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十五校联合体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学年第一学期温州十五校联合体期中联考
高二年级生物学科试题
一、选择题
1.两个或多个有机分子相互作用后以共价键结合成一个大分子,同时失去水的反应叫做脱水缩合反应,它是缩合反应的一种形式。

下列一般不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的物质是
A. 蛋白质
B. 多糖
C. 脂肪酸
D. 核酸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的物质是由两个或多个有机分子结合成的大分子。

【详解】A、蛋白质是由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的,A不符合;
B、多糖是由单糖通过脱水缩合形成的,B不符合;
C、脂肪酸是最简单的一种脂,它是许多更复杂的脂的组成成分,C符合;
D、核酸是由核苷酸脱水缩合形成的大分子,D不符合;
故选C。

【点睛】解题关键是提取题干信息,了解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的物质是由两个或多个有机分子结合成的大分子,以此分析各选项。

2.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最合理的是
A. 线粒体中的蛋白质仅由线粒体的DNA控制合成的
B. 对于真核细胞来说,DNA的转录发生在细胞核,翻译发生在细胞质
C. 细胞中的核糖体,部分游离在细胞溶胶中,部分附着在粗面内质网上
D. 白色体是贮存脂质和淀粉的一类特殊的细胞器,存在于不见光的植物和藻类细胞中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质中除细胞器以外的液体部分称为细胞溶胶。

【详解】A、线粒体中含有少量的DNA,能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但大部分蛋白质仍由核DNA 控制合成,A错误;
B、对于真核细胞来说,DNA的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翻译发生在细胞质,B错误;
C、细胞中的核糖体,部分游离在细胞溶胶中,部分附着在粗面内质网上,部分附着在核膜上,
C错误;
D、白色体是贮存脂质和淀粉的一类特殊的细胞器,存在于不见光的植物和藻类细胞中,D正确;
故选D。

【点睛】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种类、功能和分布是解题关键,注意理解细胞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

3.在“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活动中,可采用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纸片分别代表脱氧核糖、磷酸和不同碱基,用订书针作为连接物。

现要制作一个包含4种碱基、12个碱基对的DNA分子片段模型。

下列叙述最不确切的是
A. 通过该活动,可以加深对DNA分子功能特点的理解和认识
B. 选取作为支架的材料要有一定的强度和韧性
C. 制作时用到相同形状和颜色的纸片最少的为1张
D. 若该模型中有4个腺嘌呤,则需要102个订书针
【答案】A
【解析】
【分析】
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每分子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

【详解】A.、通过该活动,可以加深对DNA分子结构特点的理解和认识,A错误;
B、选取作为支架的材料要有一定的强度和韧性,B正确;
C、DNA中含有4种碱基,所以制作时用到相同形状和颜色的纸片最少的为1张,C正确;
D、订书针作为连接物,每个核苷酸中脱氧核糖、磷酸和碱基连接需用2个,碱基A、T之间有两个氢键,G、C之间有三个氢键,每条核苷酸链间的磷酸二酯键各有11个,若该模型中有4个腺嘌呤,则需要订书钉=2×24+4×2+8×3+11×2=102,D正确;
故选A。

【点睛】解题关键对DNA结构的识记:每分子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DNA中碱基A=T,G=C,每条链上相邻核苷酸间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

4.下列有关生长素的发现,说法错误的是
A. 丹麦植物学家波森·詹森进行的实验,是对达尔文父子的化学物质假说的一种检验
B. 荷兰植物学家温特进行的实验,是对波森·詹森实验的一种改进
C. 在命名这种能够促进生长的化学物质为生长素之前,就已经确定其本质是吲哚乙酸
D. 达尔文父子所做的实验,可以得出苗尖端是感光部位的结论
【答案】C
【解析】
【分析】
达尔文父子的实验结论是:苗尖端是感光部位;波森·詹森实验是为了验证达尔文的化学物质假说,实验结论是:的确有一种化学物质由尖端向下传递;温特的实验说明,幼苗的尖端的确存在着一种能够促进生长的化学物质,但对该物质没有命名,20世纪30年代,由其他科学家确定了该物质的化学本质,是一种小分子有机物—吲哚乙酸。

【详解】A丹麦植物学家波森·詹森进行的实验,是对达尔文父子的化学物质假说的一种检验,A正确;
B、荷兰植物学家温特进行的实验,是对波森·詹森实验的一种改进,B正确;
C、在命名这种能够促进生长的化学物质为生长素之后,其他科学家确定了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C错误;
D、达尔文父子所做的实验,得出苗尖端是感光部位的结论,D正确;
故选C。

【点睛】识记生长素发现过程的几位科学家的相关实验内容及结论是解题关键。

5.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赤霉素类、脱落酸、乙烯与植物的衰老、成熟及对不良环境发生响应有关
B.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指人工合成的类似天然植物激素的化学物质
C. 每种激素的作用决定于植物的种类和作用的部位
D. 大多数情况下,控制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是多种激素的平衡协调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
植物激素亦称植物天然激素或植物内源激素,是指植物体内产生的一些微量而能调节(促进、抑制)自身生理过程的有机化合物。

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能促进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而脱落酸和乙烯的作用则是抑制植物生长,促进成熟和衰老。

这几种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除各有其独特作用外,还能互相促进或抑制,充分发挥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

【详解】A、脱落酸、乙烯与植物的衰老、成熟及对不良环境发生响应有关,赤霉素类主要是促进植物生长,A错误;
B、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指人工合成的具有与植物激素类似的生理效应的化学物质,B错误;
C、每种激素的作用取决于植物的种类、发育时期、激素的作用部位、激素的浓度等,C错误;
D、大多数情况下,控制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是多种激素的平衡协调作用,D正确;
故选D。

【点睛】特别提醒:1.植物激素能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但不能参与细胞内的各类生命活动;
2.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指人工合成的具有与植物激素类似的生理效应的化学物质。

6.马拉松运动全程距离26英里385码,合42.195公里,这是一项考验运动员意志品质的运动,运动员在比赛中会产生强烈的肌肉酸疼的感觉;被水淹的农作物会出现烂根现象,最终导致植物死亡。

这些情景都与细胞的厌氧呼吸有关。

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乳酸和乙醇都是丙酮酸氧化分解的产物
B. 运动员在比赛中会产生强烈的肌肉酸疼,与细胞厌氧呼吸产生乳酸有关
C. 被水淹的农作物会出现烂根现象,与细胞厌氧呼吸产生乙醇有关
D. 酸痛感几天后自行消失,主要是因为乳酸通过吸能反应后再生葡萄糖
【答案】A
【解析】
【分析】
人体细胞呼吸的主要方式是有氧呼吸,将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大多数植物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

【详解】A、由丙酮酸到乳酸或者乙醇,不是氧化分解的过程,前者是NADH将丙酮酸还原,后者是在丙酮酸脱羧酶的催化下完成的,A错误;
B、运动员在比赛中会产生强烈的肌肉酸疼,与细胞厌氧呼吸产生乳酸有关,B正确;
C、植物根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乙醇和二氧化碳,因此被水淹的农作物会出现烂根现象,C正确;
D、人体细胞厌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运至肝脏再生成葡萄糖属于吸能反应,D正确;
故选A。

【点睛】知识易混点:丙酮酸是体内产生的三碳酮酸, 它是糖酵解途径的最终产物,。

在细胞浆中还原成乳酸供能,,或进入线粒体内氧化生成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完成葡萄糖的有氧氧化供能过程。

丙酮酸还可通过乙酰CoA 和三羧酸循环实现体内糖、脂肪和氨基酸间的相互转化,因此, 丙酮酸在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联系中起着重要的
枢纽作用。

7.生物在模式上具有统一性,下列不属于同一层次上的是
A. 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或者RNA
B.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真核或者原核细胞组成
C. 生命活动的承担者都是蛋白质
D. 共用一套基本的遗传密码
【答案】B
【解析】
【分析】
在生物体、细胞或生物大分子等层次上,不同生物之间总有一个或几个层次的结构与功能存在着统一的模式。

【详解】A 、生物的
遗传物质是DNA 或者RNA ,说明生物界在分子水平上高度统一,A 不符合题意;
B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真核或者原核细胞组成,说明生物有差异性而不是统一性,B 符合题意;
C 、生命活动的承担者都是蛋白质,说明生物界在分子水平上高度统一,C 不符合题意;
D 、共用一套基本的遗传密码,说明生物在分子水平上有统一性,D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点睛】解题关键是识记生物多样性和统一性的概念,理解进化论对生物统一性的解释:整个生物界有一个共同的祖先,说明生物界在不同层次上存在着高度的统一性。

8.如图是tRNA 的结构图,下面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tRNA 不是只有三个碱基
B. 一种tRNA 只能携带一种氨基酸,体现了tRNA 具有专一性
C. 一种氨基酸可以由一种或几种tRNA 携带
D. 认读mRNA上决定氨基酸种类的密码是由tRNA来完成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
tRNA是一种由76-90个核苷酸所组成的RNA,其3'端可以在氨酰-tRNA合成酶催化之下,接附特定种类的氨基酸。

每个tRNA分子理论上只能与一种氨基酸接附,但是遗传密码有简并性(degeneracy),使得有多于一个以上的tRNA可以跟一种氨基酸接附。

【详解】A、tRNA是一种由76-90个核苷酸所组成的RNA,A正确;
B、tRNA的3'端可以在氨酰-tRNA合成酶催化之下,接附特定种类的氨基酸,体现了tRNA具有专一性,B正确;
C、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因此一种氨基酸可能由一种或几种tRNA来转运,C正确;
D、在翻译过程中,核糖体认读mRNA上氨基酸种类的密码,选择相应的氨基酸,由对应的tRNA 转运,D错误;
故选D。

【点睛】知识易错点:1.RNA有三种,分别是mRNA、tRNA、rRNA,一般为单链,但在部分区段可以形成双链。

2. 认读mRNA上决定氨基酸种类的密码是由核糖体完成,tRNA是转运氨基酸。

9.叶绿体中的色素为脂溶性,液泡中红色的花青素为水溶性。

以秋海棠成熟的红色叶片为材料,下列实验可以达到目的的是
A. 用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探究细胞的失水与吸水
B. 用无水乙醇提取液泡中的色素
C. 用层析液分离花青素的色素带
D. 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表皮细胞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
【答案】A
【解析】
【分析】
叶绿体中的色素为脂溶性,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液泡中红色的花青素为水溶性,可以用水做层析液观察花青素的色素带。

用于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材料需是成熟的植物细胞。

【详解】A、秋海棠成熟的红色叶片细胞具有大液泡,可用于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材料,A正确;
B、液泡中红色的花青素为水溶性,不能用无水乙醇提取,B错误;
C、液泡中红色的花青素为水溶性,可以用水做层析液观察花青素的色素带,C错误;
D、表皮细胞是成熟的植物细胞,不进行有丝分裂,细胞核内只有染色质,没有染色体,D错误;
故选A。

【点睛】解题关键是识记各种实验的原理、目的和方法步骤,并以此为依据分析实验材料的选择是否恰当。

10.甲组用被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普通大肠杆菌,乙组用普通噬菌体侵染被35S标记的大肠杆菌,下列对他们子代噬菌体的描述。

判断正确的是
A. 甲组子代全部带32P,乙组子代全部带35S
B. 甲组子代全部带32P,乙组子代少部分带35S
C. 甲组子代少部分带32P,乙组子代全部带35S
D. 甲组子代少部分带32P,乙组子代少部分带35S
【答案】C
【解析】
【分析】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只有头部的DNA进入大肠杆菌内,并在自身DNA的指导下,利用大肠杆菌的原料和场所进行增殖。

【详解】A、甲组部分子代带32P,乙组子代全部带35S,A错误;
B、由于DNA的半保留复制特点,甲组只有部分子代带32P,B错误;
C、甲组部分子代带32P,乙组子代全部带35S,C正确;
D、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是利用大肠杆菌的原料合成的,所以乙组子代全部带35S,D错误;
故选C。

【点睛】知识易混点:甲组中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利用大肠杆菌的原料和场所进行增殖,当大肠杆菌破裂释放出来的子代噬菌体,如果是子一代则全部有32P,如果是子n代,则部分带有32P。

11.如图表示人体肝细胞内某一物质代谢的过程,据图分析最不合理的是
A. 肝细胞中光面内质网与糖类的代谢有关
B. 该质膜上
的透性酶类似于载体蛋白的作用C. 葡萄糖出肝细胞进入血液,一般只需要通过1层质膜D. 在肌细胞中,也可能发生类似的代谢过程【答案】C 【解析】【分析】分析题图:糖原颗粒在细胞质基质中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最终经内质网加工成葡萄糖,
以透过酶作为载体将其分泌到肝细胞外,并进入血浆。

【详解】A、由图可知,肝细胞中光面内质网与糖类的代谢有关,A正确;
B、由图可知,该质膜上的透性酶是将葡萄糖运输至细胞外的载体,B正确;
C、葡萄糖出肝细胞进入血液,需要通过肝细胞、毛细血管壁细胞共3层质膜,C错误;
D、在肌细胞中,也可能发生类似的代谢过程,D正确;
故选C。

【点睛】解题思路:①识别图中物质变化过程,按照由局部到整体的思维方式,理解图意。

②熟练掌握课本中的基础知识,快速进行知识迁移。

12.下列有关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是迄今为止培育新品种的最有效手段
B. 杂交育种程序中一定包含连续自交的纯合化步骤
C. 多倍体育种可以培育出新的物种,转基因育种也能培育出新的物种
D. 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单倍体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畸变【答案】D
【解析】
【分析】
育种方法和原理:1.杂交育种:基因重组;2. 诱变育种:基因突变;3. 单倍体育种: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畸变;4. 多倍体育种:染色体变异;5. 基因工程育种:基因重组。

【详解】A、杂交育种能够将同种生物不同的优良性状组合到一个新品种上来,所以杂交育种是培育新品种的有效手段,A错误;
B、如果通过杂交育种培育显性纯合的优良性状,则包含连续自交的纯合化步骤,B错误;
C、多倍体育种可以培育出新的物种,转基因育种是培育出新的品种,C错误;
D、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单倍体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畸变,D正确;
故选D。

【点睛】识记各种育种的原理和方法是解题关键,可参照下表理解:
13.下列有关优生,说法错误的是
A. 优生的措施主要有:婚前检查、适龄生育、遗传咨询、产前诊断、选择性流产等
B. 我国的婚姻法规定,三代以内的直系血亲禁止结婚
C. 畸形胎产生的原因有遗传和环境两类
D. 羊膜腔穿刺和绒毛细胞检查是两种比较常用的产前诊断方法
【答案】B
【解析】
【分析】
优生主要的内容是利用B超、染色体、基因诊断技术筛查控制先天性疾病新生儿,以达到逐步改善和提高人群遗传素质的目的。

优生工作主要有如下几点:夫妇有明显血缘关系禁止结婚,另进行遗传咨询,提倡适龄生育和产前诊断等。

【详解】A. 优生的措施主要有:婚前检查、适龄生育、遗传咨询、产前诊断、选择性流产等,A正确;
B、我国婚姻法已明确规定,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B错误;
C. 畸形胎产生的原因有遗传和环境两类,C正确;
D、产前诊断方法常用的方法是羊膜腔穿刺和绒毛细胞检查,D正确;
故选B。

【点睛】近亲是指的是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我国婚姻法已明确规定,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原因是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后代中患遗传病的几率高。

14.下列有关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基因频率不变,基因型频率也可能会变化
B. 基因型频率不变,基因频率一定不变
C. 平衡群体的标志不是基因型频率在上下代之间保持不变,而是基因频率在上下代之间保持不变
D. 在一个大的种群中,某个基因发生突变后,其它都没有发生迁移、突变、选择的情况下,经过一代随机交配就可以保持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的稳定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频率: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的比率。

一个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

【详解】A. 基因频率不变,基因型频率也可能会变化,A正确;
B、基因型频率不变,基因频率一定不变,B正确;
C、一个符合遗传平衡的群体,随机交配后,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都不发生改变,C错误;
D、在一个大的种群中,某个基因发生突变后,其它都没有发生迁移、突变、选择的情况下,经过一代随机交配就可以保持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的稳定,D正确;
故选C。

【点睛】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自然界中种群的基因频率总是在不断变化着,基因频率的变化是导致基因库变化的原因,自然选择是影响基因频率的因素之一,此外可遗传的变异、遗传漂移等因素也能影响基因频率。

15.蜂王(雌)的体细胞内有32条染色体,但雄蜂只有16条染色体,因为雄蜂是由蜂王产生的未受精的卵发育而成的蜜蜂。

下面叙述错误的是
A. 蜂王产生的卵细胞中,这16条染色体之间是非同源染色体的关系
B. 雄峰属于单倍体生物
C. 雄蜂虽然只有16条染色体,但是有全套遗传物质
D. 雌蜂的性染色体只有X染色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题意,蜜蜂种群性别决定方式是由染色体数目决定,单倍体为雄蜂,二倍体是雌蜂。

【详解】A、卵细胞是蜂王的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的,卵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A正确;
B、雄蜂是由蜂王产生的未受精的卵发育而成的,属于单倍体,B正确;
C、配子中含本物种发育所需的全套遗传物质,C正确;
D、蜜蜂种群性别决定方式是由染色体数目决定,无性染色体,D错误;
故选D。

【点睛】提取题干信息,明确蜜蜂的性别决定方式是解题关键。

性别决定并不都是与性染色体有关,由染色体的差异决定性别的生物才具有性染色体,如果蝇和人类的XY型性别决定。

16.研究证实ATP既是“能量通货”也可作为神经细胞间信息传递中的一种信号分子,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最合理的是
A. 作为信息分子的ATP不能为细胞提供能量
B. 释放ATP是通过胞吞胞吐实现的
C. 接受ATP信号的细胞膜上相应受体只有P2X受体
D. ATP在突触间隙中被酶最后催化分解成腺苷和磷酸分子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细胞间隙中的ATP在有关酶的作用下,磷酸基团逐个脱离下来,最后剩下的是腺苷。

接受ATP信号的细胞膜上受体有P2X受体、P2Y受体和P1受体,分别识别ATP、ADP、AMP。

【详解】A、ATP水解时高能磷酸键断裂,释放能量供细胞代谢,A错误;
B、由图可知,释放ATP是通过胞吐实现的,B错误;
C、由图可知,接受ATP信号的细胞膜上受体有P2X受体、P2Y受体和P1受体,C错误;
D、ATP在突触间隙中被酶最后催化分解成腺苷和磷酸分子,D正确;
故选D。

【点睛】解题关键是对题图的解读:在相关酶的作用下,ATP脱去1个磷酸基团为ADP,脱去两个磷酸基团为AMP,AMP是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如果磷酸基团完全脱落,剩下的则是腺苷。

17.生物体内的高能磷酸化合物有多种,它们的结构和功能类似,但是具体用途有一定差异(如表)。

下列相关推论最合理的是
A. 蛋白质的合成可由GTP或ATP直接供能
B. GTP分子中所有高能磷酸键断裂后,可得到鸟苷
C. UTP分子水解掉1个磷酸基团后,可作为RNA的基本单位之一
D. CTP在有脂肪和磷脂合成的场所含量很高
【答案】A
【解析】
【分析】
ATP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

ATP水解时远离A的磷酸键线断裂,为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详解】A、ATP是能量通货,因此蛋白质的合成可由GTP或ATP直接供能,A正确;
B、GTP分子中所有高能磷酸键断裂后,可得到鸟嘌呤核糖核苷酸,B错误;
C、UTP分子水解掉2个磷酸基团后,可作为RNA的基本单位之一,C错误;
D、脂肪和磷脂合成消耗CTP,因此CTP在有脂肪和磷脂合成的场所含量不会很高,D错误;故选A。

【点睛】解题关键是提取题干信息“生物体内的高能磷酸化合物有多种,它们的结构和功能类似”,说明表格中的各种高能磷酸化合物的结构类似于ATP,以此答题。

18.某校学生在学校内调查了所有学生的舌头两侧能否上卷成圆筒状的遗传情况。

他们以年级为单位,对各班级的卷舌情况进行了统计和汇总。

下列分析最不合理的是
A. 卷舌与不卷舌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B. 该类调查可以得出在校学生的卷舌比率
C. 若要调查显隐性关系,则需要调查具体几个家庭的遗传情况
D. 若卷舌情况女生明显多于男生,则该性状是伴X的显性遗传可能性比较大
【答案】A
【解析】
【分析】
调查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需在人群中随机调查;而调查某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需在患者家族中调查。

【详解】A、根据调查结果的数据,并不能得出卷舌与不卷舌是否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A错误;
B、该类调查可以得出在校学生的卷舌比率,B正确;
C、若要调查显隐性关系,则需要调查具体几个家庭的遗传情况,C正确;
D、若卷舌情况女生明显多于男生,则该性状是伴X显性遗传可能性比较大,D正确;
故选A。

【点睛】伴X的显性遗传中女生多于男生的原因:女生有2个X染色体,只要含有一个显性基因就能表现出显性性状。

19.以下三种激素(T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SH:促甲状腺激素、TH:甲状腺激素)在一定时间内,它们的变化情况跟相应的情境或症状最不吻合的是
A. 寒冷、精神紧张→TRH↑→TSH↑→ TH↑
B. 缺碘/甲状腺功能障碍→ TH↓→TSH↑→TRH↑
C. 下丘脑功能障碍→TRH↓→TSH↓→ TH↓
D. 垂体功能障碍→TSH↓→ TH↓→TRH↑
【答案】B
【解析】
【分析】
激素调节的分级调节方式:如某种刺激下,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反馈调节机制: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详解】A、由分析可知,寒冷、精神紧张→TRH分泌增加→TSH分泌增加→ TH分泌增加,A 正确;
B、缺碘/甲状腺功能障碍→TH↓,TH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TRH↑→TSH↑,B 错误;
C、下丘脑功能障碍→TRH↓→TSH↓→ TH↓,C正确;
D、垂体功能障碍→TSH↓→ TH↓,TH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TRH↑,D正确;故选B。

【点睛】解题关键是掌握激素调节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机制,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加强,反之抑制作用会减弱。

20.进食可刺激胃腺细胞分泌胃液,胃液中含有胃酸及胃蛋白酶,有利于消化。

哺乳动物进食时,食物尚未进入胃内就可引起胃液分泌,称为头期胃液分泌。

该过程受神经-体液调节的共同调控,如图所示。

下面分析最合理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