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密肥条件对武运粳30号生产力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34(18)
粮经作物 农技服务
不同密肥条件对武运粳 30 号生产力的影响
朱玉平
(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02)
[ 摘要 ] 为探索优质水稻早熟晚粳“武运粳 30 号”不同栽插密度和合理施肥水平对其产量及群体形成的影响,特进行了相关试验。 结果表明,“武运粳 30 号”在武进区采用机栽插,每 667 m2 栽 1.6 万穴,每穴 2 ~ 3 苗。在按斯坦福公式确定总施氮量的基础上, 基蘖肥与穗肥比例以 6:4 为宜 , 穗肥的施用据苗情而定:正常群体,倒 4、倒 3 叶期两次等量施用;偏小群体提早至倒 5 叶期适 量增施;偏大群体推迟至倒 3 叶期适当减施 , 每 667 m2 产量可达 745.8 kg。 [ 关键词 ] 武运粳 30 号;早熟晚粳;栽插;群体
表 1 移栽密度和氮肥运筹试验设计表
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1.2.1 茎蘖动态 每区定 10 个单株,记载叶龄;定 3 个点,每点连续 20 穴, 记载茎蘖数,拔节前每 5d 记一次,拔节至抽穗期每 7d 一次, 抽穗后 10 ~ 15d 一次。 1.2.2 干物质及叶面积的测定 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普查小 区茎蘖数(穗数);按普查的单穴茎蘖数的平均数,每区取 3 穴, 测定叶、茎鞘、穗干重。 1.2.3 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 在水稻成熟前 10d 左右普查各小区群体有效穗数(每小区 200 穴以上),并计算单位面积穗数。根据单穴平均穗数,选 取有代表性的 10 穴正常稻株进行考中。水稻成熟时,各小区 连续收获 100 穴熟相正常的稻株割方测产。
2017,34(18)
比 B 处 理 低 13.97%, 拔 节 — 抽 穗 高 2.95%, 抽 穗 — 成 熟 高 20.19%,总干物重 A 处理比 B 处理高 7.48%。群体干物质积累 上的差异主要来源于由抽穗到成熟的这段时期,同时,产量越 高的处理,水稻生长后期的物质积累量也相对较高,相同肥料 处理下,不同移栽密度的经济系数差异不显著,总干物重以第 二种最高。
武运 30 号由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以葵风 /98-3 后代 选株 // 台 0206(浙江),于 2009 年育成,审定编号为苏审稻 201413,属早熟晚粳稻品种,该品种第四届江苏省粳稻优质米 食味评比一等奖,适宜在江苏省沿江及苏南地区种植,近年来, 随着生产手段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机具及其配套技术的 逐步完善,机械插秧这一简易轻型的栽培方式得到大面积推广。 水稻秧苗机械移栽除了能发挥省工、节本等明显优势外,还能 兼顾高产、稳产。在生产中,过量施肥和过多追求基本苗数, 往往会导致肥料利用率降低,稻米品质下降,生产成本增加, 生态环境破坏。武运粳 30 号为早熟晚粳粳品种,耐肥性抗倒 性强,产量高,稻米品质的各项指标间的协调性好,近两年在 江苏苏南地区表现十分优秀,但目前对其在机插条件的生长发 育特性与合理施肥还缺乏探讨。因此本文以新品种武运粳 30 号为试验材材料,设置不同的移栽密度和肥料运筹,旨在明确 适宜栽插密度、适宜肥料运筹,为该品种生产过程中合理调控 提供依据,为大面积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2.2 干物质积累 由表 2 可以看出,移栽—拔节期干物质净积累量 A 处理
作者简介:朱玉平(1972.10-), 男,汉,兴化人,本科,副经理,农艺师,研究方向:种子销售。
·5·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农技服务 粮经作物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供试品种为武运粳 30 号,试验于 2016 年在武进区雪堰镇 进行,前茬小麦,试验田地力中等。统一于 5 月 25 日播种,6 月 12 日移栽,硬盘育秧,播种量折合每盘干种 80g。移栽密度 分为行距为 30 cm,株距分别为 15.9 cm,13.9 cm 和 12.3 cm, 三个处理分别用 1、2、3 表示;大田 667 m2 施纯 N 为 20 kg, 基蘖肥与穗肥的比例为 6:4,倒 4 与倒 3 叶等量施用;同时以 本地习惯施肥方法作为对照,施纯 N 总量也为 18kg,不施用 穗肥,两种肥料运筹方式分别用 A、B 表示。试验设计和肥料 运筹具体见表 3-1,2 本栽插,移栽后及时进行人工补苗。大 田 P、K 肥的施用,水分管理与病虫害防治等其他措施,均按 高产栽培技术要求统一实施。
表 2 各生育期干物质积累和经济系数
2.3 氮肥运筹和移栽密度对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表 3 产量及构成
大,可见高产机插水稻的中后期肥料运筹应该以争取大穗为主 要目的。相同肥料运筹的条件下,以第二种密度的处理产量最 高,但与其他处理差异不显著。
3 小结与讨论
通过以上对不同移栽密度和氮肥运筹处理下,比较武运粳 30 号在群体分蘖动态、干物质生产和积累、产量及其构成三方 面的表现,发现在移栽规格为 30 cm×13.9 cm,前后平衡施肥 条件下,各方面的表现都最优。在此密度和肥料协同下,水稻 生长呈现出“稳前、优中、强后”的趋势,在取得足够适宜穗 数的情况下,穗型得到了最大的保障,最终穗、粒协调,颍花 量增加而获得大幅度增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氮肥运筹和移栽密度对群体茎蘖动态的影响
茎蘖数(万/666.7m2)
35
30
A1
A2 25
A3
20
B1
B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5
B3
10
5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抽穗 成熟 移栽后天数
图 1 不同氮肥运筹和移栽密度处理的茎蘖动态
由图 1 可以看出,前期施用较多的基肥和分蘖肥对群体茎 蘖动态有着显著的影响,前后平衡施肥方法,分蘖发生早,在 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前 1 个叶龄就能够苗,且群体够苗后总茎 蘖数增加速度减缓,群体达高峰苗后总茎蘖数下降幅度较小。 相较而言,前期肥料施用过多,分蘖发生较快,在有效分蘖临 界叶龄期之后分蘖的发生仍然旺盛,以致高峰苗的数量大于施 用穗肥处理,而且高峰苗后群体茎蘖数下降幅度大,最终三个 移栽密度平均的成穗数小,无效生长量大。移栽密度对机插水稻 的茎蘖动态也有明显的影响。两种施肥模式下,以第二种密度的 处理成穗率最高,说明适合的密度有助提高机插稻茎蘖成穗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