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一中环节教学教学设计模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读图1.17并完成读图思考。然后根据所学知识完成教材活动1和2并注意比较自转和公转的异同。
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比较分析问题、合作精神。
环节3
太阳直射点的运动
引导学生读图15页1.18黄赤交角与二分二至鈤地球的位置并归纳。1、黄赤交角
(1)赤道平面: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
(2)黄道平面:地球公转轨道平面。
环节2
地球的公转
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引导学生看图分析,并要求与自转特点比较。然后教师归纳。
1.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可以简单讲述作为对地球自转方向的巩固
2.地球公转的周期:365天6时9分10秒
3.地球公转的轨道和速度
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形
速度:近日点(较快30.3km/s)和远日点(较慢29.3km/s)
教学设计意图
教师反思
环节1
地球自转
设问,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在学生分析后小结规律
(1)角速度全球(除南北极点外,南北极点角速度为0)都相同,都为150/小时
(2)线速度随纬度的升高而递减,南北极点线速度为0;注:纬度60度的地方的线速度是赤道的一半
读图,归纳自转的一般特点。
让学生学会看图,分析,归纳。
课题名称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科目
地理
年级
17级(高一)
适用班级
平行班
必修1
1单元(章)
3课(节)
教学时间
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
2.了解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速度和周期。
3.使学生能够看懂“恒星日和太阳日示意图”,说出两者的差异及其原因。
过程与方法:1.学会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现象,形成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树立科学的宇宙观。使学生了解地球上许多现象都同地球的运动有关,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自转和公转的运动规律。
难点
1.使学生能够看懂“恒星日和太阳日示意图”说出两者的差异及其原因
三、教学过程
预设环节名称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形式
学生活动方式
(3)黄赤交角:指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的黄赤交角是23026’。黄赤交角的角数与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数相等。
(4)黄赤交角的影响: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并使地面获得太阳的辐射能量因时因地而变化。
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1)定义: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往返运动。
(2)周期:1个回归年,即365天5时48分46秒。
(பைடு நூலகம்)移动规律:
学生读图1.18找出赤道平面、黄道平面、黄赤交角及二分二至日。并完成16页活动题。
这个活动中的问题,,主要是让学生学会画图分析,图文结合的能力。
四、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注重了对学生的地理基本能力的培养。如:读图能力、分析探究能力、阅读归纳能力。教学的课堂容量较大,不利于学生更好掌握知识。
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比较分析问题、合作精神。
环节3
太阳直射点的运动
引导学生读图15页1.18黄赤交角与二分二至鈤地球的位置并归纳。1、黄赤交角
(1)赤道平面: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
(2)黄道平面:地球公转轨道平面。
环节2
地球的公转
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引导学生看图分析,并要求与自转特点比较。然后教师归纳。
1.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可以简单讲述作为对地球自转方向的巩固
2.地球公转的周期:365天6时9分10秒
3.地球公转的轨道和速度
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形
速度:近日点(较快30.3km/s)和远日点(较慢29.3km/s)
教学设计意图
教师反思
环节1
地球自转
设问,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在学生分析后小结规律
(1)角速度全球(除南北极点外,南北极点角速度为0)都相同,都为150/小时
(2)线速度随纬度的升高而递减,南北极点线速度为0;注:纬度60度的地方的线速度是赤道的一半
读图,归纳自转的一般特点。
让学生学会看图,分析,归纳。
课题名称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科目
地理
年级
17级(高一)
适用班级
平行班
必修1
1单元(章)
3课(节)
教学时间
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
2.了解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速度和周期。
3.使学生能够看懂“恒星日和太阳日示意图”,说出两者的差异及其原因。
过程与方法:1.学会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现象,形成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树立科学的宇宙观。使学生了解地球上许多现象都同地球的运动有关,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自转和公转的运动规律。
难点
1.使学生能够看懂“恒星日和太阳日示意图”说出两者的差异及其原因
三、教学过程
预设环节名称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形式
学生活动方式
(3)黄赤交角:指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的黄赤交角是23026’。黄赤交角的角数与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数相等。
(4)黄赤交角的影响: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并使地面获得太阳的辐射能量因时因地而变化。
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1)定义: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往返运动。
(2)周期:1个回归年,即365天5时48分46秒。
(பைடு நூலகம்)移动规律:
学生读图1.18找出赤道平面、黄道平面、黄赤交角及二分二至日。并完成16页活动题。
这个活动中的问题,,主要是让学生学会画图分析,图文结合的能力。
四、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注重了对学生的地理基本能力的培养。如:读图能力、分析探究能力、阅读归纳能力。教学的课堂容量较大,不利于学生更好掌握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