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江南逢李龟年》精品教案_4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南逢李龟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这篇诗歌是人教版中学语文第七册第三单元的课外古诗词诵读的第二篇。

是一首古代七言律诗。

学生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朗读能力,能阅读浅显诗歌。

同时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朗读能力。

但是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本课希望通过朗读分析探究总结提高学生赏析古代诗歌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边读边想像,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寻常、几度、落花时节"等词语的意思。

技能目标:
通过研读诗歌,培养学生敢于质疑,解决问题、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初步学会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情感目标:
通过有感情朗读诗歌,感受诗人对世运治乱、年华盛衰、彼此凄凉流落的感情,培养自己关心时代变化的能力。

认识到我们所处时代的优越性。

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学生齐诵古诗《江南逢李龟年》。

二、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诗中常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

他的诗歌被誉为“诗史”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三、背景介绍:西南漂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人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

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

后严武为剑南节度使摄成都,杜甫投往严武处,严武去世。

他再
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泊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

这时期,其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闻官军收河南
河北》、《登高》、《登岳阳楼》等大量名作。

其中最为著名的诗句为:“安
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而《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更是千古绝唱。

四、朗读诗歌,老师范读,个别学生朗读,学生再次齐读。

五、合作探究:
1、这首诗总共提到了哪些人物?有哪些表示时间的词语?
2、过去相见和现在相见的感触是一样的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么
大的区别?
3、分析后两句的妙处
六、中心思想:这首诗通过诗人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及书写现实中与李
龟年的相逢,流露出诗人对唐王朝盛衰变化的苍凉感叹以及对彼此现状的悲叹。

七、诗歌小结:
杜甫在早年曾在洛阳听过李龟年的演唱,如今在潭州相遇不禁引起万千感慨,于是以此诗相赠。

诗前二句言过去之盛,为下文做了铺垫:后二句写现在之衰,抒发无穷感慨。

六、练习背诵默写
板书设计:寻常几度落花时节
欣喜、荣耀辛酸、伤感
国家的盛衰、个人命运的变迁
课后反思:在教学完这一课后,我自己认为对学生主动性的发挥还是比较值
得一提的。

学生能够积极朗读诗歌,思考我设计的问题。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
学生讨论探究的还是有些少。

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思考总结,提高他们总结
信息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