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10.在牛肚子里旅行 教学设计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带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青头为救红头所做出的努力,了解牛的吃食特点。

4.以读为主,抓住文中描写青头的词句进行理解、体会。

5.引导学生珍惜友情,团结互助,懂得在危险时刻不慌张,用知识战胜困难。

教学重点:
结合文本理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

教学难点:
通过重点语句,体会朋友之间要相互帮助,团结友爱,遇事冷静不慌张。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读课文的预习任务。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通过预习,大家来说说是谁在牛肚子里旅行。

(小蟋蟀红头)
2.有的童话借助一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科学知识,像这样的童话,我们把它称为科普童话。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在牛肚子里旅行》就是一篇科普童话。

(板书课题)
3.红头旅行的地方可不一般,是在牛肚子里。

它是怎么进入牛肚子的?牛肚子里有什么奥秘?现在,我们就来学学课文,长长知识。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初读提示:读通课文,字字音准,句句通顺。

2.指导学习生字。

(1)读准字音。

答(dā)应(yìng)一骨(ɡū)碌(lù)牙齿(chǐ)细嚼(jiáo)慢咽(yàn)
吞(tūn)到贮(zhù)藏悲(bēi)哀蹭(cèng)来蹭去阿嚏(tì)
眼泪(lèi)笑眯(mī)眯
(2)易错字形。

“旅”与“旋”要区分开。

“救”右边是“攵”。

“管”的下部是“官”,不是“宫”。

(3)理解词语。

旅行、贮藏、笑眯眯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分角色朗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线路是怎样的?(旅行线路:嘴→第一个胃→第二个胃→嘴)
(2)牛的胃是怎样消化食物的?(牛肚子里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贮藏食物,第四个管消化。

)
(3)青头和红头对话时各自的情绪是如何变化的?(红头从紧张、害怕到绝望再到感激;青头从着急、惊讶到镇定、沉着。

)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说说:红头是怎样在牛肚子里旅行的?
2.这是多么惊险的一次旅行!红头能顺利回来,离不开谁的帮助和鼓励?(青头)
3.从哪里可以看出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青头对红头不离不弃。

)
二、品读课文,感悟主题。

(一)学习第1~7自然段,试着概括故事的起因。

1.自由朗读这一部分。

2.用上“谁干什么,结果如何”的句式概括故事起因。

(学生自主交流)
预设:红头与青头一起玩捉迷藏时,躲到了草堆里,和草一起被大黄牛卷到嘴里了。

3.教师小结:课文第1~7自然段写红头怎么到牛肚子里旅行的,也就是故事的起因。

(二)学习第8~19自然段,体会作者通过生动的故事把科学知识传达给读者的方法。

1.自由朗读,圈出红头旅行经过的地点。

2.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连接词说说红头旅行的路线。

过渡语:红头被大黄牛卷进了嘴里,吞进肚中,幸亏它的好朋友青头在外面帮忙。

故事便是围绕它们两个的对话展开的。

3.出示对话。

(1)学习第一组对话。

◇我被牛吃了……正在它的嘴里……“救命啊!救命啊!”
◇“躲过它的牙齿,牛在这时候不会仔细嚼的,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
①指名读红头的话,读出断断续续的语气。

体会红头紧张、害怕的心情。

②指名读青头的话,了解青头想表达的内容。

(牛在这时候不会仔细嚼。

)
③体会青头说话时的焦急心情。

(抓住关键词“急忙”“一骨碌”“大声喊”。

)
④了解这组对话中省略号的作用。

(第一句话中的省略号表示说话断断续续,反映出红头在牛肚子里的危险处境;第二句话中的省略号表示说话被打断。

)
(2)学习第二组对话。

◇“那我马上就会死掉。


◇“红头!不要怕……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
①听了青头的指导后,红头有何反应?(哭起来)它说了什么?(“那我马上就会死掉。

”)
②青头的话包含两层意思,分别是什么?(安慰、鼓励红头;给红头讲解关于牛胃的知识。

)
③出示牛胃示意图,说说牛胃的结构及功能。

(牛肚子里一共有四个胃。

前三个贮藏食物,第四个管消化。

)
(3)学习第三组对话。

◇“可是你说这些对我有什么用呢?”
◇“谢谢你……”
①指导朗读,读出红头的悲哀和无奈。

②讨论青头的话到底有没有用。

③根据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说说牛是如何反刍的。

(从第一个胃到了第二个胃,又从第二个胃回到了牛嘴里。

)
(三)体会友情,感悟主题。

从哪里可以看出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小组交流)
(1)有一天,吃过早饭,青头对红头说:“咱们玩捉迷藏吧!”(很熟悉,是好朋友,好朋友会一起做游戏。

)
(2)“救命啊!救命啊!”红头拼命地叫起来。

“我被牛吃了……正在它的嘴里……救命啊!救命啊!”(遇到危险,红头拼命向青头求救,说明红头很信赖青头。

)
(3)青头大吃一惊,它一下子蹦到牛身上……青头不顾身上的疼痛,一骨碌爬起来大声喊:“……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
青头又跳到牛身上,隔着肚皮和红头说话:“……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
“当然有用……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来的。


青头爬到牛鼻子上,用它的身体在牛鼻孔里蹭来蹭去。

(当得知红头被牛吃了,青头大吃一惊,奋不顾身地靠近牛,安慰红头,告诉红头保全自己的方法。

)
(4)红头看见自己的朋友,高兴得流下了眼泪:“谢谢你……”(这泪水饱含着对好朋友的感激。

)
(5)青头笑眯眯地说:“不要哭,就算你在牛肚子里作了一次旅行吧!”(红头死里逃生,惊魂未定,青头开玩笑,安慰红头。

)
(四)赏读全文,归纳提升。

1.红头在青头的帮助下脱离了险境。

课文通过它们的对话,把故事写得一波三折,生动而有趣。

最重要的是我们还从这个故事中,了解到了一个科学知识——牛有反刍的特点。

2.学做讲解员,向大家介绍。

(1)牛肚子里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胃都是用来贮藏食物的,第四个胃是用来消化食物的。

(牛胃的构造)
(2)牛在刚吃草的时候不会细嚼慢咽,而是直接把草吞进肚子里。

(牛的吃食方式)
(3)牛在休息的时候,会把吃下去的草再送回嘴里,然后细嚼慢咽。

(牛的反刍方式)
3.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可以说是一次意外,如果没有青头的帮助,它不可能顺利地从牛肚子里出来。

从它们身上你学到了什么?(朋友之间要相互帮助,团结友爱;遇事冷静不慌张,能运用知识解决困难。

)
三、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10、在牛肚子里旅行
捉迷藏—躲在草丛中—被牛吃到肚子里(意外)
第一个胃—第二个胃—牛嘴里—出来
遇事冷静不慌张团结互助定成功
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有趣的科普小品文。

文章通过两只小蟋蟀玩捉迷藏,其中一只不幸被吞进牛肚子里,在牛肚子里“旅行”了一次,最后侥幸逃脱的危险经历,告诉学生一个科学小知识:牛有四个胃`,吃食时具有反刍现象。

文章渗透的科学
知识,教师无须作过多地讲解。

同时,本课内容充满童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想象和表达的机会。

因此,可设计一定的练习题引导学生想象交流。

另外,青头身上表现出的临危不惧,对朋友充满真挚的情感,在危险时刻不慌张,用知识解救朋友的丰富情感和品质值得学生仔细朗读品味,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本课重在引导学生感受青头临危不惧,对朋友充满真挚的情感,并且能灵活运用知识救出朋友。

而情意目标的达成并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它需要教师激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本人文思想的熏陶。

语文教学需要文道有机结合,需要学生在感悟文字的过程中理解文本内涵。

因此,在了解了红头的遭遇后,我让学生仔细品读描写青头的句子,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在交流过程中,进一步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深入体会文字传达的情感。

这既尊重了学生个性化的朗读体验,又培养了学生品词析句的能力。

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多种形式地朗读,提倡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