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检测(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上册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检测(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小华骑车去离家相距5千米的图书馆看书,观察下图,小华到图书馆用了()时。

A. 1
B. 1.5
C. 2
D. 3 2.“龟免赛跑”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故事,兔子跑得快,但太骄傲,在途中睡了一觉;乌龟跑得慢,但一直不停地跑,结果乌龟先抵达终点,赢得胜利。

下面哪幅图基本反映了比赛的过程?()。

A. B.
C. D.
3.如下图a~d是水滴进玻璃容器的示意图(滴水速度相同),如下图e~h表示的是容器中水的高度随滴水时间变化的情况(图中刻度、单位都相同),与示意图c容器相对应的统计图是()。

A. 图e
B. 图f
C. 图g
D. 图h 4.五年级一班同学星期一第一节课到二楼教室上数学课,第二节课到三楼语音室上英语课,第三节课到四楼美术室上美术课,第四节课到室外上体育课,下面第()幅图描述了这一过程。

A.
B.
C.
5.根据图中的信息,第六个图案所对应的式子是( )
A. 7+1
B. 62+1
C. 72+1
D. 82+1 6.下面各图是由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拼成的,根据前三个图形表面积的排列规律,第五个图形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A. 20
B. 22
C. 24
7.在下图中,矩形方框内有()个三角形.
A. 12
B. 13
C. 16
D. 15
8.按规律1,8,27,(),125,括号中的数应为
A. 30
B. 80
C. 64
D. 100 9.,,,,…,这一列数中的第10个数应该是( )。

A. B. C. D.
10.观察数列的排列规律,然后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你认为最合理的一项,来填补空缺项:1 2 4 8 16()
A. 32
B. 24
C. 64
D. 20 11.星期六小明和家人从家中出发,乘车0.5小时后,来到离家10千米远的植物园,游览1小时后,走出植物园,休息1小时,然后乘车0.5小时返回家中。

下面的折线统计图中,()描述了这一活动的过程。

A.
B.
C.
12.某城市限定每户每月用水量不超过6吨时,每吨价格为2元;当用水量超过6吨时,
超过部分每吨水价为3元,每户每月水费y(元)与用水量x(吨)的关系是图中的()
A. B. C. D.
二、填空题
13.观察下面的图形,想一想:后面的第15个方框里有________个点,第________个方框里有201个点。

14.如图,摆第1条小鱼用了________根火柴棒,摆第2条小鱼用了________根,摆第3条小鱼用了________根,照这样摆下去,第5条小鱼要用________根火柴棒。

15.按规律填数。

①9,16,23,________,37,________,…
②2,8,3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观察下图分别有几个三角形,并用发现的规律填空:
(1)第四个图形中三角形有________个。

(2)第行个图形中三角形有________个。

17.用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按下列规律摆放,将重叠部分涂上颜色,下面的图案中,第n 个图案中正方形的个数是________.
18.找规律:、、、、、________.
19.按下图所示的方式摆设桌子和椅子.
1张桌子可坐6人,2张桌子可坐________人,5张桌子可坐________人.
20.找规律,填一填.
4,3,6,9,8,27,10,_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21.如下图,图1中一张长方形纸条准备从正方形的左边水平匀速运行到右边,每秒运行2厘米。

图2是长方形纸条运行过程中与正方形重叠面积的部分关系图。

(1)运行4秒后重叠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2)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22.如图1,在底面积为100cm2、高为20cm的长方体水槽内放入一个长方体烧杯,以恒定不变的流量速度先向烧杯中注水,注满烧杯后,继续注水,直至注满水槽为止,此过程中,烧杯本身的质量、体积忽略不计,烧杯在大水槽中的位置始终不改变.水槽中水面上升的高度h(厘米)与注水时间t(秒)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
(1)图2中点________表示烧杯中刚好注满水,点________表示水槽中水面恰与烧杯中水面平齐;
(2)求烧杯的底面积;
(3)求注水的速度及注满水槽所用的时间.
23.用小棒按下面的方式拼图形。

(1)如果按下面的规律拼成5个这样的五边形,一共要用________根小棒。

五边形
个数拼成的形状小棒根数
15
29
313
417
根小棒,你知道一共拼成了多少个五边形吗?24.找规律,涂一涂。

(1)
(2)
25.先说一说图形的变化规律,再画一画。

26.用一张正方形纸,折出几组互相垂直的线.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 B
【解析】【解答】小华到图书馆用了1.5小时。

故答案为:B。

【分析】从图上看,纵轴表示距离,横轴表示时间,距离达到最远处时的时间,为到达图书馆的时间。

2.B
解析: B
【解析】【解答】选项A,从图中可以看出,兔子赢得胜利,与题意不相符;
选项B,从图中可以看出,兔子跑的快,先超过了乌龟,然后睡了一段时间,最后被乌龟超越,乌龟赢得胜利,与题意相符;
选项C,从图中可以看出,乌龟一直比兔子跑的快,与题意不符;
选项D,从图中可以看出,乌龟和兔子同时到达,与题意不符。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用图像表示变化关系的知识,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路程,根据“龟兔赛跑”的故事可知,刚开始的时间里,兔子比乌龟跑的快,表示兔子跑的路程要比乌龟的路程远,然后兔子睡了一段时间,路程没有增加,所以用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线段表示,最后乌龟先跑完全程,用的时间比兔子少,据此判断。

3.D
解析: D
【解析】【解答】根据分析可知,与示意图c容器相对应的统计图是图h。

故答案为:D。

【分析】观察图c容器可知,这个容器下大上小,水滴进玻璃容器时,刚开始水的高度变化不明显,随着滴水时间的增加,到上面部分时,水的高度上升明显,与示意图c容器相对应的统计图是图h,据此判断。

4.A
解析: A
【解析】【解答】五年级一班同学从二楼到三楼到四楼,一直向上,最后到室外上课,再向下。

A选项,符合这一描述;B选项,中间有向下的过程,不符合这一描述;C选项,中间有向下的过程,不符合这一描述。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描述五一班同学上楼下楼的过程,结合图形判断即可。

5.B
解析: B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第六个图案所对应的式子为:62+1。

故答案为:B
【分析】由图可知,其规律为:n2+1(n为第几个图形),即可求出第六个图案所对应的式子,得出答案。

6.B
解析: B
【解析】【解答】解:当n=5时,表面积是:2+4×5=22(平方厘米).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前三个图形的表面积判断出规律:表面积=2+4×小正方体的个数,根据规律计算即可.
7.C
解析: C
【解析】【解答】4×4=16(个)
故答案为:16
【分析】三角形的个数=图形个数×图形个数,那么第四个图形中三角形的个数就是4×4. 8.C
解析: C
【解析】【解答】4×4×4=64
故答案为:64
【分析】第一个数是1×1×1,第二个数是2×2×2,第三个数是3×3×3,那么第四个数就是3个4相乘的积.
9.B
解析: B
【解析】【解答】解:这一列数中的第10个数应该是。

故答案为:B。

【分析】从这列数中可以看出每一个数的分母就是这个数在这列数中的顺序×2,每一个数的分子就是分母-1。

10.A
解析: A
【解析】【解答】解:相邻两项后面一项是前面一项的2倍,则16×2=32.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已知数字可得相邻两项后面一项是前面一项的2倍,按照规律进行计算即可. 11.A
解析: A
【解析】【解答】下面的统计图中,A图描述了这一活动过程。

故答案为:A.
【分析】观察图可知,小明和家人从家中(起点0)出发,0.5小时到达离家10千米的植物园,在植物园内外分别游览1小时和休息1小时,此时,时间经过2.5小时,路程仍然是在10千米的地方,然后乘车从10千米的地方经过0.5小时回到家中。

此时,时间经过了3个小时。

由此得出,图A是正确的描述。

12.B
解析: B
【解析】【解答】A、超过6吨后水费减少了,此选项错误;
B、超过6吨后水费增加了,此选项正确;
C、水费一直是不变的,此选项错误;
D、开始不交水费,到一定时候再交,此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图中折线上升,说明水费随着水量增加而增加,转折点是水量的临界点,水费增加,折线就会上升快,水费减少,折线就会上升慢.
二、填空题
13.57;51【解析】【解答】解:后面的第15个方框里有1+(15-1)×4=57个点第(201-1)÷4+1=51个方框里有201个点故答案为:57;51【分析】从图形中可以看出方块中最中间有一个点之
解析: 57;51
【解析】【解答】解:后面的第15个方框里有1+(15-1)×4=57个点,第(201-1)÷4+1=51个方框里有201个点。

故答案为:57;51。

【分析】从图形中可以看出,方块中最中间有一个点,之后每一圈都是4个点,第二个方块里面中间的点的外面有1圈,第三个方块里面中间的点的外面有2圈,第三个方块里面中间的点的外面有2圈,所以方框里点的个数=1+(方块在这些图形中的顺序-1)×4,据此作答即可。

14.8;14;20;32【解析】【解答】由图可知:摆第1条小鱼用了8根火柴棒摆第2条小鱼用了14根摆第3条小鱼用了20根照这样摆下去第5条小鱼要用32根火柴棒故答案为:8;14;20;32【分析】由图可
解析: 8;14;20;32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摆第1条小鱼用了8根火柴棒,摆第2条小鱼用了14根,摆第3条小鱼用了20根,照这样摆下去,第5条小鱼要用32根火柴棒。

故答案为:8;14;20;32
【分析】由图可知:摆第1条小鱼用了8根火柴棒,摆第2条小鱼比第1条小鱼多用了6根火柴棒,,摆第3条小鱼比第2条小鱼多用了6根火柴棒,由此可得出其规律为:摆小鱼需要的火柴棒的根数=8+6n(n为小鱼的条数,n≥2的正整数),代入对应的数字计算即可得出答案。

15.30;44;128;512;2048【解析】【解答】解:①由已知数字可得:相邻两个数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多7则23+7=3037+7=44;②由已知数字可得:相邻两个数后面的数是前面的数的4倍则32×
解析: 30;44;128;512;2048
【解析】【解答】解:①由已知数字可得:相邻两个数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多7,则23+7=30,37+7=44;
②由已知数字可得:相邻两个数后面的数是前面的数的4倍,则32×4=128,128×4=512,512×4=2048.
故答案为:①30;44;②128;512;2048.
【分析】根据已知数字找出其中隐含的规律,再按规律进行计算即可.
16.(1)11(2)3n-1【解析】【解答】解:(1)3×4-1=11(个);(2)根据规律用字母表示是(3n-1)个故答案为:11;3n-1【分析】第一个:3×1-2第二个:3×2-1第三个:3×3-
解析:(1)11
(2)3n-1
【解析】【解答】解:(1)3×4-1=11(个);(2)根据规律用字母表示是(3n-1)个.
故答案为:11;3n-1
【分析】第一个:3×1-2,第二个:3×2-1,第三个:3×3-1,第四个:3×4-1,第n个:3n-1.按照规律计算即可.
17.4n-1【解析】【解答】根据分析可知第n个图案中正方形的个数是:4n-1故答案为:4n-1【分析】根据题意可得:第1个图案中正方形的个数4×1−1=3个第2个图案中正方形的个数4×2−1=7个……第
解析: 4n-1
【解析】【解答】根据分析可知,第n个图案中正方形的个数是:4n-1.
故答案为:4n-1.
【分析】根据题意可得:第1个图案中正方形的个数4×1−1=3个,第2个图案中正方形的
个数4×2−1=7个,……,第n个图案中正方形的个数4×n−1个,据此解答.
18.9970【解析】【解答】最后一个分数的分子:29×2+41=99分母:29+41=70这个分数是9970故答案为:9970【分析】根据已知分数判断规律后面一个分数的分子是前一个分数的分母的2倍加上分
解析:
【解析】【解答】最后一个分数的分子:29×2+41=99,分母:29+41=70,这个分数是.
故答案为:
【分析】根据已知分数判断规律,后面一个分数的分子是前一个分数的分母的2倍加上分子,分母是前一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和;由此按照规律计算即可.
19.10;22【解析】【解答】2张桌子:4×2+2=10(人)5张桌子:4×5+2=22(人)故答案为:10;22【分析】可坐的人数=桌子数×2+2由此根据公式计算可坐的人数即可
解析: 10;22
【解析】【解答】2张桌子:4×2+2=10(人)
5张桌子:4×5+2=22(人)
故答案为:10;22
【分析】可坐的人数=桌子数×2+2,由此根据公式计算可坐的人数即可.
20.81;12【解析】【解答】27×3=81;10+2=12故答案为:81;12【分析】把单数个数字和双数个数字分开判断单数个数字相差2双数个数字是前一个双数数字的3倍;由此用27×3就是10后面的数字
解析: 81;12
【解析】【解答】27×3=81;10+2=12
故答案为:81;12
【分析】把单数个数字和双数个数字分开判断,单数个数字相差2,双数个数字是前一个双数数字的3倍;由此用27×3就是10后面的数字,把10加上2就是最后一个数字.
三、解答题
21.(1)解:长:2×4=8(cm)
宽:2cm,
S重叠=2×8=16(cm2)
(2)解:正方形的边长是运行6秒后的长度,即6×2=12(cm)
【解析】【分析】(1)因为长方形纸条运行的速度是每秒运行2厘米,所以运行4秒后,长方形与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长=每秒的运行速度×4;所以重叠部分的面积=重叠部分的长×宽;
(2)在图中6~8的时间重叠部分的面积不变,说明这一段时间,长方形纸条已经通过正
方形,此时重叠部分的长=正方形的边长,所以正方形的边长=重叠部分的面积÷宽。

22.(1)A;B
(2)解:设烧杯的底面积为Scm2、高为h1cm,注水速度为每秒vcm3,注满水槽所用时间为t0秒,由图2知,当注水18s时,烧杯刚好注满;当注水90s时,水槽内的水面高度恰好是h1cm(即烧杯高度).
于是,Sh1=18v,100h1=90v
则有100h1=90× Sh1,
即S=20.
答:烧杯的底面积是20平方厘米。

(3)解:由图可知注满烧杯和水槽一半所用的时间比是18:90=1:5,烧杯的体积:100×10÷5=200(cm3),
注水速度:200÷18=(立方厘米/秒);
注满水槽所用时间:100×20÷ =180(秒);
答:注水的速度是立方厘米/秒,注满水槽所用的时间是180秒。

【解析】【解答】解:(1)图2中点A表示烧杯中刚好注满水,点B表示水槽中水面恰与烧杯中水面平齐。

故答案为:(1)A;B。

【分析】(1)注水18秒,水面一直没有上升,是因为这18秒都是往烧杯中注水;90秒时,水面突然上升慢了,是因为把烧杯注满后,水槽比较大,水槽的水上升的速度慢;(2)用字母表示出烧杯的底面积、高、注水速度。

18秒时把烧杯注满,说明18秒的注水量相当于烧杯的体积。

90秒水槽内水面的高度恰好是烧杯的高度,这样90秒注水的体积就相当于底面积是100cm²,高是烧杯高度的长方体体积。

这样列出两个等式,根据等式的性质求出注水的时间即可;
(3)根据图形表示的注水时间写出注满烧杯和水槽一半所用的时间的比,然后计算出烧杯的体积,同烧杯体积除以18即可求出注水速度,用水槽的体积除以注水速度即可求出注满水槽的时间。

23.(1)21
(2)解:设一共拼成了x个五边形。

4x+1=57
4x=56
x=14
答:一共拼成了14个五边形。

【解析】【分析】(1)由表格中的图形可知,其木棒根数符合4n+1(n为五边形的个数的变化规律),因此拼成五个五边形需要木棒的根数为:4×5+1=21(根)
(2)设五边形的个数为未知数x,再根据上述规律列出方程并解答即可。

24.(1)解:如图:
(2)解:如图:
【解析】【分析】(1)两个涂色的小正方形依次在左上角、右上角、右下角、左下角;(2)涂色的图形依次向右平移一格,再向上平移一格。

按照规律画出图形即可。

25.解:规律:每个图中左上角图形向右平移一格,右上角图形向下平移一格,右下角图形向左平移一格,左下角图形向上平移一格。

如图:
【解析】【分析】观察每个图形中的小图形的位置,然后结合平移的知识确定规律,再按照规律画出最后的图形即可。

26.解:
【解析】【解答】如图所示
【分析】这道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