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魏公子列传专项测试同步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魏公子列传专项测试同
步训练
2020.03
1,根据提示,补写句子。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古往今来,潇洒风流从来都是有志之士的追求的最高境界。
而潇洒风流的内涵如何,却又往往都是时代精神的投射。
曾几何时,当时代的列车飞驰到今天,随着物质的极大丰富和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潇洒和风流的内涵似乎在悄然发生着巨变;有人把一掷千金、挥金如土当作潇洒;有人把
;也有人把损公肥私、投机钻营视作潇洒;。
一言以蔽之,潇洒风流似乎已从圣洁的神坛走下而“贴近了大地和苍生”!然而,这些都不是真正的潇洒。
“,,。
”是青年毛泽东的潇洒;而“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又曾是和平建设时期一个普通战士真正的潇洒。
2,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
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
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1、解释下列句子。
(1)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2)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2、下列加点字与“难为俗人言也”中的“为”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重为乡党所笑 B.为十表,本纪十二。
C.故士有画地为牢 D.不足为外人道也。
3、对上面的文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上面文字记叙自己遭受腐刑之后,完成《史记》创作的经过。
B.介绍《史记》所包含的内容及所记事件的历史时期的创作风格。
C.此段文字中最早提出了“发愤著书”的理论。
D.能够体现其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生死观内涵的句子是“就极刑而无愠色”。
E、表明自己的创作目的是要将此书写成“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鸿篇巨制。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
B.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
C.存亡国,继绝世。
D.立功名于天下。
4,选出加点字古今意义全部不同的一组()
①终不得与从事②终于立身③言其能论歌文武之德
④别嫌疑,明是非⑤万物之聚散皆在《春秋》⑥余所谓述故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⑥5,请写出司马迁的生死观的名
句:。
6,太史公即,创作《》开创了体先河,是中国第一部、、、、俱全的正史。
十二本纪,记;三十世家,叙,七十列传,志;十表,列,八书综述。
全书一百三十篇共余字。
恢宏的构架奠定中国历代学著作的基础,开后世纪传为史的先河。
7,模仿下面一段话中的画线句,在后面写上恰当的句子使前后衔接起来。
我很喜欢这样一句话,当一个人意识到一颗钻石敝一颗玻璃球贵重的时候,这个人已经可悲的长大了。
大人和小孩最大的区别恐怕就在此吧。
学会用金钱去衡量事物的那一天,内心圣洁的纯真就没有了;。
人应该多保留一份纯真和稚趣。
8,太史公曰:“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有孔子。
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年,有能绍明世,正《》,继《》,本《诗》《书》《》《》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
9,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
於是论次其文。
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於缧绁。
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
”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
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
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戹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
”於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于是论次其文。
次:编次,整理。
②孔子厄陈蔡。
厄:遭受、困厄。
③厥有《国语》。
厥:才。
④欲遂其志之思也。
遂:通达、表达。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乃喟然而叹曰②孙子膑脚,而论兵法。
③是余之罪也夫④夫《诗》《书》隐约者。
A.两个“而”不同,两个“夫”也不同。
B.两个“而”不同,两个“夫”相同。
C.两个“而”相同,两个“夫”不同。
D.两个“而”不同,两个“夫”相同。
3、请翻译下列句子:
(1)《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
(2)《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4、对选文内容分析好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迁的感叹表明,他对自己在武帝面前为李陵辩护一事深感后悔。
B.“身毁不用”的叹息表明,司马迁在遭祸前还有著述以外的志向。
C.昔圣贤发愤著述的故事,给了司马迁巨大的精神动力。
D.司马迁列举古圣先贤的事迹,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了他想像古圣先贤一样创造不朽业绩。
10,司马迁修史的宗旨:(用原文的话回答)
,,。
答案
1, 追星傍款,一夜成名当作潇洒;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2, 1、(1)考查他们的成功、失败、振兴和衰败的规律。
(2)想把它写成一部研究天地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通晓古今历史变化规律,而成为一家之言的伟大作品。
2、D
3、B、C
3, D
4, D 第四、第五句加点词古今义同。
5,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6, 司马迁司马谈史记纪传本纪世家列传表书
记帝王朝政兴衰叙开国承家诸侯志历代人物事迹列人事系年表
譜综述典章制度 52万余字纪传体史学
7, 学会用利益来权衡人际关系的那一刻,无邪的稚趣也不复存在了。
(“稚趣”一词必须出现)
8, 《易传》《春秋》《诗》《书》《礼》《乐》
9, 1、次:编次,整理。
厄:遭受困厄。
厥:才。
遂:通达,表达。
2、两个“而”字分别表修饰和因果关系。
两个“夫”分别表感叹好发语词。
3、(1)《诗》《书》含义隐晦而言辞简约是作者想要表达他们的心志和情绪。
(2)《诗》三百篇大多是圣人贤士为抒发愤懑而创作的。
4、A
10, 究天人之际,穷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