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党员教育管理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1
决策探索
2018.1
下
文/仉兴泉 宋荣华 云兵兵 董俊峰
党建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党员教育管理研究
新形势下,党中央对基层党组织的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但从目前现状来看,高校党组织还存在党建工作薄弱、党员教育管理“宽松软”等问题,这与党的十八大以来贯彻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因此,高校党组织当务之急就是要认真思考和研究,进一步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永葆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有担当的高校党员队伍。
一、高校党员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党员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在高校工作中,往往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教学任务上,对党员教育管理重视
程度不够,存在一定“重业务、轻党建”倾向。
党员教育专注于会议,活动较少,党员主体参与意识不强,党员教育难以实现全覆盖,不能充分调动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党员教育管理形式单一对“两学一做”专题教育研究不深不透,学习教育形式化,简单念念中央、省、市及高校工委相关文件,学习过程如蜻蜓点水,疲于应付,对党员的吸引力大大减退。
(三)党员教育管理效果不佳党员教育工作脱离党员的思想和工作实际,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存在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脱节现象,使党员处于一种被动应付的状态,容易导致对党组
织的教育管理产生厌倦、抵触心理,削弱了党员教育管理的实际效果。
(四)党建工作力量相对薄弱目前,高校基层党支部书记多为兼职,时间精力投入少,导致抓党建、抓工作的最佳结合点找得不够精准,在探索党建工作模式、激发党建工作活力上创新不够,影响了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二、加强高校党员教育管理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党员队伍建设是党建的基础工程,是增强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的现实需要,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党组织对
这样才能保证党性教育“入脑入心”。
(五)要有现实关照,确保党性教育有的放矢
党性教育只有触及学员内心才能激发共鸣,只有解决了那些学员真正关心的、困惑的问题才能触动内心。
党性教育要有现实关照,防止空对空、理论与实践相脱离,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回答学员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
因此,在开学初,党校可以对学员带来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教师们对学员较为关心的问题(如理论与实践关系、理想信念、腐败问题等)在专题课中要有所回应,通过专题研讨和小组交流的形式达成共识,这样学员才能真信、真用,从而“外化于行”。
(六)严格党性教育考核,坚持公平公正原则
入学教育之后,班主任要把有关党性教育等相关考核内容张贴在班级,每周
实行量化考核,形成相互激励、互相监督,“比、学、赶、超”的良好学习风尚。
对学员的考核,特别是党性教育的考核,要认真仔细、公平公正,这既是对学员学习成果的检测与评定,也是激励和鞭策,组织员、班主任和班委要秉持客观、公平公正原则,杜绝人情分,考核要让“好学习、遵纪律、敢担当、守底线、有情怀”的学员脱颖而出,不让“老实人”吃亏,从而为组织选拔良好干部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以上这些党性教育举措,丽水党校先后受到了上级党校和地方党委政府的肯定,也受到了学员的普遍欢迎,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学员纷纷表示,在党校“受了教育、增了才干、强了能力”,达到了补钙壮骨、立根固本的效果。
当然,在党性教育的实践和探索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党性教育的师资水平与党性教育发展的现状存
在矛盾,种种因素制约着党性教育教师数量和质量的供给;管理机制有待完善,当前党性教育的教学、考核、评估、经费保障等相关制度还停留在传统模式上,缺乏团队意识和同舟共济精神;干部考核选拔尚未与党性教育衔接,有些学习刻苦、态度认真、综合素质高、党性修养强的优秀学员会被组织错过。
这些问题影响了党性教育的成效。
三、结语
加强党性教育是干部教育培训的关键,事关党校教育发展的成败,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保证。
党性教育的特点和主客观条件要求党员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党校教育培训要紧紧抓住党性教育这一关键,永葆“红色基因”本色,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作者单位:中共丽水市委党校)
52
决策探索
2018.1
下
党员学习教育的管理。
高校党组织通过各种党建手段,提高了广大党员的思想觉悟,增强了党员的党性观念,保持了党的肌肤健康有活力,夯实了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使高校党员队伍引领风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肩负起高校跨越式发展的历史使命。
(二)有利于推动“两学一做”专题教育
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关键要思想认识到位、学习管理到位,这就需要全面加强和提升党员教育和管理水平,以推进党的组织生活标准化建设为抓手,以党支部为基本单位,以“三会一课”为基本制度,坚持融入日常、抓在经常,突出常态长效、从严从实,用先进的理论知识武装全党,规范好党内政治生活。
(三)有利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如何发挥好党员引领示范作用尤为重要。
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有助于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
(四)有利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做好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有利于解决高校党组织在思想、组织、作风以及工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对各项工作规律性的认识和把握,探索出一条符合实际的党建工作思路和办法。
三、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党员教育管理的途径
(一)完善党员教育管理制度1.建立完善 “三个日”制度。
即每月一次的党总支理论中心组学习日、每双周一次的支部党员政治理论学习日和“主题党日”活动,以多种活动为载体,提高党员政治理论水平和党性修养,扩大党员参与覆盖率,让党员重新回归党组织大家庭,提高党组织凝聚力和向心力。
2.实行党员纪实管理制度。
以党支部为单位,发放《党支部工作手册》,对党组织、
党员个人活动全程纪实、全程留痕保留管理。
通过纪实情况了解党员思想状况和现实表现、党支部工作情况,并与年底民主评议、评先评优相结合,作为考核重要评价依据,真正发挥纪实成果运用作用。
3.采用“目标式”管理党员。
通过召开党员大会,开展专题研讨制定年度任务清单和问题清单,党员作出公开承诺,达到党员“做”有目标、“改”有方向、“行”有监督的目的,积极探索、广开思路,增添启发式、互动式、自助式、定制式的管理教育形式,激发党员教育管理传统模式的活力。
(二)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模式利用新媒体平台,创建“一平台、一系统、两介质、一反馈”的党建网络构架,发挥党员教育管理网络平台的优势,丰富党员教育管理载体,调动党员参与教育管理的积极性,提高党员教育的灵活性、实效性和针对性。
1.“一平台”构建党员教育形式。
主要是以校园数字化网络建设为基础,不断完善分党委、党总支的网页建设,实现信息的有效推送。
发挥好党建网站平台学习作用,及时传达上级党组织相关会议精神,在思想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保持党员思想定力。
以党建网站平台为依托,积极拓宽党员教育阵地,探索和创新党员教育新形式,增加党员教育新内容,提高党员学习教育实效性。
切实激发党建网站平台活力,增加支部风采、先锋事迹、交流园地等特色栏目,扩大支部交流渠道。
2.“一系统”丰富党员教育内容。
以校内办公系统为工具,发挥办公系统综合性强、传输速度快、保密性强等特点,利用其电子邮件、手机信息、微信等多种平台使党员及时接收学校内部党建工作相关信息,加强高校党员教育的时效性,将国家最新时事政策、学校有关学习教育活动等信息传递给党员,方便党员在业余时间查阅、学习,并在党员入党日时,推送温馨祝福,使广大党员牢记党员的
光荣身份,以《党章》规定严格约束自身言行,树立起党员的光辉形象。
3.“两介质”创新党员教育载体。
以微信群、QQ 群为载体,发挥两种新媒体受众面广、信息量大的特点,构建“两级网络化教育管理系统”,即党总支覆盖各党支部书记的微信群,党支部覆盖所属全体党员的微信群,突出总支委员和各支部书记引领作用,带动全体党员开展学习。
一是突出吸引性。
改变传统党员教育培训空洞说教为主的方式,采用微视频、动漫、图片等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主题教育,增强吸引力。
二是增强服务性。
将教育与服务相结合,使党员学有所获,求有所应,声音得到反馈,思想得到关注,发挥教育的最大效果。
三是增加互动性。
利用平台中的聊天功能,进行“面对面”线上交流,做到“党员人人入群、群里相互交流”,及时掌握党员思想动态。
4.“一反馈”规范教育管理。
构建完善的工作评价反馈长效机制,立足不同岗位、不同层次党员履行职责的不同,区分不同情况,制定标准和要求,使党员教育管理由弹性转向刚性。
一是健全绩效考评机制。
完善激励约束、考核登记、培训与使用等规章制度,并把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作为考评党员的主要依据,量化标准、细化指标,通过实施目标激励、情感激励、荣誉激励和适当的物质奖励,增强党员意识、荣誉意识。
二是重视绩效考评运用。
考评结果以适当方式反馈给各党支部及每位党员,作为下一步教育管理、学习培训、整改落实的重要参考,以此形成螺旋上升的良性闭环系统。
新时期高校党员教育管理要遵循新常态、适应新情况、符合新要求,体现时代特征、富有实效。
作为高校基层党组织,要不断开阔视野,创新思路,高标准、严要求,不断创新党员教育管理的新模式,增强党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有效性和长期性,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作者单位:山东科技大学)
党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