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变处理苜蓿愈伤组织抗碱性的研究_李红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A
Na N3 诱变 48. 34 44. 65 45. 37 46. 12
bB
紫外线诱变 59. 63 54. 21 56. 77 56. 87 cC
注 : 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 ( P < 0 . 05 ) , 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 ( P < 0. 01) 。下同。 表2 重复 未处理 50. 96 62. 13 62. 14 平均值 58. 41 aA 龙牧 801 N aN 3 诱变 100. 69 95. 37 112. 12 102. 73bA 未处理 75. 25 79. 35 80. 24 78. 28 aA 苜蓿鲜物质愈伤组织可溶性糖含量 龙牧 806 Na N3 诱变 137. 94 135. 64 138. 95 137. 51 aA 紫外线诱变 141. 32 138. 67 139. 83 139. 94bB mg / g
7/ 2009 mg / g
紫外线诱变 12. 81 7. 87 13. 19 11. 29 bB
诱变处理脯氨酸含量均高于对照, 紫外线诱变高 于 NaN3 诱变的 70. 54% , 两者差异显著。
有效的保护作用。经诱变处理的材料比未处理的 材料可溶性蛋白含量明显增高 , 说明诱变处理可 以提高 2 个苜蓿品种的抗碱性。高等植物常常在 逆境条件下累积脯氨酸。脯氨酸的积累是植物体 抵抗渗透胁迫的有效方式之一。大量研究表明, 许多植物如水稻、 小麦、 烟草等在盐碱胁迫下脯氨 酸迅速累积
摘要 : 以苜蓿 M edicago sativ a 茎段为试验材料 , 对其进 行愈伤 组织的诱 导 , 采用紫 外线和 N aN3 化学诱 变 处理 苜蓿愈伤组织 。 对诱变处理和对照的愈伤组织先进行脯氨酸筛选 , 再进行 N aHCO 3 和 N a2 CO3 碱 性胁 迫 , 并进行过氧化物酶 ( POD) 、 可 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等抗碱性生理指标鉴定 。 结 果表明 : 诱变处理 3 种生 理指 标趋于一致 , 均比未经处理的 高 。 紫外线 辐射和 N aN3 化学诱 变的方 法均可 用于提 高苜 蓿的 抗碱性 。 其中 紫外线诱变要比 N aN3 化 学诱变更有利于提高苜蓿的抗碱性 。 关键 词 : N aN3 ; 苜蓿 ; 愈伤组织 ; 抗碱性 中图 分类号 : S551+ 703 4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1 - 0629( 2009) 07 - 0032 - 04
苜蓿 Medi cago sat iv a , 豆科 , 多年生 草本植 物。是世界上栽培最早、 分布面积最广的一种优 质牧草, 素有 牧草之王 之称 , 富含蛋白质。苜蓿 草块、 草捆是牛、 羊、 兔等的优质饲料 , 苜蓿草粉、 草颗粒用于水产养殖和其他动物的配合饲料。随 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 , 退耕还林、 还草、 改良土 壤条件、 改善生态环境势在必行, 土壤盐碱化是世 界上限制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采用培 育耐盐碱作物品种是改良和利用盐碱地最经济有 效的措施之一。如果能在盐碱地上种植苜蓿 , 既 起到绿化作用又可以创造经济价值, 还可以改良 土壤 , 兼顾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 诱变育种是培养新品种的重要手段之一, 随 着诱变育种的发展 , 诱变技术已经不仅仅是用作 生物诱变技术的专利 , 诱变育种在组织培养中也 得到广泛的应用。试验采用 NaN 3 化学诱变剂进 行苜蓿抗碱性的研究 , 为人们进行苜蓿抗碱性的 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1. 2 方法
1. 2. 1 紫外 线诱变3将继代后Fra bibliotek的愈伤组 织切成
1 m m 的小块 , 置于培养皿中 , 用 220 V 、 30 W 紫 外线灯辐射 , 时间 2 min, 距离 15 cm [ 1- 2] 。然后立 即将其移入愈伤 组织培养 基中, 暗培养 20 d 左 右。紫外线照射时不可同时使用其他光源 , 以达 到最佳效果。 1. 2. 2 NaN 3 诱变
草 业 科 学 PR AT A CU L T U R AL SCIENCE
26 卷 7 期 V ol. 26. No . 7
牧草 研究
诱变处理苜蓿愈伤组织抗碱性的研究
李 红 , 李 波 , 赵洪波 , 王 影
1 2 2 2
( 1. 黑龙江省畜牧研究所 , 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2. 齐齐哈尔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 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2. 2 可溶性糖含量
不利条件下 , 植物大都积 累可 溶性糖和一些其他有机物。由表 2 结果可 知, 2 个品种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明显高于未处 理组 , 差异显著。可溶性糖含量越高说明苜蓿愈 伤组织的抗碱性越强。诱变可以提高 2 种苜蓿的 抗碱性 , 紫外线诱变的可溶性糖含量比 NaN 3 诱 变的高 1. 77% , 且差异极显著。
, 从试验中 可见 2 种 苜蓿中诱变
处理组的脯氨酸的含量都高于对照组 , 说明经诱 变处理的 2 种苜蓿中保持较高水平的脯氨酸, 脯 氨酸是植物体内有效的渗透调节剂之一 , 对 渗透 调节起的作 用也较 大 , 可 以认 为植 物 体内 渗透 调节剂的种类和 数量是衡量植物抗碱能 力的重 要指标 [ 6] 。脯氨酸含量在处理 与未处理 的愈伤 组织之间差 异显 著。脯 氨酸 含 量越 高 , 说 明愈 伤组织越抗碱 。试验 采用紫 外线和 NaN 3 诱变 的方法 , 对苜蓿 的愈 伤组 织进 行诱 导 , 经 测定 , P OD 活性、 可溶性糖含 量和游 离脯 氨酸含 量均 显著增 加。 由 于 它们 都 对 苜 蓿 的抗 碱 性 有 影 响 , 3 项 生 理指 标显 示其 抗碱 性的 大 小为 龙牧 806> 龙牧 801 苜蓿。
3
将继 代后 的愈伤 组织 切成
1 m m 的 小 块 , 转 入 含 叠 氮 化 钠 ( NaN 3 200 mg/ L) 的 液 体 诱 变 培 养 基 中 , 每 瓶 10 块 , 70 r/ min 振荡培养 1 h, 静止 1 h 。将其转入愈伤组 织培养基中, 培养 20 d 左右 [ 3] 。 1. 2. 3 愈伤组织的筛选
将诱变后的愈伤组织转
基金项目 : 国家科技支撑 计划子课 题 优质 高产抗 逆苜蓿 新 品种选育 ( 2006BA D04A 04 -01) ; 十一五 黑龙 江 省科技厅重点农业攻 关项 目 优 质牧草 新品种 选 育及生产配套技术研究 ( G B06B109) 作者简介 : 李红 ( 1960 - ) , 女 , 山东莱芜人 , 研究 员 , 学士 , 主 要 从事牧草饲料作物与草坪草育种与栽培研究。 E- m ail: h ljlih on g@ 163. com 通信作者 : 李波 E- mail: l ibo1962@ 163. com
磺基水杨酸法浸提样品中的游离脯氨酸 , 重复 3 次。
2 结果与分析 2. 1 POD 活性 POD 可以清除生物体内氧自
由基 , 避免组织细胞受到伤害。 POD 在细胞内活 性的升高表明细胞在逆境中的活力增强。由表 1 可以看出 , 2 个品种 POD 活性 , 处理和未处理差 异极显著 , POD 值越大 , 说明苜蓿愈伤组织的抗 碱性越强。紫外线诱变的 POD 活性比 NaN 3 诱 变的高 23. 3% , 两者之间差异极显著。
表 1 苜蓿愈伤 组织 POD 活 性 重复 未处理 22. 68 25. 31 21. 43 平均值 23. 14
aA
470/ ( min 龙牧 806
g)
龙牧 801 N aN 3 诱变 43. 83 45. 78 46. 85 45. 49
bB
未处理 27. 25 21. 36 24. 80 24. 47
2. 3 游离脯氨酸含量测定
脯氨酸能防止水
脯氨酸含量在 2 个品种间处理与未处理均有所提 高 , 且龙牧 806 处理与未处理的愈伤组织之间差 异显著。脯氨酸含量越高, 说明愈伤组织越抗碱。
分散失, 保护膜结构的完整性。所以细胞内脯氨 酸的升高可作为植物抗性的指标。表 3 结果显示
34
PR AT A CU L T U RA L SCIEN CE( Vo l. 26. N o. 7) 表3 龙牧 801 重复 未处理 2. 46 3. 25 1. 76 平均值 2. 49 aA N aN 3 诱变 3. 31 5. 91 4. 58 4. 60 aA 未处理 2. 83 3. 61 4. 10 3. 51aA 苜蓿愈伤组织游离脯氨酸含量 龙牧 806 Na N3 诱变 5. 49 6. 12 8. 26 6. 62bAB
[9 - 10]
3 讨论 3. 1 紫外线的诱变效应
紫外线辐射是实验
室中常见的一种方法。获得比较容易 , 直接可通 过紫外线灯照射获得。对于诱变剂量 , 一般认为 经处理后细胞存活率应在 50% 以上。黄世玉报 道[ 1] , 以 30 W 紫外 灯辐 射, 距 离 10 cm , 辐 射 1. 5~ 2. 0 m in( 20 cm 时为 3~ 4 min) , 细胞相对 存活率下降最快。因此, 利用紫外线辐射诱变时 , 距离 10 cm 适宜的辐射时间是 1. 5~ 2. 0 m in, 距 离 20 cm 适宜的辐射时间是 3~ 4 min 。辐射量太 大, 死亡率太高 , 剩下的都是厚壁和处理时不活跃 的细胞, 试验采 用最佳辐射距离 15 cm 。由于 所 取的材料愈伤组织为细胞 团, 辐射时 间以 2 m in 或稍微长一点为宜。在对龙牧 806 苜蓿的研究中 采用了 2 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诱变处理 , 由表 1、 2、 3 中的结果显示紫外线诱变效果在 3 种生理指标中 均高于 NaN 3 诱变效果。 2 种方法诱导苜蓿愈伤 组织均可产生突变, 从而提高苜蓿对碱性环境的 抵抗能力 , 且紫外线的诱变效果优于 NaN 3 。
* 收稿日期 : 2009 -02 -19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1. 1. 1 试验材料 试验品种分别以龙牧 801 和龙 牧 806 为材料。将 2 个品种的种子在 50 热水 中浸泡 2 h, 然后于无菌室中用升汞灭菌 10 min, 无菌水冲洗 5 次。将灭菌后的种子接种于 M S 基 本培养基中培养 , 7~ 8 d 长出幼苗。 1. 1. 2 愈伤组织的诱导与继代 愈伤组织诱导培
养基为 MS+ 1 mg/ L 2, 4 - D+ 0. 5 mg / L 6 - BA+ 琼脂 10 g + 蔗糖 30 g , 取幼苗切成 1 cm 长的茎 段, 接种 于 培养 基 中, 每 瓶 接种 3 ~ 4 段 , 培 养 20 d。将诱导出 的愈伤组 织转接到 继代 培养基 ( 培养基同前) 上, 20 d 继代 1 次, 得继代愈伤组织 为诱变处理材料。
2种方法诱导苜蓿愈伤组织均可产生突变从而提高苜蓿对碱性环境的抵抗能力且紫外线的诱变效果优于nan3可溶性糖pod活性脯氨酸含量作为植物抗碱性生理指标pod主要作为清除清除过氧化氢和其他过氧化物其活性与植物抵御不良环境条件如盐碱胁迫有关也与植物抵御各种病害和环境中某些营养元素胁迫以及植物抗衰老有关
32- 35 7/ 2009
7/ 2009
草
业
科
学 ( 第 26 卷 7 期 )
[ 5]
33
入含 L - H yp 16 mmo l/ L 的 M S 固体培养基上 ( 其 他成分同诱导培养基 ) , 每瓶 5 块, 25 培养 30 d, 将存活的愈伤组织转入 M S 固体培养基上 ( 其 他成分同诱导培养基 ) , 培养 20 d。 1. 2. 4 碱性胁迫处理 将诱变筛选后的愈伤组织 切成 1 mm 3 的 小 块, 转 入 含 NaH CO3 0. 3 mmo l/ L 、 N a2 CO 3 0. 3 mm ol/ L 的 MS 固体培养 基上 ( 其他成分同诱导培养基 ) 。然后转至愈伤组 织继代培养基中培养 20 d 左右。 1. 2. 5 生理指标测定 过氧化物酶 ( POD) 活性测定: 采用张志良[ 4] 的方法分别对诱变处理和未处理的愈伤组织进行 POD 活性的测定, 重复 3 次。 可溶性糖含量测定: 采用张志良[ 4] 的蒽酮法 对诱变处理和未处理的愈伤组织进行可溶性糖含 量的测定 , 重复 3 次。 游离脯氨酸含量测定: 对诱变处理和未处理 的愈伤组织采用了 T roll 的酸性茚三酮显色法测 定游离脯氨酸含量。提纯和纯化脯氨酸时采用了
Na N3 诱变 48. 34 44. 65 45. 37 46. 12
bB
紫外线诱变 59. 63 54. 21 56. 77 56. 87 cC
注 : 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 ( P < 0 . 05 ) , 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 ( P < 0. 01) 。下同。 表2 重复 未处理 50. 96 62. 13 62. 14 平均值 58. 41 aA 龙牧 801 N aN 3 诱变 100. 69 95. 37 112. 12 102. 73bA 未处理 75. 25 79. 35 80. 24 78. 28 aA 苜蓿鲜物质愈伤组织可溶性糖含量 龙牧 806 Na N3 诱变 137. 94 135. 64 138. 95 137. 51 aA 紫外线诱变 141. 32 138. 67 139. 83 139. 94bB mg / g
7/ 2009 mg / g
紫外线诱变 12. 81 7. 87 13. 19 11. 29 bB
诱变处理脯氨酸含量均高于对照, 紫外线诱变高 于 NaN3 诱变的 70. 54% , 两者差异显著。
有效的保护作用。经诱变处理的材料比未处理的 材料可溶性蛋白含量明显增高 , 说明诱变处理可 以提高 2 个苜蓿品种的抗碱性。高等植物常常在 逆境条件下累积脯氨酸。脯氨酸的积累是植物体 抵抗渗透胁迫的有效方式之一。大量研究表明, 许多植物如水稻、 小麦、 烟草等在盐碱胁迫下脯氨 酸迅速累积
摘要 : 以苜蓿 M edicago sativ a 茎段为试验材料 , 对其进 行愈伤 组织的诱 导 , 采用紫 外线和 N aN3 化学诱 变 处理 苜蓿愈伤组织 。 对诱变处理和对照的愈伤组织先进行脯氨酸筛选 , 再进行 N aHCO 3 和 N a2 CO3 碱 性胁 迫 , 并进行过氧化物酶 ( POD) 、 可 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等抗碱性生理指标鉴定 。 结 果表明 : 诱变处理 3 种生 理指 标趋于一致 , 均比未经处理的 高 。 紫外线 辐射和 N aN3 化学诱 变的方 法均可 用于提 高苜 蓿的 抗碱性 。 其中 紫外线诱变要比 N aN3 化 学诱变更有利于提高苜蓿的抗碱性 。 关键 词 : N aN3 ; 苜蓿 ; 愈伤组织 ; 抗碱性 中图 分类号 : S551+ 703 4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1 - 0629( 2009) 07 - 0032 - 04
苜蓿 Medi cago sat iv a , 豆科 , 多年生 草本植 物。是世界上栽培最早、 分布面积最广的一种优 质牧草, 素有 牧草之王 之称 , 富含蛋白质。苜蓿 草块、 草捆是牛、 羊、 兔等的优质饲料 , 苜蓿草粉、 草颗粒用于水产养殖和其他动物的配合饲料。随 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 , 退耕还林、 还草、 改良土 壤条件、 改善生态环境势在必行, 土壤盐碱化是世 界上限制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采用培 育耐盐碱作物品种是改良和利用盐碱地最经济有 效的措施之一。如果能在盐碱地上种植苜蓿 , 既 起到绿化作用又可以创造经济价值, 还可以改良 土壤 , 兼顾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 诱变育种是培养新品种的重要手段之一, 随 着诱变育种的发展 , 诱变技术已经不仅仅是用作 生物诱变技术的专利 , 诱变育种在组织培养中也 得到广泛的应用。试验采用 NaN 3 化学诱变剂进 行苜蓿抗碱性的研究 , 为人们进行苜蓿抗碱性的 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1. 2 方法
1. 2. 1 紫外 线诱变3将继代后Fra bibliotek的愈伤组 织切成
1 m m 的小块 , 置于培养皿中 , 用 220 V 、 30 W 紫 外线灯辐射 , 时间 2 min, 距离 15 cm [ 1- 2] 。然后立 即将其移入愈伤 组织培养 基中, 暗培养 20 d 左 右。紫外线照射时不可同时使用其他光源 , 以达 到最佳效果。 1. 2. 2 NaN 3 诱变
草 业 科 学 PR AT A CU L T U R AL SCIENCE
26 卷 7 期 V ol. 26. No . 7
牧草 研究
诱变处理苜蓿愈伤组织抗碱性的研究
李 红 , 李 波 , 赵洪波 , 王 影
1 2 2 2
( 1. 黑龙江省畜牧研究所 , 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2. 齐齐哈尔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 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2. 2 可溶性糖含量
不利条件下 , 植物大都积 累可 溶性糖和一些其他有机物。由表 2 结果可 知, 2 个品种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明显高于未处 理组 , 差异显著。可溶性糖含量越高说明苜蓿愈 伤组织的抗碱性越强。诱变可以提高 2 种苜蓿的 抗碱性 , 紫外线诱变的可溶性糖含量比 NaN 3 诱 变的高 1. 77% , 且差异极显著。
, 从试验中 可见 2 种 苜蓿中诱变
处理组的脯氨酸的含量都高于对照组 , 说明经诱 变处理的 2 种苜蓿中保持较高水平的脯氨酸, 脯 氨酸是植物体内有效的渗透调节剂之一 , 对 渗透 调节起的作 用也较 大 , 可 以认 为植 物 体内 渗透 调节剂的种类和 数量是衡量植物抗碱能 力的重 要指标 [ 6] 。脯氨酸含量在处理 与未处理 的愈伤 组织之间差 异显 著。脯 氨酸 含 量越 高 , 说 明愈 伤组织越抗碱 。试验 采用紫 外线和 NaN 3 诱变 的方法 , 对苜蓿 的愈 伤组 织进 行诱 导 , 经 测定 , P OD 活性、 可溶性糖含 量和游 离脯 氨酸含 量均 显著增 加。 由 于 它们 都 对 苜 蓿 的抗 碱 性 有 影 响 , 3 项 生 理指 标显 示其 抗碱 性的 大 小为 龙牧 806> 龙牧 801 苜蓿。
3
将继 代后 的愈伤 组织 切成
1 m m 的 小 块 , 转 入 含 叠 氮 化 钠 ( NaN 3 200 mg/ L) 的 液 体 诱 变 培 养 基 中 , 每 瓶 10 块 , 70 r/ min 振荡培养 1 h, 静止 1 h 。将其转入愈伤组 织培养基中, 培养 20 d 左右 [ 3] 。 1. 2. 3 愈伤组织的筛选
将诱变后的愈伤组织转
基金项目 : 国家科技支撑 计划子课 题 优质 高产抗 逆苜蓿 新 品种选育 ( 2006BA D04A 04 -01) ; 十一五 黑龙 江 省科技厅重点农业攻 关项 目 优 质牧草 新品种 选 育及生产配套技术研究 ( G B06B109) 作者简介 : 李红 ( 1960 - ) , 女 , 山东莱芜人 , 研究 员 , 学士 , 主 要 从事牧草饲料作物与草坪草育种与栽培研究。 E- m ail: h ljlih on g@ 163. com 通信作者 : 李波 E- mail: l ibo1962@ 163. com
磺基水杨酸法浸提样品中的游离脯氨酸 , 重复 3 次。
2 结果与分析 2. 1 POD 活性 POD 可以清除生物体内氧自
由基 , 避免组织细胞受到伤害。 POD 在细胞内活 性的升高表明细胞在逆境中的活力增强。由表 1 可以看出 , 2 个品种 POD 活性 , 处理和未处理差 异极显著 , POD 值越大 , 说明苜蓿愈伤组织的抗 碱性越强。紫外线诱变的 POD 活性比 NaN 3 诱 变的高 23. 3% , 两者之间差异极显著。
表 1 苜蓿愈伤 组织 POD 活 性 重复 未处理 22. 68 25. 31 21. 43 平均值 23. 14
aA
470/ ( min 龙牧 806
g)
龙牧 801 N aN 3 诱变 43. 83 45. 78 46. 85 45. 49
bB
未处理 27. 25 21. 36 24. 80 24. 47
2. 3 游离脯氨酸含量测定
脯氨酸能防止水
脯氨酸含量在 2 个品种间处理与未处理均有所提 高 , 且龙牧 806 处理与未处理的愈伤组织之间差 异显著。脯氨酸含量越高, 说明愈伤组织越抗碱。
分散失, 保护膜结构的完整性。所以细胞内脯氨 酸的升高可作为植物抗性的指标。表 3 结果显示
34
PR AT A CU L T U RA L SCIEN CE( Vo l. 26. N o. 7) 表3 龙牧 801 重复 未处理 2. 46 3. 25 1. 76 平均值 2. 49 aA N aN 3 诱变 3. 31 5. 91 4. 58 4. 60 aA 未处理 2. 83 3. 61 4. 10 3. 51aA 苜蓿愈伤组织游离脯氨酸含量 龙牧 806 Na N3 诱变 5. 49 6. 12 8. 26 6. 62bAB
[9 - 10]
3 讨论 3. 1 紫外线的诱变效应
紫外线辐射是实验
室中常见的一种方法。获得比较容易 , 直接可通 过紫外线灯照射获得。对于诱变剂量 , 一般认为 经处理后细胞存活率应在 50% 以上。黄世玉报 道[ 1] , 以 30 W 紫外 灯辐 射, 距 离 10 cm , 辐 射 1. 5~ 2. 0 m in( 20 cm 时为 3~ 4 min) , 细胞相对 存活率下降最快。因此, 利用紫外线辐射诱变时 , 距离 10 cm 适宜的辐射时间是 1. 5~ 2. 0 m in, 距 离 20 cm 适宜的辐射时间是 3~ 4 min 。辐射量太 大, 死亡率太高 , 剩下的都是厚壁和处理时不活跃 的细胞, 试验采 用最佳辐射距离 15 cm 。由于 所 取的材料愈伤组织为细胞 团, 辐射时 间以 2 m in 或稍微长一点为宜。在对龙牧 806 苜蓿的研究中 采用了 2 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诱变处理 , 由表 1、 2、 3 中的结果显示紫外线诱变效果在 3 种生理指标中 均高于 NaN 3 诱变效果。 2 种方法诱导苜蓿愈伤 组织均可产生突变, 从而提高苜蓿对碱性环境的 抵抗能力 , 且紫外线的诱变效果优于 NaN 3 。
* 收稿日期 : 2009 -02 -19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1. 1. 1 试验材料 试验品种分别以龙牧 801 和龙 牧 806 为材料。将 2 个品种的种子在 50 热水 中浸泡 2 h, 然后于无菌室中用升汞灭菌 10 min, 无菌水冲洗 5 次。将灭菌后的种子接种于 M S 基 本培养基中培养 , 7~ 8 d 长出幼苗。 1. 1. 2 愈伤组织的诱导与继代 愈伤组织诱导培
养基为 MS+ 1 mg/ L 2, 4 - D+ 0. 5 mg / L 6 - BA+ 琼脂 10 g + 蔗糖 30 g , 取幼苗切成 1 cm 长的茎 段, 接种 于 培养 基 中, 每 瓶 接种 3 ~ 4 段 , 培 养 20 d。将诱导出 的愈伤组 织转接到 继代 培养基 ( 培养基同前) 上, 20 d 继代 1 次, 得继代愈伤组织 为诱变处理材料。
2种方法诱导苜蓿愈伤组织均可产生突变从而提高苜蓿对碱性环境的抵抗能力且紫外线的诱变效果优于nan3可溶性糖pod活性脯氨酸含量作为植物抗碱性生理指标pod主要作为清除清除过氧化氢和其他过氧化物其活性与植物抵御不良环境条件如盐碱胁迫有关也与植物抵御各种病害和环境中某些营养元素胁迫以及植物抗衰老有关
32- 35 7/ 2009
7/ 2009
草
业
科
学 ( 第 26 卷 7 期 )
[ 5]
33
入含 L - H yp 16 mmo l/ L 的 M S 固体培养基上 ( 其 他成分同诱导培养基 ) , 每瓶 5 块, 25 培养 30 d, 将存活的愈伤组织转入 M S 固体培养基上 ( 其 他成分同诱导培养基 ) , 培养 20 d。 1. 2. 4 碱性胁迫处理 将诱变筛选后的愈伤组织 切成 1 mm 3 的 小 块, 转 入 含 NaH CO3 0. 3 mmo l/ L 、 N a2 CO 3 0. 3 mm ol/ L 的 MS 固体培养 基上 ( 其他成分同诱导培养基 ) 。然后转至愈伤组 织继代培养基中培养 20 d 左右。 1. 2. 5 生理指标测定 过氧化物酶 ( POD) 活性测定: 采用张志良[ 4] 的方法分别对诱变处理和未处理的愈伤组织进行 POD 活性的测定, 重复 3 次。 可溶性糖含量测定: 采用张志良[ 4] 的蒽酮法 对诱变处理和未处理的愈伤组织进行可溶性糖含 量的测定 , 重复 3 次。 游离脯氨酸含量测定: 对诱变处理和未处理 的愈伤组织采用了 T roll 的酸性茚三酮显色法测 定游离脯氨酸含量。提纯和纯化脯氨酸时采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