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数学加法作业备课16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作业设计

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一、单元信息二、单元分析本单元主要教学得数在10以内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体会加法和减法的含义,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的计算,有关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体会加、减法的含义,熟练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
难点是解答用括线和“?”表示的实际问题。
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结合情境体会加法和减法的含义。
能熟练计算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能正确计算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
经历联系实际探索、交流算法的过程,体验分与合的思想。
学会选择合适的算式表示情境中的数量关系,能简单说明思考的过程。
培养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在运用加、减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体验交流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分层设计作业。
每课时均设计“基础性作业”(面向全体,体现课标,题量2-5大题,要求学生必做)和“发展性作业”(体现个性化,探究性、实践性,题量为2-6大题,要求学生有选择的完成)。
具体设计体系如下:五、课时作业5以内的加法基础性作业加法的含义,读写加法算式(5以内的加法)。
1.(1)(2)左边有1个,右边有4个,左边有2个,右边有3个,合起来一共有()个。
数一数,一共有()个。
发展性作业1+2= ,读作:()。
2+2= ,读作:()。
摆一摆,算一算。
☆☆☆☆☆☆☆☆☆☆☆5以内的减法基础性作业5以内的减法,减法的含义。
填一填,读一读。
△△△△△△△读作:减等于。
读作:减等于。
发展性作业还剩下几只小鸟?算一算。
5-1= 4-2= 3+2= 1+4= 3-1= 5-4= 4-1= 2+2=0的加、减法基础性作业理解得数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
在○里填上“<”、“>”或“=”9-0○9 0+4○6-1 0+4○1+47○6+0 6-6○6-0 0+8○5+3发展性作业看图列式。
小学数学加法教案5篇

小学数学加法教案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小学数学加法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小学数学加法教案篇1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0~41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计算解决问题,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一、直观演示,感知加法的含义谈话:马老师家有棵橘子树,长着好多橘子,可甜了。
今天,我带了一些来送给小朋友,喜欢吗?出示5盘橘子,5个盘子里的橘子数分别是1、1、2、2、3。
谈话:老师想把其中的2盘送给我们班的小朋友,猜猜看,老师会送给我们班小朋友几个橘子?生1:我想可能会送第一盘和第二盘,一共是2个橘子。
生2:我想可能会送第四盘和第五盘,一共是5个橘子。
指出:把第一盘和第二盘的橘子合起来,可以用加法算,列式为1+1=2;把第四盘和第五盘的橘子合起来,也要用加法算,列式为2+3=5。
介绍:加号及加法算式的读法。
提问:如果送第一盘和第三盘,一共是几个橘子?算式怎么列?如果送第三盘和第四盘呢?小结:要知道两个数合起来一共是多少,要用加法算。
[说明:从生活中的一个普通问题引入数学知识的学习,亲切而自然,不仅能使学生体会加法的含义,而且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有效地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打开学生的思维。
]二、看图计算,初步应用1.“想想做做”第1题。
(1)观察画面——鸡妈妈一家。
提问:图上有几只母鸡,几只小鸡?一共有几只鸡?算式怎么列?(2)观察画面——小兔一家,青蛙一家。
先指名说说图上画了什么,再提出要求:小兔一共有多少只,该怎样列算式?青蛙一共有多少只,该怎样列算式?2.“想想做做”第4题。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20以内的进位加法》作业设计

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一、单元信息二、单元分析本单元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在学生已经认识20以内的数,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
这部分内容是进行整数、小数四则计算的基础。
本单元计算能力的熟练与正确程度,直接关系到后续大数笔算的水平。
因此切实掌握这部分内容,对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材分三段安排教学内容,分别教学9加几,8、7加几,6、5、4、3、2加几,同时,结合计算穿插安排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让学生解决。
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理解20以内进位加法的算法,会正确进行口算,逐步达到一定的数量程度。
经历探索20以内进位加法的过程,通过游戏化活动,合作交流中体验算法多样化,主动优化算法。
积累、提高解决问题的经验,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分层设计作业。
每课时均设计“基础性作业”(面向全体,体现课标,题量2-5大题,要求学生必做)和“发展性作业”(体现个性化,探究性、实践性,题量为2-6大题,要求学生有选择的完成)。
具体设计体系如下:五、课时作业9加几基础性作业想一想,算一算。
9+2= 9+6= 9+8= 5+9=9+1+1= 9+1+5= 9+1+7= 5+5+4=发展性作业算一算。
圈一圈,算一算。
9+2= 4+9=练习十一基础性作业小白兔跳几下才能找到小灰兔?它还要跳几下才能摘到白菜?你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小刚单独买一支笔,缺少5元,小亮单独买同一支笔,缺少6元,两人所带的钱数恰好能买下这支笔。
请问小刚、小亮分别带了多少元?发展性作业小刚单独买一支笔,缺少5元,小亮单独买同一支笔,缺少6元,两人所带的钱数恰好能买下这支笔后还剩1元。
请问小刚、小亮分别带了多少元?小刚单独买一支笔,缺少5元,小亮单独买同一支笔,缺少6元,两人所带的钱数恰好能买下这支笔后还缺1元。
请问小刚、小亮分别带了多少元?小刚单独买一支笔,缺少1元,小亮单独买同一支笔,还剩6元,两人所带的钱数恰好能买下同样的3支笔。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16课时加减混合

第八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16课时加减混合教学内容:课本第74--75页。
教学目标:1、观察、联系生活情境,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2、发展初步的计算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体会生活里数学问题的多样性和问题的不确定性。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情境图并交流感受,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描述图中的动作过程。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口算。
5+1+2 3+2+56+0+3 7+1+27-4-1 10-5-56-2-2 9-3-5举其中一个作为例子,如:9-3-5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看图列式。
○○○○○○○○○○○○○○○○○○□-□-□=□□+□+□=□3、多媒体演示两个情境。
乘客上车、下车无序拥挤。
让学生评一评这种行为,并猜一猜车上人数增减情况。
乘客上车、下车井然有序(2人下车,3人上车),让学生说一说,并想一想车上人数增减多少?猜一猜每一次上、下车人数和车上人数还有多少,我们不但要细心观察每次上、下车人数,还有根据车上原有的人数进行加减计算。
二、探究交流1、提出问题。
多媒体演示动画短片;车上有7人,先下车2人,接着3人上车。
提问:(1)从刚才的动画片中,你看到了什么?在小组里说一说。
(2)你能用学具来摆一摆刚才乘车的情况吗?(3)你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动画片的意思吗?学生列式:7-2+3=□2、揭示课题。
质疑:这一题和我们学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一样?讲述:连加、连减的算式里,要么都是加号,要么都是减号,而我们今天学的算式里既有加号,又有减号,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加减混合运算”。
3、探究算法。
提问:加减混合的算式怎样计算呢?学生讨论后说一说计算过程:先算7-2=5,再算5+3=8,所以7-2+3=8。
三、反馈完善1、“想想做做”第1题。
引导学生说出图意,再在书上填空。
新江苏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第16课时 加、减混合 教学课件

一年级上册
8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加、减混合
课时目标
1.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和计算顺序。 2.通过观察分析、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根据场景图 合理选择和组合信息。
探究新知
8 5
巩固练习
1.
35
巩固练习
2.
36
巩固练习3.77371
2
9
3
巩固练习
4.
巩固练习
5.
4 + 3 + 2 9 (答案不唯一)
巩固练习
6.写一写,算一算。
=5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根据“上、下车”这一情 境图,认识了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
今掌 生天握 活了实你计际有算场方景什法,么,与希同收望桌获同、学父和们母体课 一后 起会根 做呢据 做 ?
加、减混合的计算练习。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1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1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1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主要让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在直观的情境中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的数数和识数能力,但对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还不够熟悉。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和练习,逐步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1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2.难点: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正确运用加法和减法计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在直观的情境中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
2.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实例和游戏等。
2.教学道具: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道具,如小卡片、小动物模型等。
3.练习题:准备适量的练习题,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巩固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呈现一幅图片,图片中有两只小鸟,一只小鸟有3个果实,另一只小鸟有5个果实。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提出问题:“两只小鸟一共有几个果实?”。
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1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展示1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讲解。
如,展示一张图片,图片中有3个苹果和2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3个苹果加上2个苹果等于几个苹果?”。
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实际的计算操作。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一定数量的小卡片,每张小卡片上有一个10以内的数字。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16、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16、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的《16、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加减法的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学习的,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运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进行简单的整数加减法运算。
但是,对于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运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运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运算规律,并能够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数学;通过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2.学习素材:准备一些相关的学习素材,用于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小组合作学习。
3.教学奖品:准备一些小奖品,用于激励学生的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情境,如小动物比比赛,引出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初步感知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课件,向学生讲解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运算方法,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3.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学习素材,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练习,巩固所学的内容。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5以内的加法》教案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5以内的加法》教案一. 教材分析《1.5以内的加法》是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掌握1.5以内的加法运算。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加法的概念,能够熟练地进行1.5以内的加法运算,并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开始接触数学,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但是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通过观察、操作来学习。
在学习1.5以内的加法时,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加法的概念,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1.5以内的加法运算。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1.5以内的加法运算。
2.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游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教具等。
2.准备游戏场地和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加法游戏,让学生初步接触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者教具,呈现1.5以内的加法运算,让学生观察和操作,引导学生理解加法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际的加法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1.5以内的加法运算。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运用1.5以内的加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稍微复杂的加法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6.小结(5分钟)对本次课程的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加深对1.5以内的加法运算的理解。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相关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家里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板书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让学生加深对1.5以内的加法运算的记忆。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的时间仅供参考,具体时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小学数学教案: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加法》教案范文

小学数学教课设计: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加法》教课设计范文本单元教课一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共36 道题。
分 9 加几( 8 道题),8、 7 加几( 13 道题),6、 5、 4、 3、2加几( 15 道题)三段编排。
1.算法多样化是本单元教材最显着的特色。
(1)学习算法往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听教师解说、看教师示范,接受算法;另一种是经过独立思虑、个体探究,创建算法。
传统数学教课采纳第一种教课方式,把成人以为最好的算法教给学生。
这样的教课“精讲多练”,使学生拥有很强的计算技术。
可是对学生探究精神、创新意识的培育是显然不足的。
新课程倡导后一种教课方式,从培育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出发,鼓舞他们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建立新的算法。
因为生活背景、思虑角度和利用的资源不尽相同,学生的算法必然是多样的。
算法多样化是学生集体踊跃主动地思想,个性充足发展的表现。
绝不是把多种算法一一教给学生,更不是让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同一道题。
(2)新的计算教课能够是这样的过程: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产生计算梦想,主动搜寻并提取有关的知识与经验。
教师用现真相境激发学生的计算热忱,激活已有经验。
帮助学生采集操作资料。
学生把有关的知识、方法、经验按某种策略有序地组织起来,算出结果。
教师保障学生操作学具、独立思虑所需要的时间。
帮助解决操作和思虑取的困难。
学生间沟通各自的算法和思虑,在互相评论中确认或修正自己的算法。
教师组织学生沟通算法,表现算法多样化。
指引学生互相评论、互相借鉴。
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同类题的计算。
教师同意学生使用自己喜爱的算法。
选择期间指引部分学生改变或提高本来的算法。
(3)客观地说,学生的各样算法之间是有差距的,甚至个别算法是不切合教课要求的。
所以,在倡导算法多样,同意学生选择算法的同时,要指引他们优化算法,提高思想水平易计算能力。
优化算法不该是教师否认学生本来的算法,告诉他们如何想、如何算。
假如这样优化,学生仍旧是被动地机械接受学习,甚至伤害学习踊跃性。
苏教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0以内加法和减法16.加减混合》教案0

沭阳县南湖小学集体备课教课设计(2019~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课题加减混淆课时16教课内容:教科书第74、75页。
教课目的:1.进一步领会加、减法的意义,能列加减混淆的式子解决有关的问题。
2.掌握加减混淆的运算次序和计算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易解决问题的水平。
进一步领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课要点、难点:要点:能列加减混淆的式子解决有关问题,掌握加减混淆的运算次序和计算方法。
难点:能列加减混淆的式子解决有关的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板书设计:加减混淆7-2+3=8 7+3-2=85 10作业部署:达成增补习题。
教学过程一、讲话导入小朋友们做过公交车吗?你知道坐公交车要注意什么?你知道从公交车的哪个门上车、从哪个门下车吗?你瞧,有一辆公交车到站了。
(课件动画出示)学生回答二、新知学习1.察看主题图,获得数学信息。
1)此刻车内有几个人?学生数一数:一共有7个人。
2)动画出示:从后门下去两个人。
这时车里的人是减少了仍是增添了?从几此中减少2个人?(3)动画出示:以前门上车3个人。
将图中的信息完好地说一说:车里本来有7个人,先下去2个人,又上来3个人。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识题?学生回答后,教师增补完好:此刻车里有几个人?如何列示?想象方才看到的情境,下车2人,如何表示?从几人里减去?(板书7-2)“上车3人”如何表示?(板书:“+3”)1.谈谈算式中各个数表示的意思。
2.读一读这个算式。
3.教师:这个算式里有加法,也有减法,我们把这样的式子叫做“加减混淆”。
(率领学生齐读一遍)4.如何计算?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5.学生:先算7-2=5,再算5+3=8.(学生说,教师板书)6.说一说计算过程。
(率领学生齐读一遍计算过程)7.依据方才的情境还可以如何列式?8.指引并板书:7+3-2。
9.让学生独立计算。
(计算后让学生说出计算过程)10.三、自主练习“想一想做做”第1题。
(1)先让学生察看第一幅图,谈谈图的意思。
苏教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0以内加法和减法16.加减混合》教案1

、活动目标1.能用表象推行6之内数的加减运算,并能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
2.发展表象思想。
二、要点与难点1.要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难点: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
三、资料及环境创建1.资料:塑料小动物,雪花片等物件。
1-6的数字卡。
加减法图意的图片卡。
印章。
.环境创建:在数学区搁置以上资料,让少儿操作摆弄,推行探究和复习稳固活动。
四、设计思路口头加减法是少儿学习加减运算的开始,活动的要点让少儿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教课中要防止使少儿形成错误的思想定势,即题目中有“一共”就是加法,有“还剩”就是减法。
设计时可以经过图示或直接演示让少儿接触不一样的表述方法,如加法,一种是把两个部分数“归并起来”,另一种是在一个部分数的基础上“增添几个”。
又如减法,一种是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节余部分,另一种是已知总数和节余的部分,求减少的部分。
用详细形象的方法辅助少儿把合或分的心理运算活动与加减运算相联合,使少儿真实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五、活动流程操作体验—>议论理解—>复习稳固.操作。
1)实物操作。
让少儿用塑料小动物、雪花片等物件推行加减运算,并用相对应的数字卡表示计算结果。
如计算三只小白兔与二只小灰兔合起来是几个小兔?2)看图计算。
让少儿依据图意推行加减运算。
要求少儿先叙述图意,而后再计算结果。
注意:供给的图意要有不一样的加减法的表述方法。
如加法,有的是计算两个盘子里的水果合起来是几个。
有的是几个儿童在玩,又走来了几个,。
.议论。
21)出示直观教具辅助少儿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34562)教师口编应用题,少儿用表象计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789103)少儿口头编应用题。
111213.复习。
少儿用动物、水果等印章制作加减法的图片卡,并解答伙伴制作的卡片上的加减题。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加法和减法(12~21课时)教案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加法和减法(12~21课时)教案开发区小学一年级数学科目集体备课教案课题:用数学本课初备课时共10课时,本课第1课时个人复备栏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用数学学问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2.感受数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重点难点:课前打算:实物投影仪,苹果图片。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小刺猬跟妈妈去捡果子,小刺猬捡了3个苹果。
(老师在黑板上出3个苹果),刺猬妈妈捡了5个苹果(老师在黑板上出示5个苹果) 二、新课教学1、例题教学。
老师在3个苹果与5个苹果下面板书大括号。
师:请你猜一猜这个挚友叫什么?学生大胆地发言,对说出大括号的学生,应予以确定和表扬。
师:我们的新挚友叫大括号,他的意思是把两局部合起来。
师:你能依据这幅图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生:一共有几个苹果。
(老师板书:?个) 师:你的问题提得很好。
“?”就代表我们同学提出的问题。
谁能用学过的学问解决这个问题。
自己先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再分小组探讨探究一下,要英勇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探究后把答案写在课本上。
学生完成后沟通:3+5=8。
2.教学“试一试”。
(1)老师出示“试一试”的图,引导学生视察。
师:看这幅图与第一幅比拟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找寻出:第一幅画大括号下面是?个,求一共有几个。
其次幅画大括号下面是10个,?个在篮子里。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师:那大家能为其次幅图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生:一共有10个苹果,外面有3个,篮子里有多少个?(3)老师组织学生独立解答。
(4)沟通算式并说说算式表示的含义。
三、完成“想想做做” 1.“想想做做”1。
(1)学生依据两幅图说说图中的信息及所求问题。
(2)学生列式解答,集体沟通。
2.“想想做做”2。
(1)引导学生弄清两幅图要求的问题。
(2)学生列式解答,并说说算式表示的含义。
3.“想想做做”3。
(1)说说图中的信息。
新课标第一网汽车上原来有9人,下车了3人。
(2)依据问题列式解答。
(3)沟通想法。
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6.加减混合》优质课教案_9

(6)先下去我们用减法,后来又上来要用加法,在这道算式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像这样的算式我们就叫做加减混合算式。
(7)小组讨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等于多少?
教学重点
及难点
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和计算顺序。
教学方法
及手段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
学法指导
练习法、自主探索法等
教学过程:
教
学
环
节
设
计
一导入新课
1、复习。
3+2+1=5+3+2=
8-2-3=10-5-3=
提问:5+3+2你是怎么算的?10-5-3=你是怎么算的?
2、问:连加连减题在算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授课课题
加减混合运算
基本内容
教材第74页例题,完成第74-75页“想想做做”第1-6题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情境图并交流感受,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和计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发展学生初步的计算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3)教师和学生共同说:先算6加3等于9,再算9减2等于7。最后得数是7。
三、组织练习
1、完成第1题。
学生看图说说是什么意思,然后再根据图意填写算式。
再指名同学说说计算过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完成第2题。
指导学生说清图意,再解答。要让学生看清楚图画的意思:走掉了2人,又来了3人,也可以是来了3人又走掉了2人,问题都是求现在打扫卫生的一共有几人。
1.5以内的加法-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5以内的加法-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读写整数1、2和3。
2.能理解加法的概念。
3.能正确书写1.5以内的加法算式。
4.能够计算1.5以内的加法算式,并正确理解结果。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好插图、数字牌、1.5以内的小球,以及小朋友可以直观看到的课件或板书。
2.学生准备好自己的小学数学上册。
三、教学流程1.前期预习教师先向学生询问已经做过的内容:学习了一般情况下数的大小比较,如3>2。
学习了加法的概念,如1+2=3。
孩子们能举出有关生活中加法的例子,能初步了解加法的性质等。
2.导入新知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1.5以内的加法。
教师通过课件或板书先为孩子们展示1.5以内的小球,让他们能直观看到1、2和3个球。
教师以数字的形式让孩子们去读出数字。
3.学习新知教师用数字牌组成1.5以内的算式,如1+1=2,1+2=3。
在表述时,与孩子们充分讨论。
教师举出实际例子,如买两个馒头,再买一个苹果等。
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加法的概念。
4.锻炼为一年级孩子们设计1.5以内的加法锻炼题目,有趣、易于操作、重要的是让孩子们能够喜欢这类数学问题。
在教育过程中启迪孩子们思维,孩子们通过移动小球,用加法计算出一些简单的数字如1+1 = ? 教师将学生分为几组,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合作,共同完成加法,锻炼孩子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计算能力。
5.小结教师通过讨论认真总结,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了1.5以内的加法运算。
询问一些学生,让他们自己讲解一下学的最重要的几点,并且鼓励他们主动向老师提问,让孩子们在互动中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
四、教学反馈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与孩子们进行沟通反馈。
让他们自己计算一些小数的加法,做到“在各种各样的情境、场景中灵活使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这样能够更有效的提升孩子们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