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德育中“公共精神”的培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 王建斌[1,2]
作者机构: [1]重庆师范大学政治学院,重庆400047;[2]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出版物刊名: 教育评论
页码: 84-86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3期
主题词: 公共精神;人格;社会公德;参与意识
摘要:公共精神内涵上包括独立的人格意识、社会公德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公共活动的参与意识等方面。

目前,“公共精神”教育在高校整体上取得明显进步,但是仍然存在着部分大学生独立人格异化,社会公德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意识缺失,社会参与意识减弱等问题。

加强高校德育中的公共精神教育,需要发扬传统文化,塑造独立人格意识;宣扬现代政治理念,培养社会参与意识;注重公共领域认知,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强调社会实践,做到“知行合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