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质诱导自体软骨细胞移植修复膝关节软骨损伤的早期疗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质诱导自体软骨细胞移植修复膝关节软骨损伤的早期疗效孙栋;马建军;胡全文
【摘要】目的探讨基质诱导自体软骨细胞移植修复膝关节软骨损伤的早期疗效.方法基质诱导自体软骨细胞移植修复50例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全程关注治疗情况.结果患者均获12个月随访.术后6个月36例疾病症状显著改善.术后12个月,膝关节功能主观评分表(IKDC)2000分值、关节活动度均较术前明显提高
(P<0.01),MRI、关节镜检查显示关节软骨以及软骨下骨修复明显.结论对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实施基质诱导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操作简便,安全且创伤轻.
【期刊名称】《临床骨科杂志》
【年(卷),期】2019(022)003
【总页数】3页(P302-303,306)
【关键词】基质诱导自体软骨细胞移植;膝关节软骨损伤
【作者】孙栋;马建军;胡全文
【作者单位】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骨三科,陕西咸阳 712000;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骨三科,陕西咸阳 712000;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骨三科,陕西咸阳 71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4.7;R687.4
软骨病变多因创伤、软骨炎、骨性关节炎、髌骨软化症等引起。
关节软骨病变自身修复难度较大,治疗不及时可导致骨性关节炎,最终不得不实施关节置换。
对于软
骨病变的治疗,目前主要实施软骨病损区刨削、软骨下钻孔或者微骨折、自体软骨移植、异体软骨移植、骨膜以及软骨膜移植。
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科
应用基质诱导自体软骨细胞移植修复50例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效果显著,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纳入标准:① 存在单侧膝关节局灶性软骨缺损;② 经国际软骨损伤修复协会 (ICRS) 判定为Ⅲ级或Ⅳ级损伤;③ 存在明显疼痛症状,疼痛VAS评分
≥3分。
排除标准:① 有半月板全切除或者次全切除手术史;② 退行性膝关节炎;
③ 膝关节韧带损伤以及轴线异常;④ 有神经功能障碍、痛风、关节感染、肿瘤、精神障碍、肥胖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⑤ 妊娠期产妇。
1.2 病例资料纳入符合标准的患者50例,男34例,女16例,年龄15~
60(34.2±1.2)岁。
左侧38例,右侧12例。
运动损伤23例,交通事故伤20例,其他损伤7例。
股骨内髁损伤14例,股骨外髁损伤12例,股骨滑车损伤9例,
内侧胫骨平台损伤8例,外侧胫骨平台损伤7例。
ICRS分级:Ⅲ级20例,Ⅳ级30例。
患者均存在膝关节持续性疼痛症状,术前VAS评分3~7分。
伤后至手术时间3~14 d。
图1 患者,男,51岁,车祸致膝关节损伤,经基质诱导自体软骨细胞移植修复治疗 A.术前MRI,显示膝关节软骨损伤7 mm×6 mm,深7 mm;B.术后3个月MRI,显示膝关节软骨损伤部位开始愈合;C.术后6个月MRI,显示膝关节软骨
损伤部位愈合良好;D.术后12个月MRI,显示膝关节软骨损伤部位基本愈合
1.3 治疗方法
1.3.1 术前准备蛛网膜下腔阻滞或硬膜外麻醉。
患者仰卧位。
取标准膝关节镜经前内、外侧入路进行检查,确定伤情,同时对缺损情况进行评估。
软骨缺损20~50 (36.2±10.3) mm2,深3~12(7.42±
2.51) mm,MRI提示软骨层断裂、缺损,部
分累及软骨下骨,T2WI可见高信号的关节液填充裂隙,软骨下低信号线不光滑,软骨下T1WI、T2WI成斑片低信号。
于非负重部位(如髁间窝或滑车边缘)取适量正常全层透明软骨(一般取200~300 mg),并置入运输皿。
去除取出的软骨细胞外基质,分离软骨细胞,实施培养扩增,软骨细胞数量达到20×106个后于生物支架上种植。
1.3.2 软骨细胞移植止血带驱血,于髌旁内侧入路进入膝关节,充分显露病损,并对缺损边缘进行标记。
清除裂纹以及裂纹下受损的软骨、软骨下骨,取模板对缺损边缘和移植物的边缘进行修整。
取纤维蛋白胶注入缺损位置边缘,取软骨细胞移植物植入并对边缘进行压平,确保纤维蛋白胶固定于软骨细胞移植物。
将患者膝关节屈伸,确定移植软骨细胞固定稳定后将切口缝合,应用弹力绷带进行加压包扎,并安置膝关节角度锁定助行器。
1.3.3 术后处理应用抗生素1 d。
术后24 h内保持膝关节0°位固定制动,指导患者进行下肢肌肉等长收缩、踝泵功能训练。
术后24 h后指导患者进行屈伸活动训练,结合患者软骨缺损位置逐渐增加活动范围。
术后定期换药,直至术后2周,无需拆线。
1.4 观察指标术后12个月应用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制定的膝关节功能主观评分表(IKDC)2000以及Lysholm膝关节活动度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50例均进行12个月的随访。
术后6个月36例症状得到改善,步态无异常,可负重行走,可进行简单体力活动。
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
术后12个月,MRI复查显示患者缺损关节软骨、软骨下骨基本修复;关节镜检查显示缺损位置软组织填充理想,新生软骨色泽、硬度理想,且边界与周围组织融合理想。
术后12个月对所有
患者新生软骨进行采集,并予以HE染色、免疫组化试验,显示均为透明软骨。
50例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均显著改善:术前为120.2°~120.6°(120.4°±0.2°),术后12个月为134.0°~138.0°(136.5°±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10,P=0.001);术前IKDC 2000为35~40(37.1±1.5)分,术后12个月为90~95(92.3±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41,P0.001)。
典型病例见图1。
3 讨论
膝关节主要由股骨髁、胫骨髁、髌骨构成,周围结构包括关节囊、韧带、滑膜囊、外包筋膜、皮肤组织等。
股骨髁、胫骨髁以及髌骨表面存在关节软骨,软骨组织受损可导致膝关节疼痛,活动功能受到影响。
关节软骨自身脆弱,且修复能力较差,受损或病变后会逐渐恶化,导致患者运动功能障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患者身心健康。
基质诱导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是目前发展较为成熟的手术,其通过将软骨细胞膜植入软骨缺损位置,从而使缺损区域得到修复。
相比传统的移植方法,基质诱导自体软骨细胞移植主要于生物膜上预先种植再予以移植,固定效果好,术后不会导致软骨细胞流失[1-3]。
同时,基质诱导自体软骨细胞移植修复将胶原膜作为软骨细胞载体,无需切开骨膜,降低了术后并发症。
另外,胶原膜的生物相容性理想,对移植位点的封闭有显著效果,无需实施缝合[4]。
新生的软骨与原本软骨的结构以及功
能无明显差别,修复效果满意。
本研究显示,36例术后6个月症状显著改善,50例术后12个月IKDC 2000分
值以及膝关节活动度较术前明显提高(P0.001)。
术后12个月MRI复查以及关节镜检查显示膝关节软骨、软骨下骨修复。
综上所述,对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实施基质诱导自体软骨细胞移植修复,可改善患者的关节活动度以及膝关节功能,且手术切口小,术后恢复快,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 Filardo G,Kon E,Andriolo L,等. 基质辅助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治疗髌股关节软骨损伤——髌骨与滑车损伤修复疗效对比[J].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4,42(3):626-634.
[2] 李振,焦辉,王宏.基质诱导的自体软骨细胞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临床研究[J]. 农垦医
学,2016,38(4):298-303.
[3] 王斌,席智杰,梁倩倩,等.基质诱导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治疗股骨滑车软骨损伤[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7,31(1):98-104.
[4] 王庆,黄华扬,张涛,等.基质诱导自体软骨细胞移植修复膝关节软骨损伤的早期疗效[J].中华骨科杂志,2016,36(1):2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