抒写了诗人杜 甫重阳节在夔州登高远眺,萧瑟的秋景激起了作者身世飘零的感慨。前四句重在 写景,后四句偏于抒情。杜甫的晚年生活,真是穷愁潦倒,这一时期的诗歌,都
1.通假字 (1)三餐而反 . (2)小知 不及大知 . . (3)此小大之辩 也 . (4)而御六气之辩 . (5)而 征一国 . (6)旬有 五日而反 . .
【答案】(1)“反”通“返”,返回。(2)“知”通“智”,智慧。(3)“辩”通 “辨”,区别。(4)“辩”通“变”,变化。(5)“而”通“能”,才能。(6)“有” 通“又”,超出;“反”通“返”。
课前预习
1.走近作者 庄子(约前 369~前 286),名周,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道 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庄子》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文笔 汪洋恣肆, 想象奇特丰富, 气势波澜壮阔。 庄子在书中继承和发展了老子关于“道 法自然”的观点,把“道”作为世界的本源,认为“道”是自然的和永恒的,事 物之间的差别只是相对的, 提倡“自然无为”的人生观, 主张保持个人身心自由, 追求一种无拘无束、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
杯 . ①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 焉则胶 (3)置 履者 ②郑人有且置 . 小门,墙往往而是 ③内外多置 . 【答案】①动词,安放;②动词,购置;③动词,设立。
①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 无穷 者 . (4)穷 则反本 ②人穷 . 其林 ③复前行,欲穷 . 【答案】①形容词,穷尽;②形容词,处境困难;③动词,走到尽头。
是哀音满纸,但又内含着心有不甘的进取之志。 《锦瑟》运用富于情感表现力的意 象和典故,自然地构成多层次的朦胧境界,鲜明地体现了李商隐诗歌多义性的特 点。学习这些诗歌要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把握意象,体味蕴藉其中的深邃的人生 感悟。 诗歌的意象是诗歌鉴赏理论中的基础概念,把握其内涵和特点是鉴赏诗歌的 基本途径。 《蜀道难》中的意象凸显着蜀道之高,蜀道之险,蜀中战祸之烈。 《登 高》中诗人将登高远眺所见所闻之景经感情过滤,提取出风、天、渚、沙、猿、 鸟等,形成诸多意象,这些意象透露着肃杀凄凉、沉郁悲哀的情调。 《锦瑟》呈现 出的是一些似有实无的意象: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良玉生烟等。
第三单元
深邃的人生感悟

“好书不厌百回读, 熟读深思子自知。”有些妙文佳作具有超越时空的意义, 包含深邃的人生感悟。 《逍遥游》是《庄子· 内篇》的第一篇,在《庄子》全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它不仅表达了庄子的根本思想,也能代表庄子文章的主要风格。“逍遥”是指自 由自在、任性适意的人生状态;“游”是心游,是让心在“无限时空”中的精神 漫游。文中庄子运用大量的寓言把“无所待”的思想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之中,寓 哲理于离奇的想象之中。庄子笔法具有“汪洋自恣以适己”的特点,给人以意出 言外、怪生笔端的强烈印象。学习此文要注意庄子神奇瑰丽的艺术想象、比喻以 及对比手法的运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