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案——中风后吞咽困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中风后吞咽困难验案
病案:刘某,男,65岁,2015年3月30日。

主诉:患者吞咽困难,右侧肢体活动不利伴语言不利10余天。

初诊:患者于1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右侧肢体活动不利伴语言不利,偶有眩晕,食纳差,睡眠尚可,二便和。

舌质暗,苔白腻,脉弦滑。

既往高血压病史,腔隙性脑梗死病史1年。

西医诊断:中风后吞咽困难
辨证审机:肝肾不足,气血衰少,痰瘀互结,关窍不利。

取穴:①头针:百会透曲鬓、前顶透悬颅、四神聪。

②项针:风府、风池、供血、翳明、治呛、廉泉、外金津、外玉液。

③配穴:臂臑、手三里、合谷、丰隆、三阴交、太冲、太溪。

④手法: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

选用0.30mm×40mm毫针,经酒精常规消毒。

百会透曲鬓,前顶透悬颅:针尖应与头皮成15°-30°左右夹角,快速刺入帽状腱膜下,刺入1寸,快速捻转得气,转速达200转/min。

双侧供血穴,翳明穴,行快速进针得气手法,轻捻转。

风府、风池穴,刺入1.0寸快速进针得气,闭其下气
(即按压穴位下方),针尖微向下,朝向喉结方向,使针感向病所(咽喉部)传导,用飞经走气法使针感传至咽喉。

廉泉、外金津、玉液穴,向舌根方向斜刺1.2寸。

治呛穴,快速进针得气即出针。

取右侧太冲、太溪,行捻转法得气,如鱼吞钩饵之感。

右侧臂臑、手三里、合谷、丰隆、三阴交行提插手法,如鱼吞钩饵之感。

除治呛穴外,以上诸穴针刺得气后留针40min。

每日2次,两周为1疗程。

第二疗程:2015年4月13日。

即吞咽困难、右侧肢体活动不利、语言不清等症状改善,饮水偶呛,眩晕消失,食纳可,舌质淡,苔薄腻,脉弦濡。

取穴、手法:原方再进。

同上,治疗一个疗程。

按语本例患者,年过花甲,肾气虛衰,水亏木旺,身形胖硕,为气虚痰湿之体质。

此病病位在脑,表现在口舌、咽喉。

病机为本虚标实,肝肾不足,气血衰少为本;风火相煽、痰瘀互结为标。

治以祛风化痰,补益肝肾,祛瘀通络,通利关窍。

处方中所选头部及颈项部腧穴,符合腧穴的近治作用和气街四海理论。

如百会,《针灸大成》云:“犹天之极星居北,为手足三阳与督脉之会。

”其居人身之最上,为治疗头部主病之总穴,又为四气街之一,经气聚集之处,可调诸脉之气以达脏腑,即“经脉所通,主治所及”。

百会与前顶同属督脉,不仅与手足三阳经相交,与其他奇经也有密切联系,再经透刺,复及阳跷与阳维脉,使一身左右之阴阳趋于平衡;曲鬓、悬颅属足少阳胆经,属胆络肝,百会透曲鬓,前顶透悬颅,可
使脏腑、经络、阴阳、气血相互协调。

风池,为治风之要穴,阳维脉与足少阳胆经交会于此,位于头项归属胆经,可调达阳经之气,同时足少阳胆经又与循喉咙之后的足厥阴肝经相表里,针刺风池以豁痰利咽、清利头窍、潜阳熄风。

廉泉,本穴内通喉咽,上达颚池,以舌搅口,可以生津润燥,又为阴维与任脉之会穴,调节阴经之气,滋阴健脑,通利关窍。

针刺太冲、太溪以平肝潜阳、滋水涵木。

泻丰隆以降痰浊,补三阴交以滋阴潜阳,佐以右侧臂臑、手三里、合谷以祛邪通络。

本医案摘自《黑龙江省名中医医案精选》,P329-330,尚艳杰医案。

尚艳杰,1965年生,毕业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

黑龙江省中医药
科学院针灸科(国家重点专科、学科)主任,神经电生理实验室主任,国内著名脑病及针灸专家,省
名中医,省政府特贴专家,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黑龙江省卫生厅重点学科中西结合
康复学科带头人,省中风病、针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省“脑心同治”、省康复医学会“眼球运
动障碍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擅治神经系统等疑难重病,尤擅针刺手法的临床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