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模架法施工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移动悬吊模架施工
▪ 移动悬吊模架的基本结构:
▪ (1)承重梁:通常采用钢梁,长度大于2倍跨径,是承受施工设备自重、 模板系统重力和现浇混凝土重力的主要构件。
▪ (2)横梁:从承重梁两侧伸出,两端垂直向下,到主梁的下部再成水平状 态,形成下端开口的框架并将主梁包在内部。
▪ (3)支承系统:由活动支承和后端支承组成。
加的永久荷载对挠度值的影响。
▪ 2. 立模标高的确定
H i= H 设 计 + 支 架 + 施 工 荷 载 + 使 用 荷 载 预 拱 值 + 其 他 理 论 预 应 力
施工特点
1、适于高墩、多跨、中等跨径(30-50m)现浇的等截 面梁桥,弯桥和坡桥也可采用。
2、施工速度快,节省劳动力,劳动强度低,占用场地少; 施工作业周期进行,不受气候和外界因素干扰。便于工 程管理,提高工程质量,加快施工速度。
3、施工中不影响通行、通航;
4、高度机械化,模板、钢筋、混凝土和张拉工艺等整套 工序均可在模架内完成。模板可多次循环使用。
安装钢筋与预应力 浇筑主梁砼、养生、凿毛 张拉预应力钢束、压浆 落架、拆除模板及调整高度支架平台、分配梁 解除横向联系、收起承重杆系、主桁梁纵向连接
移动模架前移到位
施工工艺流程图
▪ 操作要点 ▪ (一)支撑体系安装 ▪ 1. 支撑体系说明 ▪ 支承体系是用来支承桁梁平台,支承体系由横梁、斜撑杆、抱箍、支承键
全部转移至墩柱之上,不再设置临时支墩。 ▪ 2. 每组桁梁通过可收折横联行成整体,作为现浇梁施工的支架平台。 ▪ 3. 支撑体系上设置横、纵移装置,完成横移及纵移。 ▪ 工艺工法特点: ▪ 1. 无需地基处理,能对高度较大、无法或较难设置落地支架的现浇梁进行
施工,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和破坏,适用范围广。 ▪ 2. 使用常备杆件,可依具体施工条件进行组合,适应性强。牵引设备移动,
上承式移动模架主要由主梁系统、外模系 统、后支腿、中支腿、前支腿、吊挂外肋、后 行走轮、电气液压系统及辅助设施等部分组成。
1、主梁系统
主梁系统由导梁、底模及其桁架、主梁框 架、侧模、端模、支腿等组成,主梁系统主要 承受外模板系统等设备重量及钢筋、混凝土等 结构材料重量。
前支腿
前支腿支承于主梁前端、施工跨的前墩处, 为整个造桥机的前端支点。
接处设置活动钢绞,以便调节底模架,使梁底接缝和顺。 ▪ (3)底模架下的平行纵梁以及平行横梁之间为防止底模架几何尺寸变形,
应用钢筋或型钢采取剪刀形布置牢固连接纵横梁,以防止底模架变形。 ▪ (4)挂篮就位后,在校正底模架时,必须预留混凝土浇筑时的抛高量(应
经过对挂篮的等荷载试验取得),模板安装时应严格按测定位置核对标高, 校正中线,模板和前一节段的混凝土面应平整密贴。 ▪ (5)挂篮就位后应将支点垫稳,收紧后吊带、固定后锚,再次测量梁端标 高,在吊带收放时应均匀同步,吊带收紧后,应检查其受力是否均衡,否 则就重新调整。
四部分组成,斜撑由抱箍与支承键共同支承固定,抱箍与支承键为斜撑提 供反力支承,减小横梁的弯距,具体见图4。
图4 支撑体系结构图
▪ 2. 支撑体系安装设备 ▪ 用4台四轮滑车将横梁及附挂在桁梁上的支撑键、抱箍、斜杆座、牛腿斜撑、
平联等整体吊装。即在桥墩顶面利用预埋的φ32精轧螺纹钢筋作锚筋,,用卷扬机牵引起 吊。 ▪ 3. 支撑体系的安装就位 ▪ 1)上下支撑键的安装 ▪ 两片体系吊装提升到较横梁安装位置高出约0.5m后,先安装下支承健,再 安装抱箍,然后安装上支承键。安装支承键时,用上胡芦吊住支承键将其 向预埋键盒内插入,并穿精轧螺纹钢筋,张拉精轧螺纹粗钢筋(每根φ32精 轧螺纹钢筋的张拉力为400kN,每个支承键有4根精轧螺纹钢筋),具体见 表5。
▪ 移动模架承重部分类型常见的多为两组定型的钢箱主梁(图1),也有使用 拆装式常备杆件改造后的桁梁(图2);
▪ 定型钢箱主梁形式的移动模架系统一般为专门设计,对匹配梁型使用,梁 跨20~40m范围均有应用;
▪ 拆装式常备杆件形式的移动模架系统的优势在于平曲线半径较小、梁跨多 种组合等定型移动模架无法适应的环境下,本工法主要内容为后者。
▪ (三)施工中现浇梁模板常出现的问题
▪
施工挂篮底模与模板的配制不当造成施工操作困难,箱梁逐节变化的
底板接缝不和顺,底模架变形,侧模接缝不平整,梁底高低不平,梁体纵
轴向线形不顺。
▪ 1.原因分析
▪ (1)悬臂浇筑一般采用挂篮法施工,挂篮底模架的平面尺寸未能满足模板 施工的要求。
▪ (2)底模架的设置未按箱梁断面渐变的特点采取措施,使梁底接缝不平, 漏浆,梁底线形不顺。
移。
▪ (二)模板安装的注意要点
▪ 1.模板与钢筋安装工作应配合进行,妨碍绑扎钢筋的模板应待钢筋安装完 毕后安设。模板不应与脚手架联接(模板与脚手架整体设计时除外),避免 引起模板变形。
▪ 2.安装侧模板时,应防止模板移位和凸出。浇筑在混凝土中的拉杆,应按拉杆拔出 或不拔出的要求,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小型结构物,可使用金属线代替拉杆,最好 设置拔出拉杆为宜。对大型结构物应采用圆钢筋做拉杆,并采用花蓝螺丝上紧。
图5 支撑体系吊装示意图
▪ 2)抱箍的安装 ▪ 在下支承键安装完毕后,即可安装抱箍,抱箍用挂在体系上的上葫芦及两
侧葫芦安装,其中上葫芦吊住抱箍中间的上内口,两个侧葫芦吊住抱箍两 侧的角点并向上提升便其转动90°抱住墩柱,并置于下支承键上。抱箍就位 时应保证两个半抱箍的中点连钱应与两圆柱中心连线垂直,可通过两柱的 抱箍上平板中心连线及其对角连线量测控制。抱箍连接均用高强度螺栓,见 图6。
移动模架法施工
什么是移动模架? 移动模架类型? 哪些条件下下可采用移动模架施工? 移动模架施工具有哪些特点?
1 施工工艺介绍
滑移支撑系统是英文Move Support System的译名,
简称MSS,又称造桥机、滑移支架、无支架模板系 统等。
适用于滩涂、峡谷高墩身、城市 高架桥等场地的连续梁或简支梁
▪ 3.模板安装完毕后,应对其平面位置、顶部标高、节点联系及纵横向稳定 性进行检查,签认后方可浇筑混凝土。浇筑时,发现模板有超过允许偏差变 形值的可能时,应及时纠正。
▪ 4.当结构自重和汽车荷载(不计冲击力)产生的向下挠度超过跨径的1/ 600时,钢筋混凝土梁、板的底模板应设预拱度,预拱度值应等于结构自重 和1/2汽车荷载(不计冲击力)所产生的挠度。纵向预拱度可做成抛物线 或圆曲线。
5、适用于单梁箱、双梁箱、双T梁、槽型梁等各种断面 的桥梁施工
6、整套设备投资较大。为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必须解决 好装配化和科学管理的问题。
移动模架分类
上承式移动模架
承重的主梁系统位于桥面上方, 借助已制成箱梁移位。
下承式移动模架
承重的主梁系统位于桥面下方, 借助桥墩移位。
一、上承式移动模架
上承式移动模架外模系统吊挂在承重主梁上,主 梁系统通过支腿支撑在梁端、墩顶或承台上。过孔时 外模系统横向开启以避开桥墩。外模系统随主梁系统 一同纵移。
图6 抱箍安装示意图
▪ (二) 承重桁梁构造及组装 ▪ 承重桁梁由收折式纵桁梁,横向联系组成。收折式纵桁梁由水平桁梁及承
重杆系组成,水平桁梁为拼装桁架结构,由长3m的贝雷桁片拼装而成的矩 形桁架;平台承重杆系因跨径而异,31.5m及其以下跨径为倒三角形, 31.5m以上跨径为倒梯形。标准桥宽有6组收折式纵桁梁,每组纵桁梁均 由3片纵向桁片组成一组,纵桁梁间由横向桁片联成整体平台。纵桁梁支承 于前后两个墩柱的支承体系上,纵桁梁前后设有导梁满足平台转跨行走。 ▪ 平台按第一次浇筑时的布置组装,承重杆系按照收折状态组装。各组桁梁 先三跨通装为一列,纵向就位后再拆除接头处的连接销子成三段,具体见 图7。
后支腿
后支腿支承于主梁尾部。
2、外模系统
外模系统由吊挂框架、吊杆、底模、侧模、可 调支撑系组成。荷载通过外模板经可调支撑系统传 递给吊挂框架,吊挂框架通过吊杆和主梁的牛腿最 后传递给主梁系统。
过孔时外模系统横向打开或主梁携外模一起横向打 开以避开桥墩。外模系统随主梁系统一同纵移。
3、内模系统
内模系统采用拆装式组合钢模板结构体系。
▪ 施工工艺流程
▪ 移动模架施工过程中,要调整各支点处模板的纵向标高,使模板处于浇注 混凝土时的正确位置,与此同时设置好预拱度。
▪ 预拱度设置由安装在横梁上的机械支撑来完成,预拱度值由模架自身挠度 和连续箱梁预拱度两部分组成。
桁梁分组拼装、安装前方支撑体系、分组提升就位 平台就位并连结横向联系
铺设横向分配梁、搭设高度调整支架 铺设底模、侧模及翼缘部分模板(预压)
▪ 1)碗扣支架和桁梁自重产生的弹性、非弹性变形的挠度值。
▪ 2)混凝土自重产生的挠度值。
▪ 3)预应力钢束张拉产生的反拱值(支点间按二次抛物线计算)。曲线方程如
下:
y=
4
f拱x(L L2
x)
▪ 式中 L——表示跨长;
▪
—f 拱 —表示梁段最大矢高。
▪ 另外,还要考虑混凝土的收缩、徐变以及路面层及桥面附属设施等后期施
▪ (3)侧模的接缝不密贴,造成漏浆,墙面错缝不平。
▪ (4)挂篮模板定位时,抛高值考虑不够,或挂篮前后吊带紧固受力不均。
▪ (5)挂篮的模板未按桥梁纵轴线定位。
▪ (6)挂篮底模架的纵横梁连接失稳几何变形。
▪ 2.防治措施 ▪ (1)底模架的平面尺寸,应满足模板安装时支撑和拆除以及浇筑混凝土时
所需操作宽度。 ▪ (2)底模架应考虑箱梁断面渐变和施工预拱度,在底模架的纵梁和横梁连
图7 倒三角形承重体系桁梁
▪ (三)模板调整、预拱度设置
▪ 模架合模后,要调整各支点处模板的纵向标高,使模板处于浇注混凝土时 的正确位置,与此同时设置好预拱度。预拱度设置由可调钢管顶托来完成, 预拱度值由模架自身挠度和连续箱梁预拱度两部分组成。
▪ 1. 移动模架系统挠度值的组成
▪ 理论预拱度是整个移动模架系统的理论挠度值与设计预应力张拉反拱值综 合计算而得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操作简单,安全可靠。 ▪ 3. 采用倒三角及倒梯形加强承重杆系,为桁梁提供足够的抗弯能力及刚度;
承重杆系为收折设计,满足平台向前行走。 ▪ 4. 标准化作业、施工周期快、质量好。
▪ 移动模架施工方法
▪ 移动模架作为主要承重结构,利用桥墩为支点临时支承梁体自重,在移动 模架上完成模板调整、预拱度设置、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张拉预应力 索筋等,当完成一孔梁的施工,之后移动模架落模,移动至下一跨就位, 以此进行逐孔浇筑施工。采用逐孔施工能连续操作,施工设备的周转次数 愈多,经济效益越高。
4、辅助支腿
前辅助支腿设置在导梁前端,作为中 主支腿吊挂过孔时的临时支撑,前辅助支 腿直接支撑在墩顶。
二、下承式移动模架
▪ (一)施工过程的主要工序
▪
主要工序有:侧模安装就位、安装底模、支座安装、预拱度设置与模板
调整、绑扎底板及腹板钢筋、预应力系统安装、内模就位、顶板钢筋绑扎、
箱梁混凝土浇筑、内模脱模、施加预应力和管道压浆及落模拆底模及滑模纵
的现浇砼桥梁的施工
MSS
优点
周转次数多 施工周期短 施工安全可靠
现场文明简洁
不需要中断桥下交通
移动模架造桥机是一种自带模板,利用承台或墩柱作为支承,对 桥梁进行现场浇筑的施工机械。
主要特点:施工质量好,施工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等。
移动模架造桥机主要由:支腿机构、支承桁梁、内外模板、主梁 提升机构等组成。可完成由移动支架到浇筑成型等一系列施工。
▪ 5.后张法预应力梁、板,应注意预应力、自重力和汽车荷载等综合作用下 所产生的上拱或下挠,应设置适当的反拱或预拱。预拱应按设计计算或按经 验设置。
▪ 6.模板纵横肋的间距布置要合理,对不同材质的面模板要采用不同的纵横 肋间距。
▪ 7.固定于模板上的预埋件和预留孔洞尺寸、位置必须准确并安装牢靠,防 止浇筑混凝土过程中的走动移位。
图1 钢箱主梁式移动模架构造图 图2 桁架主梁式移动模架构造图
▪ 桁架主梁式移动模架体系由四部分组成: ▪ ①固定于桥墩上部用来支承桁梁平台的支承体系; ▪ ②收折式桁梁平台; ▪ ③平台转跨推进行走系统; ▪ ④支架平台上的满堂支架体系。 ▪ 工艺原理: ▪ 1. 整个支撑体系附着于支撑墩柱上,通过支撑键及预埋键盒,将施工荷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