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广西南宁市普通高中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适应性测试理综全真演练物理试题(基础必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届广西南宁市普通高中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适应性测试理综全真演练物理试题(基础必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含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8题)
第(1)题
手机上一般会有两个麦克风,一个比较大的位于手机下方,另一个位于手机顶部。
小明同学查阅手机说明书后知道手机顶部的麦克风为降噪麦克风。
该同学进一步查阅资料得知:降噪麦克风通过降噪系统产生与外界噪音相位相反的声波,与噪音叠加从而实现降噪的效果。
理想情况下的降噪过程如图所示,实线对应环境噪声,虚线对应降噪系统产生的等幅反相声波。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降噪过程应用的是声波的干涉原理,P点振动加强
B.降噪声波的频率与环境噪声的频率应该相同
C.降噪声波与环境噪声声波的传播速度大小不相等
D.质点P经过一个周期向外迁移的距离为一个波长
第(2)题
1885年,巴耳末对当时已知的氢气放电管获得的四条可见光谱进行研究,发现这些谱线满足,n=3、4、5、6,这个公式称为巴耳末公式.如图所示,氢原子能级图可以很好的解释巴耳末公式。
已知可见光能量在1.64~3.19V之间,巴耳末研究的四条可见光谱中波长最长的是在哪两个能级之间跃迁辐射的( )
A.3到2B.4到2C.5到2D.6到2
第(3)题
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生活中的圆周运动实例分析,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通过凹形桥的最低点时,为了防止爆胎,车应快速驶过
B.脱水桶的脱水原理是水滴受到的离心力大于它受到的向心力,从而沿切线方向甩出
C.图中杂技演员表演“水流星”,当它通过最高点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不受重力作用
D.如果行驶速度超过设计速度,轮缘会挤压外轨
第(4)题
如图所示为用同样的细导线做成的刚性闭合线框,圆线框Ⅰ的直径与正方形线框Ⅱ的边长相等,它们均放置于磁感应强度随时间线性变化的同一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与线框所在平面垂直,则( )
A.线框Ⅰ、Ⅱ中产生的感应电流相等
B.线框Ⅰ、Ⅱ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相等
C.同一时刻,通过线框Ⅰ、Ⅱ的磁通量相等
D.同一时间内,线框Ⅰ、Ⅱ产生的焦耳热相等
第(5)题
上世纪四十年代末,我国科学家钱三强、何泽慧夫妇在实验室中发现铀核的“三裂变”和“四裂变”,这一重大研究成果打破了以往“三裂变”的认知,得到了国际上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其中“四裂变”是指铀235核俘获中子后裂变成三个质量较大的核和一个质量较小的核,径迹如图所示。
关于铀核裂变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核反应前后的总质量增加
B.核反应前后的总质量数增加
C.产生的新核的比结合能均比铀核的小
D.产生的新核的核子平均质量均比铀核的小
第(6)题
如图所示,一杂技演员驾驶摩托车沿半径为R的圆周做线速度大小为v的匀速圆周运动。
若杂技演员和摩托车的总质量为m,其所受向心力大小为( )
A
.B.C.D.
第(7)题
2019年2月15日,一群中国学生拍摄的地月同框照,被外媒评价为迄今为止最好的地月合影之一。
如图所示,把地球和月球看做绕同一圆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双星系统,质量分别为M、m,相距为L,周期为T,若有间距也为L的双星P、Q,P、Q的质量分别为2M、2m,则( )
A.地、月运动的轨道半径之比为B.地、月运动的加速度之比为
C.P运动的速率与地球的相等D.P、Q运动的周期均为
第(8)题
如图所示,一半径为R的绝缘环上均匀地带有电荷量为+Q的电荷,在位于圆环平面的对称轴上有一点P,它与环心O的距
离OP=L,则P点的场强为( )
A.B.
C.D.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包含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正确。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共4题)
第(1)题
如图,匀强磁场中位于P处的粒子源可以沿垂直于磁场向纸面内的各个方向发射质量为m、电荷量为q、速率为v的带正电粒子,P到荧光屏MN的距离为d。
设荧光屏足够大,不计粒子重力及粒子间的相互作用。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若磁感应强度,则同一时刻发射出的粒子到达荧光屏的最大时间差为
B
.若磁感应强度,则同一时刻发射出的粒子到达荧光屏的最大时间差为
C
.若磁感应强度,则荧光屏上形成的亮线长度为
D
.若磁感应强度,则荧光屏上形成的亮线长度为
第(2)题
图中给出了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实验示意图,双缝和间距为0.80mm,双缝到屏的距离为0.80m,波长为500nm的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到双缝和上,在屏上形成干涉条纹,中心轴线上方第一条亮纹中心位置在处,第三条亮纹中心位置在处,现有1号、2号虫子分别
从和出发,以相同速度沿垂直屏方向飞行,1号虫子到达屏后,沿屏直线爬行到,2号虫子到达屏后,沿屏直线爬行到,假定两只虫子爬行速度均为,正确的是:
A.1号虫子运动路程比2号短B.两只虫子运动的时间差为0.2s
C.两只虫子运动的时间差为1.0s D.已知条件不够,两只虫子运动的时间差无法计算
第(3)题
甲、乙两车在一平直公路上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沿直线运动,它们的图像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乙车启动时,甲车在其前方处
B.运动过程中,乙车落后甲车的最大距离为
C.乙车启动后正好追上甲车
D.乙车超过甲车后,两车不会再相遇
第(4)题
如图所示,两种不同材料的弹性细绳在O处连接,M、O和N是该绳上的三个点,OM间距离为7.0m,ON间距离为5.0m。
O点上下振动,则形成以O点为波源向左和向右传播的简谐横波Ⅰ和Ⅱ,其中波Ⅱ的波速为1.0m/s。
t=0时刻O点处在波谷位置,观察发现5s后此波谷传到M点,此时O点正通过平衡位置向上运动,OM间还有一个波谷。
则( )
A.波Ⅰ的波长为4m B.N点的振动周期为4s
C.t=3s时,N点恰好处于波谷D.当M点处于波峰时,N点也一定处于波峰
三、填空、实验探究题(本题包含2个小题,共16分。
请按题目要求作答,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对应位置) (共2题)
第(1)题
某实验小组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图中A为铁架台,B,C是用细线连接的两个物块,D为固定在物块C上的细遮光条(质量可忽略不计),E为固定在铁架台上的轻质定滑轮,F为光电门,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游标卡尺测得遮光条的宽度为d,用天平分别称出物块B、C的质量分别为和,用跨过定滑轮的细线连接物块B和C;
②在铁架台上标记一位置O,并测得该位置与光电门之间的高度差h;
③将物块C从位置O由静止释放,C加速下降,B加速上升;
④记录遮光条D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
依据以上步骤,回答以下问题:
(1)该实验的研究对象是__________填“B”或“C”或“B、C组成的系统”);
(2)从物块C由静止释放到其经过光电门的过程中,研究对象的动能增加量______,研究对象的重力势能减少量
________(用实验中测量的量表示,重力加速度为g)。
第(2)题
在实验室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双缝、光屏、单缝,依次是图中的______(填图中的字母)。
(2)①图是实验得到的红光双缝干涉图样照片,根据该图可判断双缝干涉的亮条纹间距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3)在某次测量中,观察分划板中心线与乙图亮条纹中心对齐时的情形,如图②所示。
然后转动测量头手轮,当分划板中心线与亮条纹中心对齐时,目镜中观察到的图应为③图中的______。
(4)已知单缝与光屏间距,双缝与光屏的间距,单缝与双缝间距为,双缝间距,图①中分划板中心线与亮条纹中心
对齐时手轮读数为,与亮条纹中心对齐时手轮读数为,则实验测得该光的波长的表达式为______。
四、计算题(本题包含3小题,共36分。
解答下列各题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表达式和重要步骤。
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请将解答过程书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 (共3题)
第(1)题
如图所示,用激光束竖直射向水平放置的盛水容器底部,在容器底部O会形成一个光点,由于激光束在O点发生漫反射,O点可视为一个点光源,向四周各个方向射出反射光,最后在容器底部形成一个以O点为圆心的圆形“暗区”。
测得当水的深度时,“暗区”的半径约为。
已知光经过水和空气交界面时,当反射和折射同时存在,反射光较折射光弱很多,水的折射率。
试分析与猜想暗区和亮区的形成原因,并通过计算证明你的猜想。
(已知:)
第(2)题
如图所示,空间存在一方向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和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
电场强度的大小为E,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电场和磁场的分界面为水平面,用图中虚线表示。
界面上O点是电场中P点的垂足,M点位于O点的右侧,OM=d,且与磁场方向垂直。
一个质量为加、电荷量为g的带负电的粒子,从P点以适当的速度水平向右射出。
恰好能经过M点,然后历经磁场一次回到P点。
不计粒子的重力。
求:
(1)P点离O点的高度h;
(2)该粒子从P点射出时的速度大小v0。
第(3)题
如图,在第一和第四象限的区域I(0≤x≤d)和区域Ⅱ(d≤x≤2d)内存在着垂直于xOy平面且方向相反的匀强磁场,区域Ⅱ内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是区域I的2倍。
一质量为m、带电荷量+q的粒子a于某时刻从坐标原点O,以速度v沿x轴正方向射入区域I。
粒子a在离开区域I时,速度方向与x轴正方向的夹角为30°;此时,另一质量为m、带电荷量-q的粒子b也从O点沿x轴正方向射入区域I,其速度大小为。
不计粒子重力和两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求∶
(1)区域I内的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
(2)粒子a在整个磁场中运动的时间;
(3)当粒子a离开区域Ⅱ时,a、b两粒子的y坐标之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