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广西汉族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牛娘戏(牛歌戏)
地方戏曲剧种。亦称地戏或长衫戏。流行于 桂东南岑溪市及边邻地区。在当地 民 间歌舞 “舞春牛”基础上发展而成。另模拟一些农事活 动或生活情节,称为“戏插”。清末 民初形成为 戏。20世纪60年代后创编一批现代生活剧目,如 《鸡笼》、《亲家》等。以春牛 调为主。岑溪文 艺队在创作演出新剧目的同时,对音乐、表演作 了改革,使影响不断扩大。在藤县, 牛娘戏又称 牛歌戏。
02.广西汉族风俗习惯
(1)民居 (2)传统服饰 (3)节庆
广西汉族的民居
(1)七门房 门开七面的一种汉族农家传统住宅。
七门,即大门,中门,后门和大、中门间 东西两侧各一房一门,中、后门间东西两 侧各一房一门。其优点:关闭中门即成两 套两房一厅,互无 影响的两单元住宅, 便于父子、兄弟分居。畅开中门,即为四 房两厅的单元房间。这种住宅 一般为木 或砖(土砖、土冲墙)结构。
2、粤剧
粤剧于清咸丰年间 传入广西,主要流行于 桂东南、南宁以及左右 江一带粤语地区。清咸 丰年间粤剧“广东班” 常到桂平、南宁等地演 出,一些粤曲爱好者常 云集“广东班”住地, 参 加吹拉弹唱,学习 粤剧演唱艺术,逐渐形 成了广西自己的粤剧艺 术队伍。
3、彩调剧
据考,彩调剧是由广西民间歌舞和说唱文学 接受湖南花鼓戏、云南花灯戏、江西采茶戏的影 响演变而来。其艺术表演形式经历了由一戏一腔、 一问一答、一唱一和、边歌边舞 的“对子调”, 到一戏多腔、具有统一风格的彩调音乐和较完整 的戏曲表演体系的“江湖调 ”的发展过程。
广西汉族的传统服饰
(1)蒙布装 (2)梧州人服饰 (3)右衽大襟装 (4)无领开胸对襟装 (5)右开襟装
广西汉族的传统节庆
(1)春节 (2)元宵节 (3)社日 (4)清明节 (5)端午节 (6)中元节 (7)中秋节 (8)重阳节 (9)冬至节 (10)花灯节
03.广西汉族传统体育
武术,这个被国际上称之为“功夫”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在汉族 民间有根深蒂固的传统。其特点,一是“击”,二是“舞”。“击”就 是“技击”,即从徒手捕斗的拳术发展为捕击敌人的武术。“舞”就是 “武舞”,即现在流行的套路形式的武术。它与“技击”的搏击性不同, 而具有表演性。这种以形式抒情和造型美感为特征的武术至今仍广泛流 传于民间 。武术既可看,又可用,还可锻炼身体,所以深深扎根于民间, 历经数千年而不衰。
汉族
PPT模板下载:/moba n/ /hangye/ 节日PPT模板:/jieri/ /sucai/ PPT背景图片:/beijing/ /tubiao/ 优秀P P T下载:www.1ppt.c om/xiazai / /powerpoint/ Word教程: /word/ /excel/ 资料下载:/ziliao/ /kejian/
10、桂南八音
民间吹打乐。流行于桂南、桂东南,尤以玉林、 梧州、钦州地区为盛。一般以唢呐为主,由高低两 支唢呐主奏,伴以大锣、苏锣、堂鼓、更鼓、沙鼓、 大钹,有 些还加进二胡、笛子、月琴、秦琴等。广 泛用于民间婚丧、及祝寿、新屋落成等喜庆活动。 曲牌较多,根据需要选用。民间有班社组织。
而自西江流入者为多。其迁徙YORU的路线,是先由桂
东北而下,逐渐流布于整个T桂IT东L 南地区,然后再
逐步向西推移。
E
广西汉族的称谓
广西各地的汉族发展情况比较复杂, 各具 特点,称谓很多,有客人、土州人、民户、黎 民、百姓、新民、来人、菜园人、蔗园人、射 耕人、疍民、官人、军人、客家、平语人、伢 人、六甲、土拐、白话人、湘人、广佬、福佬、 反壮、先人、唐人、平原人、高山汉、山湖广 等不下数十、百种,这些称谓是因原居地(祖 籍地)或因迁入先后、职业、居住环境、语言、 习俗等之不同而得名的。
4、山歌
广西素有“歌海”之称,生活在这“歌海” 中的汉族和壮、瑶、侗、苗等兄弟民族一 样能 歌善舞,其山歌既有一般汉族山歌的特点,又由 于受广西少数民族山歌的影响,而具有 浓郁的 地方色彩。
5、龙舞
汉族民间传统舞蹈之一。在广西各地均极为流行。 龙是民间崇拜的吉祥物,人们视其为 管雨水之神的化 身。每逢喜庆佳节,都要以龙舞助兴,俗称“耍龙 灯”。龙舞主要道具是“ 龙 ”。龙用木、竹、布、 纸扎成,形式多样。内燃蜡烛,专门在晚上表演的叫 “龙灯”,不燃蜡烛,以彩布、绸缎为龙衣,只供观 赏或能上、下、左右舞动的叫“布龙”。大者长达数 十 米,龙头高数米,做工精巧,造型威武,此外还有 小型的“板登龙”、“百叶龙”。舞龙时 ,一人手持 彩球在前戏。行当有生、旦、净、丑四大类,细分则 与粤剧相似,以小武、武生、散发、花脸当家。“文 革”后已无专业剧团。
04.广西汉族传统艺术
1、桂剧
2、粤剧
3、彩调剧
4、山歌
5、龙舞
6、桂南采茶
7、牛娘戏(牛歌戏) 8、文场
9、广西渔鼓
10、桂南八音
1、桂剧
在原已流行于广西的昆腔及地方小戏的基础上, 吸收了湖南祁剧 、湖北汉剧、安徽徽剧成份,相互 融合而成。腔调以弹腔为主,兼有高腔、昆腔、吹腔 及杂 调,属皮黄系统板腔体的戏曲形式。乐器伴奏 分文场和武场。文场使用胡琴、月琴、三弦及 曲笛、 梆笛和唢呐;武场使用脆鼓、战鼓、大小堂鼓、扎板、 大小锣、钹、星子、碰铃等。 桂剧演出分生、旦、 净、丑四大脚色行当,以演小生、小旦、小丑“三小 戏”见长。表演质 朴细腻,声调优美,唱腔委婉, 加之使用桂林方言演唱,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深受 人们欢迎。
8、文场
地方曲种。又名玩子。流行于桂林、柳州、宜州、 平乐、荔浦等地。清乾嘉年间 由江浙的滩簧传入桂 林衍变而成。初为业余弹唱,道光年间出现盲艺人 专业弹唱。有坐唱、 立 唱和走唱形式。至清末有 化装穿戏服演出,俗称“文场挂衣”。传统曲目有 《武二探兄》、 《 五娘上京》、《宝玉哭灵》等。 唱腔有越调、滩簧、丝弦、南词四大类。伴奏乐器 以扬琴为主。
6、桂南采茶
地方戏曲剧种。流布于玉林、钦州、梧州、南 宁、崇左市部分县、市,又称采茶戏。由采茶歌发 展而来的民间歌舞。形成或传入年代:一说清乾隆 年间从江西经粤北传入;一说随福建、广东移民传 入。最初仅一丑、一旦演唱歌舞小戏,如《十二月 采茶》等。后创编了许多新戏,如《两亲家》等。 唱腔以茶腔为主,后吸收了南音和民歌小调等。表 演活泼风趣,载歌载舞。
9、广西渔鼓
地方曲种。流行于桂林、柳州一带。据说从湖 南传入桂林衍变而成。因语调 特点和演唱风格不同, 可分为桂林渔鼓、宜州渔鼓、全州渔鼓等支派。演 唱者手抱渔鼓,执 简板边打边唱。传统曲目有《隋 唐传》、《天宝图》、《万花楼》等。多用一人主 唱众人 伴唱形式。唱腔有南路、北路之分。南路唱 腔柔和婉转,北路唱腔高亢明朗。伴奏乐器有渔 鼓、 简板、碟子等。
行业PPT模板: P P T 素材下载: P P T 图表下载: P P T 教程: Excel教程: P P T 课件下载:
目录
01
02
03
04
汉
风
传
传
族
俗
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统
概
习
体
艺
述
惯
育
术
01.广西汉族概述
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数据显示, 2010年末,广西有汉族常住人口约为2892万 人(户籍人口3202万人),约占广西全区总 人口的62.8%,约占全国汉族总人口的2.3%, 主要分布于广西的东部、南部及东南部。
广西汉族的方言分布
粤语
①桂东南地区 ②横县 ③南宁 ④左右江一带
客家话
①陆川 ②柳江 ③柳城
湘语
①全州 ②灌阳 ③资源 三县 ④兴安县
西南官话
①桂北地区
平话
①灵川 ②凭祥 ③百色 ④灵山
闽语
①博白 ②陆川 ③贺州 ④平乐 ⑤桂平
广西汉族的宗教信仰
广西汉人的宗教信仰是揉杂式的,没有 形成统一的宗教,少数有信仰佛教、天主 教、基督教的,而以道教、多神崇拜为主, 特别崇尚祖宗崇拜。汉族神灵体系有佛教 的寺、庵,道教及多神信仰的祠庙、坛、 台、堂等类型,几乎每村都设有“社”、 “庙”,尤以家庙(家庭神 台)、家神的 供奉尤为盛行。
广西汉族的民居
(2)三合院 广西汉族乡村的传统院落住宅。分封闭式
和开口式两种。建筑材料或砖或木,因地制 宜。一般坐北朝南。北面正中为堂屋,左右 分别为客厅和粮仓;东厢房作厨房和餐厅, 西厢房为卧室。四周有围墙或仅筑墙将东西 厢房连接起来并在围墙同堂屋相对处开门的 为封 闭式三合院,无围墙的为开口式三合院 。中间的空地主要用作晒场,也有在周边种 植花草果木。
广西汉族的来源
汉族是自秦汉以后由中原各地陆续大量地迁
入广西的。在这之前YO,U 包括广西在内Y的OR岭南地区 全是百越人的居地,R汉人进入较少。T秦ITL以后的二 千多年,汉人不断向TIET岭L 南迁移进入广西E ,并逐渐
流布全境。
古代汉人入桂,以从北沿湘 、漓水而下联西
江水系的水路为主,明清时则以经东南之闽、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