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读后感书评欣赏_读后感作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人间词话读后感书评欣赏_读后感作文
《人间词话》是一部由王国维着作的文学批评书籍,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呢?小编这里整理了一些网友对这本书的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01
1.,。

但。

2.(闳读
3.
4.
5.在第五十四则同样说道:“故谓文学后不如前,余未敢信。

”文体都有始盛终衰的规律,就文学总体而言并不存在后不如前的断言。

因为情感表达是一种感性的发展,作为情感表达的艺术,更是一种动态变化过程,文体只是一种承载工具,无轩轾之分,唯才情尔。

6.一种新文体的产生,并不意味着前一种文体的死亡。

文体的演变并非是这种
简单的线性替代发展,而是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例如楚辞的产生,跟楚地风俗、楚地作家有关,并非由于四言的凋敝;词、曲的产生,并不比诗体晚,至于宋词、元曲的兴起概由当时的人文习俗、社会偏好等各种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结果。

7.写作体验时善于“入乎其内”以得细致体察,及时“出乎其外”以获得超脱视角。

8.
9.
时段。

02
从小念书的时候老师就灌输“三重境界”,以至于“三重境界”越来越像是一个绝招的名字,而《人间词话》就像是一本武林秘籍,让人心生敬畏。

这次机缘巧合读完之后,竟有得到印证的感觉,很妙。

因为一百多则词话少则几十字,多也不超过两百字,但拳拳到肉,字字珠玑,王国维老师就像是一个集大成者,将这一门艺
术的起源发展,门派特点,水平高低点评一番,同时道出其中精髓——境界。

什么是境界?我以为有两个层面。

对于读者而言,词的境界是作者创造出来的一个体验场景,这里的境界需要对应五感并加上作者的思想情感,凭空制造出一个突破时空的体验场景,而且极具代入感。

这里对应王国维老师讲的境界的大小,只要这个体验场景足够丰富,就没有
,他在
03
“情理”是两个字,在“合情合理”、“不合情理”、“情理之中”这些词里,情理往往被当成同一种意思。

在这之外,还存在着“合情不合理”、“合理不合情”这种情与理分开讨论的情况,但这很不符合我们和稀泥的传统文化。

我们强调“知行合一”,可现代脑神经科学发现,人是被情绪支配的,根本就不可能知行合一。

不是
说普通人做不到,所谓的圣贤同样做不到。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未刊稿及删稿中有一条:
读《会真记》者,恶张生之薄幸而怒其奸非。

读《水浒传》者,恕宋江之横暴而责其深险。

此人人之所同也。

故艳词可作,唯万不可作儇薄语。

龚定庵诗云:“偶赋凌云偶倦飞,偶然闲慕遂出衣。

偶逢锦瑟佳人问,便说寻春为汝归。

”其人之凉薄
哲学思想的具体表达。

龚自珍48岁辞官,如果“其人凉薄无行”,那为什么不在官场苟且,反而去追求“诗和远方”呢?体会到佛学对龚自珍的影响,再回过头来看被王国维瞧不起的那首诗,前三句有四个“偶”,强调了诗人安适随缘的状态,碰见一个美女问“干嘛去?”于是便说了一句恭维的话。

这话说完之后发生了什么,诗人没说。

王国维认为这人见色起意,太轻佻。

他没有体会到诗人想表达的核心思想。

诗人偶然遇到美女相问,便说一句话让美女开心一下,诗人用四个“偶”说明自己的无所求。

一句话就能让别人开心一下,何乐而不为呢?
这就让人联想到禅宗的一个故事:老和尚带着小和尚游方,遇到一条河,有一女子想过不敢过,老和尚便主动背着女子趟过河,然后放下女子,和小和尚继续赶路。

路上小和尚想不通师父怎么敢背一女子过河?一路走一路想,最后忍不住了,
很难说得清了。

王国维《人间词话》未刊稿中还有一条:
余友沈昕伯自巴黎寄余蝶恋花一阙云:“帘外东风随燕到。

春色东来,循我来时道。

一霎围场生绿草,归迟却怨春来早。

锦绣一城春水绕。

庭院笙歌,行乐多年少。

着意来开孤客抱,不知名字闲花鸟。

”此词当在晏氏父子间,南宋人不能道也。

这么一首词,王国维认为水平介于晏殊和晏几道之间,并且说南宋的词人写不出来这样的。

把这首词读十遍,也看不出来到底高明在什么地方,离晏氏父子的水平差得太远了。

王国维为什么会对这么一首词产生这么高的评价?原因大概有两点:一,作者是王国维的友人沈昕伯;二,词是从巴黎寄来的。

在任何一个时代,像王国维这种有道德洁癖的人都是没什么朋友的,有一个朋友从巴黎给自己寄来一阙词,
原本是想写长篇评论,但所领悟的并不多,并没有办法写成长篇的评论。

这本书让我学到的东西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诗词的评判标准是在意境,意境指的是描写景物和直抒情感让人感触的程度,当然这也可能概括的不对,可以再读一读,发现错了以后再来改正这一点总结。

二是品味了很多的好词,并且在王国维的指引下,明白了为什么这些词好,好在哪里?三是明白了一些错误的、降低品格的写诗方式,
比如不应该用代词去写,这样显得揉捏造作,不能直抒胸臆。

还有比如隔与不隔。

四是对他说的为什么一种文体越写到后来越没有好的作品出现的解释王国维认为,文章越到后来,后人所向前人学习的东西越来越多,文章用于应酬的场合也越多,失去了赤子之心,受到很更多的牵绊,所以没有好的文章。

这本书是今天我想完成港大50本推荐的书才在新华书店读的,由于太赶进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