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一题多变”在高中物理习题课中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6
合文明城市创建和“全域无垃圾”行动,组织同学们深入社区、养老院清扫垃圾、慰问老人,通过师生行动,影响和带动全社会讲卫生、讲文明、树新风。
学校也希望同学们走出校门也能做到“六即”、“四不”和“六不”规定,将“出操即队、遇纸即捡、见师即礼”内化为自觉行动,将“手不摸墙、脚不踢墙、身不靠墙、水不溅墙、墨不甩墙、痰不唾墙”的好习惯在校外践行。
走在河西堡小镇上,“两人队排走,三人排队走”已是河一小学生的自觉,路人都夸我校学生有着独特的“向阳气质”。
“七彩向阳卡”评价工程,开创了河一小德育教育新局面。
自学校开展七彩向阳争卡活动以来,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明显提高,学校校风、班风、学风明显好转,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不论是学校老师还是学生家长都对七彩向阳争卡活动充分认可。
学校先后获得甘肃省中小学德育示范学校拟命名学校、甘肃省快乐校园示范校、金昌市首届文明校园、金昌市“小学德育学科教研基地”等荣誉称号。
启示与思考
河西堡第一小学“七彩向阳”及时性评价办法,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督评、家长联评等多元评定方式,保证评价的公正性、科学性、全面性和发展性。
突出学生个性,挖掘学生潜能,激励学生发展,尽最大可能,让有益举善行的学生得到及时的肯定。
有力
促进了学校“学习像糖果般甜蜜,生活像阳光般灿烂”育人环境的形成。
很好地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成就“七彩向阳好少年”。
每个孩子的每一次益行善举就如同一缕阳光,他获得的那枚精美“七彩向阳卡”就如同棱镜,折射出孩子生命中最灿烂的七彩光芒。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对于学生而言,这些“小卡片”激励措施还是比较单一的,在今后的“七彩向阳卡”推行中,还需要将兑换奖励多元化,使评价更加科学,激励更加有效,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兴趣。
行走于河一小校园,让人深切感受到,以“幸福人生从向阳教育起航”不仅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更是河一小人渗入骨髓、融入灵魂的精神。
如今,河一小这所百年老校在打造“向阳教育”品牌的征途中,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筑梦向阳”的美好愿景。
用小卡片发挥大魔力,教育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通过颁卡小行动,把孩子们培养成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已扬帆起航,在“致道于一,向阳弥新”的“向阳教育”的感召下,河一小人正用执着的信念书写着理想教育最美的诗行……
谈“一题多变”在高中物理习题课中的作用
■徐广利 (
四川省九寨沟县中学校 623400)【摘 要】本文主要列举习题论述“一题多变”在高中物理习题课中的作用。
“一题多变”使复杂过程简单化,简单问题直接化,极大的提升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一
方法在高中物理习题课评讲教学中极具应用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一题多变【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4-0256-01 为了充分说明“一题多变”在高中物理习题课评讲中的作用,本文以举例形式进行论述。
首先以一道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资料上的填空题为例进行分析论证。
【例一】电动机带动绷紧的传送带,上表面始终保持速度v0=2米/秒向上运行,传送带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300。
现把一质量为m=10kg的工件轻轻地放在皮带的底端,经过一段时间后,工件被传送到高h=2m的平台上。
已知工件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槡3
2
,除此以外不计其它损耗,则在皮带传送工件的过程中,产生的内能是焦耳,电
动机增加消耗的电能为焦耳(取g=10m/s2)。
现在我们对此题进行分析,工件的运动可以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工件由速度为
0匀加速到v0;第二阶段是工件以v0的速度并相对传送带静止运动到平台上,
两段的总位移应该是:
s=hsinθ
=2h=4m内能在第一阶段产生,先把它求出来:第一阶段工件的加速度
a=μmgcosθ-mgsinθm=(μcosθ-sinθ)g=(槡32-槡32-12
)×10=2.5(m/s2)时间:
t1=v0
a=22.50.8(s)位移:
S1=v0
22a=42×2.50.8(s)摩擦力对工件做的功:wf=μmgs1
cosθ=槡32×10×10×槡3
2×0.8=60(J)这些功全部转化为工件的机械能。
在t1=
0.8s内皮带运行地位移为:s′=v0t1=
2×0.8=1.6(m)皮带克服摩擦力所作的功力为:
w′f=fs′=μmgs′cosθ=槡32×10×10×槡3
2
×1.6=120(J)根据能量守恒,产生的内能应为
E内=w′f-wf
=120-60=60(J)第二阶段工件的位移为:
S2=S-S1=
4-0.8=3.2(m)静摩擦力做功:
w2=mgs2sinθ=10×10×1
2
×3.2=160(J)这些功全部用来增加工件的重力势能,所以电动机增加消耗的电能为:
△E=mgh+1
2mv02+E内=w′f+w2=120+30=280(J)即题中两个空分别应填60和280。
这道题考察到了较多的力学知识,也涉及到较复杂的能量转化过程,直接拿给我所教的高一学生做,几乎无一人能独立完成。
教学中,我就在课堂上按以上过程比较仔细的在黑板上讲解了一遍后,多数学生仍掌握不好,经过调查发现,学生对第一阶段滑动摩擦力对工件做的功wf与传送带克服摩擦所做的功w′f
不相等的结论不易得出。
很多学生认为工件与传送带之间这一对相互作用的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做功在大小上应该相等,抓不住这两个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距离不同这一关键。
这是因为他们经验不足,题目过程较复杂又无法直接得出结论。
于是,我就把这道题进行了修改,在第一空的前面再增加四个空:“在工件加速过程中,工件的位移是米,传送带运行的位移是米,摩擦力对工件所做的功是焦,传送带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是焦。
”这四个空可以通过简单的计算直接得出,学生不难完成,有了这四个结论,再去完成后面两空
就容易得多了。
经过这一改变,使复杂过程简单化,简单问题直接化。
经过一题多变的训练,学生可以积累经验,增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面的改变只是把物理过程分解了,是难点分散,题的基本内容并没有改变。
若要照顾到基础更差的学生,可以改变条件,降低难度,比如把传送带改为水平,使工件由一端传送到另一端。
如果要让成绩好的学生得到进一步训练,还可以改变传送带的运行方向,使工件由顶端传送到底端等。
通过把物理题所涉及的过程和状态、条件和结论改变或调换,可以涉及更多更广泛的物理知识和物理过程。
然后,下面再列举一道高中物理运动学问题进行分析论证。
【例二】某小车在水平公路上刹车时速度为5m/s,刹车后以0.4m/s2的加速度做匀变速运动,通过30m的位移需要多少时间?此题的求解过程并不难,以初速度方向为正,由s=v0
t+12at2得:30=5t+12×0.4t2解得:t1=10(s),t2=15(s)。
这两个解用数学方法演算都是正确的,但从物理实际出发,车经过一段时间完成位移30m,到达某点A,若继续前进,减速到零,仍以原来加速度运行,可以再回到A点,相对于起点,位移也是30m。
所以较长的时间t2对应于车停后又退回A点的总运行时间。
因车在刹车后,是不会后退的,所以应取较短的时间值10s。
我们说t2=
15s不合理(或称无意义),特舍去。
如果我们把上题改成:“汽车以v0=5m/s的初速度冲上某一光滑斜坡,同时关闭发动机,以与v0相反的0.4m/s2的加速度做变速运动,通过30m的位移需要多长时间?”这样汽车的速度减小到零后就要返回,t1和t2两个解就都变得有意义了。
把上题作上述改变,看起来很简单,但却包含着深刻的辩证思想,在一定条件下不正确的东西,条件改变后就可能是正确的。
像上面的例子可以列举出很多,由此引伸到物理
知识的学习上,任何一个物理公式或定律、定理,都只能在一定条件下成立,也只能在这样的条件下使用才是正确的。
如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是受合外力为零;机械守恒的条件是重力和弹力以外的力不做功;动量守恒的条件是物体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整个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只能对宏观低速物体成立;气体的实验定律和气态方程对实际气体的使用条件是压强不太大,温度不太低等。
但是,很多同学在使用物理公式和定律、定理时,却不注重它们的适用条件,常常出现错误。
教师教学过程中通过把物理题的条件进行改变,使无意义的解变得有意义,或使有意义的解变得无意义,可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并能正确地使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极大的提高解题能力。
当然,高中物理习题的“一题多解”是极其重要的,需加强训练。
但它的目标固定,只是通过不同途径去达到目标,并且也不是每一道物理题都有多种解法。
但相对而言“一题多变”则更加灵活,可以涉及更多更广泛的物理知识和物理过程。
多做一些这方面的训练,对帮助学生系统的掌握知识,灵活的应用知识具有很大的益处。
特别是针对高三进入复习阶段,学生对物理概念、规律、公式等基础知识都有了一定的积累,但是掌握得不全面,理解得不深刻,不能灵活正确的应用的普遍现象。
教师在课堂上如果只把物理基础知识排列出来,平铺直叙,学生常常觉得乏味,不感兴趣,教学效果不好。
然而我们用“一题多变”的方式把物理知识“引”出来,让这些知识为解决问题而直接存在,这样就可以把理论和应用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感觉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自然就会激起学习兴趣,主动的投入到复习当中。
总之,教师不仅在高中物理习题课中可进行“一题多变”,也可以启发学有所长、基础
较好的学生在做题时,把已知和未知换一换,把条件和问题改一改,这样对帮助学生拓宽思维,提升学习兴趣,提高解题能力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参考文献[1]季健.浅析初中物理“一题多变”教学的价值及达成策略,《中学物理》.[2]于琴.“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浅谈高三数学复习精讲策略,《文教资料》.
[3]胡冰琳.“一题多变”在高三物理二轮复习中的应用.《中学理科园地》.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