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到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迟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自主学习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父亲那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以及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3.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认识改正错误,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
2.引导学生通过品读,感悟课文内容,体会感情。
3.引导学生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教育学生要正确地认识错误,及时地改正错误,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
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父亲关心“我”的具体事例,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难点:感悟父亲既严厉又深沉的爱。
教法与学法
师:引导法,激趣法
生:自主阅读,小组合作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生字。
教学过程
一、播放视频,导入新课。
1.播放视频《父爱》。
2.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今天,我们来读一篇有关于父爱的文章《迟到》。
(板书课题)
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1.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齐读生字词。
2. 教师对易错的个别字进行检查指导。
3.(出示课件)整体感知:读了课文,你读懂了什么?可引导学生从①主要内容,②所写事情,③文中人物——“我”和“父亲”等不同方面交流自己所读懂的内容。
教师注意评价:学生表达是否清楚;是否抓住了重点;是否有与众不同的发现等。
4.质疑问难: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提出不懂的问题。
(预计学生会提出的问题:父亲为什么打我?打了我为什么还要给我送东西?父亲是否爱我?……)
5.(出示课件)评价,并引导归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小时候因为迟到发生在她和父亲之间的一个小故事。
)
三、细读探究,解疑品读
1.细读解疑。
(1)带着问题自主阅读。
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思考以上问题。
在阅读时可以做些批注。
(2)全班交流。
(出示课件)注意引导理解、讨论问题:父亲为什么要狠狠地打我?随机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交流时,教师注意引导点拨:你从哪儿能读出父亲打得狠?
①打的动作:从“抄起”、“倒转”、“一抡”等词语可体会出父亲打得非常用力,打得狠。
②打的声音:“咻咻”。
③打的过程:“从床头打到床尾”、“哭号”等可以看出打得厉害。
④作者的伤痕:“那一条条鼓起的鞭痕,红肿的,而且发着热”。
从“一条条”、“鞭痕”、“红肿”、“发着热”,可看出本次打得的确狠,出乎人的预料。
2.体验品读:谁最能体会作者挨打时的心情?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她会在这时想些什么呢?
(出示句子)“我挨打了!”
你怎么读这个句子,为什么这样读?
3、(出示课件)我挨打了,父亲狠狠地打了我?我委屈,我生气、我怨恨,我疑惑,我究竟该不该打,不打不行吗?同学们,你们怎么看?请大家再读课文,能不能从文中找出有说服力的句子,抓住关键的词,关键的字,甚至一个标点来谈谈你的看法。
可能关注的内容有:
A不该打:
(1、已经这么晚了,等起来,洗脸,扎辫子,换制服,再走到学校去,准又是一进教室就罚站在门边)那罚站的滋味可不好受呀。
(2、同学们的眼光会一个个像你投过来,我虽然很懒惰,可是也知道害羞呀。
)对呀,多难为情的事啊,让同学们当成笑柄了。
(3、最糟的是,爸爸是不许小小朋友上学乘车的,他不论你晚不晚。
)假如能乘车去,或许还来得和,可爸爸偏偏不允许。
(4、在这夏天的时候,还要被妈妈打扮得穿者肥大的夹袄,拖着不合脚的大油鞋,举着一把大油纸伞,一路走到学校去。
)
B该打:
(1、每天早晨醒来,看到眼光照在玻璃窗上,我的心里就是一阵愁,……准又是一进教室就被罚站在门边。
)每天都迟到,要是养成了这样的习惯,那还了得?该打。
(2、等一下,妈妈进来了……)妈妈都催促过了,还赖在床上,过分。
(3、爸爸进来了……居然有勇气不挪动)你不只找到了有说服力的句子,而且还注意了上下文之间的联系,所以你的发言很精彩,是呀,爸爸那么严厉,生气地发出好几次命令,我竟然连挪都不挪一下,这不是找打吗?
(4、①师:不就这一天不去上学吗?没什么关系吧?——生:学不到知识,养成坏习惯,就什么也学不到了。
4、过渡:不去就不去吧,就一天,没什么吧?那父亲为什么还要
狠狠得打我呢?
5、因为我的表现太令人生气,更因为父亲怕我养成坏习惯,所以才会打我,才会这样狠狠的打我,我们再一起来读这段话,用心地读,一边读一边体会。
6、爱得深,才会恨之切,爱的真,才会狠下心,下得去手啊。
父亲狠狠的打了我,后来又赶到学校来为我送东西,这又是为什么呢?课文中是这样写的,谁来读一读,同学们想一想打了我,为什么还来送东西?(引导读一读爸爸送东西的三个自然段。
)
“正在静默的当儿,老师拍了我的肩头一下,我急忙睁开眼,向教室窗外看去”,结果怎样?
(观察课文第二幅插图,想象作者当时想法和心情变化。
)
7、师:是的,同学们说的就是父亲来送东西的用意啊。
看着我坐车上学狼狈、痛苦的背影,听着我惨烈、哽咽的哭喊,想起我红肿着的鼓起的伤痕,父亲哪里放得下心呢?于是他来了,带着夹袄和铜板来了,可见到我了,却什么也没说。
父亲的爱就是这样,有时是严厉,有时又是深沉。
此时此刻,那个刚刚还因为挨了父亲的打而委屈、生气、不服,甚至有些怨恨的我面对着父亲,会说些什么呢?
8、这段刻骨铭心的往事,改变了作者,那么她发生了哪些变化呢?那个每天早晨都迟到的女孩,成了每天都站在校门前等待校工开栅门的早到女孩。
作者能发生如此这番的变化,父亲给了很大的影响,大家再想想,课文中的父亲是一个好父亲吗?(出示课件)能不父爱。
喻句来形容一下父爱?(出示课件)除了父亲,还有什么原因吗?你
是从哪里感受到这一点的?
四、情感升华拓展延伸
1、因为有了父亲这份厚重的爱,也因为我读懂了,理解了父亲的爱,所以我才会有了从迟到到早到,甚至不吃饭也要赶到学校的变化。
由此改变的还有林海音的未来和人生。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每个人都有过错误,现在,从迟到的故事里,从林海音身上,我们读懂得已经不仅是敢于面对错误,相信大家在生活中,在错误面前会做一个真正坚强的人。
每个人的成长都会面对一些错误。
不过,“可怕的不是错误,可怕是错误地对待错误”,学习生活中,只要认真、冷静地去看待它们,我们就会感受到成长的快乐。
送格言:
最大的失败是失败了不觉悟。
——卡莱尔
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不要重复错误。
——周恩来
只有什么事也不干的人才不会犯错误。
——列宁
我的最重要发现是由失败给我的启发。
——戴维
五.播放《爸爸的肩头》,再次感受父爱。
五、布置作业
在生活中,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你是怎样对待自己的错误的?
把它写出来,注意通过描写表现人物的情感。
附板书:
迟到
疼——严
迟到迟到挨打—送衣和铜板深沉的父爱
迟到——早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