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心理学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居安思危
——中国大撤侨之感和背后的军事心理
军事心理学是关于军事活动主题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上世纪30年代末,军事心理学才传入我国。
经过多年陆陆续续的发展,军事心理学在我国已经成为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
然而,我国的军事心理学思想却源远流长。
先秦时代的《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尉缭子兵法》、《孙膑兵法》和三国时代的《诸葛武侯兵书》等书,不经具有军事学的价值,而且还包括了丰富的军事心理思想。
尤其是《孙子兵法》,对战略与战术心理、军队士气、治军心理、将领心理等有许多精辟而独到的分析。
其中关于战略与战术的心理方法的论述,如掌握信息、有备无患、先发制人与后发制人、因敌制胜、麻痹对方、造成错觉、抓住时机等,很符合心理学的一般规律,并被世人称松和沿用。
诸葛亮发展了孙子有关治军的心理思想,提出了“人和”这一重要的管理心理原则的方法。
他认为要治理好好军队必须提倡人和。
“夫用兵之道,在与人和,人和则不劝而战矣……”《将苑•习练》。
诸葛亮的“人和”思想至今对我们还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我国古代不仅有丰富的军事心理学思想,而且许多军事家还应用军事心理学思想于战争实践中,出现了如“齐鲁长勺之战”、“韩信破赵之战”、“空城计”和“袁曹官渡之战”等辉煌的战斗范例。
又如“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草木皆兵”、“四面楚歌”、“望风披靡”、“望梅止渴”、“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等成语典故就是来源对战争实践中的军事心理学思想的总结。
在现代,以毛泽东为首的老一辈物产阶级革命家,在漫长的革命战争实践中,吸收了中国古籍中的大量心理思想资料,加以改造,赋予新意,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代的聚会你是心理思想,并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观点。
毛泽东发展了“以十攻其一”的策略思想,并从理论上作出了新的高度概括,提出了战略上药藐视敌人,即以一当十;战术上要重视敌人,即以十当一的战争策略心理思想。
他还提出了具有心理意义的十六字诀为主要内容的积极防御的作战原则。
在攻心战、行诡道之术、治军以及指挥人员心理的分析等方面,毛泽东有许多高于前人的精辟论述。
然而,在当今的世界格局中,无时无刻没有硝烟的存在。
进入2011年,北非地区国家政局突变引起世界舆论关注。
突尼斯、埃及的政局变动波及整个中东,受到最直接冲击的是地处这两个国家之间的利比亚。
埃及反政府力量用基本和平的方式,迫使执政长达30年的穆巴拉克总统下台,使利比亚境内外的反政府力量深受鼓舞。
他们采用各种手段以图推翻执政长达四十余年的总统卡扎菲。
从2月15日开始,利比亚第二大城市班加西等地出现武装冲突,利比亚军警开枪镇压。
在国外干涉势力渗透帮助下,利比亚国内局势大乱,出现了严重骚乱和内战。
利比亚发生的内战严重威胁到中国在该国几万侨民的人身财产安全。
到2010年底为止,中国在利比亚约有3.5万侨民,其中多集中在能源、交通和通讯三大领域工作。
且大都属于合同侨民,即从事某项工作完成后就离开,也有少量的中国留学生以及投资性和生意性侨民。
他们居住分散,和驻在国政府及社会的联系都是由自己负责,相互之间的联系也较松散。
2月22日前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要求有关部门“全力保障中国驻利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胡锦涛主
席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立即要求成立应急指挥部。
国务院迅速成立由副总理张德江担任总指挥的应急指挥部,负责处理从利比亚的撤离侨民行动。
至北京时间3月5日23时15分,中国政府协调派出的上海航空公司包机FM608航班抵达上海虹桥机场,从马耳他接回最后一批我从利比亚撤出人员149人。
至此,中国撤离在利比亚人员行动圆满结束,共撤出35860人,已全部回国,并且在期间还救助了一些台湾同胞,甚至其他国家的人士,这也体现出中国的大国风范——无论是在援助自己本国的侨民,还是其他国家的民众方面,都显得非常有力和主动,这让海外的侨胞和学子也感到很自豪。
面对各种复杂情况,中国政府以高效率的动员和组织协调能力实施撤离行动,确保了撤离行动的顺利进展。
撤侨行动所取得成果说明了中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如果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物质条件,撤侨行动是无法做到的。
此外,此次撤侨行动得到了希腊、埃及、突尼斯、马耳他、土耳其等利比亚周边国家的协助,也说明了中国外交政策赢得民心,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支持和认可。
这是中国政府最大规模的有组织撤离海外中国公民的行动。
中国快速有力的行动引起了海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并给予了积极评价。
不少海外侨胞也因此次撤离行动的顺利高效深受鼓舞,表示此举反映了中国政府对人权的重视和保护,让人深深体会到作为中国人的尊严,也增强了中国人的凝聚力和团结力。
中国从利比亚的撤侨行动令全球瞩目。
撤侨行动迅速展开,反映中国针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提高了。
另外中国和平外交政策也是此次撤侨成功的保障,在中东地区没有受到其他国家的阻碍,使得专机、轮船能够自由地进出,相反美国和欧洲国家撤侨反而受到局限。
此次利比亚撤侨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挽救中国侨民的生命安全,回想一下,当年美国攻打伊拉克,美国轰炸南联盟,中国有没有这样大规模的撤侨行为?在战争进行的交战国,中国都没有这样轰轰烈烈的大规模撤侨,为什么在利比亚发生动乱前途不明的情况下,中国就匆匆忙忙地大规模撤侨?第一次派出军舰和军机参与撤侨行为?这除了国家保护中国公民的安全因素外,还有一个更大的原因,就是把这次利比亚撤侨,作为一次大规模的“亮剑”演习。
而“亮剑”的意义在于以下几点:
一是中国的撤侨行动,基本上是军事反应的速度。
利比亚局势不稳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不稳定到什么程度,是难以预料的。
要不要撤侨,怎么撤侨,三万多人包括行李,无疑于一个集团军的装备。
如果没有军方的参与或者指挥,这样大规模的行动,从情报到判断,从决策到规划,从方案到实施,恐怕一个星期都制定不出来方案,更不要说一个星期完成这样的行动。
二是中国第一次派出军队参与撤侨行动。
中国曾经有过小规模的撤侨行为,只不过是大使馆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像这一次派出军机进行直接撤退,尚属于第一次。
中国军舰派往利比亚进行撤侨护航,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
当然,索马里海域护航是个极好的机会,也不是每个国家都能够做到的。
中国能够及时调派护航军舰参与撤侨,也证明了军方直接指挥了这次撤侨行动。
三是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在增加,国力雄厚。
中国在短时间内能够从利比亚撤退3万多人,这些人基本上是通过其他国家回到中国的,这包括埃及、希腊等也处于风雨之中的国家。
如果说军舰还可以在公海上运动,飞机就不可能不经过其他国家的领空。
虽然这次撤侨有民航、游轮等民用运输工具,更有四架空军的军用飞机,和中国的军舰进行护航,不仅显示了中国国力的雄厚,也反映了中国国家影响力的增加。
四是协调统一、配合默契,是一次完美的军事行动。
三万多人,又分布在一个面积广大的战乱国家,这么多人,无论通讯联络、陆地与海上的配合,还是空中的保障,前方与后方的协调,后勤的保障与供应,都能够做到配合默契,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何况这些华侨不是军人,在统一行动,服从指挥上,比军队行动增加了很大难度,加上处于国外的特殊情况,利比亚各部落动乱的因素,能够做到这些,确实是一次完美的军事行动。
五是中国每一次灾难都是一场“亮剑”的行动。
这些年来,无论是汶川地震,还是玉树支援,中国都是在短时间内派出大规模军队,组织大批老百姓转移、安置,都表现出了大规模的“亮剑”式行动。
这在国际上是难能可贵的。
这些军事的、非军事的行动,都在演绎着大规模军事投送的演练。
西藏治暴、新疆平乱、跨国军演,都是对国内外敌人的一次次“亮剑”。
中国利比亚撤侨也具有重大政治意义,首先西方国家一直蔑视中国的政治制度,用人权来指责中国政府,现在中国政府在第一时间大规模的撤侨用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政府,是一心一意的为中国老百姓谋福祉的政党。
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执政党,时刻惦记着人们的安危。
用行动证明,中国共产党的组织能力和效率。
虽然利比亚撤侨的经济意义损失一些,但总的来说得大于失,更体现出了军事心理学在国际事件中应用的广泛性和灵活性。
中国在利比亚撤侨行动中进行了一次完美的“演习”,作为一个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中国在国外的公民将会越来越多,而世界的形势正走向动荡,中国不可能只把撤侨作为唯一的国家手段,完美应该研究更完美的方法,如何在所在地维护中国公民的利益,已经摆在了中国的眼前。
身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居安思危。
从北非、中东地区数国连续发生政局变动事件中,我们深感国家的稳定和安定是多么地重要。
这次,利比亚、埃及等国经济都遭受重创,社会秩序大乱,老百姓无奈的承受着这些苦难,外国侨民也受到波及。
所以,国家的稳定是最重要的,没有政局的稳定,就没有国家的发展,就没有人民的安全,更没有老百姓的安定、幸福生活。
这个道理,中国人民在经过了“文革”的十年动乱中早已明白,也绝对是感同身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